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资源 > 乌拉鞋啥样?丹东曾经的流行款

乌拉鞋啥样?丹东曾经的流行款

2020年10月1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老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乌拉草是东北地区特有的野草,放在一种特制的鞋里可以御寒,因此,这种鞋被称为“乌拉”。现在很多鞋都有防寒作用,如登山鞋,女士还可以穿高筒靴,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冬天穿乌拉,却是很多东北人的不二选择。如今,乌拉除做特殊的技艺传承外,其功能已在生活中消失,成为老关东人的记忆。

  乌拉与乌拉草

  乌拉是“皮鞋”,多采用牛、马、猪等皮,以手工缝制而成。一只鞋是由一张皮裁剪缝制,鞋帮鞋底是无缝整体。

  因考虑到鞋的美观、耐穿,同时既合脚又不磨脚,老关东人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首先要对所选皮材进行“熟皮”处理,即对皮子进行再加工,使其柔软有韧性,不易折断;为防止腐烂,缝制所用的线为皮线,或用油脂浸过的柞蚕丝线;为防止磨脚,接口处一律向外……

  穿乌拉,鞋内须放乌拉草。它是生长在东北山坡、草地里的一种普通植物。有两种,其一,簇生,直立生长,成草叶片高约50厘米,叶片纤细,硬挺;其二,簇生,叶片似韭菜,成草叶片长约20至30厘米,伏在山坡上生长。整簇草状如山羊的胡须,故又称“山羊胡子草”。

  在把乌拉草放进鞋里前,要用木棒对其进行反复捶打,直到把乌拉草捶成软丝状才能使用。当然,“山羊胡子草”因其柔细、易断,有时晾干也可直接使用。

  “穷人的乌拉”

  用各种皮子缝制的乌拉絮上乌拉草可抵御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然而,皮子的获得,无论是价格还是渠道对普通老百姓都几近奢侈。如今已九十高龄的孙淑珍告诉记者,当年的安东老百姓,自制了属于“穷人的乌拉”。

  孙淑珍出生在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因家里穷,15岁嫁便到了东汤镇民生村一户王姓人家。她说,还在当姑娘时,就跟奶奶和妈妈学会了缝乌拉鞋。这个技能,在她当媳妇后用了好多年。

  孙淑珍口中“穷人的乌拉”,是以“苞米窝”(玉米棒外壳)编织的。具体做法是,将“苞米窝”用水浸泡至柔软,撕成条状,然后搓捻成绳,用这样的绳编织成鞋。成鞋的最后一步,是将鞋与袼褙(用碎布或旧布糊成厚片)纳成的鞋底缝合起来。完成后,再取“苞米窝”,剪去根部坚硬部分,用铁梳将“苞米窝”反复梳理,致“苞米窝”成为细柔的丝条,“絮”进鞋内,乌拉宣告完成。

  孙淑珍说:“无论是在娘家东港合隆,还是在凤城东汤,大人孩子冬天都穿乌拉,鞋里絮的是‘苞米窝’。”

  同样居住在东汤镇的王国义老人,童年也穿过“穷人的乌拉”。王国义说,他十几岁时到附近的咸家村读私塾。当年他和小伙伴到咸家村要翻过两座岭,那个年代雪特别大,穿着乌拉时常要在没膝深的雪路上走,因为脚上有乌拉,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冻脚。

  “穷人的乌拉”并非山里人独享。家住水源路小区,如今九十高龄的任桂珍老人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安东(丹东)城区里的许多老百姓,过冬时绝大部分穿的也是“草乌拉”(即用“苞米窝”编制的乌拉)。

  已成远去记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胶底黑布面内衬棉毡的棉鞋,安东人称之为“棉乌拉”。棉乌拉的面世,取代了老式的自制乌拉。没有改变的是,为了保暖,人们仍喜欢把“苞米窝”梳成“乌拉草”,然后絮进“棉乌拉”里。

  “那时,大队放露天电影,社员们晚上收工回家,急忙吃一点饭,然后梳乌拉草,为晚上看电影做准备。”王国义说。

  乌拉鞋和乌拉草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应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各种棉鞋、棉絮、面毡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不太美观的“棉乌拉”和乌拉草。如今的年轻人,对乌拉几乎没有概念,但是,被乌拉温暖过的日子,在经历过的那几代人的记忆中却历久弥新。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山东省包氏字辈汇总

3 12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俗称派,以山东包姓为例,由于年代久远,繁衍生息,各地都不相同。 [ 阅读全文 ]
12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2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青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5年规划

1 27
青岛启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 [ 阅读全文 ]
27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1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AI殡葬:你敢让机器人主持葬礼吗?

1 6
智能殡葬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其实 “心”才是宗教与葬仪的根本所在。 [ 阅读全文 ]
6 

读懂了祠堂,就读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谛

1 5
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 [ 阅读全文 ]
5 

“安东八景”之首:元宝山的前世与今生

1 16
元宝山公园建于1911年,2009年重修。 [ 阅读全文 ]
16 

孙氏家谱山东乐安堂

1 13
孙氏族谱的研究多数在“文革”以后,现世存族谱多数起始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迁徙时期,即明朝永乐建帝前后,至今约600多年历史,民国期间的版本较多。 [ 阅读全文 ]
1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连拍摄的电影

1 17
大连是影视剧优选的外景拍摄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形的战线》《虎穴追踪》《寻爱记》《甲午风云》《赤峰号》《兵临城下》等多部老电影在滨城拍摄。 [ 阅读全文 ]
17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1 14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4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病世

1 1
诚品书店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书店,首家店于1989年开张。 [ 阅读全文 ]
1 

真正的狂草:怀素草书法帖《秋兴八首》

1 2
怀素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 [ 阅读全文 ]
2 

习近平: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1 2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 阅读全文 ]
2 

里程碑式的大师 走近现代酿酒学之父

1 1
  在法国有一位杰出的酿酒学家,被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这样评价:“他开启了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品质的革命,此后几十年,波尔多葡萄酒的品质未曾衰落。”从帕克如此之高的赞誉中可以肯定,此人的造诣绝对非同一般,他便是对波尔多酿酒业进行了伟大改革的法国酿酒学家——埃米耶·佩诺(Emile Peynaud)。 [ 阅读全文 ]
1 

“敦煌女儿”樊锦诗:敦煌欢迎年轻人来玩

1 2
 1938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去了敦煌就再没离开过,50余年在莫高窟里铲铲补补,樊锦诗得了个“敦煌女儿”的美誉。 [ 阅读全文 ]
2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人文

2020-11-27
浏览:84 评论:0 收藏:0
2020-11-27
浏览:10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1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