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谱 > 山东省临朐县傅家峪谭氏族谱

山东省临朐县傅家峪谭氏族谱

2020年10月1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谭姓这份简单的家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流淌着家族血脉,积淀着厚重家族文化,洋溢着族人的心香。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若千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都不知道是谁,岂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而言之,你的孩子就失去了根,祖辈艰苦创业的故事就是传家宝,写下祖辈的故事,是对先人的缅怀,铭记家训志,回归家族魂,增强凝聚力,振兴家族业。

  谭姓来源有三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谭姓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

  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临朐谭氏何时由何地迁入临朐?

    《谭氏族谱》认为,明朝洪武年间,谭真由山西迁居临朐谭马,为本支谭氏第一世祖。我们经过考证,认为此说与史实有出入:

  一.清康熙六年(1667),张印立撰、张初旭书写的《谭氏祖茔墓志》(载《谭氏族谱》)记载:“吾朐西偏二十里有马头山者,谭氏实此处焉,即以名其庄为谭马云。夫远系难稽溯其有据,尝过墓门,阅丰碑,大半剥蚀,有建自贞观间者。其前此不知历几春秋也。计本支以逮,播迁他籍凡六派,如:青、卫、莱芜、沂水、潍县、莱阳,伦次班班。其居此有讳真者,以明初武功得锦衣百户侯职。”行文简略而意思甚明:谭马谭氏祖茔中有唐朝初年贞观年间的石碑,此前还不知经过多少代。本支谭氏已形成六大股,支系清楚,昭穆班班。公元406年,东晋刘裕灭南燕,临朐地区成无人区,乔置西安、昌国等县于临朐,迁徙今淄博一带原籍河北省的一批居民于临朐。唐朝贞观年间据此200年,我们推测:谭氏或许就是这批移民之一。其墓碑立于清初谭氏祖茔内,说明该谭氏与清初谭氏一脉相承。张印立为进士,杭州知府,张初旭为进士、辰州府推官,二人所见所记不应有误,假设有误,不会为当时人所接受。

  二.据石门山北宋至和元年(1054)所立《石门山崇圣寺谭清等造像记》石碑记载,其施主有:谭江、谭景、谭辛、谭俊、谭怀、谭贵等谭氏,说明北宋谭氏仍然生活在石门山一带。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此谭氏为唐朝谭氏后裔,但是,因为清代谭氏尚为唐代谭氏后裔,处于中间的宋代谭氏就情理而言不应为他支谭氏。

  三.据考证,莱阳谭氏为山东土著,其中一支迁居淄川谭村等地,其中一支于清代由淄川迁居谭马。按照张印立所见唐碑所记,莱阳谭氏为谭马谭氏支系,所以此支谭氏乃回归祖籍,仍是一脉族人。

  四.《谭氏族谱》奉明初谭真为第一世祖,这是因为谭氏第一次正式修谱于清代道光年间,明代以前的世次、名讳已无以考稽,所以故以谭真为始祖,虽然不确,但此后世次可考,实为权宜之计。至于族谱说谭真为山西移民,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临朐谭马,却不可信。如上所述,谭真仍是明代以前谭马谭氏之后裔。清代道光年间修谱者流于世俗,凡属来源不明的往往说成为山西移民。退一步说,即使谭真由外地迁入,当地谭氏也不会没有身存下来。今日谭马谭氏中也仍有当地谭氏之后裔,而不能全为谭真之后裔。谭家昌先生也认为:“临朐谭氏绝非皆为谭真之后裔,宋至和年间一个兴旺的谭氏家族,难道说没有一个人了吗?”

  综上所述,临朐谭马谭氏于东晋末年由河北经淄川迁居临朐,为临朐有后裔传承至今的最古老的氏族之一,历1600余年,时迁时返,人口时增时减,在极为恶劣的生存条件下,顽强的延续至今。

  《谭氏族谱》中的九世祖文献携三子国泉、国江、国水迁傅家峪村,傅家峪村位于临朐县城西15公里处,村北临青州市王坟镇上稍村,东邻谭马庄村及石门坊风景区。西临王坟镇的滴泉、钓鱼台村,南与寨子崮村接壤,与桃花为一行政村。

  村建于明代,原为明代大楼村傅国进士牧马场有饮水井3眼,故名傅家井(本村土地庙石碑记载)。明洪武八年,由山西洪洞县谭姓始祖(谭真)临朐城西谭马庄村落户。历世相传,由谭马村迁到傅家井的首辈是谭氏族谱中的九世文献。在此建房,以种地为生,后生三子。长子谭国泉、次子谭国水、三子谭国江。先后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因地处山谷,故将傅家井改为傅家峪建村始祖文献是去世后,葬于谭马村谭氏墓地。

编辑:jur
12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 4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4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话说“老姓”

1 4
老姓,中国较罕见的姓氏,春秋宋国有老佐,春秋陈国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详。 [ 阅读全文 ]
4 

百家姓

2020-11-25
浏览:205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4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6
浏览:16 评论:0 收藏:0
2020-11-14
浏览:9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54 评论:0 收藏:0
2020-11-12
浏览:3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