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阊门寻根(4)两树一花见证“洪武赶散”的活历史

阊门寻根(4)两树一花见证“洪武赶散”的活历史

2017年4月2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明初大规模的移民经过600余年岁月的荡涤,留在移民后裔们记忆深处的东西,除了家谱上片言只语的记载、世代口耳相传的故事,以及逐渐模糊的吴语的碎片,还有什么?

  在盐阜大地上,除了这些,阊门移民后裔们还有一种寄托乡思的独特载体,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先祖们从苏州老家带去的两棵古树、一株奇花。

  在黄海之滨贫瘠的盐碱地上,这来自江南沃土的两棵树和一株花顽强地扎下了根,历经了600年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一如当年那群背井离乡的苏州人。

  古皂荚树——十里八乡独一无二

  “在整个青墩,只有这么一棵皂荚树! ”

  80岁的张玉清,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青墩办事处龙碾村村民,包括张姓在内,龙碾村的人口较多的姓氏基本都是阊门移民的后裔。

  张玉清已经说不清楚自己是张家的第几代子孙,但是从小就听说,家族的祖先来自苏州阊门,因“洪武赶散”而迁到苏北,而这棵皂荚树,则是当年的始迁祖从苏州带来栽下的。

  这棵皂荚树高约10米,树干最粗的地方起码要三名成年男子才能合抱,在一马平川的苏北大平原上,十分醒目。

  “在苏南地区,皂荚树并不稀奇,但在盐城是个稀罕的树种,而历史这么长、这么高大的皂荚树,绝对找不到第二棵,”《盐城晚报》副总编辑征跟东说。

  张玉清的老家,就在皂荚树的边上,他家是张氏家族的长房,世世代代都是这棵树的主人。“皂荚树的用途很多,我小时候乡下没有肥皂,就从树上摘皂荚,捣烂后泡水洗衣服,去污垢的能力不比现在的洗衣粉差,还能用来洗澡,特别止痒。 ”皂荚还能用来熬盐,“以前自己家里吃盐,是用碱土熬制的,熬的时候就要加入皂荚泡出来的水,熬出来的盐又细又白。那时候,自己家里用不掉还卖给盐民。 ”此外,皂荚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能够治疗耕牛的腹泻,所以,旧时的兽医也来张家收购皂荚。

  张玉清说,原来这棵树比现在要高大得多,“起码有现在的两倍高,七八里地之外就能看见了。 ”1950年代农村搞“大集体”时,有人把树干的上半部分锯了当柴火烧掉了,所以,这棵树就矮了一半。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曾在青墩一带活动,战士们对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十分好奇,“曾经有人用步枪对着树干射击,现在里面还嵌着弹头呢。 ”

  张家的祖先来自苏州,张玉清本人也和苏州有点渊源。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苏州打过工,“那是解放前夕,我在苏州曹胡徐巷32号的纽扣社做纽扣,解放后就回来了。 ”而自那之后,张玉清再没去过苏州,但时隔60余年,他仍会说一些简单的吴语词汇,比如“再会”、“谢谢”。当地村委会干部介绍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一代在苏州打工的很多,部分还在苏州成家立业了。

  2004年,这棵皂荚树被盐城市绿化部门列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

  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更多的由张玉清承担着。对于这棵老树,他就像对家族中的长辈那样爱护敬畏,冬天的时候,他经常倚着树干晒太阳,手里把玩着树上落下来的皂荚。暖暖的阳光下,一棵老树和一位老人,相对无言,只有如风的岁月,从身边悄悄流淌。

  古银杏树——黄海之滨的“航标”

  射阳县特庸镇,有一个叫大码头的地方,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海边的码头,数百年沧海桑田,海岸线逐渐向东退去,码头早已荒废。

  但当年码头边的“航标”还在——一棵高大的古银杏树。

  和青墩的皂荚树一样,这棵银杏树,同样是明初“洪武赶散”的见证物。

  当地文史工作者王万新介绍,明朝洪武年间,苏州一户姓张的人家举家迁徙到盐城东面沿海一个叫钓蛏洼的地方,张家的先祖为了给后人留下远离故土迁居异乡的纪念,从苏州城内带来了两棵银杏树苗,种在自己家的门前,其中一棵,因为不适应盐碱滩恶劣的自然条件而没有存活,剩下的那棵则茁壮生长了600多年,成为海上渔民行船的“航标”。

  这棵银杏树长在一片名叫九里墩的高地上,类似的高地,在盐城沿海地区很多,当地人称之为“墩”,是当年的阊门移民们人工堆积而成的,移民们长年在海滩上烧盐捕鱼,经常遇到海潮来袭,故积沙成墩供紧急避险之需。银杏树主干高约两丈,粗约四人合抱,树冠枝繁叶茂,初冬时节在夕阳的余晖中,仿佛一个硕大的金灿灿的圆球。粗壮弯曲的树根露出地面,好似苍龙的脚爪。

  在当地,这棵银杏树颇具神话色彩。“1931年我们这里发大水,”王万新说,当时方圆数十里白茫茫一片,平地积水一人多深,村子被完全冲毁,就是这棵银杏树救了村民们的命,人们从水中捞起木板在树上“构木为巢”,蛇、鸟、鸡也纷纷栖息在树梢上避难。从此,此树也被当地人称作“救命树”。

  在抗战时期,这棵高大的银杏树又成了抗日军民们的“瞭望塔”。当地文史资料记载:1941年9月30日凌晨,日军30余人、伪军100余人由盐城出发,一路向大码头“扫荡”,追击新四军休养连。我哨兵在树顶上发现敌情立即通知地方干部,地方军民将计就计摆下“口袋阵”,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树顶上的哨兵发出战斗信号,激战一个多小时后,七名日军被击毙,伪军死伤十多人,其中日军正副队长三浦、山田均被击毙。此役之后,驻盐城日军不得不放弃在大码头建立据点的图谋,也不敢轻易以小股部队对新四军根据地进行“扫荡”。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也曾对盐城地区进行“梳篦式扫荡”,这棵银杏树再次发挥“瞭望塔”作用,敌人多次扑空。后来,狡猾的敌人使出毒计,派人身着灰色军装,伪装成我军战士潜入新洋港渡口,盐东县委书记、总队政委胡特庸,总队负责人程步凤不幸中计,上了敌军控制的渡船,胡特庸在跳水突围时中弹牺牲,程步凤被俘后在盐城遇害。为了纪念这两位烈士,这棵银杏树所在的地方被命名为特庸,邻近的另一个乡镇被命名为步凤。

  如今,这棵古老的银杏树已成为射阳县著名的景点,在它的周围,当地人们又栽植了大批的银杏树苗,古树“子孙成群”,不再寂寞。

  枯枝牡丹——感知盛事的小镇奇葩

  盐城市区东南约30公里处,有一个叫便仓的小镇。该镇毗邻古代淮南盐场的伍佑场,原为伍佑场的备用盐仓,因而得名。“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每年谷雨前后,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小镇会突然游人如织,让人们如痴如狂的是该镇独有的一种奇花——枯枝牡丹。清代小说《镜花缘》记述道:“如今世上所传枯枝牡丹,淮南便仓最多。 ”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历来荟萃于洛阳,为何便仓小镇却也生产牡丹?这其中,和苏州有着极深的渊源。

  据当地史料记载,北宋末年,苏州枫桥人卞济之,曾任陕西参政公,为官清廉。靖康之变后,卞济之退隐江南,为避战乱,后又举家迁至东溟(今便仓),并携洛阳红、白两株牡丹植于园内,取其红者,以示报国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正。

  卞氏后裔中,有一个叫卞元亨的人,又和苏州产生了莫大的干系。卞元亨生于元末,随张士诚起义,张士诚称吴王后,拜卞元亨为兵马大元帅。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卞元亨退隐家乡。朱元璋闻卞元亨的才名,多次征召,但卞元亨隐居不出。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发配辽东边境。这一走就是十年,牡丹十年未开,十年后元亨得赦归来,牡丹再次开放。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戎归》一首:丈夫志远遍天涯,一跨辽东忽到家,荒径尚存苍翠柏,故园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浑如梦,勇略于今谁共夸?回首风烟成往事,乐夫天命何复嗟!同时,有感于爱妾10年相守之情,又题咏牡丹两首: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草唐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念故人还。

  那么,世上的牡丹有数百种,为什么独有便仓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原来,便仓枯枝牡丹除了传奇的历史之外,还具有奇异的特色:枯而不朽!这里的牡丹,花朵美鲜润泽,不过,其枝条却形似枯朽,无论何时将其枝摘下,顿时就可点燃。关于这一点,在当地还有个传说:张士诚败亡后,卞元亨从苏州退隐故乡,将马鞭随手插入园中,就变成了枯枝牡丹。

  更为神奇的是,正常年份,枯枝牡丹每朵花为12瓣,但是,每逢农历闰月的那一年,花朵则为13瓣。另外,本是春花的枯枝牡丹,曾多次两度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盛开在举行开国大典之日;国庆10周年时,枯枝牡丹两度开花;1972年,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时,枯枝牡丹又在隆冬开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之后,园内和园外散植的单瓣红白牡丹,再次开出若干无叶之花。枯枝牡丹难道能感应人事,为国之盛事而花开二度?个中奥秘至今无人知晓。

  如今的卞氏旧宅,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枯枝牡丹园,园中小桥流水、亭榭楼台,恰如卞氏故里苏州城内的精雅园林。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1 2
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于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 阅读全文 ]
2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探寻文化对品牌塑造的力量

1 2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5月15日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 [ 阅读全文 ]
2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 4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4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宗族排行

2020-10-29
浏览:3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81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136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5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752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