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安徽怪姓鉏字电脑打不出,传为神箭手后羿之后

安徽怪姓鉏字电脑打不出,传为神箭手后羿之后

2017年10月20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在蚌埠怀远县古城乡庙荒村,有着上千名村民,他们都姓“钅且”(音同“池”)。因为这个字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要想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存款、买房,都办不了,只好用媳妇的名字。庙荒村的干部 正标说,这个怪姓本应写作“鉏”,在推行简化字后,“鉏”被简化成了“钅且”,结果电脑上无法打出,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7月7日《安徽商报》)全国有不少罕见姓氏之人,而正是有关部门不肯迈出方便群众的“一小步”,才往往让人们遇到“大麻烦”。


  提醒
  主动地“从镕应对”
  “钅且”是“鉏”的简化字,就是这个简化了的字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困惑。孩子高考的时候只能有名字而没有姓;成人务工的时候只能坐汽车不能坐火车;购买房产的时候只能写上妻子的名字。当然,当地的警方还是很人性化的,在村民提出恢复繁体字“鉏”作为姓的时候,警方照办了。但是,修改的只是身份证和户口簿,而以往办理的学籍、房产等等证件已经没法修改了,困难依然摆在面前。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里,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无路可走的。
  朱镕基在上海主政的时候,当地报纸刊发他的报道,是可以打出朱镕基的“镕”字的。但是,上海的报纸当时使用的并不是电脑排版,而是铅字印刷。铅字是人工刻出来的,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而到了北京之后,各大媒体都是使用电脑排版。当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这个“镕”字电脑打不出来。就连《人民日报》刊发朱镕基报道的时候,也是需要拼字的。也就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这种现象就改变了。电脑里可以打出这个“镕”字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开展了小小的研究,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对于安徽这个村子村民的“钅且”姓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电脑里打不出这个字,并不代表无法从技术的角度来改进。关键是没引起重视。它牵涉到了上千名村民的生活。在动车时代不能坐火车,而仅仅是因为电脑里打不出这个字,这也太不方便了。
  当然,我们不能把问题推给警方,毕竟他们不是科研人员。但是,当地警方和政府也不是没有责任。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甚至可以反映到公安部,由公安部出面协调专家破解技术上的问题。也就是两个偏旁部首的问题,我想解决起来是不成问题的。
  但愿,有关部门面对这种问题,要像当年重视“镕”字一样重视这个打不出的字。要多些主动地“从镕应对”,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郭元鹏质疑:权益岂能被“简化”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自己姓名的专用权及设定或者变更的自由决定权。姓名权之所以被认为是自然人的人格权,是因为它是能够标表自然人作为存在的符号,姓名权不仅是一种人格权,同时也具有身份权的特征。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姓名的使用不受他人干涉,当他人超越权限范围擅自使用自己姓名时,可以对此加以禁止。这是姓名权的本质,是很多国家的民法典作出规定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4条规定:“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居民身份证用汉字登记的内容,可以决定同时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文字。
  鉏姓,作为姓氏,受到法律保护。鉏姓的“鉏”被简化字简成“钅且”,电脑上打不出,不应该从权益保护中随意删除剔出,简化字也不能将姓氏权益“简化”,完全可以用鉏姓符号替代。简化字不是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罪魁祸首,电脑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电脑是死的,人是活的,电脑是靠人掌握的。为什么抱着简化字的死脑筋不放呢?
  古语云:“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简化字可以有,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被简化。鉏姓的“钅且”,完全可以使用鉏。岂可因为电脑打不出“钅且”,就置公民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假如夫妻都姓鉏,因为简化字打不出,难道一律要改姓不成?鉏姓只是个案,但是如今百家姓何止百家,如果遇到电脑打不出的姓氏,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活该被删除?这不是简化字的问题,也不是电脑问题,还是人脑问题,法律意识问题以及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值得我们提上“法律议事日程”。
  左崇年评价:服务态度有问题
  “鉏”,现代词典里说是“钅且”字,音同“举”,为锄头之意,也有念成“除”——“CHU”的,但作为姓氏时念“chi(第二声)”——“迟”也。这个姓,本来并不“怪”,只不过自打汉字由繁体字改为简化字而有了电脑之后,麻烦也就来了。报道里说,鉏姓聚居地较集中的地方为蚌埠、蒙城、嘉兴,而“百度”里还说其他的省份比如上海、山东、河南、北京等地也有鉏姓人士居住,可以说,受到“鉏”字困扰的起码有数千人之多,他们都遇到过这一堆“民生之苦”。
  “鉏”之“民生之苦”,也是一道民生考题,考验着人民政府以及相关机构,是不是“把老百姓顶在头上”,是不是“把消费者顶在头上”。
  当庙荒村七八百名村民联合提出要求将“钅且”姓改回“鉏”,公安部门于身份证和户口簿上改回来了,但,这只是“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考试、上学、就业、消费等诸多难题仍没解决。
  现在问题是,“ ”姓改回“鉏”,公安部门能做到,教育等部门,还有银行、火车站等企业仍不能“改回”,相关方面还有可能仍是那么一句“官腔”——“电脑上打不出来”。“电脑上打不出来”,不应该是“粗陋服务”的挡箭牌,同样的,公安部门也使用电脑,人家不是照样“改回”来了?再者,在中国,电脑的使用也不过是最近二十年的光景,即便有封建思想,也有“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难道“电脑上打不出来”就不能想出“手写+盖公章”等变通的办法来?
  在中国,原子弹能爆炸,卫星能上天,“钅且”回归“鉏”,根本不是个“难题”,说到底,还是个“服务态度问题”。
  张传发支招: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类似这样的事何止蚌埠一家,据《齐鲁晚报》报道:“上面一个‘彡’,下面一个‘且’,它与‘陕’字同音,是山东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许多村民原本的姓。已改姓‘冼’的冼长友说,老祖宗留给他们的姓太生僻,‘我们村200多人都改了姓了。’”2009年,辽宁卫视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繁写的‘门’里加个‘台’字,这个字念‘侠(音译)’。重庆一位老人家就姓这个字,他可相当的郁闷。因为电脑老是打不出这个字,坐飞机、找工作、安装电话他不得不临时改姓。”同样的事情也曾在南京发生过,估计全国这样的无奈远不止这么几起。
  电脑给人带来便捷也给人造成麻烦,改姓之恼就是一例。但是,电脑也是人脑设计好了的东西,归根结底,怪姓之恼不怪电脑怪人脑。改姓不是小事,在中国这个十分讲究传统的民族中,对自己的姓氏十分看重。老祖宗留下的姓氏代表的是血脉的根基,是家族的源头,是不变的亲情。自从父系时代开始,子女随父姓就成为亘古不变的铁律,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淡忘了自己的根系。俗话形容得意忘形的人会说:“都忘记自己姓什么了!”因此,姓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不能忘记。但是,随着办事的电脑化,电脑不认可的姓(即字库里没有的字)就给那些生僻姓氏的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与不便,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选择改姓。
  有没有其他的变通方法使生僻姓氏的人们既畅通无阻又可以保留祖宗留下的姓氏不改呢?有人这样支招:可以试着多用几个方法,打出生僻字,然后储存这个字,需要时复制粘贴即可。
  第一,插入字符法 新建一个Word文档,无论用什么输入法,先输入生僻字的偏旁,用鼠标选中,然后选取菜单命令“插入→符号”,窗口处于选择状态的,就是字库中生僻字偏旁,后面都是与这个偏旁有关的字,可能会找到你想要的字。
  第二,全拼输入法 全拼输入法收录了很多生僻字,但只适用于自己知道读音的生僻字。
  第三,Adobe Photoshop CS造字法这个方法稍微复杂一点,其实就是做个小“图”。
  汉字凝聚了悠久的文化,不能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就取消了。俗话说,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只要愿意,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看服务态度的问题。心中装着群众,再难的姓氏也能找到解决的途径,虽然麻烦一点,花费的时间多一点,但这也是考验服务人员的为民服务质量优劣的选项。另外,国家智库特别是电脑软件专家也该着手创建新的、更完整的字根表和建立新的字库了。

编辑:jrg
7 

今日关注

联合国28:1通过中国提出的人权决,美国投唯一反对票

3 3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3月23日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同时写入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而且表决时仅有美国一票反对。 [ 阅读全文 ]
3 

泉州石湖郭氏古墓群,本源是伊斯兰改姓

3 2
石湖郭氏古墓群,全称为明代石湖八甲郭氏古墓群,石狮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金钗山上。 [ 阅读全文 ]
2 

通天谱只有孔孟曾颜

3 10
 孔、孟、颜、曾四家统一使用的家谱。四家祖先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此四人被称作四圣,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字辈,即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充分表现了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 [ 阅读全文 ]
10 

为何蒋氏族谱记载经国不是老蒋的儿子

2 20
蒋经国出生后,经蒋介石同意,被他的奶奶在族谱上登记为瑞青的儿子(瑞青是蒋介石幼弟,夭折)。 [ 阅读全文 ]
2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两册《永乐大典》在欧洲以6490多万拍出!!!

2 9
两册非常珍贵罕见的明嘉靖抄本《永乐大典》,以640万欧元落槌,最终含佣金以812.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6490多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复州湾海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 3
在日前发布的《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复州湾海盐等22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中,大连市“复州湾海盐”正式获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阅读全文 ]
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2 3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3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15年,3个亿,我走了太多弯路”英歌石植物园创始人缘何自揭伤疤

2 15
花费15年、累计投入3个多亿的英歌石植物园在建设过程中,究竟走了哪些弯路?倔强的“老孙头”为什么要做这种撕开式的反思? [ 阅读全文 ]
15 

金普新区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始申报

2 7
金普新区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近日启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将得到该专项资金多种形式的扶持。 [ 阅读全文 ]
7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幸存400多册今在何方?

2 4
《永乐大典》历经600年风雨沧桑,从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到今仅剩400余册,她的聚散离合也是中华古籍的悲欢缩影。 [ 阅读全文 ]
4 

中国雕塑家创作的马克思雕像抵达马克思故乡

2 4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卡尔·马克思雕像,于当地时间3月6日下午运抵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 [ 阅读全文 ]
4 

朱德在大连

2 4
朱德三次来大连,对大连民生、造船、教育和海军建设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 阅读全文 ]
4 

孔融靠出格赚名气

2 3
孔融四岁让梨,名满天下,被历代教育家视为道德楷模。 [ 阅读全文 ]
3 

兰陵操姓起源考:消失的皇族,误传千年的姓氏历史

2 2
中华操姓是萧顺之文帝十个儿子子孙走散后的“聚合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旧影:世界最美“肯德基”,曾是大连最美教堂

2 17
大连友好广场最美丽的建筑莫过于友好广场8号教堂式“肯德基”,把它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肯德基”。这个建筑也是一个百年工程,原为大连日本基督教会。论起来,它是大连市区最早的基督教堂。 [ 阅读全文 ]
17 

中美在亚太地区经贸发展的竞合

2 1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之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也变得越发错综复杂。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的许多政策主张可谓“另类”,致使已有政策将会发生变数。摆在首位的是众人皆关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去向问题。候任总统特朗普一直反对TPP,这向众人表明他当选后,TPP将会夭折。如其所言,他在当选后就声称明年入主白宫第一天就宣布退出TPP。 [ 阅读全文 ]
1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1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张燕燕半百之年开始写大连故事

1 2
张燕燕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写了《地主家的四代女人》,也写了纪实文学《大化厂 大化人》。 [ 阅读全文 ]
2 

故乡味道:记忆中姥姥的家宴和老房子

1 8
故乡的味道就是姥姥的家宴和老房子。 [ 阅读全文 ]
8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8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8 

维扬祝氏的祖辈在哪里? 祝是典型多源流姓氏

1 5
维扬祝氏祖籍山东,宋代因躲避兵乱举家南迁至姑苏一带;明代初期因“洪武赶散”从苏州阊门出发,迁至海陵,后有一分支再迁至维扬,称维扬祝氏。 [ 阅读全文 ]
5 

江都大桥褚氏或是褚遂良后裔,明初迁来 成“东乡三大家族”之

1 16
扬州江都区大桥镇东侧松山村一个名叫褚家巷的小地方,居住着200多户褚姓族人。 [ 阅读全文 ]
16 

除了放河灯,中元节还有哪些习俗? 

1 3
中华大地,风俗同源,却不相同, 除了放河灯,还有祭祖、放天灯、祭祀土地和庄稼、面塑等许多习俗。 [ 阅读全文 ]
3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1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中元节 山东有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1 5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 阅读全文 ]
5 

山东海阳有个倪格庄, 是胶东倪姓人的聚居地

1 12
胶东倪姓的发源地,主要在于莱阳的瓦马村‘’牟平倪姓、海阳倪姓以及文登倪姓的相关资料,都记载为源自莱阳瓦马村;但村中现已无倪姓。 [ 阅读全文 ]
12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