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万家灯火 > 大连家族史话 顺治小姨子后辈扎根大连钻研“香”

大连家族史话 顺治小姨子后辈扎根大连钻研“香”

2020年9月2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在大连,有一间名为“云社闻香馆”的香文化工作室,它的创办者是中国香文化传播者孙敬一。20世纪80年代末,孙敬一的外公傅文臣历经周折重修家谱,孙敬一知晓自己的祖辈竟是清朝顺治一位郎姓娘娘的妹妹。这份家谱中记载: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一道“随龙拔”圣旨,将傅氏三大支脉调离北京草帽胡同。傅氏长支拔往奉天(今沈阳)城南复州(今瓦房店)、城东吉林、城北双城一带,次支拔往新疆伊犁一带,三支拔往河北、山东、大清河一带。孙敬一的外公属于傅氏长支一脉,随祖辈落户瓦房店。孙敬一的母亲婚后随夫来到大连定居。

  追溯 外公的始祖母是顺治小姨子

  孙敬一对自己家族历史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他已经离世的外公。孙敬一告诉记者,他的外公姓傅,满族,傅姓在满语中为傅佳氏,陈满洲正红旗,祖籍长白山下二道沟。“外公生前在政府机关工作,中国传统文化之忠孝,一直被他奉为立身准则。重修家谱是外公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可以说,若不是他的矢志不渝,我恐怕无从得知自己的祖辈竟有着如此辉煌甚至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从外公生前的讲述中,孙敬一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努尔哈赤统一满洲各部落时,陈满洲正红旗曾是重要支持者,在战斗中立有显赫战功。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北京)。在这场战斗中,陈满洲正红旗功名显赫,被授予三品顶戴官居北京,住草帽胡同。始祖母郎老太君是顺治的一位郎姓娘娘的妹妹,傅氏一族顺理成为皇亲,在当时拥有很大声望。”

  现状 瓦房店傅姓人多是一脉相承

  “清初,八旗内部争夺旗权和皇位继承权,互相排挤,随着顺治的这位郎姓娘娘的离世,傅氏逐渐失利。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一道‘随龙拔’圣旨,将傅氏三大支脉调离北京草帽胡同。”在外公整理的家谱中,孙敬一看到,当时,傅氏长支拔往奉天(今沈阳)城南复州(今瓦房店)、城东吉林、城北双城一带,次支拔往新疆伊犁一带,三支拔往河北、山东、大清河一带。“外公属于傅氏长支一脉,随祖辈落户瓦房店,我母亲也出生在那里,在跟我父亲结婚之后,来到大连。”

  孙敬一告诉记者,外公生前一直想对傅氏家族的传承进行梳理。“他认为,傅氏一脉自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奉旨到复州,至今已有几百年时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不断经历人口繁衍、支脉分派、居所变换,以致支脉不明、亲疏不分。为将忠孝的古训传给后世,他决定重整族谱书写族书。"在这一过程中,孙敬一说,除了在相关部门查找资料,外公还多次深入瓦房店各个屯户,很多前辈和知情人士都给他提供了帮助。"经过两年时间的搜集和整理,外公终于在1988年4月完成家谱修整。家谱一共印有25册,分别存放在包括外公在内的傅姓家族六户人家中。”

  外公说,现在的瓦房店三台满族乡红旗堡村、沙坨村、桂林村、太平村、东兰旗村的傅姓人;胜利乡泰店村的傅姓人;复州城镇西瓦村的傅姓人,都是当时奉旨开拔的傅氏三大支中长支的后人。

  记忆 外公一生保留满族传统习俗

  孙敬一说,从外公提到的那位始祖母开始算起,外公是第12代后人,他是第14代后人,这些都是外公经过多方考证而得出的。“外公还在家谱中做出明确规定,下辈的排字表必须严格按照所定次序使用,以免错乱。凡是去世的人,都要写入故去世系表;凡是生孩子的人,都要查排字表,按照辈分定名。”在孙敬一看来,外公之所以费尽周折重写家谱,不是为了个人今后的扬名立万,而是出于“饮水思源”的大局考虑。“外公始终认为,无论家族中各个支脉距离远近,他们身体里都流淌着同一祖宗的血脉,要将祖辈身上的忠孝美德世代相传。”

  孙敬一告诉记者,外公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颇为看重,在他的记忆中,外公生前家中一直保持着满族传统习俗,特别是祭祀之道。“大家都知道,祭祀是满族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而举行的活动,是体现这个民族特点的重要习俗。外公始终严谨遵循,每次祭祀,时间、程序、应备物品、注意事项等,他都一丝不苟。他在家谱中写到,祭祀当日,上午祭祖宗公,下午祭祖宗母,器具保持清洁,怀抱虔诚之心等。”孙敬一说,每次祭祀,都有一道酸菜白肉,“这是起源于满族宫廷的一道菜,每次吃的时候,人都要站着,不能饮酒,不能蘸酱,只能蘸一点盐,这些都是祭祀的规矩。”此外,不食狗肉、善待乌鸦等,也被孙敬一的外公列入家谱之中。孙敬一还提到,让当时年纪尚小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春节的年夜饭。“每到这个时候,外公家里一定是男女分桌的,哪怕年龄再小的男孩,也会坐上桌,其余女眷当然只能另外坐一桌了。”

  历史研读 顺治后宫佳丽众多独宠董妃

  说到顺治的后宫,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董鄂妃,两人海枯石烂的爱情在《少年天子》《孝庄秘史》等电视剧中多有提及。董鄂妃,内大臣鄂硕的女儿,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她被册封为“贤妃”。紧接着,顺治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顺治甚至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清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顺治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至今还在相关档案馆保存。之所以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无疑是董鄂妃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遗憾的是,红颜薄命,天妒情痴,公元1657年,董鄂妃生下一子,顺治欣喜若狂,没想到孩子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一代名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承乾宫,年仅22岁。可以说,顺治是一位痴情皇帝,甚至有些“不爱江山爱美人”。也正因为这样,有人认为董鄂妃的早逝,是导致后来顺治出家的关键原因,这一变故使他看破红尘,万念俱灰。

  郎姓起源于满族纽祜禄氏

  “郎”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这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有所记载,“金人姓氏女奚烈曰郎”。关于郎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筑郎城居之(现山东曲阜),即私自占据郎城(今山东鱼台东北),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郎,其后有郎氏。第二种是历史上南匈奴的姓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南匈奴有郎氏。第三种是满族纽祜禄氏改汉姓为郎。镶黄、正黄、镶红等旗均有郎这一姓氏,且属同宗。史籍《金史·国语》所载,“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氏。清朝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也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今日满族郎氏的姓氏,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变化,而是自金国时期起即汉译为郎氏。远在金国时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金国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氏这一汉姓。

  传承文化 后人传播香文化致敬传统养生怡情

  外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重,也深深影响着孙敬一。孙敬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香文化传播者之一,他说自己目前所从事的事业,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

  中医母亲影响自己

  “提到香文化,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事实上,我们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寄托情思。”

  提到香文化,很多人都会想到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里面的安陵容是一位制香高手,她假装好意送给甄嬛的“舒痕胶”,实际上导致了对方流产;皇后赐给祺嫔的红玉项链,其实是一串红麝香珠,同样也是避免她怀上龙子的。可见,并不是每一种香材对人体都是有益的。所以,在孙敬一研究香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位关键人物,就是他的母亲。“我母亲是一位中医,可能大家并不了解,香材和药材其实是不分家的,中国的香材大部分都可以入药。但有些香材性状不稳定,特别是在加热的时候,会释放出一些不好甚至有毒的成分,比如雄黄,燃烧后会有氰化物产生。如何趋利避害,母亲可以说是我的一位把关者,给我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

  开设工作室 研究香方不遗余力

  现在,孙敬一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云社闻香馆”,一开始,这里只是用来让周边志趣相投的人进行切磋。如今,孙敬一会定期举办讲座,免费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讲解香文化,力求让“香”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更广。但在云社闻香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用香和制香那么简单。在孙敬一看来,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

  在古代,香与宗教密不可分,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还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佛家修持时,香还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令其排除杂念。但在现代,香最主要的作用是怡情、修性和养生。为此,孙敬一在研究香方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中国四大名香为‘沉檀龙麝’,其中‘沉’指的就是沉香。沉香香品高雅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便被列为众香之首。沉香的用途也很广泛,其香气可以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所以好多香方中均有用到。”

  眼下酷暑临近,孙敬一研制出一种避暑香珠,就是将香料研磨成粉末,再混入特殊的黏合剂,灌入模子中,大概需要七八天左右时间阴干,取出之后进行修饰,穿成珠链戴在手腕间。“这种香珠散发出的香气,可以让人产生凉意,而且降燥,从而起到避暑的作用。”

  延伸阅读 香与香品

  “香品”一词常有三种用法: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贵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类似茶品、食品的用法,例如,“熏香类香品”“车用香品”;其三,指“”香气的品质“”,例如“某某香香品高雅”。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香品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外形特征可分为线香、盘香等,根据所用香料的种类可分为檀香、沉香等。所以,对同一种香品,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将之归入不同的种类,例如,采用天然香料制作的檀香线香,就外形特征而言,为线香;就所用香料的种类而言,为檀香;就所用香料性质而言,为天然香料类香品。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 4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4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话说“老姓”

1 4
老姓,中国较罕见的姓氏,春秋宋国有老佐,春秋陈国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详。 [ 阅读全文 ]
4 

家族资讯

2020-11-26
浏览:10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26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7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9 评论:0 收藏:0
2020-11-18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6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