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南阳王姓蒙古族

南阳王姓蒙古族

2020年11月26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南阳的蒙古族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境内有蒙古族6万人,占全省蒙古族人的90%以上,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回族,居第二位。分布于13个县(市、区),其中,尤以镇平最多,占全区的50%以上。在1000人以上的县(区)为:淅川、南召县、社旗、内乡、新野、卧龙。其他诸县多在百人左右。

  一.来源与分布

  在南阳境内的蒙古族中,以王、李二姓为最多。他们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宗脉:一支是自称为元代皇室后裔,在元朝覆灭以后,流落到这里的王姓,分布在镇平、内乡、淅川、南召几县境内;另一支是元代功臣木华黎的后代,最初落居在洛阳西陡沟一带,后世中一支迁到唐河、社旗境内的李姓。这两支元代贵族的后裔,于明代初叶,因故滞留于内地,在群众的掩护下,更名易姓,与汉族通婚后繁衍生息,发展至今。此外,尚有一部分国家职工,因工作调动或由于婚姻关系,从外地迁入境内。

  据镇平的王姓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铁木花儿,在晁陂单传四世,至五世祖王东溪生四子,辂、轲、轼,第四子夭殇。三个儿子的后代分散在镇平、内乡、南召、南阳诸县。这一支王姓的始祖无真实名字,号“二老”,二世祖号“大老”,三世祖名贵,四世祖名宗祥。他们的墓碑上只有“王公之墓”,均没有名字(名字是五世祖墓碑上才出现的),有明显的隐讳之意。只有二世祖的墓碑文字较多:

  昔元纪,自文宗殂,顺帝御极,明主由和阳渡江,取太平路(今安徽应涂县)逼燕京,元帝奔应昌,逐移祚。公睹乞运迭嬗,克自保重,游冀北,走覃怀,率江左,渡河南,偕先大人经历殆尽,卜居晁陂。

  此碑立于明嘉靖十一年,清咸丰六年重刻,文词虽有隐讳,但大意却明确记录着他们是元代的后裔。在王姓家庭中,广为流传的祖先牌位对联是“宗祖蒙古,元迁燕京,明卜镇邑;初由二老,业创晁陂,统垂赵营”,末尾的地名可随着各自所居住的村名,自由变更。横额是“我祖是皇”,对宗族的来历刻骨铭心,世代不忘。

  1942年,十九世孙王元继在续修家谱时,为追本溯源,考查宗族历史,曾进行过许多调查,还下决心开掘始祖坟墓,打算从中寻求文字根据,但没结果。谱中记载:

  族谱乃一姓之大典……急遽从事,恐遗后悔,故壬午之春,约同族众,于始祖墓所,开一隧道,寻觅墓志,以证实事,乃连掘数隧,均属堆土成坟,地层不变,俨然疑冢,于此益征先人真亡国之族,而惧祸心深也。

  再者族谱前面列有自九世起,后续宗派四十字:“元运兆昌,邦基安康,铭勋建功,道普德常,崇儒作士,化庆朝堂,登策文武,炳辉典章,海中永清,天廷之光。”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对元室宗祖的赞扬与追思,更兼有对下世子孙的慰勉和期望。近年来,两支王姓家庭中竞相洗印谓之成吉思汗的一幅半身画像照片,对其倍加珍爱,显示出怀念先祖的至诚。

  另一支王姓的先祖相传为司(四)陀王,亦有称镇殿王的。淅川(原属邓县)现存始祖墓碑的正面写道:“镇殿始祖考王公讳成、妣孙氏恭人之墓”,碑的序文中有“吾家始祖王公讳成者,本元宦也”等辞句。

  1985年8月,在淅川九重王氏祖茔出土了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唐府典仪正王诏墓志铭》一方。铭为正方形,边长60厘米,楷书铭文1202字,有扣合严密的上盖,篆书“明将仕郎王公墓”七字。文中详细记述了王诏的生平事迹,上溯先祖成及曾祖、祖父史料,记录其子孙的名字,为王氏宗族六代的信史。王诏墓志的文字记录,叙事之详前所未有,当为蒙古族源流支脉的最宝贵资料。

  社旗的李姓中也有一支蒙古族后裔。李姓本居唐河县李店乡(现归社旗姚冲)。蒙古族人李允中墓碑有:“溯我李氏,系明洪武初年,始祖文秀由洛阳西陡沟徙唐之北半陂村的记载。”李家早年与洛阳孟津麻屯乡军帐村李学仁有联系,据该处族谱记载,始祖讳孔温窟哇,札刺尔氏,蒙古部人,佐元太祖殉难。谥忠宣并追封鲁国王,世居斡难河之东,长子木华黎,次子袋孙,三子无传,二世祖木华黎,谥忠武,赐东平县,赐鲁国王,享年五十四岁,赐庙祀于东平,敕题其碑“元勋世之碑”。子孛鲁及四、五世均袭王爵,六世祖迁移松江为万户,八世祖可用。洪武初因款附意缓,谪戌洛阳易李姓,子二:英、茂。九世祖英讳文秀,札刺尔氏易姓李。洪武年间,时以流寇猖獗,岁次歉收,克勤克俭,肩负两担,迁徙外乡。李文秀南迁来到唐河(今属社旗县)境内落籍,乃为这一带李姓的始祖。

  二.风俗习惯

  南阳的蒙古族,因先祖是更名易姓隐避下来的缘故,对于故有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以及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等,一贯被视为禁忌,隐讳很深,致使断绝了流传。但因该支蒙古族在元代均为仕宦名门,其子弟多有文韬武略者。明代时其社会政治地位跌落以后,为隐蔽民族成分,数代人忌习文事。九重王诏墓铭中“曾祖铎,祖纪,咸有潜德”,到了嘉靖年间,他的父亲王希周就曾出任四川垫江主簿,王诏本人虽不曾出任,但也出钱捐了个唐王府“典仪正”的头衔。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为邓州儒学的庠生。到了清代,入学的、出仕的代不乏人。

  在风俗习惯方面,镇平晁陂等地,惟一保留下来的是本姓不能通婚。他们长期坚持同姓同族是一家,通婚即为乱伦的传统。社旗李店乡李姓蒙古族更有特殊的礼俗:(1) 亡人家属于当天晚上,列队为其向北方送行,称为“送路”。而不例行当地群众送亡人去附近的土地庙报到(报庙)的习俗。(2) 亡人绝气以后,横向停尸于正房明间,与汉族的竖向停尸不同。(3) 各家都供奉一幅身穿蒙古贵族服饰的老少两代人的画像,称为大仙。(4) 除夕之夜,在祭祀先祖的时候,还要把一根用红绸裹着的扁担供在先祖牌位之前,一并受众人膜拜。据说是为了纪念先祖李文秀用一根扁担挑着儿女来唐河的艰辛经历。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金州老房子:韩云阶旧居

4 14
 韩云阶旧居坐落在金州区友好街46号,建于1938年,是一座欧式花园洋楼。 [ 阅读全文 ]
14 

扬州羊姓源自淮安

2 9
扬州姓羊的人很少,探访只查到2位,一位是原江苏农学院院长的羊锦忠,另外一位是新华中学语文教师羊彩霞。 [ 阅读全文 ]
9 

山东青岛《即墨窎庄于氏族谱》

2 13
即墨窎庄于氏自明中期(公园1498年)迁居窎庄已经有五百余年,到1998年家谱历经11修。 [ 阅读全文 ]
13 

八十年前:青岛人这样过中元节

2 6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放灯的习俗,内陆是在河湖上,而青岛是在海上。 [ 阅读全文 ]
6 

坏人的“坏”姓源自两座山

2 21
坏姓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坏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 阅读全文 ]
21 

沈从文重游青岛《忆青岛》

2 2
1961年沈从文来青岛的背景,作家陈徒手在《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文坛》一书中有所记录。 [ 阅读全文 ]
2 

全国唯一“九字姓”仅有一人承袭。

2 7
全国唯一的“九字姓”仅有一人承袭。那个姓氏写作:“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它们的读音依次是:“cuàn hán shàn sì wǔ mù yún jí gōu 。” [ 阅读全文 ]
7 

两岸谢氏血脉相连:福建铜砵村“五常堂”谢氏渊源简述

2 1
谢氏祠堂“五常堂”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砵村,祠堂有两百多年历史,铜砵村“五常堂”谢氏于宋代末迁来,迁来时有谢氏兄弟三人,长房迁福建龙岩适中;二房先迁至福建漳浦赤湖乡龙头巷,于明世宗三十四年复迁诏安县五都铜砵社(今为东山县铜砵村),建祠堂称“五常堂”,这时又分敦本、敦敬、敦伦、世泽、燕翼五堂。 [ 阅读全文 ]
1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1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大连樱桃家族再添三名新成员:丽珠、蜜泉、蜜脆

1 12
大连樱桃家族再添三名新成员:它们分别都拥有好听的名字:丽珠、蜜泉、蜜脆。 [ 阅读全文 ]
12 

张学良最爱这道济南菜,非高手厨师不敢动

1 13
 汤爆双脆与油爆双脆合称历下双脆,都是济南菜的特色代表。 [ 阅读全文 ]
13 

最高奖励5万!莒国古城形象标识(LOGO)、形象宣传口号开始征集

1 2
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莒地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提升莒国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莒国古城形象标识(LOGO)、形象宣传口号。 [ 阅读全文 ]
2 

安东海校——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1 3
1949年3月,为加速海军建设和发挥起义官兵在建设人民海军中的作用,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立即在安东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安东海校。 [ 阅读全文 ]
3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李光禄:登瀛阁里的大连老菜

1 9
真正使大连菜受到洋人重视并宣传出去,不能不提大连早期一个有名的饭店——登瀛阁。 [ 阅读全文 ]
9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1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1 30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0 

山东沂水关顶刘氏考

1 5
查其《刘氏族谱》与穆陵关巡检档案,可知“关顶刘”为穆陵关守关将领之后。 [ 阅读全文 ]
5 

烟台老地图,穿越百年时光

1 5
烟台的八张老地图,可以触摸历史,穿越百年时光。 [ 阅读全文 ]
5 

我们是程咬金的后代:济南长清程氏再续族谱

1 2
程咬金是山东泰安东平县人,生前在现在的河南省任都督。三合村这一支程氏族人的祖先原居住在河南洛阳城南65里的程咬金府。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程咬金府有程氏后人去登州做官,从此一支程氏族人定居在如今的文登、福山一代。后来,三合村程氏人的第一代人带3个儿子程士贤、程士孝、程士忠迁徙到归德镇三合村 [ 阅读全文 ]
2 

《诗经•蒹葭》,我国最早的朦胧诗

1 6
《蒹葭》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朦胧诗。但大部分人是将它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读的。其实,朦胧诗也好,爱情诗也罢,思贤臣也未尝不可。 [ 阅读全文 ]
6 

阊门寻根(6)刘伯温的后代也是苏州阊门移民

1 1
《刘氏家乘》记载:姜堰刘氏家族为明朝开国名相刘基刘伯温之后。 [ 阅读全文 ]
1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7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7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3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3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6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6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5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5 

中国天主教

0 1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1 

中国伊斯兰教

0 9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9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百家姓

2020-11-25
浏览:180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43 评论:0 收藏:0
2020-11-16
浏览:12 评论:0 收藏:0
2020-11-14
浏览:64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46 评论:0 收藏:0
2020-11-12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