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历史沿革 > 揭秘:“宁古塔”在哪呢?

揭秘:“宁古塔”在哪呢?

2017年6月22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宁古”汉译六之意,“塔(特)”汉译居址之意,即六祖各居一城,六祖各筑城分居,六城统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自清顺治十年(1653)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余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鸡林旧闻录》记载:清兵入关之初,流徙罪犯,多编管于吉江两省。及康熙时云南既平,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于上阳堡,在今开原县边门外,满语称其地为台尼堪,尼堪汉人之谓。

  原文释读:清初入关,流放罪犯,大都流放到了吉林、黑龙江两省。康熙二十年(1681)春,清师平定昆明吴三桂部叛乱,凡属吴三桂滇军之人,全部流放到了尚阳堡。尚阳堡位于今开原县东部边门外(今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佟屯村西南10里、清河水库上游淹没区),满语称那个地方为“台尼堪”,“尼堪”是对汉人的称呼。

  为何宁古塔是清初最主要的流放地之一?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是,那里一直在清政权掌控中。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去,这也许是中国历代当权者共同遵循的一个规则。而且其他的地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南方没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谈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东北。而且鉴于当时的中俄关系,为防范沙俄的侵扰,让犯人们戍守边疆也是出于国防需要。

  清代东北地区的流放地很多,最初,犯人被遣戍沈阳、尚阳堡,后来到吉林乌拉、宁古塔,最后又到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宁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仅在清初的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以及文字狱等就有数千人被流放到东北地区的宁古塔。

  来自中原以及江南的流人们来到这里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里萧条、荒芜的状况。

  流人们摒弃东北原始的耕作方式,把内地的先进的耕种技术带到了这里,使粮食产量得以极大的提高,粮食品种也由原来的四、五种增加至十余种。尤其在土地开发上最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雍正初,宁古塔将军所辖可耕种的土地也达到了原来的十倍。明末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流放宁古塔后,将中原蔬菜、花卉种子及农业耕种方法也带到这里,被当地人尊为“域外群尊五谷神”。

  宁古塔地区原来店铺很少,几乎没有贸易活动,流人杨越建议宁古塔将军建立皮毛人参互市贸易场所。仅一年时间,宁古塔就开设了30多家贸易货栈,人参、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换、出卖,并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乌拉等地的客商。吴兆骞的儿子吴晨臣二十多年后在《宁古塔纪略》中有这样的描述,“货物客商络绎不绝,居然有华夏风景”。可以说,宁古塔的商业贸易是从流人开始的。

  医药卫生方面,流放宁古塔的吕氏家族应该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雍正年间震惊全国的文字狱案,是因吕留良的反清思想而起。雍正十年,吕留良在死后49年惨遭开棺戮尸,其孙辈发往宁古塔。全族12户111口人背井离乡,踏上走向塞外边关的远行之路,雍正十一年冬到达宁古塔。宁古塔土著满人崇信萨满教,有病多采用一些土办法,而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兼擅长医术,于是他开始在本地行医,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医疗环境。据史料记载,他曾被任命为宁古塔戍所的医官,后来清廷下令不许流放人员任官,才被免职。

  据记载,吴兆骞离开北京时用牛车带了上万卷书,他和流人杨越一起利用这些千里迢迢带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书籍,开设“读书草堂”,对当地人进行文化教育。

  流放宁古塔的名人都有谁?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江南科场案而流放三年宁古塔的方拱乾写了近千首诗,几乎每日都要写一首诗,不仅有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在谪居地的许多小事也被收入诗中,编成《何陋居集》,这是宁古塔最早的诗歌集。

  流人吴兆骞在宁古塔谪居二十多年,发挥其“江左风味”的笔法,他的许多诗作都有戍边卫国之内容,是讴歌戍边将士们的塞外绝唱,其中《秋笳集》赞颂的是大将军安步海东抗击罗刹,还有讴歌山川之美的《长白山赋》等等,可以称之为不朽之作。他的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更让我们深刻了解了流放文人在宁古塔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平日里度日如年,对家乡无尽思念,对父母大人祈盼平安,与友人诗歌唱和,都一幅又一幅地展现于后人面前。

  自古以来宁古塔的山川大地留下的名字,多为当地土著人以民族语言所记述的。而明代末的兵部尚书、河南新乡人张缙彦游历了宁古塔新旧两域周围的山川、村落、河流等,为之重新命名,增加了这些山川的文化底蕴,这些默默存在于亘古荒原上的河流大山有了自己的名字,被收入到他的《宁古塔山水记》之中。他又对宁古塔的风土人情和富饶物产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让关内人了解了这塞外的山水、塞外的村庄和民俗、塞外非常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要了解宁古塔之山水,必读《宁古塔山水记》,文章虽不多,但内涵博大,包含宽广,而且文词优美,笔法简练,不仅是宁古塔乃至黑龙江最早的山水游记和散文集,而且是一部优秀的地域文集,为宁古塔地域研究提供了内容翔实的佐证。许多在正史中找不到的资料多可以在此记中得到,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补充。

  张缙彦的另一部散文集《域外集》更是值得一读,这里的“记、论、书、傅、疏、说”主题文章有二十二篇,所记的多与流人有关,也是论述塞外的山水、风俗和物产之作,对研究宁古塔流人生活及塞外之风俗,其史料价值更高。

  清代宁古塔的历史记载中流人的活动占有很大部分,这些记述为后来人留下了一笔十分丰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去了解三百多年前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曲折。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是诗人吴梅村对流人境况的写照,今天再研究流人,追寻他们的足迹也算是对先人们的一种慰藉。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5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4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3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3 33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2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2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宣姓人在山东

2 5
宣姓起源众说纷纭,得姓于周宣王;得姓于宣伯;得姓于宋宣公。 [ 阅读全文 ]
5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2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人文

2020-11-27
浏览:17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7
浏览:10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1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