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卓氏后人杭州寻根记

卓氏后人杭州寻根记

2018年5月1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塘栖卓氏,立镇六百余年,仕途通达,诗礼传家,先后有进士1人,举人6人,文人志士众多。

  只是,博学多才的卓明卿不会想到,一脉相承的人文情怀,竟在日后成为悬在后人头上的一把刀;才情横溢的卓人月也不会想到,他所提倡的戏剧“悲剧论”,最终没绕开自己族人的命运。

  1782年6月,清乾隆四十七年,塘栖卓氏遭遇“忆鸣诗集文字狱案”,第十三世卓天柱一家惨遭灭门,卓长龄等五位已故先辈,戮尸示众。

  兴盛两百余年的卓氏家族至此由盛而衰,后人散落天涯,各自谋生。

  好在血脉相连,薪火相传。上世纪90年代,卓氏后人收集史料、续编族谱,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家族命运,终于和那幢太史第老宅一样,重新获得世人的目光。

  清代“文字狱”受重创   江南多望族,塘栖卓氏,是绕不开的一个。

  清光绪庚寅年(1890),《唐栖志》对卓氏描述,“清华济美者数百年”。

  短短8个字,是对这一家族地位的极大肯定。

  只可惜那时的卓家,已在100多年前遭遇重创,昔日华美盛况不再,再多认可只添枉然。

  那场灾难,始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一次家庭内部矛盾。

  据史料记载,仁和县监生卓汝谐盗卖族中祠堂地基,引起族人公愤。

  眼看事情要闹到公堂,卓汝谐致书仁和县知县杨先仪,称卓家有一本“忆鸣诗集合稿”。

  由于“鸣”和“明”同音,有怀念前朝之意,浙江巡抚陈辉祖、杭州知府秦廷坤、仁和知县杨先仪三级官员前往塘栖,查抄了卓家第十三世卓天柱、卓天馥,第十四世卓连之、卓培之的家。

  卓氏文人辈出,家族素有藏书传统,不料这次大祸临头,“忆鸣诗集”没找到,倒是发现了15本写有“逆悖”词句的书稿。

  它们主要出自卓天柱的祖父卓长龄、叔叔卓徵、卓敏、卓慎等人之手,抄家发生时,几位长辈已过世多年。

  但这并不能阻止乾隆帝龙颜大怒。

  第二年6月,卓长龄等五人虽已入土,仍按大逆凌迟律,剉碎其尸、枭首示众。

  卓长龄之孙卓天柱、卓天馥、重孙卓连之三人斩立决,妻妾、幼子均发功臣之家为奴。

  “捅娄子”的卓汝谐也没有好下场,他因诬告罪,杖打一百,之后被发配至乌鲁木齐充当苦差。

  经历这次致命打击,兴盛200余年的塘栖卓氏“元气大伤”。

  幸存下来的卓氏后人,一部分流落在外,一部分留守塘栖从事米店、油坊等小本生意。

  清同治甲戌年(1874)《卓氏祖茔纪略》所述,当时镇上卓氏仅剩15房。

  卓氏后人的认知进化   时光百转千回,卓氏百年风云,也在等待被子孙重新认知。

  出生于1938年的卓介庚,家住塘栖西小河北街中段。

  儿时每年清明,他都要随长辈去塘栖东小河段的卓氏祠堂祭祖,密密麻麻几十个的牌位,是一个孩子对自己与卓氏家族关联的唯一想象。

  只是没有人告诉这个孩子,想象应该有怎样的具体形状。

  卓介庚的曾祖父卓祥麟,清末在塘栖开设信茂米行,1920年,家业传到卓介庚的爷爷卓立手上时,遭遇大火,米行烧得一干二净,到了卓介庚的父亲卓震芳这一代,基本都是在给别人打工,操劳一生。

  “几百年前的事情,都不大说得清。”卓介庚回忆,建国初期,居住在塘栖的卓氏大约13房,每家每户的渊源,只能靠一句流传的俗语印证——塘栖卓姓是一家,西小河里是大家,丝行弄里是富家。

  1952年,15岁的卓介庚前往诸暨初级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临平镇中心小学工作,之后又调任余杭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报道。

  这期间,长辈相继去世,祠堂被毁,他对家族的想象,只能以“模糊”的状态继续。

  当答案显现出轮廓,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卓介庚读到了清光绪版的《唐栖志》,发现书中提到塘栖卓家,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不久之后,他又在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看到,塘栖卓氏有6人位列其中。

  几乎同时,原籍塘栖,后迁居杭州的卓守鵡先生编辑了一本《塘栖卓氏家系暨诗文集》,其中收录了很多史料,是卓介庚从未见过的。

  这本集子他反复读、仔细读,终于读出些沧桑和感慨……  “

  卓氏在江浙颇有名望,与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等人都有过往来。”

  仿佛冥冥之中有了指引,文人出身的卓介庚,决定为家族的重新认知做些什么。

  存在胜过千言万语   于是有了2004年的小说《卓氏春秋》。

  卓介庚用六个故事,十余个典型人物,告诉世人百余年前的卓家发生了什么、做过些什么,怎样辉煌,又怎样没落。

  于是又有了2008年的《塘栖卓氏宗谱续编》。

  活在当下的卓家后人,续写了卓氏家族十四世之后的血脉,并将先人留下的诗词文赋、住过的园林胜迹一一呈现。

  于是还有了即将印刷出版的《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

  卓介庚用了一年多时间、30万字详细介绍了家族20位面孔。他们一度被历史淹没,如今又被子孙重新解读。

  当历史有了温度,宗族间的互通也变得理所应当。

  据介绍,目前住在塘栖的卓氏有七八十人,另外还有上百人分流各地。

  大家没有固定的相聚时间,但也会借机往来,交流心得。

  比如塘栖老人卓玉如,曾出示一本蓝青布面线装本的《卓氏祖茔纪略》。

  该书由塘栖卓氏十七世卓淦辰在清同治年间抄录,其中有卓明卿对先辈的叙述,卓敬、卓敦的画像以及先祖墓葬考订,是卓氏家族考证的珍贵资料。

  比如塘栖老人卓曼华,家中有一块“传经旧舍”的木质牌匾,经考证,为卓家藏书读书场所“传经堂”之物,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再比如卓氏第二十世卓轶常,收藏有一枚刻有“传经堂印”的印章。

  这枚印章至少有150年历史,为收藏家吕幼纲无偿转赠。

  旧物不会说话,但它们和那幢历经400余年的太史第古宅一样,只要存在,就胜过千言万语。

  76岁的卓介庚,已很少回塘栖。

  他只是默默收集史料,书写过往,希望以此告慰祖先,勉励后辈。

  只是相比老人的朴素认真,年轻一代或忙生意,或忙学业,已很难把家族的历史真正放在心上。

  “我能理解,也不担心。”卓介庚相信,若干年后,总会有个人和他一样,愿意在卓氏百年的传承中,再续一份情缘。

编辑:jrg
12 

今日关注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1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1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1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1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1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萧红:一代才女最后的寂寞与飘零

1 1
1942年1月22日,萧红逝世。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大连的个性与传承

1 8
 大连早期城区是由外国人规划建起,外来元素必然会在建筑、人文景观以及园林设计上留下影子。 [ 阅读全文 ]
8 

李光禄:东关街是大连的宝贵财富

1 13
大连是山东移民最集中的城市,闯关东又是那段最难忘的历史,东关街建筑就是记录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最宝贵文化遗产。 [ 阅读全文 ]
13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1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张家后人张善夫:串起烟台所城过年的历史

1 5
1954年出生的张善夫是所城张家第18代嫡传后人,自出生起,一直住在所城里的一个独门独院里。 [ 阅读全文 ]
5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1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电影连环画里的老大连外景地

1 3
网络时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都会截取旧照片,或浏览老电影来溯源念旧。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迟姓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迟家村

1 11
烟台的迟姓以福山区较多,福山的迟姓始于明洪武年间。 [ 阅读全文 ]
11 

大连营城子乔姓

1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