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家人 > 朋友 > 鲁迅和他的“朋友圈”

鲁迅和他的“朋友圈”

2020年9月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鲁迅一生交友甚多。仅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跟鲁迅交往的各界人士就有近2000人。

  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该书遴选了鲁迅“朋友圈”中50位现代作家的50余件手稿,它们中,有丁玲最早的两篇小说的手稿,“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的手迹,从未公开出版的瞿秋白的译稿,茅盾、冯雪峰撰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原稿等。

  透过这些泛黄的纸张,人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与友人之间的珍贵友谊,这本珍贵的“朋友圈”影印本呈现了中国近现代思潮中文化巨匠的风范和心迹。

  直到去世前,冯雪峰还埋首于有关鲁迅的写作

  “我开始和鲁迅先生来往,是一九二九年初。那时先生到上海已经一年多了……在一个晚上我第一次去见先生,是柔石带去的。”

  这是冯雪峰1946年在《文汇报》发表的《鲁迅回忆录》的开篇语。

  当年,正值鲁迅逝世10周年。

  冯雪峰与鲁迅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谊。

  上世纪30年代初,他与鲁迅共同参加发起、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同主编了《萌芽月刊》《前哨》等刊物。

  1936年春,冯雪峰来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筹建中共上海办事处。鲁迅逝世后,他参与主持了鲁迅治丧活动。

  友人的离世,使冯雪峰无尽悲伤。

  此次收入《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的冯雪峰的《鲁迅传》手稿,由冯雪峰的长子冯夏熊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之前未曾公开出版或发表,共94页两万余字。

  这是一部未完成之作,手稿的纸张来源也不一,上面有多处修改,可见作者花费的时间和心力。

  据冯夏熊回忆,直到去世前,父亲还埋首于关于鲁迅的写作。

  冯夏熊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写道:“最使我震惊的,是有一次他以温顺的口吻,依恋的情调,向我诉说他有三件事情,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做完。他说:‘我没有能写一本新的关于鲁迅的比较完整的书,我也没有能写完关于太平天国的长篇……我心里难过!’”

  “但是,他又平静地伏首于案前。在右手这边,是一厚叠关于太平天国的稿子,左手这边,是一叠笔记本子,上面写满了他摘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一直到生命终结前20小时,他还在固执地沉浸在庞杂繁复的文献之中。”

  他们曾用笔墨相讥,却都为着同一目标战斗

  在上世纪20年代末的“文学革命”论争中,鲁迅与创造社成员有过激烈的辩论,但不妨碍他们最终成为同一营垒的战友。

  鲁迅曾言:“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

  事实上,在鲁迅去世后,茅盾、郭沫若曾多次撰文或题词,表达崇敬缅怀之情。

  此次出版的茅盾撰写的 《学习鲁迅先生》是一个重要见证。

  茅盾与鲁迅的交往始于1926年。

  这一年,鲁迅途经上海到厦门,在上海与茅盾有了短暂会晤,由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10年的交往与合作。

  《学习鲁迅先生》一文为悼念鲁迅而作,原载于1936年11月5日的《中流》第一卷第五期哀悼鲁迅先生专号。

  茅盾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抑住了哀痛,打起精神来奋斗下去,此时凡敬爱鲁迅先生而且痛感到这损失之巨大的人们,都严肃地在想着:如何永久纪念他。”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告诉记者,在鲁迅逝世后,茅盾虽然未能亲自参加葬礼,但他积极筹备“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撰写了3个“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公告”,第一、二号曾发表在1936年11月20日的《中流》第一卷第六期。

  茅盾还致信给法国左派作家协会,呼吁“尽一切力量把纪念鲁迅的活动推向全世界”。

  而郭沫若曾为《鲁迅诗稿》序言中的一个字专门写信给上海鲁迅纪念馆。

  1959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将当时所见的鲁迅诗稿手迹整理出版,并请郭沫若作序。

  1960年5月,郭沫若写来一篇200多字的序文。

  这篇序用的是文言,对鲁迅旧体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做了高度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这篇序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后启来者”原为“后无来者”,但当时有人对“后无来者”一语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为此专门写信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建议将“后无来者”改为“后启来者”。虽为区区一字之改,却折射出他对友人的情谊。

  上海,圆了无数青年的文学梦

  在鲁迅的一生中,上海这座城市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1918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首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由此,他从周树人成为鲁迅。

  而上海,也是他不少友人名声大噪的地方,比如丁玲,她的处女作《梦珂》和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发表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上。

  那是1927年底,她首次以“丁玲”之名所写的《梦珂》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是叶圣陶,他从未听说过丁玲,从自由来稿里发现了这篇小说。

  叶圣陶很快给丁玲回信,希望她再寄来作品,写多长都行。

  据丁玲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透露,那个时候丁玲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这辈子靠什么为生,虽然尝试进行文学创作,但并没有信心,小说《梦珂》的发表和上海的来信让丁玲受到了鼓励。

  1928年,丁玲的第二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再次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了轰动。

  随后丁玲和在北京相识的胡也频来到了上海,又在《小说月报》发表了两篇小说,一共4篇都是头条位置。在王增如看来,丁玲的文学创作,就是从上海开始的,是上海这个地方让丁玲选定了这条文学路,而且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此次收入《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的是最早两篇小说发稿的校样,作者自己修改的痕迹不多,但留下了编辑、排版的诸多印记。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稿纸起首印着“小说月报贰号目”,盖着“华字部公证图章”,每节日记的时间都标注用五号方头字体,正文中有多处红笔改动的地方,有些只是为使排字工看起来方便,把书写不清晰的字重描,但也有些是实质性的改动,如把“讨嫌”改为“嫌厌”,“他”改为“他们”等。这些改动之处是否是叶圣陶的字迹,值得研究。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大连老地名:貔子窝与麻子沟

4 1
貔子窝就是普兰店的皮口镇,其实,貔子并非指黄鼠狼,而是狐仙;胶东话里,“麻子”、“老麻”、“老麻子”是一个意思,即野狼或野狗之意,这是老麻沟的由来。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谈判楼昔日风光无限

4 9
红岩街有一座1978年竣工直属辽宁省对外贸易局大连分公司的办公楼,民间叫谈判楼。 [ 阅读全文 ]
9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3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大连有100个理由创建东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

3 3
考量产业布局、工业发展、金融环境、文化吸引力、城市环境、城市活力、地理位置、港口优势、文明程度、幸福宜居、机车之城、航母诞生地等众多综合因素,大连有能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 阅读全文 ]
3 

大连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再增四人

3 18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大连地区有四位传承人入选,分别为复州双管乐传承人乔忠新(传统音乐类)、东北大鼓传承人陈世芳(曲艺类)、庄河剪纸传承人韩月琴、大连核雕传承人韩志耀(传统美术类)。 [ 阅读全文 ]
18 

习近平: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 2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 阅读全文 ]
2 

大连金州汪姓是完颜阿骨打之后

3 9
大连金州地区也生活着这样一支汪姓,汪渔洋就是金州汪姓代表人物。 [ 阅读全文 ]
9 

如何防诈骗,对于家谱公开销售的看法

2 15
利用修家谱谋利进行诈骗已经常态化,大通谱的内容是不是存在以派取材的现象,盈利归谁? [ 阅读全文 ]
15 

“赶大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的青岛泊里大集

2 13
泊里大集是目前青岛市尚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之一,2012年3月份入选市级“非遗” [ 阅读全文 ]
13 

丹东加速园区特色化建设吸引产业聚集

2 5
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强市”的理念,丹东坚持把园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举措。 [ 阅读全文 ]
5 

高安南山村,为何张姓改何姓

2 2
南山村是个宋政和年(公元1111-1117年)间就建立的老村庄,距今差不多已有900年的历史,始祖是张木斋。 [ 阅读全文 ]
2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大连反腐进行时:大连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主任易军接受审查调查

2 6
大连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主任易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阅读全文 ]
6 

大连市纪委下发通知,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2 11
大连市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提出“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 阅读全文 ]
11 

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赋诗旅顺口

2 4
曾广钧赋诗旅顺口《由威海登轮赴旅顺吴君浚生以诗来见次韵和之》。 [ 阅读全文 ]
4 

从当今民间族谱修纂看女性地位之变迁

2 12
近年来,福建许多地方的民间族谱修纂中,女性不仅入谱,而且享有与男性同样的地位和尊崇。 [ 阅读全文 ]
12 

大连铁路医院是这样建成的

2 20
大连铁路医院始建于80多年前,建设中采取在房顶铺设路轨运送材料、水泥搅拌中混入防冻混合剂保证冬天照常施工的方法,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影响了后来诸多工程。 [ 阅读全文 ]
20 

广东发现一支慕容氏后裔

2 15
广东肇庆白土镇有个村叫幕村,这里居住着3000多人,全部都姓慕容。 [ 阅读全文 ]
15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2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青岛是这样炼成的

2 3
青岛的城市美学,在建城之初就超越了国内同期崛起的大多数城市。 [ 阅读全文 ]
3 

康熙画作《松风图》惊现金州博物馆

2 6
2012年3月,在金州博物馆惊现一幅举世罕见的康熙画作《松风图》。目前经过专家鉴定,确为康熙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 阅读全文 ]
6 

触摸城市的前世:1919年《大连市街图》

2 7
1919年,大连港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港的第二大港,大连人口超过十万,城市建设加速。 [ 阅读全文 ]
7 

岳母刺字:培养出民族英雄和著名军事家

2 1
“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阅读全文 ]
1 

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上映

2 2
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谢瑶环》近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首映式,并于4月21日全国上映。 [ 阅读全文 ]
2 

丹东赴朝鲜登岸游游客达到2万人次

2 1
  记者12日从辽宁省旅游部门获悉,自2016年7月开通丹东赴朝鲜新义州登岸游以来,游客数量已达2万人次。 [ 阅读全文 ]
1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1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基督教的祈祷

1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1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张燕燕半百之年开始写大连故事

1 1
张燕燕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写了《地主家的四代女人》,也写了纪实文学《大化厂 大化人》。 [ 阅读全文 ]
1 

大连高尔基路50多年梧桐树被大货撞成两半!

1 3
高尔基路两旁的梧桐树是大连的文化名片。 [ 阅读全文 ]
3 

父母

2020-12-18
浏览: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7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09-02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0-09-02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2020-09-02
浏览:1 评论:0 收藏:0
2017-04-25
浏览:49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