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回族白姓的来源

回族白姓的来源

2020年8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白姓在我国回族姓氏中属 “准回姓”,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山西、山东、辽宁、河北、安徽、青海、内蒙、甘肃、吉林、黑龙江、宁夏、天津及河南。

  而河南则以开封、孟州为多。今周口境内白姓回族主要是清代经怀庆府孟县桑家坡移入,怀庆是明代山西向河南大移民的第一中转站,周口白姓回族应属“洪洞大槐树”迁民后裔。

  周口白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川汇区、太康县城南关、淮阳县城北关、项城市等。

  回族白姓由来

   据历史文献记载,回族白姓来源有三:一是取自回回名字(泛指回族在使用汉语之前其母语姓名》之首音,回族白氏族谱大多认为他们是元代伯笃鲁丁、伯颜子中、伯颜不花、伯颜察罕之后裔,因“伯”“白”对音,其后裔先取“伯”立姓,后改为“白”姓;

  二是赐姓,据《新元史》载,西域回回人察罕被元仁宗皇帝于延祐年间赐姓“白”,其后裔以“白”为姓;

  三是来自西亚中亚的白达国和九姓胡人。

  白氏始祖之一的伯笃鲁丁,是元代的一位政治家和诗人,桂林《白氏族谱》:“伯笃鲁丁公,原答识蛮人也。肇籍江宁(今南京),元时举孝廉成进士。”

  伯笃鲁丁至元三年(1266年)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至正元年(1341年)由礼部侍郎迁秘书太监,官至潭中路总管。伯笃鲁丁能诗善文,被称为西域十二诗人之一,其诗散见于《元诗选》《山居新话》《王蓬梧溪集》之中,《粤西文载》、《桂林府郡志》等也录有其文。

  伯笃鲁丁在婺州(今浙江金华)期间,捐资修建石门洞书院。在任赣州路、建德路达鲁花赤和潭州路(长沙)总管期间,口碑颇佳,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在他的《南村辍耕录》中称其为“度量浑深”、“厚德君子”。

  另一位白氏先祖伯颜子中,世家西域。

  伯颜子中一生写了好多诗文,今传世的有14首。

  以即景抒情之作《春日绝句》《过乌山铺》最为有名。诗文笔调空灵,描绘形象,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所著《子中集》,被收入《元诗选》。

  回族白姓自唐代至今延承了1200余年,而白氏族人尚文之风代代相传。当代最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当数白寿彝和白先勇。

  回族系信仰伊斯兰教,据考证在唐贞观元年(纪元629 年)从大食国、波斯国(即今阿拉伯地区)传人中国,故姓氏系由当时以第一人(即来中国的始祖)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翻译而成,以第一个字音改为中国人的姓而来,如马姓、穆姓等由其始祖(即第一人的名) 如穆罕默德、与哈茂德、穆斯塔法,所以故有“十回九马”之说;

  姓萨的是由萨拉丁,萨达特;

  艾姓是艾哈迈德;姓沙的是沙特,

  姓哈的是哈桑、哈格、哈姆迪;

  姓米姓原是米尔的第一个字译成而改为姓,亦有如阿布译为“蒲者”。

  据广西回族《白氏族谱》记载“白氏祖籍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

  元朝进士伯笃鲁丁正是我们家族的始祖,回族人。

  伯笃鲁丁原来是阿拉伯人的名字。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出兵中亚,从此阿拉伯人可以从水路和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但在明朝时期,明太祖禁止国人用外国人的名字,于是始祖就以“伯”的谐音字“白”作为姓。”

  而白姓查据广西桂林《白氏族谱》比较完善,他们每年正月十五日在桂林文昌路自家祠堂举行祈祷会,由阿訇主持念古兰经及赞圣。

  他的始祖伯笃鲁丁,系唐代入中国,做珠宝玉器,药材行商,根据阿拉伯文史记载,他是唐代诗人,写了很多唐诗,可能是一个学者。

  他的第二代,就把伯笃鲁丁的“伯”字除去企人旁,就成了中国的白氏,原住江苏省南京府,下家凹地方,第二代是随中 国人一样用“永”字排,以后代代用排传后代,据我所知“崇”字已十八传代了。

  “永”字排是三兄弟,一人做唐朝官员,可能犯了错误,被贬广西桂林,远戍边疆,可见当时在中国做高级官员的穆斯林,大有其人。

  一人在广西桂林传至现代已有二十多代,人数不少,成为现代分布在广西全省各地如桂林,荔浦,鹿寨,柳州,平乐,永福,南宁,百色等地一个庞大的家庭,而广东姓白的 也不少,除了南海,高鹤,台山,南雄等县,已迷失宗教信仰之外,尚存广州的有三枝“白”,有南阳堂自,善庆堂白,裕兴堂白等,各堂的祖先,对白氏的流传,似以未有考究,又借我写本文,时间又惚速,未及一一请问了解各堂情况,遗憾之至。

  而查我南阳堂(白)系与其它如陕西省扶风(马),宏农(杨),甘肃省陇西(李),山西省太原(王)等沿用秦代郡名作为堂名的南阳郡即今河南省南阳县,于(1982)往北京西安旅行, 路经河南省洛阳市,据当地穆斯林的讲述:现河南省南阳县有白姓穆斯林,及其他穆斯林的情况,因此,我就认为广州的白南阳堂很可能是从河南省南阳县而来。有关我们各堂白氏的来历及广东 南雄珠玑巷杀白氏的历史是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史有关,希望各堂兄弟指正及布道。

  而我白氏是和马、穆、萨、艾、哈、沙、米、买等氏都是从阿拉伯传来的。

  其二,白姓回族,出自于易卜拉欣圣人的“卜”字音译,自回族创立以来并没有姓氏,多因皇帝赐姓或音译伊斯兰圣贤之名。

  回族白姓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白姓,其干净利索而著称,在伊斯兰的世界里白色和绿色尤为喜爱,所以白姓也是中国回族姓氏的“准回姓”。

  一个民族的发展经历风雨,一个姓氏的发展也要经历沧桑,传承1300多年的历史,白姓回族依旧遍布全国,繁衍生息,延续不断。

  白姓回族在风雨中坚强的生存,从单一到铺地式的发展;从流离、经商、从政、自然原因的迁移,回族白姓更加顽强。

  白集村的由来

  白集村,现属德州陵城区宋家镇。村内白姓1200多人,丁姓300多人,全系回族,均信奉伊斯兰教。

  据村内老人讲述白集村民来自于南京二郎岗,与上文所提“白氏祖籍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相吻合。

  但据村碑记载,其先祖于山西汾阳洪洞县人,因四兄弟来此定居,故有“四大院”之称。

  其祖坟于村南,后人便叫“四大院坟。

  考查《沧州回史》,回族多于明燕王扫北而来,而多来自于南京二郎岗,经山西洪洞于此,可以粗略统计白集建村于明朝;二者根据回族坟墓按辈份依次排列,从村南老坟得到结论大约500年,也就是农历庚辰年,明武宗正德九年;(与1989年立碑铭记祖先之墓)第三,通过村内清真寺碑刻记载“白集村清真寺位于黄集乡北三华里坐落于本村。

  中间,占地三百平方米,本寺是一座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分前后俩殿,前殿历史已无证可查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约四百多年。

  其寺修建为当时工程极大,共修俩层,也就是说建村以后修建清真寺。

  后殿始建于一九三五年,距今八十年之久;”可以看出白集村应建于明朝年间。

  但据村内老人讲述其村西南有筛海坟一座,有元朝传教至白集村,无常后埋葬于此。可见白集村在明初时期已建。

  白集村的清真寺

  一个回族村子肯定离不开清真寺,以寺定居是回族人显著的特点,白集村也不例外。

  白集村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中后期,清康熙年间、雍正年间等数次维修和扩建。原为上下俩层,当时距离12华里的宁津县均可看见清真寺之顶,后因日军侵华将上一层烧毁,于后期修葺重修。

  几百年来,古寺几经风雨,多次修缮。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对古寺备至关怀,进行全面修复,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规模进一步扩大。

  古寺有两进院落,占地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殿高26米,占地550平方米,殿内地面离地1米,用木板和地毯铺成,可容纳300人同时做礼拜。

  现寺内宗教活动有阿訇主持,现有海里凡5名,回族群众选举出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共有成员9人,负责清真寺日常事物。

  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塔楼高耸,兼具中国古典建筑与阿拉伯建筑之风格,史称“标异沧济”。

  清真寺为传统建筑,设大殿、副殿、浴室,讲经堂,庄严的寺门、豁亮的庭院、雄伟的大殿、清洁的浴室、南北讲堂。三进三院,建有楼、台、殿、堂。

  大门楼为砖木结构,灰色琉璃瓦盖顶,上饰龙、狮、麒麟等雕塑。大殿侧方北储藏间存放抬亡人的架子和流子,大门两侧各有一小掖门。

  大门前分列两个石狮和两个方形石料门蹲。门额悬有“清真寺”门匾。

  二门为油漆花窗的屏风门。二门内院,建有坐西朝东的礼拜大殿,高26米,面宽七间、进深九间,面积550平方米,可容300人作礼拜。

  大殿为砖木沙石结构,16根明柱,大理石柱基。上盖琉璃瓦,饰有鸟兽雕塑。

  大殿内门上悬“独一无二”“真主能知”一匾相互对应。

  殿内藻井天棚,素帐白幕。

  整个寺院布满槐树,花草显得格外清净、幽雅、肃穆,使来此者一进寺院门就充满敬慕之感。

  大殿有亨顶,高达三十五米左右。上面镶筑着各种色彩的琉璃瓦,顶子是风磨铜的,远远看上去,不仅气势宏伟,而且光彩夺目。

  无论是建筑外表或是内部的构造,都非常考究。

  进入大殿门厦,上悬“道为清真”“清真古教”“独一无二”等匾额。

  迎门墙壁和窑殿基石的精细雕刻也非常精美别致,环寺围绕龙凤图案栩栩如生。

  整个大殿内外的独特造型,标志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筛海坟

  陵县宋家镇白集筛海坟是方圆百里穆斯林群众心中的圣地,多年来,当地的回族群众以此而自豪。筛海坟位于白集村村西南200米处,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相传元朝时一位西域大将军来白集一带宣扬伊斯兰教,他为人乐善好施,宣扬伊斯兰教中“教人行善,止人做歹”的教义,深受当地及周边穆斯林及汉族群众的爱戴。

  大将军后来在白集村逝世,因其在穆民心目中地位极高,所以后人用伊斯兰教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的称呼“筛海”来命名。

  筛海坟在原德平县(今陵县、临邑县)一带极负盛名,在群众中间流传着许多筛海显灵佑护百姓的传说。

  相传抗日战争期间,一群日本兵闯进白集村烧杀抢夺,日本兵想要烧毁白集村最古老的建筑物——建于明朝的清真寺。

  当他们要点燃浇满油的清真寺时,清真寺顶出现了一位手拿甩子的穆斯林长者,他用甩子轻轻一挥,火苗顿时熄灭。

  见此情景,日本兵扔下火把仓皇逃跑。

  当地百姓说,这是筛海老人家显灵保护了群众。

  在当地筛海显灵佑护群众,造福百姓的传说不胜枚举。

  清同治年间,今陵县一带大旱,各地百姓纷纷求雨。按当地回族百姓的习俗,求雨必须由德高望重的阿訇主持。

  于是白集村百姓在本村回阿訇的带领下,在筛海坟上举行了隆重的求雨仪式。

  全体百姓在回阿訇的带领下,在筛海坟前面朝着西方圣地麦加叩拜。

  求雨仪式后没多久,当地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旱情解除了,百姓们都说筛海老人家显灵救助了百姓。

  筛海坟的西侧有一个小坟墓,这个小坟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据传说,明末白集村来了一个大阿訇(因年代久远姓名人们已经遗忘),他在白集村一直待了40多年。

  他在白集村听说了筛海坟的各种传说,被筛海老人家的行为打动,立志向他老人家学习。作为阿訇,他弘扬教义、乐善好施,把自己的收入——乜帖全部施舍给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他在世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无常(回族对死亡的叫法)后能安葬在筛海老人家的身旁,因为德高望重,在他去世后,白集村百姓帮他实现了愿望——把他安葬在了筛海坟旁,所以形成了今天筛海坟一大一小两个坟墓的景观。

  千百年来,因筛海坟的悠久历史和动人传说使其盛名远播,每逢穆斯林节日周边的穆斯林群众都会去筛海坟怀念这位穆斯林心中的圣人并祈求筛海的佑护。

  每年正月初二,前来筛海坟怀念筛海的穆民群众络绎不绝。

  鉴于筛海坟的盛名,历年来,白集村群众非常重视对筛海坟的保护。

  2007年,在白集村委会和清真寺管委会的倡议下,本村群众和周围村庄的穆斯林群众积极捐款,重新修缮筛海坟。

  现在,筛海坟已形成一个庄严神圣、古木参天、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圣地。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心脏病突发: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哪个能救命?

3 3
硝酸甘油片可以缓解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症状;速效救心丸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能有效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2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六月初三:韦陀菩萨圣诞

2 2
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 [ 阅读全文 ]
2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中国国内游复苏势头明显

2 2
中国端午假期前两日,中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707.7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6.6亿元。 [ 阅读全文 ]
2 

李光禄闲话老大连:锔盆锔碗锔大缸

2 14
我印象最深的是“锯盆锯碗锯大缸”的瓷器匠的手艺。 [ 阅读全文 ]
14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2 14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4 

中国天主教

1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编家谱,乱认祖宗?

1 6
修家谱乱认名人做祖宗归根到底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再就是激励家族的后辈人向那些取得成就的人看齐。 [ 阅读全文 ]
6 

故乡味道:记忆中姥姥的家宴和老房子

1 8
故乡的味道就是姥姥的家宴和老房子。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首富是谁?孙喜双、李东军还是张利群?

1 17
2020大连富豪排行榜前十名:孙喜双、李东军、张利群、任书良、孙荫环家族、曲乃杰、俞建模、俞洋父子、张振新、王慧文、谭永良。 [ 阅读全文 ]
17 

山东省包氏字辈汇总

1 12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俗称派,以山东包姓为例,由于年代久远,繁衍生息,各地都不相同。 [ 阅读全文 ]
12 

何以流行假家谱

1 10
编造假家谱,毕竟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 阅读全文 ]
10 

尤永斌:甲午战争日谍战占先机 李鸿章待日谍如上宾

1 6
反思甲午战争,可以发现在惨烈战争场面的背后,隐藏着一批几乎无所不在的日本间谍,他们搜集的情报对战争的进程,甚至战争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阅读全文 ]
6 

汉传佛教律宗祖庭

1 5
体、德基、真义、常松、实泳、福聚相承,为有清一代律宗根本道场。 [ 阅读全文 ]
5 

大连天后宫往事

1 12
天后宫大连人习惯称呼叫西岗大庙。西岗区这块土地上,狭窄中带有一种宽厚,这源于在这块土地上包罗了各种宗教场所。 [ 阅读全文 ]
12 

司姓(司饭棚)苏州寻根

1 4
我族家谱全部丢失,堂号不明,和苏州老城区附近的本族司姓也失去了联系,请知情族人和同仁告知,谢谢 。 [ 阅读全文 ]
4 

刘梦溪:不能把传统文化归结为儒家一家的文化

1 7
现代国家的治理要用现代的方法,传统各家各派的思想只能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建构的固有文化资源,不能把传统文化归结为儒家一家的文化。 [ 阅读全文 ]
7 

营口老地名│土围子

1 3
早在清朝时期,为防止外来兵患入侵,守卫营口商埠,营口的地方官府组织人力修筑土围,营口人称为“土围子”,也称土围墙,俗称“围子”。 [ 阅读全文 ]
3 

山东荣成蔡氏家族,先祖来自江苏扬州

1 13
荣成蔡氏的始祖蔡忠,系扬州府江都县人士,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在洪武朝时曾任怀远卫指挥佥事,后在战争中殉难。 [ 阅读全文 ]
13 

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 [ 阅读全文 ]
3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1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成语,走进魏晋风流

1 4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 阅读全文 ]
4 

中国足球:绝望中让你看到希望,但又从希望中走向绝望

1 2
中国足球总是这样,绝望中让你看到希望,但又从希望中走向绝望。 [ 阅读全文 ]
2 

日本史学家公开古地图: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1 3
日本史学家久保井规夫日前公开的日本古代地图证实,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 阅读全文 ]
3 

大连跨海隧道为1909年电车库让路

1 11
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民主广场7号的“满铁电车修理工场”旧址,于1909年与大连市第一条电气铁道一同建成,并于1951年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辆1001型“成功”号有轨电车。 [ 阅读全文 ]
11 

香港的有轨电车:传统与时尚、古朴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1 3
有轨电车承载着东方明珠太多的历史内涵。如今,它是香港一张靓丽的名片,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一座城市的厚重文化。 [ 阅读全文 ]
3 

世界各地的“模范父亲”

1 5
父爱如山是一句美好的形容,也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 [ 阅读全文 ]
5 

家谱

2020-11-24
浏览:369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2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