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谱 > 中国家谱的沉浮

中国家谱的沉浮

2017年4月6日
文章来源: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中国谱牒大量流传日本,日本对于中国谱牒的研究水平一定是领先我们的。

  中国的领导人们,从未否定家谱和家族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1957年,毛泽东于成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到“文革”之前的1964年9月,他与毛远新的谈话中亦提出如下逻辑:“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

  不过,这种对于家谱、家族以及作为其精髓的家风的尊重和提倡,作为一种现象,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其动因,“寻根,是生死以外,人类的第三种本能。”山西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吉说。

  鲁迅说:“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中国谱牒文化的复苏

  中国近代史行至甲午,以东亚同文会为代表的日本组织就开始在中国收集包括族谱、地方志在内的信息。李吉说,一个数据是上世纪60年代日方统计的东洋文库、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所藏中国家谱,总计1600余种。日本不是孤例。据称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在2000年左右就藏有中国家谱约1.7万种。李吉说,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国内公藏族谱总量不过3万种。

  1978年,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启迪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作为中华历史遗产的谱牒文化重新评估。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档案局牵头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收藏单位所藏族谱进行摸底统计,除部分单位未来得及整理上报,全国公藏族谱、家谱有18562种。

  1984年11月20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明确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

  每忆及此,李吉便心潮澎湃,“之前30年中从未如此提及,这个文件说明了党和政府对谱牒的高度重视,是谱牒文化正式解冻的官方信号。”

  不过,政治环境的宽松并未加快家谱复苏的步伐。国家性的谱牒研究机构迟迟未有起色:国家档案局心存余悸,难以牵头组建中国谱牒学研究会调查族谱,只是建议地方学术机构试办。

  恰逢此时,两封信引起了山西省对家谱的重视。1985年,“缅甸太原王氏家族会”致函太原市市长,要求查找始祖王子乔的资料。次年,国务院侨办又转给太原市一封“泰国王氏宗亲会”来信,要求查证始祖来自南京还是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调查收集资料。此工作引起了国家档案局的注意。经过他们建议,1988年,由山西社科院牵头,中国谱牒研究会筹建成立,当代中国谱牒文化全面复苏。

  家族的荣耀

  在学术界,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家谱拥有许多其他类文献没有的丰富史料,对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但最主要的,它是人们寻根问祖的第一手资料,由此,海外华人的寻根带动了1949年后中国的第一轮修谱热。

  改革开放初年,诸多海外华裔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纷纷回大陆寻根谒祖,其中不乏显赫一时的政要人物。

  李吉认为,“南方的宗族观念比北方更强烈,家谱毁坏程度也远不及北方。他们修谱一般出于两个心理:一个是光宗耀祖,一个是为后世积德。”

  在社会史研究领域,评判一个地方宗族制度是否发达的标准主要有祠堂、族产、家谱三项。与南方很多地方以祠堂、牌位等系统的祭祖方式相比,北方一些地方是供奉比较简单的祖先图像。

  “编修家谱尤其是创修需要有经济基础。”陈建华说。

  此外,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就是“家里出了名人”,“比如省长甚至镇长,为了光宗耀祖修家谱,那绝对是不差钱。”胡德说。

  比如他曾参加江苏武进一个张姓家族的颁谱仪式。该家族共104人,出了好几位厂长、镇长,仪式上很多人来捧场。

  正式的颁谱大会上,众人按照家族辈分,上台签字领谱。签字时要签署一份“公约”,明确规定要把家谱保管好,如发生遗失、虫咬或私自变卖,都有相应惩罚。

  “是否举行颁谱仪式与该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和经济条件有关,”胡德说,比如仪式前要连唱三天戏,晚上还要在稻谷场上放电影,经济条件差些的也许只聚在一起吃顿饭。

  修谱的生意

  随着民间修谱意愿的高涨,修谱逐渐商业化,成了一门生意。

  在北京中关村,做家谱生意的北京家谱传记机构创始人涂金灿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最近几年家谱大热,业务根本做不过来。”热衷于修家谱的人多是离退休的老人,“北京有200多万离退休老人,很多人都有这种家族文化情怀。”他说。

  “尤其是2000年以后,民间修谱大热。”李吉说,仅在常州市300多个姓氏中的280个都修了家谱。

  在仅0.3平方公里的无锡惠山古镇,政府投资25亿元,对118个祠堂和81个姓氏文化进行修复。

  “以1993年为界,这之前上海图书馆每个月只能收到一两部家谱。”胡德总结说,“现在每月都能收到几十部。”

  谱牒文化大热,民间修谱热情高涨,看似大好的形势,李吉却仍有所担忧,“谱牒是专门的学问,过去有谱师,现在大多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毕竟不是专业人士,知识储备参差不齐。”

  而比续谱存伪更严重的问题,是国家谱牒研究的断层。“学校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学生也不爱学。我们老一辈学历史出来的半路出家做谱牒研究,晚年有了一定研究成果却无奈后继无人。”李吉感慨道。

  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如今也名存实亡。“其实1992年我们已经不再展开实质性工作,民政机构每年要我们有20万元才允许活动,但我们没有资金。”李吉说。

编辑:sunshuting
0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5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3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3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安东海校——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2 3
1949年3月,为加速海军建设和发挥起义官兵在建设人民海军中的作用,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立即在安东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安东海校。 [ 阅读全文 ]
3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2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大连市纪委下发通知,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2 11
大连市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提出“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 阅读全文 ]
11 

烟台海阳徽村高氏来自浙江,这里是胶东高姓的发源地

2 9
海阳的徽村是胶东高姓的重要发源地。 [ 阅读全文 ]
9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世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两只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2 1
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1月25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 阅读全文 ]
1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家族资讯

2020-11-26
浏览:10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26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7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40 评论:0 收藏:0
2020-11-18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6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