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专家鉴定:完颜阿骨打后裔,河南平顶山郏县安良镇高楼“高姓”

专家鉴定:完颜阿骨打后裔,河南平顶山郏县安良镇高楼“高姓”

2018年3月29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原名:河南小山村走出155位官员,自称完颜阿骨打后裔

  落寞古村的皇族后裔

  平顶山郏县安良镇向西3里处,有一个并不太被外界所知的传统村落,村内曲曲折折的72道巷子中,散落着一片片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群,鹅卵石与红石板铺就的小街,青草恣意地从石缝里长出来。

  行走在填满暗影的小巷里,一些斑驳的阴影忽明忽暗地洒在我身上,我用旁观者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古宅、古井、古树。

  村落古宅

  由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和一个有五间明堂的西跨院组成的“大夫第”建筑群内,西配楼的后墙处,在拆除三间明堂的基础上,一座水泥结构的两层楼房拔地而起,古老的明堂和配楼夹着这座新楼,甚是扎眼。

  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或因择地重建新房,或因外出务工,周围的院落均已荒废。

  但他们的祖上,却有着让人艳羡的血统和荣光,仅在明清时期,这个小山村就走出了155位官员,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出过军功赫赫的“高一连”。

  再往上溯,这个叫高楼的村庄,占据村庄80%人口的高姓族人都坚信,他们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

  古宅

  每年过年时,高姓人家门口会出现如“承先义州完颜军功扬四海,启后鸭水白黑恩泽绵千秋”“渤海家声千古振,唐山世德万年招”之类的对联,很多人对联的横批都是“辽阳望族”。高楼村人吃咸腊八粥,敬马、敬狗、敬喜鹊,年三十还要举行“背奶奶过年”的仪式,风俗习惯与当地人迥异。

  他们的腊八粥里有绿豆、豇豆、花生仁以及面条,不同当地甜味而是咸的。

  村民说,祖上来自东北,姓完颜,来到这里改姓为高,后代为了不忘记祖上,每年的腊八节都做咸的腊八粥,并且用蓝边海碗盛着吃,寓意“碗盐”,警示子孙莫忘祖宗的完颜姓氏。

  高姓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家族长辈教育,要敬马、敬狗,还要敬喜鹊。

  敬马是因为祖上是游牧民族,整天在马上生活;敬狗是因为曾经有一只大青狗救过祖上的命;而敬喜鹊,是因为喜鹊是他们民族的神。

  女真遗民如何流落到了河南?

  村里74岁的退休教师高铁成、当过村干部的69岁的高国贤、高俊安等人带我梳理出头绪,竭力解开这一谜团。

  合影

  原来,占村中人口80%的高姓居民竟然是女真遗民。始祖叫完颜简。

  郏县《高氏家谱》、郏县安良镇高楼村的《郏邑高氏文武功名官爵碑记》等记载:元朝末年,完颜简跟随儿子完颜德仁从东北来到襄阳居住,完颜德仁被封为忠勇侯。

  当时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今湖北浠水称帝,不久又被陈友谅取代,当地战乱不断。

  乱世之中,完颜德仁和父亲只得暂时避居襄阳府枣阳县的崔桥里,成为普通百姓。

  后朱元璋部队攻克襄阳,并进一步占领枣阳,这使得曾为元朝高官的完颜简和完颜德仁十分恐惧,害怕遭到明军的报复,遂带领家人迁徙到河南郏县。

  他们不敢再姓完颜,便指高山为姓,改姓为高,完颜简更名为高万招,完颜德仁则更名为高德仁,其他儿子也如此更名。

  完颜简让家族分成三支隐居:让大儿高德仁留居郏县;自己则带着三儿子德昌回了辽东。

  完颜简离开郏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叶落归根。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明朝刚刚定都南京,新政权如何对待元朝官员,还是个未知数,完颜简不能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他离开前着意安排两位夫人携带次子高德原于1371年即明洪武4年从郏县迁往南召纸坊沟村,免得将来遭难时被一网打尽。

  郏县的完颜氏先是在“门洞沟”隐居,后于1398年即洪武23年迁到马楼,除掉地痞马八子后改名为高楼,以高德仁为郏县高姓始祖。

  除了高楼外如今其后人已遍布郏县8个乡镇,共有5900多人;而高德原也成了南召高姓的始祖,已成为 一个大家族,传到了26世。

  如今后人也发展到6200多人。

  南召县皇后乡纸坊沟有一通被当地高姓人视为珍宝的明代碑碣,这通碑记载了他们先世的大致情况。

  碑文中的白头奶奶、黑头奶奶两人当系完颜简的妻室,白头奶奶在前,似应为嫡,黑头奶奶在后,似应为庶。

  按照立碑的一般规矩,白、黑两字应是两位完颜氏始祖母的姓氏。

  但这里白、黑对应,似又不像,使人联想到金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

  白头奶奶、黑头奶奶似乎是暗指长白山、黑龙江。

  完颜氏的两位始祖母葬于纸坊沟后,她们的后人们就有了“背奶奶过年”的仪式,意即到老坟地做出背她们回家的动作,在家里供奉,过了年再送回去。

  在河南,以广为人知的完颜后裔有两支,鹿邑县完颜后裔和汝州市完颜庄的完颜后裔,他们是金兀术完颜宗弼的直系后裔,历代恪守祖训,不与岳姓人通婚,与高姓人一样,敬狗敬马。

  村落古宅

  既然都姓完颜,鹿邑和汝州的完颜家族是皇室后裔,那么南召和郏县的完颜家族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皇族血统?

  2014 年10月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崇岳曾到南召、郏县两地调查,确认他们为女真后裔,并确认他们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

  因为在金代上百个姓氏中,只有皇族才姓完颜。

  至于是谁的后裔,因为跟完颜阿骨打相差至少九代,且无确凿的家谱、碑文等文字资料记载,所以很难确定。

  高氏后人推测,完颜阿骨打共有4个儿子,只有四子金兀术继承了王位,他们不是金兀术的后人,那么很可能是金兀术几个哥哥中其中一人的后人。

  小山村走出155位官员

  高楼村高氏祠堂内有通“郏邑高氏文武功名录官爵碑”记载了高楼村高氏1世到18世,明清时期官员155人。

  建文3年即1401年高氏二世高猛出任直隶通判一职,高家再次进入政坛,但完颜姓氏从此在朝野中消失。

  在这些在朝为官人当中,有许多逸闻趣事,最有名的就是六世高采和十二世高三畏。

  高采是1525年明嘉靖4年举人,才学高超,人品高尚,但相貌丑陋,还一脸麻坑。

  参加举人考试前,高采在县衙当差,一日县令说:“我昨晚做一梦,梦见天上飘来一块彩绸,照得大地通红。这是什么征兆?”

  高采猛然站起来说:“大人, 这是说我呀,今年我必考中!”

  县令哈哈大笑道:“采,你要能考中,我红毯铺地,芦席罩天迎你十里长庭!”

  果然,高采当年一举考中,官拜山西平阳府通判正六品官级,回来后走到县城东十里铺便停止不前,让人报入县衙。

  县令无奈之时,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在十字街给他立个牌坊,既不失县太爷颜面,也给了高采面子。

  县令郏县城十字街为高采所建的街牌坊名曰“飞黄坊”,直到1949年才被拆除。

  高楼村高氏第12世高三畏在清乾隆45年考中进士。

  官拜“朝义大夫”、“中宪大夫”,曾在浙江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任职。

  在任期间,多次陪乾隆皇帝巡游,数次进谏,得到乾隆好评。

  兴水利、建书院,深受当地百姓崇敬,因病告假返乡后,施恩惠于乡邻,修家谱、制族规,口碑极好。

  因而,在高楼村有关他的逸闻趣事最多。

  人们说,高三畏从小就不是凡人,幼时在大郭庄上学,夜里回家时总有两盏灯前后相送,到村头的小龙庙即刻不见。

  村落古井

  有天夜里,母亲远远地看见少了盏灯,就把他带到大皂荚树下跪拜反省,问他办了什么坏事?

  他说代人写了一份人契。

  母亲说,坏良心的事咱不能做。第二天一大早他即把人契讨要到手,一口吞下肚里。

  当天夜里又是两盏灯相送。

  另外一则传说与和珅有关,早年家贫的高三畏挑担卖棉花攒路费进京赶考,就这样还是雇不起车马,于是就徒步进京。

  到京时晚了几个时辰,慌慌张张向考场奔去,偏又误入当朝军机大学士和坤的府门,遭护卫暴打。

  当和坤知道他是应试的考生,参加考试又晚了,就给主考大人写了一封信让他去通融。

  主考官见是和大人手书,哪敢怠慢,不仅让高三畏参加了考试,还让他中了进士。

  发榜后高三畏到和府感谢,和坤母亲与之闲谈中得知他会唱“黑脸”,非常高兴,就让他当场演唱。

  正当和母听得合不拢嘴时,差官来 报:“请高县令就任。”

  和母见有人打岔,怒道:“啥县令,滚开!”差官回去禀报可能是和大人嫌官小,又加两级改为五品知州。

  吏部尚书只好点升浙江杭嘉湖道,就是浙江省内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三地的长官。

  和坤在高三畏面前简直是福星高照,趁着和坤过生日,他想送一幅条幅拍拍马屁,可又嫌自己的字不好,就请一位才学高的秀才替他书写。

  秀才虽有学问,可几次落榜,心中难免愤青,就写了一首藏头诗,正看是恭维和坤的,反过来是骂和坤的。

  寿礼上因收礼太多,和坤也没有看出破绽。后来,嘉庆即位,和坤被抄家灭门,凡跟和坤有瓜葛的个个被罢了官,唯有高三畏逃过了这场大祸。

  村落古宅

  高三畏回乡之后,郏县出现了大饥荒,他把正兴建的宅院工程放缓,让全村男女老少到工地干活,每天干活管饭,垒墙的不发工钱,每天发三个铜钱当垒石墙的支子,支子用不上可以带回家。

  工程不求进度,只求质量。灾荒过后他的宅院才完工,变相救了一村人。

  高楼历代忠勇之士辈出,每遇国家危难之时高楼总有挺身而出、赴汤蹈火之人。

  1949年2月,在共产党员高松山的带领下,高楼村66名青年集体参军,加入到河南独立15团7营9连中,高松山担任连副指导员,副排以下干部都由本村人担任,所以,这个连俗称“高一连”。

  “高一连”参加了渡江作战、解放广西等战斗,其中,高远志、高刚套荣立大功,“高一连”中许多人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有的壮烈牺牲,有的立功授奖。

  如今尚健在的一等残废军人王长林和黄继光一个团,对参加上甘岭战役记忆犹新。

  石桥石雕

  高楼村口,有一座兴建于1975年红石桥,全长21.5米的桥身上雕刻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因工艺精湛已被申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经历了近40年风雨侵蚀,每天都要承受着各种交通工具和重型运输车辆频繁碾压通过,而它却巍然屹立。

  此刻,手抚桥栏望远,山色如黛,树木葱茏,连绵的麦田,葳蕤的草木,和村庄连为一体。暮色中,流动的水声从桥下传来。在桥上,看高楼古村,心是如此地安然。

  唯愿古宅和石桥永存于天地之间,让落寞的山野凭添几许温柔与诗意。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河南经济日报》任记者,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

编辑:jrg
17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5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3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大连市纪委下发通知,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2 11
大连市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提出“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 阅读全文 ]
11 

烟台海阳徽村高氏来自浙江,这里是胶东高姓的发源地

2 9
海阳的徽村是胶东高姓的重要发源地。 [ 阅读全文 ]
9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大连退休人员采暖费补助金这样领

1 21
大连2005年底以前有企业缴费记录,且采暖费缴费年限满20年,即可以享受每年500元采暖费一次性补助金。 [ 阅读全文 ]
21 

他们用旧体诗记录“九一八”

1 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鹤、马君武、钱来苏、胡先骕、马叙伦等人纷纷作旧体诗,表达爱国抗日之情。 [ 阅读全文 ]
7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宗族排行

2020-10-29
浏览:3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81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136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5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752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