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佘姓的姓氏起源

佘姓的姓氏起源

2018年7月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佘(Shé)姓源出有六:

  第一个渊源: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祗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末周族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姬泰伯,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佘”字,本意为山阳之貌,是始于夏商之世居于今江浙之地的一个氏族,社会生活为刀耕火种,华夏称之为“化外之民”,故又曰“畲”。商杼中兴之时,该氏族族人积极义助,苛钺涉江,故又称之为越。

  姬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姬泰伯,次子姬虞仲,三子姬季历。

  姬季历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深受古公亶父的喜爱。后古公亶父病卧在床,即将去世,王位必须下传,心里想传给季历,于是将三个儿子叫来,对他们说:“我生了这种病,不可能痊愈了,继承我而发展壮大的,恐怕是姬昌吧。”

  姬泰伯见周太王想将王位传给三弟姬季历,于是和姬虞仲主动离开故国,断发文身,改变外貌,借口是为周太王采药。后来听说古公亶父去世,才回来奔丧,在门外痛哭,以示自己是夷狄之人,不得进入王庭,以这种方法将继承大统的位置让给季历。

  姬季历说:“泰伯是长子,应当立为国君,为何不就位?”

  姬泰伯答道:“太王活着时,我不能奉养;入殓时,我没在他口中放饭;哭泣时,我没有靠近棺材;这都是不孝之子之举,怎么能够继承父位呢?我现在断发文身,这是犯罪获赦的人的形象,是戎狄之民。三者除去,怎么还可以担任君王?”

  姬季历垂泪一再挽留兄长,但姬泰伯始终不肯留下,最后脱身走了。

  此后,姬季历创作了著名的追念兄长泰伯的哀慕之歌:“先王既徂,长陨异都。哀丧伤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我季如何?梧桐萋萋,生于道口。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姬泰伯后来一直到了江海的边际,吟咏优游,仰览俯观,寻求肥沃的地方。后来又到了虞越之地,故又曰“虞”,至战国后期始改称“吴”。

  姬泰伯在当地以仁义为表率,用道德作政令,在佘地(今江苏江阴)建立起佘城,为后世吴国最早的城池,以作教化荆越民众、移风易俗、成就韶夏之乐、模仿中国气派之所,当地民众遂有以佘城之名为姓氏者,称佘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余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之后,属于姓氏音变转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寻源》中的记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

  汉朝以前,在姓氏群体中并没有佘氏这一姓氏,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没有佘氏一族的记载。后来的“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亦或笔讹随赊音而来。

  实际上,佘氏大多就是一些余氏的后人因其上述两种缘故,逐渐形成佘氏。而这些余氏族人多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的后裔子孙。

  由余,公元前?~前623年,亦称繇余,妫姓,春秋时期著名的秦国的大夫、政治家、军事家。

  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父亲叫姬郄,后因避乱逃亡入西戎(氐羌)。由余起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觐见秦穆公嬴任好(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贤德大度,钦佩景仰之下,便留在秦国为相,很得秦穆公的信任。

  当时,秦国作为诸侯国之一,社会地位并不显要。但自从由余成为秦国上卿之后,果不出秦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了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从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由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仁义治国”之说,早于孔子一个世纪。

  周襄王二十九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由余病殁,秦穆公为此悲痛万分,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又为他分别建造坟墓四座:在陕西雍州、武功郡丁山、西安建三座,又在江南淮安府武功山建一座。

  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皆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称余氏、由氏,并尊其为余氏的得姓始祖。

  按史籍《姓氏寻源》的说法,佘氏的得姓始祖当同余氏一样,既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奠定基础的秦相由余。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东海荼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汉朝时期,东海滨岸地区有个地名叫荼山(今上海青浦),居住在荼山周围的住民,原本为淮夷民族,西周时期与周王室相争失败后,东迁至荼山地区,后来就以山名为姓氏,称荼氏。到了汉朝时期以后,一部份人随余字演变为“佘”,遂称佘氏,荼山也就变成了“佘山”。

  据古书记载,后来该支佘氏族人大多迁居于豫章地区(今江西南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

  著名的清朝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对此的解释为:“佘氏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省文。”

  钱大昕所提到的“荼恬”,是汉朝时期一个人的名字,其“荼”字原本读音作yán(ㄧㄢˊ),是古越国人的读音,后随周王室之官吏“掌荼”的读音转为周人之官音,即xú(ㄒㄩˊ),再后北方转音为yǘ(ㄩˊ)、江浙转音为tú(ㄊㄨˊ)。

  掌荼,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内宫官吏之称,就是专职为君王贵胄们制茶之官,当时主要是炮制茶汤,以使君王精力充沛﹐身心舒畅,其时药用价值比文化、饮料价值更高。掌荼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该支佘氏族人的来源实际上属于以居邑名称变音形成的,有明显的“顺官”痕迹。

  第五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东晋时期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佘氏出自夏禹王之后,一说是三子少康,一说八子罕,皆名罕,被封于余地(余杭,今浙江杭州),为余侯,赐余为姓。

  据该支佘氏宗谱记载,自国邑中失之后,历秦汉,世居江苏之下邳。到了汉顺帝刘保时期,传有嫡孙余襢举孝廉,拜郎中。上溯余侯,世次缺略,牒谱自余襢始。

  余襢生余无颇,余无颇生余德浦,余德浦待制,鸿都门学,寻自免归。

  汉献帝刘协初期的初平元年庚午岁(公元190年),余德浦避兵挈家南渡,徒于丹阳,后又迁歙州之南境。余德浦生余纯,余纯生余美,余美生余法,余法生余肇,余肇生余讽。

  余讽,字荩臣,乃改封佘姓之始祖。

  余讽在东汉末期为避兵乱,举族迁至南昌。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初乙酉岁(公元325年,实际上是晋成帝司马衍元年,未改司马绍年号),余讽历官都尉,兼经筵讲官,闻望日隆。后他以奏事见上,晋成帝曰:“余者,我也;讽者,讥也,卿欲为朕之敌人乎?”因赐改姓为“佘”,盖即余而少异之。

  余讽深喻上意,当即自请改名为顽,称“佘顽”。南昌佘氏自此开始。

  佘顽生佘昭元,字君章,由进士官至镇海大将军节度使,征讨有功,敕封雁门之地,此后,该支佘氏族人因以为郡号,称“雁门衍派”,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吴氏后裔吴万邦,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编纂的《石门佘姓氏族源流》中记载:该支佘氏基祖叫吴万邦,他于明季由湖广武昌府通城县因苦于长吏苛求无厌迁徙石门县花薮乡阜邱山东麓,其裔孙散衍花薮乡的太平岗、岩子岗、上五通,桑植县及湖北鹤峰县沙道沟等处。至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递传十八代,男女丁口四百余人。

  在《石门佘姓氏族源流》中记载: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编纂的《吴佘族谱源流总序》中称:吴属渤海,系出于姬周章胙土,其后以国为氏。远溯者亦荒远莫可考。始祖吴万邦自湖广武昌府通城县迁居石门县之花薮乡,是为始迁祖。

  吴万邦生有二子:长子吴显为长、二、三房分支之祖;次子吴兴为老二房分支之祖。自吴显、吴兴始,自改为佘氏,意为韬迹晦声,自此该支佘氏世代相传至今。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5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4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4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3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3 33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2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2 22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 阅读全文 ]
22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2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宣姓人在山东

2 5
宣姓起源众说纷纭,得姓于周宣王;得姓于宣伯;得姓于宋宣公。 [ 阅读全文 ]
5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2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