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徐海东在莱阳

徐海东在莱阳

2020年7月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莱阳是著名的梨乡,小小的思格庄村,坐落在距莱阳市约60华里的龙门山西麓,梨花掩映,鸡犬相闻。在莱阳乃至胶东大地上,像这样宁静的小村庄随处可见。但也许正因为她的宁静平凡、毫不起眼,才会在69年前,战火纷飞中,承担了一项光荣而秘密的任务———接待一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中央首长来此秘密养病。而这位首长的身份,在多年以后才渐渐揭开,他就是开国将军徐海东大将。这段往事,即使在当时,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数十年过去,更是几乎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日前,根据《莱阳文史资料》中一份简短的记载,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当年受龙门区委的指示,秘密与徐海东将军单线联络的村民朱德宝的儿子朱永起。现年68岁的朱永起老先生,回忆起父亲朱德宝生前讲述的关于徐将军在思格庄村养病的情形,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

    1946年夏季的一天,一行40多人的队伍悄悄来到了当时属莱东县龙门区的思格庄村,这里是莱海老解放区的腹地,许世友将军就驻扎在附近。他们人马虽众,却悄无声息,在村南头的小学校内静静安顿下来———因为战事,学校早已停课。

    学校地处僻静,与村庄尚隔着一条小河,近旁只有三户人家。尽管如此,上山干活的村民们也渐渐从小学校进出的警卫人员的行止上看出些端倪,有人猜测,一定是来了一位大首长。对于这些猜测,村民朱德宝听了,只是默默无言。因为他见过这位大首长,而且受当时的龙门区委书记蓝俊昌的指示,他担任了区委与这位首长的秘密联络工作。初见首长,就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首长看来是得了严重的肺病,日夜咳嗽不止,夜里尤甚,因此睡不好,白天也需要补充睡眠。而村民们上山干活从学校旁经过,说笑声、吆喝牲口和响鞭子声,甚至附近小炉匠干活时铁锤的叮当声不断传来,首长总不能安稳睡着。警卫人员见了,便出门嘱咐村民尽量安静些。首长知道了,把警卫叫到身边,说:“你们一路护卫我,照顾我,我非常感激,但是,为了我睡觉而限制群众应有的行动自由是不对的,希望大家不要光想着我的病,今后办事情要多为群众着想。”

    朱德宝还讲过一个吃谷饼子的故事。当时首长警卫连的战士们大多是南方人,初来胶东,对很多生活习惯不适应。当地百姓用小米面做的谷饼子,他们吃不惯,咬一口,在嘴里嚼成一个饭团儿,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同为南方人的首长见了,就把军医让他少吃粗粮的嘱咐抛在一边,背着护理人员,带头吃谷饼子,边吃边对战士们说:“我们为了人民的解放,要在全国各地与敌人作战,既要学会行军打仗,也要学会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吃不同的食物。我们有这两套本领,就能无往而不胜!”接着,又示范说:“像我这样嚼一口饼子,喝一口水,咕咚一声向下咽。”战士们笑了,也学着首长的样子大口吃起来。首长微笑着又说:“这里虽然是老解放区,但由于多年的兵荒马乱,群众生活还很艰苦,这些谷饼子是本地群众的节日饭和客饭,我们今天能吃上这样的饭,已经是地方上尽最大努力办到的,我们应该体谅群众,与他们同甘共苦啊。”听了这一席话,战士们吃饭再也不愁眉苦脸了。每当连队改善生活时,首长也总是让战士们给周围的群众送去点好饭菜尝尝,嘱咐战士们“一定不要忘记咱的邻居们。”邻居们也时时惦记着这位首长。住在学校旁的王大娘是位老军属,时常听到学校东厢房里传出阵阵咳嗽声,王大娘就留了心。一天傍晚,出山赶集的王大娘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她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了学校,拿出一罐梨糖膏交到警卫手中,说:“这是从山外弄来的,是用上好的莱阳梨熬的,专治咳嗽。请首长每天早晚各喝一口,管保见效。”后来首长在离开莱阳时还念念不忘此事,说:“莱阳人民用梨糖膏为我治病,我终生难忘!”

 

    首长的病情稍有好转,就起来亲自给普卫连的战士们上党课。首长在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绿搪瓷碗、一个陶碗。绿搪瓷碗里有水,有一条小鱼在水里沿着碗边直转悠,陶碗里也有一条小鱼,却没有水,鱼儿呼嗒呼嗒地干喘气。首长指着两个碗讲道:“同志们,鱼儿有水才能游,没有水就快要干死了。我们的军队离不开老百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转眼快过年了,这天吃过早饭,首长把警卫连指导员找来,说:“今天腊月二十九,北方的老百姓有个好习惯,就是在今天清扫庭院,准备干干净净地过个年。今天上午同志们要分散到老百姓家里帮助群众清扫庭院,挑水劈柴,下午再整理我们驻地的卫生。明天上午帮老百姓贴春联,给军烈属送光荣灯,正月初一,按照当地风俗要走街串巷拜年,大家都去给村民们拜年,代我向百姓们问过年好!”那年,思格庄村的春节,过得特别热闹,特别欢乐。

    作为龙门区委和首长之间的秘密联络人,朱德宝起先不敢跟首长多说话,但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位首长平易近人,谦虚有礼,还时常问他一些关于村里的事,两人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一天,首长问他:“村里人是不是大部分都不识字?”朱德宝如实说,是呀,有的甚至不认识钱,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首长听罢,咳嗽了几声,说:“没有文化,就不能发展。拿生产来说吧,将来发展生产靠科学,减轻劳动负担靠机械,没有文化怎么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呢?又怎么能会使用复杂的大机械呢?”片刻的沉默后,又是一阵咳嗽,首长接着说:“村子里要是办个农民夜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在夜校学点文化,学点科学知识,掌握点生产技术,生产会搞得更好。教师的问题么,可以暂时从警卫连里找文化水平高一点的战士代课,老朱你看,群众有这个要求吗?”朱德宝是尝够了没文化的苦头的人,首长的提议正说到他的心坎上,于是很快就定下了这桩大好事。

    不久,夜校就开学了。先后有51名村民参加了学习,警卫战士教得认真,学员们学得刻苦,仅7个月的时间,已有43名学员能读信、写信,会算账、记账了。朱德宝自己虽然因任务在身不能经常参加学习,也学会了读通知、看简单的信了。一直到建国后,村中搞互助组,建农业合作社时,当年夜校培养出来的有文化的村民都是骨干力量。农村开始使用化肥时,有些村民不懂得怎么用,花钱把化肥买回家,放到失效了也没用上,而当初参加过夜校的村民就接受得很快,他们照着说明书合理使用,秋后产粮比其他户多了两倍多,全村的产粮量一下子成了全乡第一。

    在夜校,首长还指示警卫战士们利用上课的机会向村民进行发展生产、支援全中国的解放事业的教育,并协助党支部利用党课,教育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在生产和支前中发挥先进带头作用。经过教育,村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在后来的大参军运动中,思格庄村120多户人家有80多户家里有人参军。1948年支援淮海战役时,全村有103人踊跃报名,组成了25副担架,支前时间最久的长达8个月,思格庄村因此被评为支前模范村。

    1947年5月的一天,当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任司令员的许世友来到了思格庄村这个小学校。一进门,许世友司令员就大声招呼说:“我送‘药’来了!”首长笑着问:“许司令,你又找到了什么秘方啊?”许司令说:“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在临沂被我们消灭了!”首长一听,呼地一下从炕上坐了起来,大声说:“太好了!的确是一服良药啊!”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不知这服良药是不是真的起了作用,首长的病情渐渐好起来,后来还能够给战士和群众上课,讲一些革命道理。

    1947年9月,首长要离开思格庄村,经威海去大连。朱德宝受命护送首长到威海码头。即将上船时,首长握着朱德宝的手,表示感谢之后又说:“老朱,现在形势依然严峻,这么多日子你照顾我,你的地下联络员身份已经暴露了,你愿意的话,跟我去大连吧!”朱德宝说:“首长,我是受区委书记蓝俊昌的委托来护送首长到威海的,现在任务完成了,我还要回去复命呢。”首长听了,告诉朱德宝:“以后不管有什么事,可以来大连找我,请记住,我姓徐。”直到此时,朱德宝才得知这位首长的真实姓氏。从此一别,他与徐将军再没有见过面。

    此后很多年,坊间一直传闻当年有个神秘的大首长来思格庄村养过病,有的说是任弼时,还有的说是陈毅,朱德宝一直缄口不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将徐将军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朱永起听,说那位首长其实姓徐。当时在莱阳党史研究室工作的朱永起经过多方寻找线索,先后与大连和上海的老革命前辈写信联系,终于确认了当年父亲秘密联络的那位首长就是徐海东将军。当年正在华中前线的徐海东,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毛主席电令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他便在新四军四支队后勤人员的护送下,从安徽新四军驻地,坐担架经苏北进入山东,来到了思格庄村。

    2001年,徐海东将军的二女儿徐文惠和女婿一起来到思格庄村,找到了朱永起。徐文惠说当年住在思格庄村时自己只有8岁,记得朱永起的母亲还为自己做了一双割花的漂亮布鞋。他们一同到朱德宝夫妇的墓前拜祭,和朱永起聊起了那些往事,点点滴滴,几乎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这段故事渐渐浮现……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济南十大美味特色名小吃

2 3
济南美食也不能错过,有黄焖鸡米饭、榴莲酥、甜沫、便宜坊锅贴、草包包子、罐儿蹄。 [ 阅读全文 ]
3 

家谱传承历史,字辈是认亲密码

2 2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 阅读全文 ]
2 

郁异人:用连环画描绘家乡故事

2 2
2006年,60岁的郁异人终于退休。他思考着以连环画形式为后人留点历史记忆。 [ 阅读全文 ]
2 

韩国慎氏宗亲访问团寻根浙江湖州

2 4
据文献记载,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与欧阳修、范仲淹为同榜进士的慎镛就任吴兴(今湖州)太守。以后,慎镛举家定居如今的潞村,他的侄子慎修出使高丽国并世代繁衍生息。 [ 阅读全文 ]
4 

于政礼:从剃头匠到美发师

1 10
大连最早、最大、最好的理发店开办于1913年,地址在西通天满屋旅馆东侧的一栋三层楼,当时名为“中央馆”。 [ 阅读全文 ]
10 

甘井子煤码头工业遗产遭到破坏后,修复工作通过验收!

1 4
甘井子煤码头工业遗产修复结果基本符合验收条件,原则通过验收。 [ 阅读全文 ]
4 

2020第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大连保护季行动启幕

1 10
2020第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大连保护季行动在傅家庄公园浴场启幕。 [ 阅读全文 ]
10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1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坏人的“坏”姓源自两座山

1 22
坏姓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坏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 阅读全文 ]
22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1 22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 阅读全文 ]
22 

警惕肝病九个早期症状

1 1
警惕肝病早期的几种症状同时出现,经过营养或休养后,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便可怀疑是患有肝脏病的可能,要及时进行检查。, [ 阅读全文 ]
1 

美国大豆协会:反对美政府对华贸易保护举措

1 1
美国大豆协会日前发表声明,对政府最新采取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表示严重担忧,并反对这一将危害美国大豆种植业的行为。 [ 阅读全文 ]
1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1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成语,走进魏晋风流

1 4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 阅读全文 ]
4 

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1 14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大族的族谱记叙其祖先的历史,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 [ 阅读全文 ]
14 

大连那些事:沙河口源自明朝

1 18
据1566年(明嘉靖年间)《金州卫山川地理图》记载,那时,沙河口地区名叫“沙河墩”。 [ 阅读全文 ]
18 

古墓碑揭开旅顺开发区杜姓祖先来历之谜

1 15
杜起昌在杜氏家谱中是第九世,而在旅顺江西村的家谱中,杜起昌是一世祖。山东即墨的家谱记载,杜起昌有五个儿子,“俱外出”。再往下,就是空白了,他们也正等着有外出的杜起昌后代的消息,希望能完善这一代人的信息。 [ 阅读全文 ]
15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历史沿革

2020-11-17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8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0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4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