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2017年8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除去洪洞大槐树之外,青岛民间还流传着“祖先在云南”的说法。比如,在李沧区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家祖籍是云南的。”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呢?采访了多位知名专家,查阅了大量史料、族谱,资料显示李沧区最初的移民主要来自云南。云南移民在诸多行政村中超过了半数。与移民相关的还有很多故事与传说,引人入胜,也让人为之感慨、叹息。

  明初倭寇七次入侵青岛一带

  在青岛市史志办《志鉴工作》2002年第3期上,有一篇岛城知名文史专家侯文程先生所撰写的《青岛地区云南移民初考》,其中称“李沧区由云南移民建立的村庄达半数以上”。在岛城文史专家那洪岐、杨惠春所写的《李沧区移民是来自云南吗?》一文中,则提出据史料记载,李沧区现有的53个行政村中,其中有29个村就是在600多年前从云南迁移过来的。

  大枣园村的牌坊

  为什么要从云南移民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原来的区域内人烟稀少。从元朝末年开始,兵灾战乱接连发生,原有人口损失殆尽。第二,则是因为倭寇横行。从元朝开始,倭寇就时常侵扰沿海,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明朝初年,倭寇又7次入侵青岛。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坐不住了,于是他决心加强青岛地区的防御力量,设立卫、所,开始屯田。从洪武二十一年(1382年)起,青岛沿海设置卫、所,其中很多人就是从云南迁移而来。

  即墨县志

  这一部分人并非是少数民族,而主要是汉族。侯文程先生在文中写道:“青岛地区云南移民的祖辈都是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农民,他们祖籍大多为安徽、江苏等地。青岛地区的某些方言、民俗与江淮地区极为相似。”当然,因为那些汉族人曾在云南生活过,甚至在当地结婚生子,妻子是云南当地人,也会带来一些与云南类似的风俗习惯。

  部分居民小指指甲呈两半

  在上世纪90年代 ,李沧区由原崂山区李村镇和沧口区合并建成。而在历史上,沧口地区又隶属于即墨县辖地,所以《崂山县志》和《即墨县志》的一些材料也可以说明李沧区的状况。

  据《崂山县志》中的材料: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日本人)入侵崂山沿海,居民多受其害。于是,朱元璋下旨命近海诸卫分兵讨伐倭寇。到朱棣当皇帝之后的永乐二年(1404年),在如今崂山区中韩街道设置即墨营,其中设两名把总,1000余名官兵,还筑有寨城1座,周长2华里。在女姑口有驻军一部。可见崂山 、李村一带移民大多是明朝派来驻守沿海一带或屯垦的军户。许多从征军士在当地安家落户、结亲、通婚,繁衍子孙后代 ,使得现居住地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当地民间传说,凡是祖先从云南迁居此地的人,双脚小指指甲均为两瓣形状。

  资料介绍,现居李沧区部分村庄的部分居民,小指指甲也确实呈两瓣。

  族谱记载是从云南迁来

  2008年,李沧区政协曾出了一本书名为《记忆中的村庄》,其中共写了60个村庄,包括现存的和部分已经消失了的。岛城文史专家刘锦女士就是当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调查了26个村庄。她对记者说:“当时,大部分村庄中的老人和族谱上,都说是从云南迁移来的。”

  倭寇在青岛一带横行

  根据新编《即墨县志》记载,仅明代因建立卫、所和军屯而迁入的军户达7万余人,其中包括在沧口、楼山后、湾头、十梅庵、东南渠一带立村的林、张、赵、庄、王、蔡、宋等姓氏家族。而据《崂山县志》载,李村镇辖区的19个村庄(今属李村、虎山路、浮山路、九水路4个街道)均是云南移民。

  如果说宏观的数字和材料有些抽象的话,那么各个村庄的家族史则更能体现当年移民的状况。

  李钦堂研究过西南渠村的历史,撰文称,据历史考证,西南渠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相传村中的张姓祖先率先从云南迁徙至此栖身谋生,因村东北处有一土埠,所以起名叫安家(甲)埠。后因早年间连绵不断的战争,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村民期盼艰难早日离去,为追求这一良好愿望,又因为村南刚好有一水渠,遂改名“南渠”(谐音“难去”)。

  也有村庄是从省内迁来

  姜平秀、王珍亭曾撰文讲述过晓翁村的由来。其中称,晓翁村如今有传说和记载的有崔氏和王氏。《崔氏支谱》中记载称:“吾家相传云南籍,明初兄弟二人捧檄移来山东。先卜居於大翁村,后移居东南山村,又移居晓翁村。晓翁村者即吾本支所从出也。自始迁居於此,至今历有十八世,计聚族於阅斯六百余年。”而王氏则是三百年前从崂山东窑(登瀛)迁徙而来的。而在此之前,王氏的先祖从淮安府长途跋涉来到东窑。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东窑的耕地已不能满足需要,经过打探,再三比较,王氏族长派遣了十世长支孙落户到了晓翁村。

  刘锦女士曾经多次前往大枣园,了解其村中历史。大枣园的历史最远能够追溯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四泊社四甲棘林村的王景,迁徙到胶州朱阳社十甲等上村 。王景有4个儿子,分别是王核、王隆、王纶和王福。万历年间,王纶一家又迁徙到了即墨县汇海王家庄,而王纶的孙子王才富这一代继续外迁,来到了浮山所下辖的于家村旁,建屋耕地,人丁渐多,于是另起村名。因为祖籍棘林村,便将“棘”字由并列改为上下,叫“枣”(繁体)园村 。后来因人口又多,再分出一村叫小枣园,这里便叫大枣园村 。王才富被尊称为大枣园村的“始祖”。明朝万历七年(1580年)倭寇入侵浮山所一带,直逼大枣园村 。王才富全家及村民离村避难,躲进崂山的黄花洞中,因山高无路,倭寇不敢入山而退走。王才富等躲过劫难,回村重建倭寇烧掠后的家园。

  刘锦女士当时也调查了石家村,这个村庄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从云南迁至诸城,在二百多年前,又从诸城迁移过来的。

  从这些村庄的家族史中可以到,从云南迁移到李沧的的确能够占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从其他省份以及山东省内其他地方迁移而来,包括一些就近迁移的,多种方式都有,是有据可考的。

  民国七千满族人从青州迁来

  20世纪初,也有很多工人从外地迁移到李沧来工作,这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移民。那洪岐在《李沧区少数民族状况及其由来》一文中就介绍了部分满族人来青岛的移民过程。

  清王朝雍正十年(1733年)派清八旗兵15000余人驻守山东半岛青州旗城,随即满族官员开始出没于青岛。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老及文武官员来青岛寄居从业。到20世纪初,就有大量的满族百姓移居迁徙来沧口、崂山一带定居生活。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日本商人在青岛开办了许多纺织工厂,需要大量的女工劳动力。日商发现满族妇女全是不缠足的“大脚板”,非常适合做纺织工人。于是,多次去青州北城(清朝在山东设的旗城)招收“养成工”(童工),进入当时的铃木丝织厂、大康纱厂、钟渊纱厂、大英烟草公司、四方工厂为最多。

  为了反对日本厂商的残酷压迫,其中的一些满族工人还参加过1925年4月26日至5月29日青岛各纱厂举行的罢工斗争。1922~1930年,又有北京、山东青州北城等地的满族百姓被招募来青岛当学警及消防警察。随即其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投奔来青岛找工作、定居、通婚结亲,繁衍后代。

  关于这一段历史,岛城著名文史学家鲁海先生也曾提及,他说,光民国初期,从青州来的满族人就有大约七千人,包括舒、关、曹等姓氏。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全国郑氏字辈大全

3 15
此全国郑氏字辈大全(2012年版)是由郑瑞琪收集整理并刊录于河南新密《岳村郑氏大宗谱》 [ 阅读全文 ]
15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3 29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9 

警惕肝病九个早期症状

2 1
警惕肝病早期的几种症状同时出现,经过营养或休养后,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便可怀疑是患有肝脏病的可能,要及时进行检查。, [ 阅读全文 ]
1 

西夏人一支后裔在珠峰

2 5
夏尔巴人,西夏人的后裔。 [ 阅读全文 ]
5 

古人的君子气度:孔融让梨 廉颇负荆

2 8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妇孺皆知。孔融四岁时,和家族中各位兄长一起吃梨,自己直接挑了一个最小的梨。长辈们就问他什么原因,孔融回答:“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他这句话不仅引发孔氏一门的惊喜,更成为古代君子谦让的经典。 [ 阅读全文 ]
8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1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到威海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

1 9
威海,一直都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有红烧海参、爆炒天鹅蛋、锅煽海蛎子、虾酱菜团、干炸小黄鱼…… [ 阅读全文 ]
9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1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今冬接种流感疫苗很重要!

1 4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提醒抵御今年秋冬季新冠肺炎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 [ 阅读全文 ]
4 

吴鹏:中元节,不只是“鬼节”

1 1
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 阅读全文 ]
1 

诗词里的中元节景象

1 5
唐宋明清诗人写过很多中元节的诗歌,如《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中元观法事步虚虚》等。 [ 阅读全文 ]
5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1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黄石乐氏是乐史后裔

1 17
黄石乐氏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乐史的后裔。 [ 阅读全文 ]
17 

居高声远“石鼓寺”

1 10
石鼓寺,又称唐王殿,始建于隋唐年间,坐落在危峰兀立的大黑山南山腰,是大黑山海拔最高的寺庙。 [ 阅读全文 ]
10 

鲁迅、周恩来并非周敦颐的后裔

1 14
某些周敦颐后人,贪慕鲁迅及周恩来之名声,就以讹传讹,声称鲁迅、周恩来同为周敦颐后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辱及自身家门及他人家门的不良行为,必须予以指正及杜绝。 [ 阅读全文 ]
14 

处女作《小事》上了《海燕》

1 5
高云是《海燕》成长的见证人之一,当年正是闻着《旅大文艺》的墨香,他眼见自己的处女作《小事》登堂入室。 [ 阅读全文 ]
5 

叫姓只有300多人

1 15
全国姓“叫”的仅300多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菜坪村斑竹垅。 [ 阅读全文 ]
15 

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

1 1
7月25日,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第五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 阅读全文 ]
1 

体现时代特性 考查整体素质(解码·2018年高考)

1 2
基于新时代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研发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 阅读全文 ]
2 

妈祖诞辰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一起走近“妈祖鱼”

1 1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妈祖鱼”等美称。 [ 阅读全文 ]
1 

逼姓读fú,不读bī

1 3
逼姓读fú,不读bī,偪阳国人亡国之后多以故国名为姓氏,即称偪氏,古代,“偪”与“逼”二字相通互假。 [ 阅读全文 ]
3 

村委会人员图省事给近百户村民改姓,10年后村民终于恢复

1 13
1997年,由于户籍人员的疏忽,全村魏姓村民的姓由“魏”变成了“位”,经过村民十年的努力,要求更正姓氏的群众已全部拿到了新户口簿。 [ 阅读全文 ]
13 

郑和:监督建了哪一个“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1 1
郑和在下西洋停置期间驻守南京,曾奉敕负责主持修缮南京皇宫和续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工程。 [ 阅读全文 ]
1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皇泽寺,感受唐代瑰丽文化

1 2
行走中国·2018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于25日走进四川广元皇泽寺,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25家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近距离感受唐代瑰丽文化。 [ 阅读全文 ]
2 

朱元璋建庐山天妃宫

1 12
庐山天后宫是全球山上第一宫,称为“世界名山妈祖第一宫”,2013年为世界威尼斯奖得主。 [ 阅读全文 ]
12 

嵇姓另一来源发现:鲜卑“大利稽”改姓嵇与稽

1 2
大利稽(大利稽、大雒稽、大統稽),读音作dà lì jī,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族大利稽氏部落,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与梵蒂冈政治宗教关系大解析

1 1
2001年10月24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表一份声明,希望中国宽恕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所犯的"错误",并希望促成罗马教廷和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 阅读全文 ]
1 

大连工资为什么比烟台低?GDP贡献大连已经输给了烟台

1 10
大连2017年是7363亿元,烟台2017年是7550亿元。 [ 阅读全文 ]
10 

龙王生日讹传成妈祖诞辰:从青岛到烟台,再至辽南

1 9
2月28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在胶东半岛,有传说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沿海渔民都有在这一天祭海的习俗。 [ 阅读全文 ]
9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1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家谱

2020-11-24
浏览:371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2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