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传承 > 把中国结纳入校本课推广她是“大连第一人”

把中国结纳入校本课推广她是“大连第一人”

2018年6月27日
文章来源: 

         眼下若要从身边发掘一位会编中国结的达人并不难,也许有人比宿秀兰编得还要精致,但记者相信,却鲜有人像宿秀兰这样,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为中国结的传承而奔忙,她是大连第一位把中国结归入校本课在学校推广的手艺达人。

  

  2001年的时候,我市学校普遍开始推行校本课,它的前身叫做劳技课,后来又改为实践课。可当时在学校当老师的宿秀兰了解到,学生们并不喜欢这个旨在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宿秀兰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实践课课程安排女生学织毛衣,男生学修自行车。“老师自己都不会织毛衣,不错的能织出一个文具盒垫子。修自行车就更不用说了,大连没有自行车道,学生接触自行车的机会很少。”于是,宿秀兰跟学校提议,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结归入校本课在学校推行。宿秀兰的建议得到学校的支持,于是,宿秀兰当时所在学校第十六中学,成为我市第一所推行中国结学习的学校。后来,以中国结为校本课的方式在区里、全市都得到推广。

  

  让宿秀兰欣喜的是,学生们学习中国结的热情很高,编得好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活动时间,集体拿到中山广场去卖。面对学生们能卖出20元一个的“高价”,宿秀兰很惊讶,她被学生打趣儿当不了“大老板”。

  “在常人眼里,提到中国结就是那个大红结,其实中国结是很宽泛的。”宿秀兰的中国结题材十分丰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我看好什么款式,便迫不及待要研究出来。”一次,宿秀兰看到一只小鹿的中国结,可是苦于没有图纸可参照,研究了两个半月才编出来。“要是有图纸,人们学习编织中国结就会方便多了。”于是,在向学校学生推进中国结编织的同时,宿秀兰开始有心绘制图纸,用另一种方式传承中国结。

  宿秀兰跟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受母亲影响,儿子也愿意做中国结的传承人。一日,儿子下班,母子俩在一起编织中国结,看到宿秀兰自己画的图纸,儿子发现母亲画的图纸不规范,只有她自己能看懂。于是,擅长电脑绘图的儿子,开始用电脑为母亲绘制中国结的编织图。母子俩有个心愿,日后,待积累的中国结编织绘图足够多,便可集结成书。相比到学校亲力亲为传授中国结,以书为媒介的传承效果将更好。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