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艺术 > 《新少年》:少年儿童的精神家园和成长摇篮

《新少年》:少年儿童的精神家园和成长摇篮

2018年5月31日
文章来源: 

  

  1

  

  2

  

  3

  

  4

  王红卫

  钩沉|大连创办的东北首份少儿杂志《新少年》

  1947年6月10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大连地委指示,大连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创办《新少年》报,1949年底,《新少年》由报转刊,开启大连少儿报刊从诞生到发展的辉煌历程。作为东北首份创办的少儿杂志,《新少年》大力开展新公民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拓校外教育阵地、丰富少先队员生活。它的成长与壮大,是大连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是大连少年儿童宝贵的精神家园,深刻影响和推动了那个时代少年儿童思想建构、健康成长。

  应运而生的

  《新少年》

  在日本殖民统治大连的40年间,大连先后创刊的报纸近50种,中文报纸只有3家。至1937年“七七事变”,仅剩《泰东日报》1家,且为日本殖民当局掌控,社长为日本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遭受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大连,终于获得解放,回归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大连各级青联组织迅速荡涤帝国主义殖民文化及封建文化残余影响,消除盲目正统观念,在爱国反帝、民主自由革命斗争潮流中,在广大青少年文化翻身强烈呼声中,《新少年》、《大连青年》等青少年类报刊应运而生。

  1946年9月18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大连地委指示,大连市民主青年联合会第三次执委会研究决定,在创办《大连青年》杂志的同时,“为照顾小学生会员”,创办《新少年》报。1947年6月10日,《新少年》报作为《大连日报》副刊创刊,大连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办,半月刊,8开2版,负责人杨振亚。

  杨振亚是大连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干部,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区团筹委会成立,杨振亚任团筹委会委员。7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区委成立,杨振亚当选第一届团区委委员,任学校部部长,历任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驻日本国使馆参赞、大使,参与促成日本明仁天皇访华。《关东青联1948年工作指示》指出:关东青年联合会要“全体会员办‘民主青年’与‘新少年’”。“‘民主青年’与‘新少年’为本会最好宣传武器,青少年之唯一刊物,再一次郑重要求各级青联重视起来,大家编,大家写稿,大家发行。今后挑起竞赛,适当的发扬与批评。”

  东北首份少儿杂志创立

  《新少年》报创刊后,由“《大连日报》出刊25期,后由教育局合编”。1949年4月,《新少年》报转由旅大行政公署教育厅下属的旅大市儿童文化馆(现大连市少年宫)主办,旅大市儿童文化馆馆长林基洲兼任新少年社负责人。林基洲既做旅大市儿童文化馆馆长,又做新少年社负责人,还兼任《新少年》报编辑、发行员,“里里外外做了大量工作”,林基洲后来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1949年4月4日,《新少年》报出版专刊,庆祝儿童节及旅大市儿童文化馆成立。8月,由智仁任接任旅大市儿童文化馆馆长,兼任新少年社长、《新少年》报主编,《新少年》报版面增加一倍,改为8开4版,定价5元,发行量数千份,发行对象是旅大市部分中小学学生及小学教师、领导干部。下半年,《新少年》报转为《新少年》杂志,半月刊,32开本,30页,逢1日、16日出版,“经中国人民邮政登记认为第一类新闻纸”,“旅大邮电管理局登记执照第十二号”,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少儿杂志,东北首份少儿杂志。之后,《新少年》杂志改为正方形开本,发行工作由自办发行改为大连新华书店代理发行,发行量1.5万册。

  少年儿童自己的刊物

  《新少年》杂志由团区委、市教育局、新少年社三方组织建立编辑委员会,编委会负责全面编辑工作,编委会第一负责人是团区委副书记范垂华。1949年8月,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推行少先队建队试点工作,旅大为建队试点地区之一。9月13日,试建少年儿童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少年先锋队,280名学生首批加入少先队。

  《新少年》报创刊后,团市委、市教育局紧紧依托旅大市儿童文化馆、新少年社,连年开展全市性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娱乐活动,《新少年》成为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的重要读物,团市委少童部关于全市少年儿童活动安排意见,特别是寒暑假活动安排意见,都单列一条,要求学生重视《新少年》杂志,认真读刊学刊用刊。

  《新少年》杂志内容丰富,深受孩子欢迎。当时一位小作者贾英华在《我的稿子登上了》中说:“自从和《新少年》见面,我就很喜欢她,因为她是我们儿童自己的刊物。她不但能帮助我们学习和进步,还能培养我们成为新中国的好儿童,所以我不但要学习《新少年》上的每篇文章,还要积极给她写稿。”

  《新少年》留下的那些印记

  新少年社重视通讯员、通讯组的培养教育、奖励工作。《新少年》在大连市有通讯组4个,通讯员60名,撰稿人30名,5个骨干通讯员。何天资先生是《新少年》的忠实读者、老作者。他是普兰店人,1934年3月出生,17岁的时候就出版著作《友谊的小故事》。1948年他从普兰店迁来大连读书,为《新少年》撰写了《我们的秋收》《一张电车票》《棹子的话》《打钱玩儿好么?》等十余篇稿件。因为不舍得用钢笔墨水,他买来蓝色图画颜料,拿水化开,用蘸水笔蘸着撰写稿件。稿件一经采用,邮递员就会骑着自行车,把样报(刊)及稿费送到他就读的学校。发表《友谊的小故事》,他拿到了50元稿费。50元钱,那个年代,对一个学生来说,特别是他这样的孤儿、吃住均由学校老师合伙资助的学生,真是一笔宝贵的不菲收入。他从中拿出10元钱,慷慨捐赠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此,大连人民广播电台还专门采访过他。

  1951年3月,旅大人民出版社成立,张栋臣任社长,《新少年》杂志转由旅大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部人员转入旅大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奉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旅大人民出版社撤销。1953年,《新少年》杂志终刊。

  《新少年》报,《新少年》杂志,70年沧桑,俱成往事。摆在眼前,它没有现在的杂志精美,更没有现在的颜色亮丽、细腻,但它想要述说的很多、很多……

编辑:jrg
6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