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艺术 > 21世纪第一个重要的艺术运动将发生在北京

21世纪第一个重要的艺术运动将发生在北京

2016年9月1日

  Michael Pettis,来自华尔街,最开始受中国经济热潮的吸引来到中国,有趣的是他来华15载,依旧对中文一窍不通,一直在北大任教,从做金融、教书到摇滚乐,他一直都在亢奋着。从五道口的D22酒吧、到兵马司唱片公司,XP酒吧,以及和他有关系的中国独立音乐家…

  他不单因他通晓艺术史,也曾是纽约音乐运动的见证人。数年来。Michael Pettis用身体力行表达了对于中国的新音乐的乐观看法。面对新的音乐,他的眼光看到了几十年后,不拘于现在,才能抵达未来。他坦言,这都是中国音乐最初打动他的特质。

  

 

  采访现场

  中国的摇滚乐非常的新鲜和乐观

  搜狐文化:你周末也工作吗?

  Michael:我每天都工作,最近在写一本书,所以事情特别多。

  搜狐文化:你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Michael:从小最开始是跟着父母听音乐的,古典乐和爵士乐,这很好,我的音乐背景不错。但后来我最爱的是Gustav Mahler、John Coltrane、地下音乐和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也曾想再北京找一些好的说唱音乐,但目前还没看到。如果要说有什么是我戒不掉的,就是John Coltrane和先锋地下音乐(avant-garde underground)吧。

  搜狐文化:中国摇滚乐在八十年代是前无古人的开创者,比如崔健;然后是台湾的唱片公司推出了魔岩三杰;到1995年后就几乎没有公司来运作这些;2000年后就是摩登天空,这时候出现了一批乐队,有的甚至能够进入主流上电视(比如汪峰),但是反而大家渐渐对摇滚乐不感兴趣了,也没有真正的摇滚明星了。你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看似不太适宜的时机选择来到这里投身中国摇滚乐?

  Michael:我来到中国的原因不是因为音乐,而是被中国的经济学所吸引,我曾在华尔街工作了很多年,然后在北大教金融,最初两年主要是想学习中国的经济状况,可一待就15年(从2002年)。但是我一直都很热爱音乐,这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纽约上大学时我有一个音乐俱乐部,那里出了很多名人,也有自己的唱片品牌(CD label和record label)。它比CBGB稍晚,是1980年之后,在纽约的东部村区,有John Zorn、Sonic Youth,Swans,非常的激动人心。

  

 

  John Zorn

  所以我到中国也开始听这边的音乐了,你知道摇滚乐就像一个大教堂,这里面有流行的、也有纯艺术的,我对前者不感兴趣,但是很关心纯粹的艺术。对我而言最近20年全世界最重要的乐队就是Sonic Youth,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出名,但这才是我所听和喜欢的音乐。那时候有两三支很好的乐队,可北京并不是一个音乐城市,渐渐地我认识到了越来越多很好的音乐人,我开始纳闷为什么这里有如此多的艺术家但是却缺乏真正的好音乐?(这很复杂需要太多的解释了)对我来说纽约是世界的首都/中心,也是艺术的圣地,原因不在于我们有最优秀的艺术家,而是我们的观众是最好的,他们很好地支持了艺术家的创作。这正是北京需要的,一些指导机构或者俱乐部,帮助艺术家们去自由创作,无论他们做什么我们都不干涉,我想如果我们这么做下去在10年内北京也许能够成为很重要的音乐城市。后来证明我错了,我们仅仅2年就做到了。

  尽管现在人们还不是特别喜欢这些音乐,但是将来他们会爱上这些,也许30年之后所有人都会知道这些事情的,这不足为奇。其实流行与否完全不是我的关注点,我只在乎音乐那些潜在部分和艺术面向。

  顺便透露一下,我下一个计划是在明年的管弦乐器漫弹项目,只邀请中国现代作曲家,都是古典音乐。这种事情才是能够打动我的,我才不在意是不是能够卖出去2000张票。

  搜狐文化:兵马司唱片的旗下的乐队都有些“无浪潮”(no wave)的气质,

  我有点担心你会不会对中国观众的期望过高了?因为大都数年轻人都摇滚乐没有太大兴趣。

  Michael:噢,我对观众没有任何的预期,我并不需要在乎观众。我只注重音乐的质量,只要音乐是好的观众们就会过来,也许是10年也许是100年我不确定,但是他们会来的。

  Oh,补充一下有一类观众我还是在意的,就是全世界的音乐家们,他们懂得什么是好音乐而且他们热爱在北京发生的这一切,所以我才说我能够判断音乐的好坏。

  搜狐文化:在2000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摇滚乐却恰恰被淹没了。

  Michael:人们往往认为是2003、2004年中国彻底地开放了,但在那之前他们也对音乐很感兴趣,也知道很多的名词,比如作曲家Philip Glass、John Zorn,爵士乐的John Coltrane,摇滚乐或者地下音乐。但是他们没有听过这些音乐,在中国很难获得这些,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之后一两年之内人们一下子听到了这一切。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的摇滚乐听起来和欧美的极其不同。这里的摇滚乐非常的新鲜和乐观,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太快就吸收和学会了这种新媒介,没有历史和文化包袱也没有许许多多的预设。他们得以很单纯地去倾听音乐,仅仅是感受音乐,没有其它。所以这种淹没也许是假象,因为我们认为那个时段很重要。第一是音乐的爆发,第二是北京传出的新鲜声音,它和纽约、伦敦或者世界各地完全不同,那边的音乐人也总这么向我称赞这儿的音乐多么的新鲜和乐观。

  

 

  John Coltrane

  搜狐文化:在2007年是你一人独自开办的唱片公司还是和其他人一起?

  Michael:最开始是我自己,但是当人们知道我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都想加入进来,我找到了很好的伙伴,朱文博、Nevin Domer和杨海崧,他们都真心想帮助我,所以我们最后一起建立了这一切。

  搜狐文化:当时签了那些乐队?

  Michael:最早的几个乐队是Carsick Cars、PK14、Snapline和Joyside。

  搜狐文化:曾经后海大鲨鱼、White、哪吒/嘎调、Carsick Cars组织过一个运动,但是反响不大。

  Michael:不,那次运动非常成功,不是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它改变了一切。

  搜狐文化:为何把D22关闭后来到鼓楼地区开了XP?

  Michael:因为D22太过出名了,一旦它变得闻名就会失去那种特殊的群落感,之前来的都是艺术家,我们以前常常开玩笑如果在D22放一颗炸弹,你就会把整个中国的音乐事业都毁了,因为他们都去那。可当D22流行起来之后,游客、外国人和一些会把氛围改变/毁掉的人都来了。我们不想这样做,太无聊了,所以打算开辟一个新地方。曾几何时你去D22,有一半的观众今天都成了名人了,每天晚上都很好玩,一旦观众群体变了,也就不再有激情了。

  另外我们很欣赏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我们开始时,我特别生气,那些喜欢新鲜音乐的人们认为一切国外的都是好的、中国的都不行,这种态度会杀死艺术。如果人们都这样想中国就没办法有音乐了,我想破坏这种态度。

  搜狐文化:XP和D22区别大吗?

  Michael:在D22之前,中国的摇滚乐需要听起来像是外国乐队,而D22之后人们知道了北京也有全世界最好的音乐,所以我们有了来自各地的乐队。而我们之后开了XP吧,是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没人关心的实验音乐上,大多数俱乐部都不喜欢实验音乐因为没法赚钱。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音乐城市,也在于现在所有的音乐家都很重视实验音乐,即便在纽约也如此。我们希望XP是它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真的很热衷于这项事业。

  搜狐文化:你们叫它XP是因为Experimental吗?

  Michael:哈哈哈,其实是因为有人说邓小平曾住在这里,是为了纪念他。

  搜狐文化:那么你们为什么在2015年又将XP吧彻底关闭了?

  Michael:第一是我想要休息一下,经营了10年俱乐部工作很多也很累;第二是我想开一个艺术画廊,一起运营需要太多资金了,我只能承担其一。不过明年我会再开一家俱乐部。

  搜狐文化:那在俱乐部关闭这段时间乐队演出怎么办?

  Michael:那正是我们要明年再开一家俱乐部的原因。我们正在着手这件事,可以明确的是它将完全不同于D22或者XP,每次我们做的都将会是全新的。比如在这个四合院里,我们是不允许制造噪音的,所以12月份我们开展的新系列是用6种不同的乐器古筝、钢琴、小提琴和其它3种乐器。所有都用安静的原声(acoustic),我们会和音乐家们协商好他们只能用这6种乐器去创作。

  这个项目背后的理念是:当你设定一系列规则之后,艺术家们总能找到富于创造性和有趣的办法去遵循它,这就会使得一切都扩散开来。这儿不能扰民,所以我们的规矩很简单,“6种安静的乐器,你可以拿它们做出任何东西”。我已经邀请闫玉龙(Chui Wan乐队主唱)主导这个项目,大概每周演出一次。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好玩,结果也许很无聊,也许会很引人瞩目。

  我们寻找的不是音乐,而是艺术家

  搜狐文化:在美国四十年代左右,黑人乐手在俱乐部演奏Big band,要是新来的乐手在排练时间,只要频率和调性不合,他们会用切分音变化把新来的乐手挤走。慢慢的开始不关注旋律,在演奏的时候保留下和声的框架,时不时还增添些新和弦进去。慢地形成了更前卫,不媚俗的音乐,Jazz开始有了小型的编制,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你是等待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Michael:是的,你说的太对了。在美国三十年代爵士乐团十分地流行也很赚钱,但是音乐家们开始感到无聊了。他们都去Holland一家叫做mittens的酒吧,在那里他们可以玩自己喜欢的音乐,但是没有人喜欢的音乐。那里诞生了Bebop Jazz——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当时完全不受欢迎、很多人讨厌它,但确实是伟大的艺术,而今天人人都喜欢都在听。我认为那和我们现在在北京做的事情很相似,我们在创造真正了不起的艺术,也许在20、30或者40年后大家会喜欢上它,我强调是全世界的人们。

  

 

  Bebop leader Charlie Parker

  搜狐文化:Bebop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美国大都会是自然发酵的。是由街区社会的土壤生长的,纽约有很多不同的街区。

  Michael:对,纽约是最特殊的城市,由不同的村区(Village)组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完整的城市配备。一个超级拥挤的城市,800万人都在这这么小一块地皮上,所有的艺术都互相混合。这也是北京的问题,北京太大了,艺术家们都被隔离开了。但是纽约是唯一的,在洛杉矶就完全不是那样,洛杉矶的城市也是很大而四处延展的。

  搜狐文化:在纽约不停产生新音乐和新艺术的时候,比如安迪·沃霍尔建立的“工厂”。在北京,会不会有“无根之水”的难题?

  Michael:纽约太拥挤了,正如你提到的安迪·沃霍尔,他本人就是参与了绘画、音乐和电影的,所有的群体都会互相借鉴彼此的好点子,那是很纽约化的,一般城市都不会那样。因为北京太大,太分散了,我们总尝试着将画家、戏剧家和舞蹈家融入到音乐创作里,但是他们距离太远了,很难聚集起来。我其实不太同意这种想法,因为纽约那么做就把它当成是唯一的可行途径,那仅仅是纽约的做法,其它城市也应该探索出自己的做法。北京当然不是纽约,我们也不可能把北京变成纽约,最明智地选择是把北京打造成北京。

  搜狐文化:我想知道你在中国如何找到你要的?

  Michael:这又是我们经常被问到的,“你们在寻找什么样的音乐”?不,我们并没有寻找哪种音乐,我们寻找的是艺术家,值得信任的艺术家。我们坚信一位优秀的中国音乐家做出来的就会是伟大的中国音乐。我们不知道会做出来什么,中国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绝不会要求他们做出美国的rap或者德国的摇滚,给予他们作为艺术家完全的自由,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音乐。因为过去中国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艺术,未来也必将如此。我无法回答你那会是什么,只有艺术家们知道。

  我相信艺术家们是需要观众的,他们的创作离不开观众的影响,不一定需要很大的观众群,但得是严肃认真对待艺术的人。他们会去支持和追随自己的艺术家,我们正像是这样的观众。当我们遇见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时,我们为他提供自信心和平台,让他们可以唱歌。我们就做这些,选择好艺术家然后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中国也有顶级唱片制作人

  搜狐文化:那边是PK14的海报吧。

  Michael:对。说到杨海崧,我认为他是目前全球最好的制作人之一。我们计划请他为一些欧美乐队制作唱片,很快他就能赢得世界的赞誉。

  搜狐文化:我最早是在陶然亭公园看杨海崧做Carsick Cars第一张唱片的制作人。

  Michael:是的,那是他第一次作为制作人,那是一切的开始。

  搜狐文化:是的,之后是《中南海》。

  Michael:你有来看昨晚的演出吗?实在是太火爆了,我们九点半就不得不把大门关上了还有好几百人在外面进不去。当《中南海》被要求“再唱(encore)”的时候我很担心有人会受伤,观众们太疯狂了。

  搜狐文化:我记得三年前是在摩登天空的音乐节上,那天在通州下雨了,PK14就没演出,后来转战到了小萍吧(XP),当晚他们演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那是一次很伟大的现场演出。

  Michael:杨海崧也为摩登天空演出,XP曾经是我们的。但不在隔壁,那是Snapline主唱的妻子的办公室。PK14乐队非常棒,我们一般认为在上一个10年主要有两支乐队向世界打开了中国音乐,其一是Joyside,他们带来的自由理念很动人;另外一支是PK14,他们使人们认识到了摇滚乐,是一种中国音乐人也能使用音乐媒介(medium),杨海崧甚至做到了将摇滚乐变成中国的音乐媒介,因为在他之前摇滚乐只是一种外国媒介。

  

 

  Joyside

  

 

  PK14

  有趣的是如果你去问Carsick Cars、Snapline,或者是在其后任何真正的好乐队,他们一定都会说PK14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前辈。

  搜狐文化:关于请杨海崧做制作人的事情具体是指什么方面?

  Michael:我是这样想的,杨海崧制作了这么多重量级的唱片,如果他是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的话,早就被奉为大师了,但他的中国人身份导致不被大家客观地尊重。我想通过让他为一些外国乐队制作唱片,以此消除外国人的这种偏见,我相信只要两三张唱片之后,国外乐队就会蜂拥到中国来找他当制作人的。因为他的才华实在太惊人了,当我看着那些出自他之手的唱片时十分钦佩,很少人能做到这些。

  现在我们正在和一个很酷的英国乐队商量这事,对方很感兴趣,我们会持续推进的。因为中国音乐几乎不在主流世界的认知里,我们想帮助他们认清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他们打开中国音乐的大门。

  

 

  杨海崧

  现在的中国青年正是“迷惘的一代”

  搜狐文化:你是怎么看北京这座城市的?

  Michael:我只能从音乐方面说一下,在八十年代的The East Village运动中,我的朋友包括作曲家John Zorn、乐队Sonic Youth,今天都被人们当成神仙一般的存在。但是在当时他们都只是些和我喝啤酒的玩音乐的家伙。我曾经历了这一切,因此现在我看着杨海崧、杨帆、李菁和闫玉龙、小河、Birdstriking的时候,感觉一模一样,我敢保证他们和我在八十年代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人一样优秀,尤其闫玉龙还那么年轻。我无法告诉你北京是怎样的,也许20年后可以,不过这和30年前太相似了,所以我知道这些事情正在发生着,而我们再次身处其中,应该好好享受这难得的际遇。

  

 

  闫玉龙

  搜狐文化:你会感觉北京像一头怪物吗,它一点儿也不像别的城市。

  Michael:北京是个超级都市,这种城市一定存在很好的艺术,如果有好观众的话。

  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艺术家们真正面临的难题是:他们会持续不断地被要求去证明自己的东西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太可恶了。在美国绝不会有这种事情,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是美国的,在欧洲也一样。但是在中国却会有人说:不行,你的音乐必须听起来像是传统中国音乐。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标志,我们想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杀死这种文化不自信,让艺术家们可以不再被要求证明自己的东西是中国的,他们根本不应该受到这种差别对待。人们应该停止逼迫艺术家们,积极地接受他们的东西,否则会摧毁中国一切有趣的艺术。

  比西方观众偏见更加糟糕的是中国本土的这种自我预设,起码西方人距离远难以影响到艺术家们。

  搜狐文化:那么你们的音乐是给中国人听的,还是打算未来推广到西方世界?

  Michael:目标受众主要是中国人,中国的城市青年,20年前中国人都成长于乡镇地区,今天这代人都是在城市长大。这是属于他们的音乐,但是如果做得好的话自然就会变成全球性的音乐,因为全世界都喜欢好音乐。

  在美国最早的重要艺术家们出现在二十年代,他们曾被称作“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中国青年正是“迷惘的一代”,他们成长于全新的环境,“父辈的中国”已经消逝了,他们不得不创造“他们的中国文化”,这很振奋人心。如果我们回顾“迷惘的一代”,比如菲兹杰拉德和海明威,他们写作是为了美国的观众,他们写出了全新的美国,因为作品好所以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现在大家也还都在读他们的小说。

  搜狐文化: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一致,你对北京的音乐一直很乐观、富有激情。

  Michael:因为我太了解艺术史了,美国也发生过这些我还亲历过,我知道一定会发生的。

  我能确信北京的音乐运动如此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纽约、伦敦、柏林和旧金山,那里的艺术家们都拒绝被局限在盒子里,他们总是学习其它艺术形式的新思想。同样如果一个城市里的人们,玩朋克的永远只玩朋克、雷鬼(Reggae)乐队只玩雷鬼、古典乐也自己闭门造车,这个城市永远也不会有太高的音乐地位,它最多只能是个外省地区(provincial city)。刚才这种人们只是在依靠玩音乐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别开来彰显个性,但是在真正的音乐城市艺术家们总是“不耻剽窃”别人的思想——北京现在就是这样的城市。比如闫玉龙,他既有摇滚乐队、也投身先锋音乐(avangard /avant-garde music),他们一直尝试混合不同的样式,“特征融合”(mixing everything)和“不耻剽窃”(stealing ideas)都是音乐城市的标志。

  搜狐文化:从时间维度来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音乐浪潮此起彼伏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的唱片公司就开始抓不住摇滚乐了,现在又出来互联网这玩意,作为唱片公司老板你会不会有无力感?

 

 

  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

  很多全世界最好的乐队都没出名

  搜狐文化:你看电视吗?现在中国的主流音乐都在电视上,唱片公司都倒闭或者转型成经纪人公司了,电视的影响力现在非常大。

  Michael:这很正常,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美国也是这样,当时的流行乐(Pop Music)糟糕透顶,电视上可没有Bob Dylan也没有Jimi Hendrix,电视台讨厌他们。所以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坏东西才会上电视,好的艺术在当时总是很艰难的。

  要知道雷蒙斯乐队(The Ramones)在最初的5年里,他们的观众数目从来没有超过作为Carsick Cars昨晚的现场(有1000多人),他们在CBGB时期只有300观众,Television乐队那时候同样没有太多人关注。在无浪潮(No Wave)运动中,DNA、Teenage Jesus and the Jerks、James Chance and the Contortions这些乐队的听众甚至连100人都没有。

  

 
编辑:jiaoyan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