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教 > 宗教故事 > 青岛天后宫旧有“神明默佑” 匾令人惊叹汉字之妙

青岛天后宫旧有“神明默佑” 匾令人惊叹汉字之妙

2018年4月3日
文章来源: 

  太平路19号的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旧时称天妃宫,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初建于明朝成化三年(1467),距今已有550年之久,历经明、清、民国等7次维修扩建,始有今日规模,1982年,被列为青岛市级保护单位,为青岛市区现存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

  1726年,清朝雍正皇帝御笔亲书“神昭海表”的匾额,分别赐予青岛天后宫和福建湄洲妈祖庙,这两间宫庙位阶,由此可见一斑。

  1897年底,青岛被德国占领,德国总督曾想将天后宫拆除,但马上遭到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1936年,由青岛商民集资,天后宫又一次得以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建筑面积增至1100多平方米,殿宇增至16栋,并保持了原有的典雅风格,庙貌堂皇,香火鼎盛,与湄洲祖庙,一北一南,分庭抗礼。

  可惜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青岛天后宫遭遇人祸天灾,殿内的神像被砸毁,侧门上的“海不扬波”、“威灵显赫”两块匾额,也于此时不翼而飞,门口的旗杆亦遭到雷击,天后宫庙会同被禁止;

  所幸,改革开放后,青岛天后宫得到恢复和保护。

  1996年,青岛天后宫被当作青岛民俗学会的所在地;

  1997年经修复后,青岛天后宫才对外开放。

  青岛天后宫石碑额刻“天后圣母” 四字的同治四年(1865年)碑,从碑文可以把青岛开埠时间,即岛城沿革向前推进100多年,具有地方史志考据价值,被国家文物局专家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

  木匾“神明默佑” 四字,一个“默”字,语义双关,既是海上和平女神名讳,又系默默庇佑之意,取材自同治四年碑文“全赖神明之默佑”句。

  诗人董峰情有独钟此匾,当场以“青岛天后宫有‘神明默佑’匾令人惊叹汉字之妙”为题,佳作有句:“岸上林阴暑气消,神明默佑是天娇。世间娘手抚心处,一曲赞歌飞九霄?”

  附注:嵌字诗,嵌第三字的称鸢肩格,连起来读是“林默娘赞"。

编辑:jrg
3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