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讲堂 > 贝淡宁:活力之城,城市精神是激发活力的灵魂

贝淡宁:活力之城,城市精神是激发活力的灵魂

2018年1月4日
作者: 
文章来源: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从1982年到201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6%上升到了51.3%。据预计,这个趋势未来还会加速提升:到2025年,预计中国将拥有15个特大城市,每个城市的平均人口将达到2500万。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认同。

  在21世纪,进入全球化之后,我们的身份可能是全球性的,是世界公民,但我们仍然有很强的归属感需求,仍然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城市或社区。“我爱纽约”,这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很多城市都有,比如“我爱北京”、“我爱上海”,等等。为什么这样一句话传播如此之广?因为这样的口号表达了非常深的情感,而且是人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我们不是往上、往更广泛的层面,而是越来越多地把我们的身份认同放在城市层面上。

  当人们说我爱某座城市或者我恨某座城市时,就好像城市是人一样,有独特的个性。显然,有些城市的确表达和优先选择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城市的“精神”或“气质”。

  “精神”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但是它并不那么抽象,而是生活在某个城市的人普遍认可的一套价值观。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价值观,有一些价值观比其他的价值观更加重要。在我的家乡蒙特利尔,我们会非常关注语言,因为我们有法语和英语,人们很关注语言的争夺。在北京,人们比较关心政治。如果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交谈,他们会讨论政治,但是在上海可能会是另一种情况。这就是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精神。

  我们并不喜欢所有城市,而是更青睐有独特气质、独特身份认同或独特精神的城市。我们也看到市民往往为他们的城市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感到骄傲,同时还会促进独特的市民文化和生活方式。蒙特利尔人努力推动他们的语言身份;耶路撒冷人努力宣传他们的宗教身份;尽管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传统主义”,曲阜的居民仍以保存下来的儒家文化遗产而骄傲;伦敦人以人文传统和对外开放为傲;阿姆斯特丹人的骄傲在于他们的开放和包容,尤其是在整个荷兰都表现出排外态度的时候。

  但目前,中国的大型城市似乎消弭了所有差异。城市死气沉沉,样式相同,毫无多样化可言。许多外国游客常说中国的城市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中国的城市经历了30年的苏联式现代化发展,而在随后的30年中,又采用了美国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两种建筑模式都没有以不同的中国城市所具有的特定历史与文化为基础。突破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是找到和塑造“城市的精神”。

  城市形成明显的精神,能完成在国家层面上难以完成的一些目标,或许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但城市早就在寻找替代性的政治合作,可以说是在执行它们自己的“外交政策”。2005年12月,时任京都市长的桝本赖兼创立了全球市长级气候变化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现在由首尔和波恩两市的市长负责管理。如同中国杭州这样的城市以它们的环境特性为傲,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比国家做得都要好。纽约市自封为“世界之都”,可以利用其抱负的这一特性来有效执行其外交政策:时任市长的布隆伯格邀请全世界数百位市长关注城市领袖如何能够共享政策举措和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

  城市形成明显的气质,有助于振兴衰退的经济。一座漂亮的博物馆让西班牙的毕尔巴鄂不再是走下坡路的工业城市,反而一举成为艺术世界的“圣城”;曾经被安卡拉夺取光彩,一度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的伊斯坦布尔,也由于两座新建现代艺术博物馆带动起新兴艺术和音乐发展热潮,被命名为“欧洲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波斯尼亚、伊朗、埃及、希腊和黎巴嫩的艺术家;曲阜的儒家文化特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反,许多特质模糊的中国城市,尽管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也会在将来因为缺失特质而显示出后劲乏力之态。从这些方面来说,城市的精神是驱动城市演进的灵魂。

  如何找到一座城市的精神,这首先需要去看它的历史。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为了弄懂它的精神、它的气质,我们必须了解它怎么发展到今天的历史。首先就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历史、人文及现状。然后,以“漫步城市”这种方式获得的感想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和讨论为创作素材,力图描绘出更为全面的城市特性画卷。

  当然,还需要区分“形象宣传”和“城市的精神”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政策制定者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利益而创造并推动的一种精神,后者是从下往上、由居民的想法和思维汇聚而成的。正如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往往想保持特殊性,维持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他们相信这些是其身份认同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些,其群体生活方式将会受到很大削弱。

  有些城市只是简单地屈从于全球化的要求,它们会在城市的演进中逐渐败落下来。我期待更多的普通公民,当然包括城市规划者、决策者,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精神和身份。因为,在未来,我们的很多城市或许就能帮助全人类去面对21世纪最棘手的种种挑战。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