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教 > 宗教知识 >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吗?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吗?

2016年8月11日

  对于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一直心存疑问。

  首先,与据说把粽子抛在江里纪念屈原、由此形成的吃粽子风俗不同,在北方很多地方早先吃煮鸡蛋而不是粽子,吃粽子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不是自古如此。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些既没有粽子叶,也少产大米、糯米的地方,且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也是不可能广泛流行吃粽子习俗的。除此,很多地方也没有南方赛龙舟那样的统一活动,看不出任何纪念性质。

  其次,屈原是楚国人,如果说湖北、湖南以及其他原楚国范围内纪念屈原还让人理解的话,在古代那种信息极其闭塞的时代,其他诸侯国的老百姓能否知道有屈原这么一个人都让人怀疑,让他们全都自发地纪念这么一位“外国人”而不纪念更值得纪念的本国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尤其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与屈原大致同一时代的孔子、孟子、吴起、孙膑等那么多值得纪念的人都不设节纪念,唯独各诸侯国一致纪念这么一位既无丰功伟绩又不是中华民族缔造者的楚国士大夫,不免荒诞。况且,我国也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是为纪念哪个人而来的。认识、看法和地域、所受影响都不同的人,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高度共识、都那么一致地纪念某个时代中某个人的。

  再次,祭祀即使不在中午前后的话,也都是在大白天进行,而不论是吃粽子还是吃鸡蛋习俗,都是在大清早甚至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显然与祭祀或纪念某人的习俗不符。去年在反驳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争论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也表示,端午节并不是祭祀性节日。这也说明人们对端午节起源的看法不同,纪念屈原的说法未必可信。

  除了吃粽子、吃鸡蛋以及南方水乡赛龙舟等习俗外,在很多地方还流行早上起来在门口插艾,并在耳朵上夹艾叶。而且吃鸡蛋也并不是像平时那样用清水煮,而是放上艾叶以及绿豆或红小豆一起煮。这样的习俗更说明了不是祭祀,而是用艾进行驱蚊防虫或者驱妖辟邪。杨教授也认为,端午节的设立和传统农业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五月初五气温上升,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这时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老百姓为了辟邪避毒、祛病防疫而设立了端午节。端午节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等行为就是为了驱虫辟邪,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为了祛毒平安。这显然比纪念屈原的说法有说服力。

  对于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用菖蒲、艾蒿煮水沐浴的习俗,在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看来,这项民俗最早应该开始于大禹治水时期,当时的先民在大灾之后,用兰草沐浴禳灾辟邪、驱逐恶神,因此端午节又叫沐兰节。这也有道理,而且“端午节”这个称呼在古籍里的记载尽管晚于屈原,但很多端午节的民俗在屈原之前很早就存在了。这也看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来的说法,只是一种附会,不客观、不科学。

  事实上,作为全国性而非地方性、自发沿袭而非官方设立的节日,肯定有共同的人性原因。而最共同、最普遍的人性,就是谁都最关心自己的事,而不是他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人或事。也只有与自己相关的事,为了自己幸福美好与祛病除灾,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并得以世代相传。无论春节、清明还是中秋节,也没有哪一个节日不是人们为了自己(包括自己先人)而是为别人而过的。离开基本的人性,也不可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起源。

  如果端午节真是起源于禳灾辟邪、祛病防疫之类目的,可能显得庸俗。然而,习俗的本质特征就在其草根性,在其适合常人之性的“俗”。对于端午节这样的历史久远得谁也说不清楚的节日,恐怕只有在“俗”中才更符合其本来意义,也更有过头。

编辑:jiaoyan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