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评论精选 > “黑榜”上的旅游城市如何“洗”白

“黑榜”上的旅游城市如何“洗”白

2017年2月15日
文章来源: 

       要“洗”白一座被个别恶性事件污染的城市,需要方方面面都能端正认识;而不把旅游纠纷当“小事”,敢于直面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春节期间发生几起恶性事件,让丽江获得了如潮差评。有个网络热传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去丽江旅游攻略:先买一份人身保险,家里没个百八十亿的,雇不起保镖的,请不起律师的,都不用去丽江旅游了;如果真的挨了打,先打119,火警来的速度特别快,再打120,最后发微博上热搜就可以了——比报警管用。”

  言辞夸张的网络段子,自然不必太当真。但看到丽江在今年春节期间被媒体和网友“口诛笔伐”,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前几年同样遭痛骂的三亚、青岛和哈尔滨。过去的经验表明,当一座旅游城市被写入各种满是“槽点”和“黑点”的段子,基本意味着它的口碑已毁得差不多,甚至上了很多游客心中的“黑榜”。

  口碑决定人气,客流影响收入,这就是旅游城市的宿命。眼看丽江在舆论场的形象日趋负面,当地政府部门、旅游产业链上的商家乃至普通市民,恐怕都会心急如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云南省省长最近特别强调“旅游产业对云南至关重要”,为何丽江市委书记在千人大会上说“在丽江涉旅的事情没有小事”。

  在“洗”白城市形象的时候,我们见识过不少自作聪明的昏招。比如,有的地方笃信公众很健忘,以为大家很快就会把某些恶性事件忘得一干二净,然后继续心无芥蒂地来“送钱”;比如,有的地方过于迷信“舆论战术”,以为把舆论之水搅浑就能混淆是非——女游客在丽江被围殴至毁容,疑似打人者曾发微博称受害人被围殴缘于其辱骂丽江,后来又有指责被害人作风放荡的文章在网上流传。

  相较而言,地方官员公开“放狠话”,启动“无‘下不为例’”的整治行动,至少表明了一种积极的姿态。毕竟,近期密集的媒体聚焦与网络炮轰,将丽江旅游行业的诸多乱象置于显微镜之下,让外界看到了旖旎风景之下的不堪,确实会让地方官员感到“事态严重”,更会让他们担心旅游经济受冲击。但是,知耻而后勇,不把司空见惯的旅游纠纷当“小事”,敢于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看丽江,想三亚。几年前,三亚和如今的丽江一样负面新闻缠身,但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打了一场自我救赎的翻身仗。成立全国首支旅游警察支队、市民游客中心推出“一站式服务”、成立旅游巡回法庭调解纠纷、对酒店实施限价令、节未到而整治先行……三亚的很多做法都值得借鉴。这也表明,只要有摘掉负面标签的决心,有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有持之以恒整肃乱象的恒心,是能重新赢得认可的。

  要“洗”白一座被个别恶性事件污染的城市,也需要方方面面都能端正认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车站、机场和景区门口趴活“欺生”的“黑出租”,以为自己只是每笔多赚了几十块钱,却不知道这会败坏游客对整座城市的印象;在菜单上挖坑宰客的饭店老板,在为自己的精明沾沾自喜之时,根本想不到离谱的“天价菜单”已经被游客晒到微博和朋友圈;那些把意欲讲理的游客打得鼻青脸肿的黑导游、黑商家,哪里知道自己挥出的每一拳,其实都是在砸旅游城市的招牌……

  “一只38元的大虾,就足以毁掉几亿元打造的‘好客山东’形象。”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要花几年几十年才能塑造好,但一夜之间就可能碎成粉末。招牌一旦毁了,任何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都是受害者。想重塑形象,需要地方政府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并通过各种政策教育,引导大家别做那只毁坏堤坝的“蚂蚁”。

  乐见丽江为整顿旅游乱象召开千人大会,但愿他们能把整治措施落细落实,持之以恒,让丽江永远内外兼“丽”。


编辑:zimo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 4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4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话说“老姓”

1 4
老姓,中国较罕见的姓氏,春秋宋国有老佐,春秋陈国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详。 [ 阅读全文 ]
4 

政策法规

2020-11-25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81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31
浏览:6 评论:0 收藏:0
2020-10-24
浏览:9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