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新闻 > 2018全国两会丨刘玉珠: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

2018全国两会丨刘玉珠: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

2018年3月8日
文章来源: 

  3月3日,人民大会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文物局局长表示,盘活文物需精准施策,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文物活动。

  凭借节目《国家宝藏》,27件国宝文物意外走红,尘封的文物在人们的生活里“活”了起来。

  节目的播出也拉升了博物馆的人气。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观众数量猛增,只为一睹“瓷母”真身;河南博物院观众人数较往日增长1/3。

  春节期间,全国诸多知名博物馆客流暴涨,逛博物馆成为过年节目之一。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这一倡议自2013年提出来,至2017年末产生生动的实效。

  许久未进博物馆的观众或许会发现,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随着新技术、新服务的应用,逛博物馆、看文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何让文物更多、更好地“活”起来,发挥文物和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在全国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让文物“活”起来需要精准施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对最近两档文博类电视节目评价颇高,一个是《国家宝藏》,一个是《如果国宝会说话》。

  “《国家宝藏》是9家博物馆拿出国之重器,解说嘉宾也是人们都熟悉的。节目内容除了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样能够更好地挖掘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昨天,刘玉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档纪录片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主要面向广大青少年,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接受的语言和感兴趣的故事,拍摄100集、介绍100件套文物,系统阐释其文物价值、文化价值。

  刘玉珠表示,这两档节目一个“高大上”,一个“接地气”,面向不同人群介绍我们悠久的历史。

  “让文物‘活’起来也有一个精准问题,针对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不同的文物节目和活动,让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对中华文明感兴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

  将制定政策加强对民间文物的保护

  除了国有博物馆,还有大量文物收藏在民间。

  刘玉珠认为,民间文物收藏和民间文物的保护利用需要引导,规范文物市场,使其活跃有序健康发展。

  “民间文物收藏数量很大,是中华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引导民间收藏,把它们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也是政府的责任。”他说。

  刘玉珠介绍,针对民间文物管理和利用,近几年,文物主管部门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了各方意见。

  目前正着手起草这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引导民间文物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服务,支持民间文物发挥作用,推动文物收藏健康繁荣发展。

  “当然,民间文物积累的时间长、问题多、争议大,涉及认识问题、法律问题、政策措施问题,以及鉴别问题、内涵阐释问题等等。”刘玉珠说,这些问题需要积极而又审慎地解决,目前正稳步推进。

  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王春法

  让文物“活”起来电视节目不是唯一方式

  3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数量存在着巨大差距。

  以故宫为例,其186万件藏品,展出的不到1%。国博有140多万件藏品,真正展出的也只有大概2万件。

  王春法说,博物馆目前确实肩负着盘活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的任务。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热播的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有更好的方式让收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我们今年也会尝试其他方式盘活文物资源。”

  他介绍,目前国博正在推进“智慧国博”建设,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未来能将藏品数据公布,至少能让观众知道国博中有哪些文物、现在是什么状况。

  同时,国博也会与地方博物馆合作,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实现馆际互借,推动建立展览交流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齐玫

  传统文化应深入结合中小学教育

  在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员齐玫看来,让文物“活”起来,发挥作为历史文化实物见证的作用,要注重与青少年教育结合。

  “此前我负责的海昏侯展览,展示了很多珍贵的汉代文物。学生看到这些文物惊叹,古代人这么聪明,能达到这个高度。他们感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齐玫说,博物馆的展览对青少年来说是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所。

  齐玫说,2012年起,北京市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提升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项目。

  每名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两次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进行课外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齐玫认为,传统文化还应更深入地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此次人代会上,她带来了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课堂、进教材的建议。

  提出建议的初衷,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她认为,树立青少年爱国情怀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有法律保证的教育体系及内容。

  追访

  《国家宝藏》热播 博物院院长成网红

  《国家宝藏》热播后,引发全国“博物馆热”。

  在第三期节目中,河南博物院展出了九大镇馆之宝中的三件——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和妇好鸮尊,受到网友热捧。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国家宝藏》热播,带动了河南博物院观众人数增长。

  马萧林介绍,节目播出后,很多年轻观众冲着三件镇馆之宝来逛博物馆,观众量比平时增加了大约1/3。

  “平时日均观众量三千人左右,周末日均五千人左右。节目播出后,观众人数大约达到了七八千。春节期间,日均观众量最高时达到一万六千人。”

  在节目中介绍文物的马萧林也成了“网红”。

  他回忆,有一次刚走出河南博物院大门,就有几个年轻姑娘喊:“马萧林院长”;

  还有初二学生看了节目后来看国宝,拿着河南省博物院的明信片要签名。

  “大家通过电视认识我们,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也是激励。以后我们工作会做得更好,给观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马萧林说。

  关于河南博物院的文物现状,马萧林说,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7万件,目前主场馆正在封闭进行抗震加固维修。闭馆前,实际陈展文物五千件左右。

  马萧林称,未来将通过馆际交流,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将收藏在库房中的文物“动”起来。

  主展馆重新开放后,新展览将利用现代科技,比如采用AR技术、视频直播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互动。

  另外,还会采用专家讲座、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传播文物信息,并将文物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当中,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嵇”姓起源引起争议 认为“嵇氏之先本姓奚”

0 3
嵇姓源自会稽奚姓,到了嵇康的父亲也就是嵇昭公这一代,因为避祸迁至谯郡。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老房子:揭开烟台山上“德国领事馆”的神秘面纱

0 2
据《山东省志·外事志》《芝罘区志》记载,“德国领事馆于1890年将馆址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烟台山西路15号)。 [ 阅读全文 ]
2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0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寒衣节故事: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0 15
传说,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的习俗,是由蔡伦的哥哥蔡莫首创的。 [ 阅读全文 ]
15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0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0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烟台六连冠:2020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0 20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烟台六连冠。 [ 阅读全文 ]
20 

寺院的山门为何也叫三门

0 26
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 [ 阅读全文 ]
26 

为何蒋氏族谱记载经国不是老蒋的儿子

0 20
蒋经国出生后,经蒋介石同意,被他的奶奶在族谱上登记为瑞青的儿子(瑞青是蒋介石幼弟,夭折)。 [ 阅读全文 ]
20 

张燕燕半百之年开始写大连故事

0 1
张燕燕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写了《地主家的四代女人》,也写了纪实文学《大化厂 大化人》。 [ 阅读全文 ]
1 

热点话题

2021-12-28
浏览:26 评论:0 收藏:0
2021-12-23
浏览: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3
浏览:1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1-16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