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臧克家与青岛的缘分

臧克家与青岛的缘分

2020年9月26日
作者: 
文章来源: 

  1905年,臧克家作为大清的子民来到世上,“看过清朝的‘龙旗’,民国的‘五色旗’,蒋介石统治时期的‘青天白日旗’”,最终迎来了飘扬“五星红旗”的万里晴空。他经历了黑暗、悲惨、痛苦的时代,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也度过了千禧之年。虽然旧病缠身,但诗歌让他顽强生存,2004年,他以99岁的高龄告别世人。诗人臧克家一生都在汲取,从乡村的土地中汲取诗歌的养分,从生活中汲取来自人与事的灵感,从师友身上汲取诗歌的技巧,他“咀嚼着生活,吸着它的汁子”,青岛是他诗歌源泉的重要一环,这里的城市是诗,这里的人们是师。 

  1929年前 两次“逃离”,路过青岛

  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一个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青岛土地上,德国人的大炮也震响了他家的窗纸。这是臧克家与青岛的最初联系。

  “乡音入耳暖我心,故里热土暖我身。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臧克家《看山》)。家对面的两座青山:常山和马耳山是他诗歌的源泉。虽然出生在地主家庭,但臧克家的小伙伴大都是穷苦出身,他亲眼目睹了“穷得上吊找不到一条绳子”贫困,也把六机匠、老哥哥、族叔、“姑妈”当成诗歌领路人。臧克家也算出生诗歌世家,祖父、曾祖父在前清有过“功名”,父亲从法政学堂毕业,他们都爱诗。臧克家的姑姑臧絍堪告诉记者,臧克家少年时曾恋上一个姑娘,“大侄失恋欲狂,我父亲痛在心里,曾赋诗一首,用以启发爱孙。多年后,大侄和我谈起此诗,还能一字不漏地背给我听:‘青蚕栖绿叶,起眠总相宜。一任情丝吐,却忘自缚时。’”

  1919年秋,14岁的臧克家考入诸城县立第一高小,1923年赴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然而,由于山东正在军阀张宗昌的控制之下,社会黑暗,1926年秋,臧克家决定与同学一起南下武汉,投出“此信达时,孙已成万里外人矣”的豪语满纸的家书,臧克家和同学先来到青岛,在这里停留了一天,便换上去武汉的轮船。1927年初,臧克家如愿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被改编为中央独立师,开赴前线讨伐夏斗寅等叛军,然而,战斗胜利后,他们被骗到九江缴械。在同学帮助下,臧克家化装逃出九江,经上海回到家乡,一病不起。

  1928年,臧克家和相州王家大户的女儿王慧兰喜结连理。蜜月还没结束,抓捕臧克家的人来到了。“在婚后二十七天的傍午,我从十几支枪插成的死圈子里漏走了”(《臧克家回忆录》)。父亲的奶妈裘妈慌忙报信,光着膀子的臧克家迅速从厕所逃离,踩着妻子王慧兰的肩膀,“翻墙先跑到莎(suo)沟他姥姥家,然后经过青岛北上到了沈阳”,臧絍堪说。又是一次短暂的青岛之行。生活在东北的臧克家四处奔波,而家里的营救也在紧急进行,祖父变卖田产,王慧兰辗转青岛、上海各地求人,最终在上海找到了亲戚王乐平,求他给说情。软磨硬泡之下,王乐平答应并摆平了此事。而将近20年之后,臧絍堪嫁给了王乐平的儿子王钧五,1933年被刺杀的王乐平不知道,他营救的人竟然是儿媳的大侄。

  臧克家回到山东,1929年9月,他借用族叔臧瑗望的大学预科文凭考入青岛大学补习班,后来因祖父去世,加上“神经像风前的游丝一样,一吹就断!哭笑,自己全做不了主”,他只得退学,这种病症折磨了臧克家三年,包括在青岛的日子。1930年,臧克家卷土重来,成功考入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组为国立山东大学),开启了青岛的诗意之旅。

  1930~1934年 求学时期,“青岛是诗的”

  幸好,青岛有海,有山,有清净,“青岛是诗的”,所以,臧克家把“从死神和病魔手中挣脱出来的身子安放在了桃源似的青岛”。

  1930年,一进国立青岛大学之门就显示了臧克家的不凡,因为他数学吃了鸭蛋,而语文却罕见地得了98分。他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是臧克家悲观心情的冶铸。这种情愫,打动了闻一多。“闻一多从这一节《杂感》里认识了我”。

  闻一多不仅是臧克家的伯乐,还是他的恩师、第一读者。臧克家曾在暑假期间作了一篇《神女》:练就一双轻快的脚/风一般地往来周旋……她独自支持着一个孤夜/灯光照着四壁幽怅/记忆从头一齐亮起/嘘一口气,她把眼合上/(这时,宇宙只有她自己。)这首诗源自臧克家的一次经历:1933年,臧克家被同学拉去妓院,“出来一个花枝招展的青年女子,脚步轻盈,满脸堆笑……说了一声‘臧官’,我含羞地低下了头。坐了一会,十分局促,我就催促着要走”。回来写就《神女》,臧克家把诗稿寄给闻一多,恰巧是臧克家心底的那个句子“记忆从头一齐亮起”,单独地得了闻一多赞赏的红圈,“为了报答知音,我高兴得狂跳起来”。因为学潮,闻一多带着遗憾离开青岛,但“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臧克家)一个人已经够了”。后来,臧克家写了30多篇纪念闻一多的文章,闻一多之子闻立雕说,“纪念父亲的文章,臧克家写得最多。青岛海水深千尺,不如臧老尊师情。”

  除了闻一多,王慧兰的族叔王统照既是臧克家的亲戚,也是他的恩师,“观海二路四十九号”是他常去的地方,在他更是获取了“好些有益的意见”。

  按说,在青岛的臧克家应该是幸福的。但在回忆录中,他说这近5年的生活,真是“窒息、苦闷、悲愤难言啊!”青岛的遭遇让臧克家愤愤不平,美国、日本的军舰和侵略者的耀威扬威,让臧克家写成了长诗《罪恶的黑手》,“像一条铁链子,锁住了大海的咽喉”。“我清楚青岛灾难的历史,青岛最了解我当年的苦楚心情”(《青岛解放我重来》)。神经衰弱几次击垮了臧克家,住在学校里的“理想之宫”,他难以入眠,且“半夜里经常被魔手拉醒”。忧闷、凄凉、孤独,迫使他到处找温暖。他先是到一个青岛铁路小学里的“大哥”那里挤小铺板,因为这位大哥的好脾气是他的安眠药,然而,大哥总是不在家,让他失望至极。于是,他决定搬到莱芜二路三号姑祖母家里,虽然“姑祖母带着表姑和小表妹兜着花生和糖块立在门限外边”迎接,臧克家还是住进了半间小耳房里,和小工友同床。在这半间房里,在这“无窗室”里,臧克家睡得香甜,“一只黑手掐杀了世界,我在这里呼吸着自在”。“无窗室”里,产生了很多诗篇,散文(《无窗室随笔》),也迎接了吴伯箫、孟超等臧克家的几个熟友。

  虽然一直与病魔抗争,但臧克家的作品层出不穷,以至于他的代表作—— 诗集《烙印》在这期间出版。“印了四百本—— 闻先生出了二十元,王统照先生出了二十元”,“友人王笑房同志凑了二十元”。在众人的帮助下,《烙印》出版。之后,《罪恶的黑手》发行。

  臧克家在青岛的踪迹并没有想象中多,他曾去过大学路尽头一个角落里的荒岛书店,在这里见到了萧军,并通过他得到了鲁迅的通信地址,不久后,臧克家把新出版的《罪恶的黑手》和《自己的写照》两本诗集寄给了鲁迅。鲁迅去世后,臧克家写下悼诗《有的人》,成为传世名篇;他还经常到福建路居易里去拜访崔嵬。其他时间,他都用在了诗篇上。在青岛,许多个不眠的夜晚,臧克家被诗句推动着,写出了《老哥哥》《洋车夫》《难民》《渔翁》等诗篇。然而,对自己此时的创作,他并不满意,觉得这些拘谨严肃的作风,如溪水冷涩,失去了长江大河的气势,“除了《罪恶的黑手》”。

  1934年,臧克家凭借《井田制考》的论文,获得毕业证书,离开了青岛。

  1934年以后 重返“故乡”,一往情深

  毕业后的臧克家已经成名,所以很快找到了工作,到“临清中学”当教师,他成了闻一多,鼓励学生“黄金/只能买一朵笑的昙花/而一个诗句/却能响彻千万人心”。此后两年,臧克家每年暑假都会回到青岛。1935年夏,他还与老舍、王统照、洪深、吴伯箫等人开办了刊物《避暑录话》,“刊头的四个大字,是我的手笔”。这一年,他真正地认识了老舍,也成了黄县路12号的常客。即使在临清,臧克家也仍为青岛的报纸写诗,如《青岛时报》上发表了他的诗作《拾花女》。而且“青岛也常入他梦怀”(《作家与青岛》鲁海著),“她对我一往情深,我对她也一往情深”。他时常怀念青岛的山水,怀念青岛的友人,“父亲把青岛视为第二故乡”,臧克家儿媳乔植英告诉记者。

  臧克家与青岛的缘分还传承到了下一代,儿子臧乐源和臧乐安1947年曾经在青岛上中学,臧乐源还曾在山东大学任教,并认识发妻乔植英,在“鸳鸯村”许下海誓山盟。1956年,臧克家重游旧地,写下了《青岛解放我重来》,此时的臧克家心旷神怡,因为“青岛变了”,“我也变了”。在这之后,他先后四次重游青岛。1984年,带着吴伯箫的生前嘱托,臧克家再访闻一多故居,在青岛雕塑家徐立忠创作的闻一多雕像上,写下碑文。

  30年后,“体弱多病,曾经‘摸过阎王爷的鼻子’”的臧克家以99岁高龄去世,他一生只爱“小四样”(葱、蒜、花生米、咸菜),用粗茶淡饭度过了不凡的一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写的是鲁迅,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3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15年,3个亿,我走了太多弯路”英歌石植物园创始人缘何自揭伤疤

3 15
花费15年、累计投入3个多亿的英歌石植物园在建设过程中,究竟走了哪些弯路?倔强的“老孙头”为什么要做这种撕开式的反思? [ 阅读全文 ]
15 

武汉大学长江学者“造假”纷争背后

3 2
武汉大学新闻中心1月22日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请求时称,希望新闻媒体配合创造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让霍文哲教授、李红良教授以学术方式解决学术争议,共同接受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其组成的专家小组的独立调查,在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作出最终结论之前,谢绝一切新闻媒体采访。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老照片:100年前的大连

3 10
1899年至1905年的大连旧影,触摸那故园的往昔。 [ 阅读全文 ]
10 

中美在亚太地区经贸发展的竞合

3 1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之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也变得越发错综复杂。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的许多政策主张可谓“另类”,致使已有政策将会发生变数。摆在首位的是众人皆关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去向问题。候任总统特朗普一直反对TPP,这向众人表明他当选后,TPP将会夭折。如其所言,他在当选后就声称明年入主白宫第一天就宣布退出TPP。 [ 阅读全文 ]
1 

他为8000多晋陵白氏后人寻“根”

2 14
常州白氏宗祠与众不同,常州全市100多个祠堂,天天对普通群众开放的,独此一家。 [ 阅读全文 ]
14 

高邮马氏在明清两朝曾六代为官,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2 17
高邮马氏是安徽和县马氏的一个分支,太平天国年间(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马万青带着全家从和县迁居到高邮。 [ 阅读全文 ]
17 

大连退休人员采暖费补助金这样领

2 21
大连2005年底以前有企业缴费记录,且采暖费缴费年限满20年,即可以享受每年500元采暖费一次性补助金。 [ 阅读全文 ]
21 

到威海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

2 9
威海,一直都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有红烧海参、爆炒天鹅蛋、锅煽海蛎子、虾酱菜团、干炸小黄鱼…… [ 阅读全文 ]
9 

巩月江:在大连林彪别墅当警卫员

2 22
巩月江曾在大连南山枫林街一栋神秘的别墅里给林彪当过贴身警卫员,亲历了“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前后的大波大折。 [ 阅读全文 ]
22 

李光禄闲话老大连:昆明街的小车大院

2 5
大连开埠后,建港口、筑铁路、办船厂、炼钢铁、盖学校,离不开运输工具。除水运、铁路、汽车、牲畜拉车外,有一大批拉平板车的从业者,俗称:拉小车的。在大连一百余年的发展史上,小车有过六十多年的繁荣时期。 [ 阅读全文 ]
5 

泰姬陵将推出新规:门票仅3小时内有效

2 2
从4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泰姬陵将推出新规,门票仅3小时内有效,游览超过3个小时的游客得支付额外费用。 [ 阅读全文 ]
2 

营口老地名│土围子

2 3
早在清朝时期,为防止外来兵患入侵,守卫营口商埠,营口的地方官府组织人力修筑土围,营口人称为“土围子”,也称土围墙,俗称“围子”。 [ 阅读全文 ]
3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2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孙群萃画大连:世上已无十五中

2 14
十五中就是美术学校的代名词,大连人少有不知道的。 [ 阅读全文 ]
14 

大连穆氏找寻家谱,字辈为:义方传道永……

2 16
大连穆氏近代有据可查都乃属祖籍山东省登州府蓬莱阁(相当今之烟台市牟平区马各庄)。 [ 阅读全文 ]
16 

外媒:中国“新四大发明”正改变世界

2 2
中国在移动时代的新四大发明:微信、WiFi万能钥匙、摩拜单车、支付宝,正在塑造全世界在数字化领域的进步。 [ 阅读全文 ]
2 

辽宁传播马列主义第一人傅立鱼

2 8
傅立鱼是辽宁最早在报刊上登载介绍马列主义文章的人。 [ 阅读全文 ]
8 

阮氏字辈排行汇编

2 3
阮姓人口约有81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5%。 [ 阅读全文 ]
3 

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2 14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大族的族谱记叙其祖先的历史,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 [ 阅读全文 ]
14 

中国天主教

1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1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基督教的祈祷

1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中国足坛名宿、前中国足球主教练高丰文去世

1 18
中国足坛名宿,前中国足球主教练高丰文去世。 [ 阅读全文 ]
18 

大连“1300年”银杏树比一比西安“1400年”银杏树

1 15
西安千年银杏树位于西安罗汉洞村观音禅寺内;大连千年银杏树,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永兴寺内。 [ 阅读全文 ]
15 

青岛下水道:100年前的远见,难以复制的科学经验

1 6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就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 [ 阅读全文 ]
6 

木鱼为什么叫“木鱼”?

1 7
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 [ 阅读全文 ]
7 

近三年最大钱塘江大潮呼啸而至 潮高近2米

1 2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 阅读全文 ]
2 

区域概况

2020-12-15
浏览:8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32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31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