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热点话题 > 习近平妙用中华诗文描绘金砖合作

习近平妙用中华诗文描绘金砖合作

2017年8月31日
作者: 
文章来源: 

  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并主持会晤系列活动。近年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不仅“金句”频出,还多次巧用古典诗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金砖合作相结合,精妙传递出中国对深化金砖合作的诚心、决心、信心、恒心。

  2013年,在南非德班,首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习近平主席将中国人交朋友的这份诚意,分享给了金砖伙伴:

  “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来自世界四大洲的5个国家,为了构筑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了一起。”

  志同道合的人,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距离遥远——这不仅是来自中国的诚意,也是金砖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责任。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砖国家必须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要大力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独木不成林。”习近平主席说。

  2014年,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习近平主席用这句话,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凝心聚力,为进一步深化金砖合作提振信心。

  这句出自清朝《格言联璧·学问》的古训,形容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志向驱动,就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能限。”习近平主席说。

  习近平主席赞赏金砖国家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贡献力量,希望各方做到“惠本国、利天下”,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

  2015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的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有力回应国际上“金砖失色”的杂音,彰显中国决心。

  “真金不怕火炼。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协调,我们的合作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穿云破雾,让世界对金砖国家的成色有新的认识。”习近平主席信念坚定。

  “任何进步都不是直线的,有曲折也有反复。”在俄罗斯乌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这样勉励各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他表示,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金砖国家拥有丰富自然和人力资源、广阔国内市场、巨大发展潜力、充裕政策空间,上升趋势不会改变。

  2016年,金砖国家合作进入第10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果阿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期间,引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唐诗。

  “十年磨一剑。金砖国家10年耕耘,10年收获。金砖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发展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用恒心持久打磨,才能铸就金砖合作这把“亮剑”。通过一组数字,习近平主席生动讲述过去10年金砖国家的国际地位如何不断提升:

  ——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

  ——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

  ——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

  ——30亿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同时,他对正深化合作的金砖国家寄予期望。

  ——“金砖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既是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更是携手前行的行动共同体。”

  ——“金砖国家是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这种友谊和合作必将不断深化。”

  ——“我们要继续扩大和巩固金砖国家‘朋友圈’,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共同发展。”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主席曾说过,回顾过去,是为了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相信中国的这份诚心、决心、信心、恒心,将推动金砖合作开启第二个金色10年,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3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2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2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他们用旧体诗记录“九一八”

1 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鹤、马君武、钱来苏、胡先骕、马叙伦等人纷纷作旧体诗,表达爱国抗日之情。 [ 阅读全文 ]
7 

棺材可降解? 加拿大学生推行殡葬行业的绿色发展

1 12
环保葬礼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12 

德国放弃传统葬礼选择生态葬 从森林到大海

1 1
越来越多德国人放弃隆重的传统葬礼,选择树葬、集体葬、海葬等生态葬礼。 [ 阅读全文 ]
1 

烟台发钱了,最高500元/月,连续6个月!

1 1
烟台市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按月领取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缴纳失业保险不满1年或领取失业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补助金标准为200元/月;缴纳失业保险1年(含1年)至5年的(含外地转入),失业补助金标准为300元/月;缴纳失业保险5年(含5年)以上的,失业补助金标准为500元/月。 [ 阅读全文 ]
1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1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海城尚可喜家谱

1 9
《尚氏宗谱》以尚可喜为中心,首叙“先王遗训”,次叙“先王实迹”,上溯三代,下则以其三十二个儿子为系统,分支入谱;这部《宗谱》,自尚可喜的曾祖父尚生始,上起明嘉靖十四年(1535),下迄伪满康德六年(l939),共记载了尚氏家族四百余年的历史。 [ 阅读全文 ]
9 

远藤周作曾在大连第十六中读书

1 1
1929年,远藤周作进入大连大广场小学校,小学四年级时,他的一篇作文《泥鳅》被当地的日文报纸《大连新闻》采用,得到母亲的盛赞。 [ 阅读全文 ]
1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新闻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50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4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1-12-23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