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宗族动态 > 续修《南充姚氏族谱》浅析

续修《南充姚氏族谱》浅析

2017年8月1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族谱是传承历史文化、敦亲睦族的纽带和桥梁,是承上启下的得力助手,是每个族亲必备的宝书。

  庞大的姚氏家族,分居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皆有姚姓,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相识相知,在流逝的岁月中心手相连,我们带着千年的守望,在前进中续修族谱,很有必要。

  《南充姚氏族谱》本着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原则,编排版面和族谱内容,力求新颖、美观、朴实、完美、实用设计。前一部分刊载宗亲会组织机构、姚姓图徽及释义,太始祖重华公圣像、三皇五帝之一至八汉代真像、南充部分姚氏家族成员简介,南充姚氏宗亲会活动剪辑、以及世姚会老四川理事会人员名单、姚氏族歌、三公后裔世系对照表等。

  下分六篇,提纲挈领。

  首篇主要有国家有关部委对修谱价值的认定,阐述修谱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三篇分别为根祖篇和血缘篇。根祖篇主要是寻根问祖。从三皇五帝到舜帝的世系图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大剖析,以及新版百家姓。血缘篇主要记载各支系姚氏世系源流,现有家族成员及基本情况,现有字派和全市统一字派的新立40个字派。

  第四篇为文化篇。主要内容有古典文艺、家规家训、族规族训、宗亲会章程、职责、以及孝德文化、三字经、弟子规和族人行为规范,还有红白喜事常识、礼仪民俗知识。 

  第五篇为名人录,主要刊载有历史名贤名人、中国现代姚氏名人,以及南充姚氏名人(含企业精英),大学生名录。

  第六篇为附录篇,主要刊载有历史年代、朝代进程、变革情况,湖广填四川知识,南充姚氏活动纪实,以及食疗、健康、保健知识。

  以上各篇,图文并茂,篇、章、节、次第分明,一目了然,谱序在前,后记收尾。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世姚会和老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的倡导下,南充姚氏宗亲联谊会着手编修《南充姚氏族谱》。我们本着注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于2015年拉开了修谱帷幕。我们从实践中深知:

  一、领导高度重视。要搞好修谱大业,首先要解决好宗亲会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正副会长的思想认识问题,并且要积极参与到修谱工作中来,会长姚大文在多次会议上讲修谱,要求全族动员,人人参与,按时按质完成修谱工作任务。包括本人在内的十余名副会长,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本辖区检查、督促、指导。为了切实做好修谱工作。我们组建了修谱编委会,会长为主修,本人任主编,国淮、德康任副主编,还有九个成员,每个支系配有二至五人为资料收集员。编委会人员很关键,既要是德高望众的长者,又要不计名利,不讲报酬,乐于奉献的宗亲,还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族人。由于班子得力,角色到位,我们修谱各个阶段的工作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环紧扣,有条不乱,效果明显。

  二、广泛动员集资。修谱经费是一大难题,我们迎难而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动员族亲订购;二是广泛发动宗亲捐款。我们曾两次发出修谱倡议书,阐明修谱的目的意义,订购及捐款办法。倡议书中规定:凡捐款200元以上者赠送族谱一本,捐款1000元的单人照一张,捐款2000以上的夫妻照一张;捐款5000元以上的全家福照一张,另附个人简历,所有捐款人员一律登上族谱芳名录。首先由姚氏宗亲会、姚商协会、编委会领导带头,每个副会长最低捐资500元。会长姚大文首当其冲,带头捐款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族65人捐款,共捐款61600元,从而对修谱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创新查找资料。鉴于我们南充地区好几十年未修族谱,况且老族谱、祠堂、先祖坟墓,经过土地改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普遍销毁,无一保存,修谱无法考证。因此我们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查找。

  1、走访长者。通过走访高龄老人,让他们回忆本支系入川始祖,过世的各房系祖先。同时还查阅了同乡异姓族谱,访问异性老人,从他们的记载和记忆中印证我先人的蛛丝马迹,从中获取有益的资料。

  2、查旧物。有的族亲祖父、母的名字都不晓得,怎么办呢?就去查阅家中旧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如风车、箩筐等是否写有先人的名字,然后对证谱记和走访长者的供名。

  3、查旧契约。个别户保存有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契约文书。如田土、树木、房屋买卖契约。动员他们献出资料来考究有关人员和地名。

  4、查古坟墓碑。凭记忆中曾经祭祀的旧坟墓去寻找墓碑,看是哪一代显考、考妣姚之墓,孝子孝孙又是何人。我们曾经发现一处囤水田坎有一块姚氏碑文,现已模糊不清。还有一块碑文在烂泥坑里,只有几行字,众族亲把它刨出来,通过辨认,还是本房系先祖。

  5、上门登记调查,或者借村上的户口薄抄袭各户家族成员。但有一个问题是,前些年有个别人躲避计划生育超生罚款,超生小孩至今一直未上户,农村所谓的“黑户口”。还有已婚的妇女或者上门男人,这些人未办迁移户口,并且一直在外打工,这两种人无法登记。我们再三要求收集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但结果还是有疏忽大意的。如有的把媳妇写为妻子,把孙子搞成儿子,还有个别的名字、辈份搞错,出生年月、文化等不准确。

  6、到图书馆、地方志和网查,获取一些姚姓历史文化资料,借鉴异地姚氏族谱资料,转载朝代、年代的重大事件和变迁情况,以及礼仪民俗等等。

  在以上六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采用分析法,时间推算法等方式,找到许多世系、支系,使断代、失系的后人找到祖先和根基,使许多后代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四、召开各种会议。我们除了编委会多次召开碰头会,联谊会外,近两年来先后多次召开形式多样的家族会议。如:各支系的联谊会、清明会、院坝会,广泛宣传修谱的重大意义,发动广大族亲建言献策,主动捐资,积极订阅族谱,孝祖敬宗,造福子孙。

  整个修谱工作,从动员到修谱问世,历时一年半。从收集资料到打印出版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续修族谱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通过修谱,使我们当代人乃至后辈子孙都能全面了解世系源流、历时文化、姚姓的繁衍过程,以及先祖们的高贵品德和高尚情操。尤其是先祖们在社会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高歌猛进。

  《南充姚氏族谱》的出版发行,广大族亲无不拍手称快,个个如获珍宝,人人笑逐颜开。我们的成功体会有三:

  1、修谱必须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实践证明,修谱人员既要热心家谱事业,又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下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的修谱人员,无论是雨雪严冬,还是酷暑盛夏都坚持工作,甚至熬更受夜,带病坚持工作,从不叫声苦,喊声累。

  2、修谱必须有奉献精神、不计报酬。修谱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审校编排,发放族谱,都是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用自己的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如大家所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为姚氏家族出力,值!

  3、修谱必须认真负责,一抓到底。去年我住院四次,每次出院后都坚持修谱,我妻子和儿女们十分疼我,对我说:“你病还没好,又在熬更受夜,修谱修谱,啥子事哟!”我只回答了他们两句话,“修谱是我的责任,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孟子曾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刘少奇秘书姚立文说:“年龄不是问题,疾病可以战胜,意志决心才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两位长者的精神鼓舞下,我毅然坚持终身笔耕不辍的精神,投入修谱中。我们决心一抓到底,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在修谱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南充姚氏队伍庞大,人员众多,分布三区一市五县,难以联络。本次入谱的人数极少,已联系的支系中,由于个别收集资料迟缓,以至于个别支系未入族谱。

  二是南充姚氏宗亲会经济脆弱,既无办公场地,又无活动场所。开会、活动打游击。

  三是个别族亲家族观念淡薄,开会不积极,活动不参与。尤其是在订购族谱中,态度消极,甚至说:我几辈人没有族谱,还是在活人。

  我在族谱的“序”尾写了两句话:“吾辈喜作族谱序,续写华章看后生”。以鼓励后生重视修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又在族谱“后记”结尾,祝愿全体姚氏宗

  族谱是传承历史文化、敦亲睦族的纽带和桥梁,是承上启下的得力助手,是每个族亲必备的宝书。

  庞大的姚氏家族,分居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皆有姚姓,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相识相知,在流逝的岁月中心手相连,我们带着千年的守望,在前进中续修族谱,很有必要。

  《南充姚氏族谱》本着注重政治,紧跟形势,敬党爱族,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原则,编排版面和族谱内容,力求新颖、美观、朴实、完美、实用设计。前一部分刊载宗亲会组织机构、姚姓图徽及释义,太始祖重华公圣像、三皇五帝之一至八汉代真像、南充部分姚氏家族成员简介,南充姚氏宗亲会活动剪辑、以及世姚会老四川理事会人员名单、姚氏族歌、三公后裔世系对照表等。

  下分六篇,提纲挈领。

  首篇主要有国家有关部委对修谱价值的认定,国家领导人题词,高度阐述了修谱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三篇分别为根祖篇和血缘篇。根祖篇主要是寻根问祖。从三皇五帝到舜帝的世系图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大剖析,以及新版百家姓。血缘篇主要记载各支系姚氏世系源流,现有家族成员及基本情况,现有字派和全市统一字派的新立40个字派。

  第四篇为文化篇。主要内容有古典文艺、家规家训、族规族训、宗亲会章程、职责、以及孝德文化、三字经、弟子规和族人行为规范,还有红白喜事常识、礼仪民俗知识。、

  第五篇为名人录,主要刊载有历史名贤名人、中国现代姚氏名人,以及南充姚氏名人(含企业精英),大学生名录。

  第六篇为附录篇,主要刊载有历史年代、朝代进程、变革情况,湖广填四川知识,南充姚氏活动纪实,以及食疗、健康、保健知识。

  以上各篇,图文并茂,篇、章、节、次第分明,一目了然,谱序在前,后记收尾。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世姚会和老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的倡导下,南充姚氏宗亲联谊会着手编修《南充姚氏族谱》。我们本着注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于2015年拉开了修谱帷幕。我们从实践中深知:

  一、领导高度重视。要搞好修谱大业,首先要解决好宗亲会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正副会长的思想认识问题,并且要积极参与到修谱工作中来,会长姚大文在多次会议上讲修谱,要求全族动员,人人参与,按时按质完成修谱工作任务。包括本人在内的十余名副会长,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本辖区检查、督促、指导。为了切实做好修谱工作。我们组建了修谱编委会,会长为主修,本人任主编,国淮、德康任副主编,还有九个成员,每个支系配有二至五人为资料收集员。编委会人员很关键,既要是德高望众的长者,又要不计名利,不讲报酬,乐于奉献的宗亲,还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族人。由于班子得力,角色到位,我们修谱各个阶段的工作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环紧扣,有条不乱,效果明显。

  二、广泛动员集资。修谱经费是一大难题,我们迎难而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动员族亲订购;二是广泛发动宗亲捐款。我们曾两次发出修谱倡议书,阐明修谱的目的意义,订购及捐款办法。倡议书中规定:凡捐款200元以上者赠送族谱一本,捐款1000元的单人照一张,捐款2000以上的夫妻照一张;捐款5000元以上的全家福照一张,另附个人简历,所有捐款人员一律登上族谱芳名录。首先由姚氏宗亲会、姚商协会、编委会领导带头,每个副会长最低捐资500元。会长姚大文首当其冲,带头捐款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族65人捐款,共捐款61600元,从而对修谱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创新查找资料。鉴于我们南充地区好几十年未修族谱,况且老族谱、祠堂、先祖坟墓,经过土地改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普遍销毁,无一保存,修谱无法考证。因此我们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查找。

  1、走访长者。通过走访高龄老人,让他们回忆本支系入川始祖,过世的各房系祖先。同时还查阅了同乡异姓族谱,访问异性老人,从他们的记载和记忆中印证我先人的蛛丝马迹,从中获取有益的资料。

  2、查旧物。有的族亲祖父、母的名字都不晓得,怎么办呢?就去查阅家中旧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如风车、箩筐等是否写有先人的名字,然后对证谱记和走访长者的供名。

  3、查旧契约。个别户保存有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契约文书。如田土、树木、房屋买卖契约。动员他们献出资料来考究有关人员和地名。

  4、查古坟墓碑。凭记忆中曾经祭祀的旧坟墓去寻找墓碑,看是哪一代显考、考妣姚之墓,孝子孝孙又是何人。我们曾经发现一处囤水田坎有一块姚氏碑文,现已模糊不清。还有一块碑文在烂泥坑里,只有几行字,众族亲把它刨出来,通过辨认,还是本房系先祖。

  5、上门登记调查,或者借村上的户口薄抄袭各户家族成员。但有一个问题是,前些年有个别人躲避计划生育超生罚款,超生小孩至今一直未上户,农村所谓的“黑户口”。还有已婚的妇女或者上门男人,这些人未办迁移户口,并且一直在外打工,这两种人无法登记。我们再三要求收集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但结果还是有疏忽大意的。如有的把媳妇写为妻子,把孙子搞成儿子,还有个别的名字、辈份搞错,出生年月、文化等不准确。

  6、到图书馆、地方志和网查,获取一些姚姓历史文化资料,借鉴异地姚氏族谱资料,转载朝代、年代的重大事件和变迁情况,以及礼仪民俗等等。

  在以上六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采用分析法,时间推算法等方式,找到许多世系、支系,使断代、失系的后人找到祖先和根基,使许多后代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四、召开各种会议。我们除了编委会多次召开碰头会,联谊会外,近两年来先后多次召开形式多样的家族会议。如:各支系的联谊会、清明会、院坝会,广泛宣传修谱的重大意义,发动广大族亲建言献策,主动捐资,积极订阅族谱,孝祖敬宗,造福子孙。

  整个修谱工作,从动员到修谱问世,历时一年半。从收集资料到打印出版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续修族谱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通过修谱,使我们当代人乃至后辈子孙都能全面了解世系源流、历时文化、姚姓的繁衍过程,以及先祖们的高贵品德和高尚情操。尤其是先祖们在社会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高歌猛进。

  《南充姚氏族谱》的出版发行,广大族亲无不拍手称快,个个如获珍宝,人人笑逐颜开。我们的成功体会有三:

  1、修谱必须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实践证明,修谱人员既要热心家谱事业,又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下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的修谱人员,无论是雨雪严冬,还是酷暑盛夏都坚持工作,甚至熬更受夜,带病坚持工作,从不叫声苦,喊声累。

  2、修谱必须有奉献精神、不计报酬。修谱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审校编排,发放族谱,都是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用自己的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如大家所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为姚氏家族出力,值!

  3、修谱必须认真负责,一抓到底。去年我住院四次,每次出院后都坚持修谱,我妻子和儿女们十分疼我,对我说:“你病还没好,又在熬更受夜,修谱修谱,啥子事哟!”我只回答了他们两句话,“修谱是我的责任,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孟子曾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刘少奇秘书姚立文说:“年龄不是问题,疾病可以战胜,意志决心才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两位长者的精神鼓舞下,我毅然坚持终身笔耕不辍的精神,投入修谱中。我们决心一抓到底,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在修谱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南充姚氏队伍庞大,人员众多,分布三区一市五县,难以联络。本次入谱的人数极少,已联系的支系中,由于个别收集资料迟缓,以至于个别支系未入族谱。

  二是南充姚氏宗亲会经济脆弱,既无办公场地,又无活动场所。开会、活动打游击。

  三是个别族亲家族观念淡薄,开会不积极,活动不参与。尤其是在订购族谱中,态度消极,甚至说:我几辈人没有族谱,还是在活人。

  我在族谱的“序”尾写了两句话:“吾辈喜作族谱序,续写华章看后生”。以鼓励后生重视修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又在族谱“后记”结尾,祝愿全体姚氏宗亲:通读族谱知识,了解姚氏文明;理清宗支关系,敦亲睦族永恒;牢记族规族训,激励后代子孙;传承千秋万代,永世一脉相承。

  以上是我们在修谱工作的一点肤浅体会,与各地宗亲进行交流,以取长补短,吸取其精华,推动《南充姚氏族谱》再版发行。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5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3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3 33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2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2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2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宣姓人在山东

2 5
宣姓起源众说纷纭,得姓于周宣王;得姓于宣伯;得姓于宋宣公。 [ 阅读全文 ]
5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2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寻亲搜索

2020-11-27
浏览:14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4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1-09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8
浏览:49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