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热点话题 > “花菜界袁隆平”杂交制种28年

“花菜界袁隆平”杂交制种28年

2017年11月21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黄成超被称为“花菜界袁隆平”。为在家乡种出既美味又适种的花菜,他用了整整28年,并且还在努力着。
        上海市崇明区有着“中国花菜之乡”的美誉,花菜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每年都有几十万吨的崇明花菜销往北方及周边市场。
        然而,在黄成超拿出崇花系列花菜良种之前,崇明菜农们常用购自外地的花菜籽,出芽率仅为70%-80%,在其他方面也受到牵制。崇明本地的花菜虽然适应本地气候,但在外观和口感方面没有太高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研究出适合本地种植的花菜品种,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大后,时任中兴镇农业科技站技术员的黄成超和同事们一道,开始了漫长的杂交制种路。
在此之前,崇明在花菜杂交制种方面的研究一片空白。在上海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黄成超挽起袖子,埋首花菜田。
        亲本提纯是杂交制种的最大难题。花球要紧,颜色要白,耐寒性要好,还必须同时找到优质的母本与父本。亲本之间的排列则是另一个难题,一个最佳配对的诞生往往需要上百次的尝试。黄成超每年试种的花菜品种组合都有几十种,最多的一年足有几百种。即便拥有完美“父母”,子代性状突如其来的变异,也会让之前一切的努力功亏一篑。
        这个过程相当痛苦,也让黄成超饱尝了失败的滋味。1993年,他离开了花菜田,但失落与不甘一直折磨着他。一年过去,他又回到了花菜田。
        2006年,黄成超选育出的崇花1、2、3号杂交花菜新品种,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17年的努力最终填补了崇明自主花菜杂交良种的空白。
        菜农对黄成超的评价颇高:“假如你(黄成超)哪天不制种了,我也不种花菜了!”研发中心的同事们也时常打趣他:“以后咱注册一个商标,就叫黄成超得了,大家就认你。”
         2010年,崇花4、5号也通过了审定。黄成超依然骑着破电瓶车往返于乡间小路。岁月虽在他脸上留下变老的痕迹,但难掩笑意。看着辛苦培育出的实验植株,黄成超笑了。
        与外地花菜籽相比,黄成超的种子亩产量可达到2500-3000斤,提高至少1000-1500斤,出苗率则高达98%。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人工制种的限制,每年产出的种子有限,他的种子在市面上供不应求。
        2013年6月,黄成超晒在院子里的试验品种就被有心人顺走,拿到市场叫卖,外地的菜农甚至需要依靠关系购买他的菜种,为了保证公平,黄成超只能限购。
        有了良种,还要能批量生产良种。为了满足当地农户以及外地市场的需求,黄成超与上海市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使用雄性不育式杂交制种法进行花菜制种,使得100斤种子需要200人才能制成的状况成为历史。
         现在,黄成超的种子不用限购。过去加价都买不到种子的采购方,而今可以买到自己满意的数量。对崇明当地菜农而言,也不用在售种前一晚十二点来排队了。
         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松花菜(俗称有机花菜)也在黄成超的研究范围内。这种花菜由于口感松脆,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2016年,已是中兴镇花菜研究中心主任的黄成超将研发的松花菜种子申报审定。“一切顺利的话,市场上就能看到崇明牌的松花菜了。”
        “我是个农民,算不上科学家”
         每天早晨九点,是黄成超去试验田看花菜的时间。
         田里的花菜多数长势喜人,高的植株可与人的膝盖平齐。他凭借经验判断外观,利用卷尺测量球高,植株开展度,叶片大小等。经过一番仔细的观测量后,黄成超用叶子将花菜白色球部盖好,如同呵护幼小的孩童。


         “花菜界袁隆平”杂交制种28年,从空白到成功花了17年!
          专门用来记录的本子,密密麻麻地记着植株的各项数据。看病虫害,查变异,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实验品,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他却从未厌倦。
         “知道吗,2013年研发中心委托神舟十号,搭载了4克花菜种子去太空。”而今实验田里种着的就有这些“太空旅客”。经历过辐射的种子,遗传密码会发生改变,曾经畏惧变异的黄成超,如今却无比期待着泥土里出现奇迹。
          说这话时,他穿着蓝色工服,站在空地上,背靠花菜研究中心白色的小二层,前臂与胳膊间夹着记录数据的活页夹。他的左前方是成片的花菜田,右手是平日的生活区。如果没有挂在外墙上的铜牌,这里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郊外。
          凭借花菜制种,黄成超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称号,201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你觉得自己是个科学家吗?”
         “我是个农民,算不上科学家。”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一问题前,黄成超愣了一下。在他看来,土地才是自己的归宿。
         黄成超今年57岁,制种时间很长,他上次从无到成功,花了17年,如今他想要一个徒弟。
        “有一个人能够帮助并最终代替自己继续把花菜种下去”,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2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他们用旧体诗记录“九一八”

1 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鹤、马君武、钱来苏、胡先骕、马叙伦等人纷纷作旧体诗,表达爱国抗日之情。 [ 阅读全文 ]
7 

大连足球之连败源自定位混乱

1 3
大连足球还是一支保级队。 [ 阅读全文 ]
3 

济宁:把研学旅行打造成社会大课堂

1 1
4月11日,济宁市研学旅行协会牵头,济宁市旅游行业协会、济宁学院专家、重点旅行社、曲阜东高铁汽车站、曲阜汽车站、重点研学旅游基地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在兖州、邹城调研。 [ 阅读全文 ]
1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1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营口老街:不老也有味,曾见证东北首个对外通商口岸

1 13
营口老街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享有“近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 阅读全文 ]
13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1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故宫布展《千里江山图》,评价高于《清明上河图》

1 5
《千里江山图》在业界的评价和地位甚至是高于《清明上河图》的,之前没有人炒起来,不为人所知,在故宫里默默无闻多年。 [ 阅读全文 ]
5 

兰陵操姓起源考:消失的皇族,误传千年的姓氏历史

1 3
中华操姓是萧顺之文帝十个儿子子孙走散后的“聚合体”。 [ 阅读全文 ]
3 

英国科学家:常吃蓝莓有助老年人提高脑力

1 1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发现,每日饮用30毫升浓缩蓝莓汁有助老年人提高脑力。 [ 阅读全文 ]
1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新闻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50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4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1-12-23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