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历史沿革 > 烟台美食中心地:百年丹桂街

烟台美食中心地:百年丹桂街

2018年3月13日
文章来源: 

  周健荣提起传统美食,往往勾起老烟台对丹桂历史的追思回忆。

  朝阳街是烟台开埠文化的见证,带有浓重的“西洋”色彩,

  而丹桂街则是烟台本土文化的中心,繁华一时,是老烟台的骄傲。

  当年丹桂街上的老太太。

  繁华褪尽,百年丹桂街难觅历史遗迹

  说起“丹桂街”,许多年轻人可能会想到紧邻芝罘区政府的一条小巷,年纪大点的老人则会忆起天天渔港旁边的丹桂街旧址,

  位于现胜利路北段以东,西起胜利路,东至原向善街,与原通惠街相通,全长180米,就是天天渔港北面的小胡同。

  破损的水泥路面,陈旧的楼房,难以想像这里曾是人声鼎沸,繁华兴隆的百年老街,然而这就是老丹桂街的现状。

  老丹桂街北面是一排低层小楼房,门面是一些小店,有理发店,有东北餐馆,也有小杂货店,

  饭馆的炊烟把墙面熏成了焦黑色,道南是天天渔港的大楼。

  巷子往里走不到50米,就是烟台的老小区。

  路边新种不久的树苗,还没长到能够给人遮荫的高度。

  夜幕降临后,这条小巷子由于没有路灯,漆黑一片,人烟稀少,

  夏日里有一两个烧烤摊,通红的炭火成了这里唯一的亮光。

  巷子不宽,只有住在市府小区的市民每天从这里穿过。

  丹桂街繁华褪尽,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在这里找不到丝毫历史痕迹。

  然而在老烟台的回忆里,这里仍然是烟台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人引以为豪的集体记忆。

  百年老街曾是文化商业中心

  丹桂街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前后,始称一面子街。

  1916年街西口德桂茶园改名丹桂戏院,该街道遂更名为丹桂街,1930年修建水泥路面。

  1983年起,该街由西向东先后被拆除重建,改名午台街。

  为了纪念百年老丹桂街,在今东方电子集团东侧建成南北走向新丹桂街。

  1927年生于烟台的曲长运老人,从小在临衢街(今胜利路)长大,老人现已过世,但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记者采访了曲长运老人生前的好友毛贤君先生,从他的描述中,拼凑出大致的丹桂风貌。

  “东到现在的午台街煤场,西至博物馆花坛,南到新世界商场,北至胜利路北端,是当时烟台市最繁华的地段。”毛贤君说。

  这里有丹桂戏院(现为胜利剧场),西北不远就是光陆戏院,向南是华安电影院。

  在这狭小的区域内,有四家小戏园,分别是筱舞台、会友轩(演出柳腔、茂腔等地方戏)、青莲阁(以演评剧、杂耍为主,有时演无声电影),

  还有进德会的席棚,以演京剧为主,票价便宜。

  此外,还有南、北说书场,南、北盂兰会,有落子(即评剧)、驴皮影、卖艺、戏法、相声和山东快书等各种演出。

  这一带不仅是市区的文艺中心,也是商业闹市,店铺一个挨着一个,行人络绎不绝。

  这里以丹桂街为中轴,又形成了一条名吃荟萃的饮食街,有饭馆、酒楼、卖吃食的小摊,

  还有肩挑手提沿街叫卖的小贩,都各献烹调技艺,争相招揽顾客。

  各种小吃,品类繁多,特色各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品种多样,仅包子就有10余种

  丹桂街西首及中段各建有一道辕门,自中辕门以西主要经营最受老烟台民众欢迎的各种著名地方小吃,品种丰富,味道独特。

  在这里,仅包子就有10余种,有山东包子、福山包子、烟台灌浆包、牟平发面包、油煎包等。

  胶东特色风味,令人垂涎欲滴,今天恐怕在有名的大饭店,也难吃到如此多品种的胶东包子。

  胶东人爱吃面,丹桂街面食种类也是应有尽有,福山拉面、打卤面、炸酱面、三鲜面、清汤面。

  烟台著名小吃有酥软烤饼、砍边火烧(俗称杠子头)、硬面窝饼、硬面馒头、各式花卷、油饼、酥饼、千层饼、片片、脑饭、鸡丝馄饨等等,成为胶东小吃一条街,盛况与当年济南的芙蓉街不相上下。

  “丹桂街附近卖吃食的小摊点,约有五六十个,令人眼花缭乱。”毛贤君说。

  一把龙头大茶壶,碗里放上两个掰碎的桃酥,或放炒熟的小米面加芝麻,或用油炒面加白糖或红糖,用开水一冲就开始卖茶汤。

  在午台街东端有个卖牛杂碎的,用个大笸箩箱盛着,堆得像小山似的,两个铜元就可买一包,摊主还贴心地撒上点盐末,有时也卖驴杂碎及碎骨肉。

  在午台街东端,有一家卖汤锅的小摊点,一口大锅中煮着牛肉、牛下水,顾客随意挑拣,摊主给切碎,放在碗中,撒上葱花,舀上几勺热腾腾的老汤。

  花五个小铜元,买一个火烧,喝一碗汤,就能吃饱肚子。

  就地取材,近一半摊点卖海鲜

  守着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海,各种珍贵的海产品,对烟台人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家常菜,海鲜成为烟台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素材。

  祖辈对海鲜的烹饪手法,流传至今,成为烟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小的丹桂街,曾经是烟台饮食的一幅壮丽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芝罘人对生活品位的追求。

  当时在丹桂戏院附近近一半的摊点都卖熟海鲜。

  从春天开始卖桃花虾、大对虾、爬虾、鹰眼虾、海红、毛蛤等各种应时海鲜,附带卖零酒。

  其中以银楼门口“盛月田海味”最出名,毛贤君说:“他煮的海味火候恰到好处,技术高人一筹,他为了掌握好海鲜的火候,不厌其烦,别人煮笔管蛸,总是一锅煮,他却用筷子,把蛸一个一个地下锅。”

  这样煮出的蛸不掉头,鲜嫩可口。

  服务更上乘,带壳的海味,老板总是预先给顾客剥开,并把酱油、姜、醋等佐料配齐备好。

  在筱舞台辕门外,有个卖海蜇的,摊主是黄县人,个子不高。

  “他的海蜇里加上芝麻盐、香菜、蒜泥、香油、醋等小料,特别是兑的醋不太酸,不太淡,别有风味。”毛贤君说。

  深秋隆冬,不少顾客在这里排着长队,为的就是喝碗热乎乎的海蜇。

  在卖海蜇的西首,是“李家片汤”,片汤的佐料有木耳、鸡蛋丝、蛏子、蛤,还有红娘鱼肉再加上猪肉丁、海米等,用蛤或蛏子的原汤加面片和粉团调制而成,称为三鲜片汤,味道鲜美。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1 2
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于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 阅读全文 ]
2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探寻文化对品牌塑造的力量

1 2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5月15日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 [ 阅读全文 ]
2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1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大事记

2020-11-23
浏览:4 评论:0 收藏:0
2020-11-12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4 评论:0 收藏:0
2020-10-31
浏览:2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