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鲁海|青岛城中“最老说书人”

鲁海|青岛城中“最老说书人”

2017年12月19日
文章来源: 

  他摸透了这座城市的脾气,他借典故“说故事”,轻重缓急间,隐现着青岛方言的韵律,如此这般,他就像城里最老的说书人,神完气足,过往的坚硬,市井的生动,全在掌控中。

  他的看见就是存在,他一开口即是证词,他的悠悠往事大多关于这座城的荣辱不惊。

  一个生于1932年的老青岛,已经与这座城粘连了84年,那种代入感几乎无人能及——更何况,他是一个研究青岛文史的专家,前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目录学界有名的人物——所以,他一回忆,就是青岛往事;一落笔,就是青岛掌故;一较真,就是城市通史。

  他只能是鲁海鲁老爷子。

  在青岛书城的现场,他那稀疏苍白的头发其实已经撑不起“板寸”了。这个多年未变的发型正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迅速失守。他方圆的脸上,除了笑容辽阔,还有清晰可现的老年斑。然而,他正结结实实地坐在粉丝注视的正前方。这种“结实”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形成:首先他不是个瘦老头。其次因为他的业界分量以及谈吐之间所产生的慑人气场。

  这是一个鲁老爷子的读者见面会。青岛出版社推出的“鲁海说青岛”丛书,包括《话说青岛》《青岛掌故》《青岛老楼故事》《青岛老街故事》《青岛老报故事》《青岛老校故事》《青岛老字号》《青岛与电影》《青岛与戏剧》《名人与青岛》《作家与青岛》等11种,囊括了鲁老爷子对于青岛往事的讲述。他从194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史学方面的文章,至今还在写下去。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一碰到与青岛相关的史料就眼睛发亮。任职青岛市图书馆馆长期间,鲁老爷子得以官方身份造访他城的图书馆,每到一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探和青岛有关的历史文献。加之搞目录学研究的总是作派严谨,鲁老爷子一再求证,落笔成章必有史料出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会板起历史一样沉重的面孔——他摸透了这座城市的脾气,他借典故“说故事”,轻重缓急间,隐现着青岛方言的韵律,如此这般,他就像城里最老的说书人,神完气足,过往的坚硬,市井的生动,全在掌控中。

  任谁都是莽莽历史洪流里的砂砾,裹挟其中,沉浮上下。所不同的是,鲁老爷子一边身为砂砾,又一边打捞起砂砾。

  鲁老爷子祖籍泰安。爷爷当年在泰安岱庙前的市场上摆刻字铺,帮人刻字、代写书信为生,勉强养家糊口。1922年春天,鲁老爷子的父亲鲁寿山刚过16便来了青岛港。初闯荡,只好先在大港做苦力扛大包,幸好生得人高马大,从早干到晚,累死累活,一年撑了下来。后经同乡介绍,到国际俱乐部当上了餐厅服务员,在当时叫做“摆台”。

  国际俱乐部就是今天的中山路壹号,一座地标式德国建筑,在当时属于青岛港的上流交际场,实行会员制,会员以洋人居多。鲁寿山勤奋又机灵,不仅很快掌握了繁复的西餐礼仪,还练成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没过几年就当上了餐厅部主任。十年干下来,彻底站稳了脚,等到1932年鲁老爷子出生的时候,其父鲁寿山已经是国际俱乐部的主管了。1945年底离开时,鲁寿山在职场经验与资金积累等多方面完成了人生逆袭,随后与合伙人投资买下了中山路53号青岛咖啡饭店,也就是后来的青岛饭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他又作为私方经理一直干到1976年。

  不难想象,鲁老爷子是在殷实的家境中长大的。他很早就见了世面开了眼界。3岁刚记事,记住的便是在国际俱乐部里边吃冰激凌边凑热闹看影星胡蝶的场景。随后就是听戏。竟也是从3岁开始。这当然是受了戏迷父亲的影响。鲁寿山做了青岛咖啡饭店经理以后,听戏的机会更多了。当时,名角儿到一地演出都要送招待票,称“红票”,青岛咖啡饭店自然是在红票派送范畴之内的,就这么着,鲁老爷子小小年纪却把好戏几乎看了个遍。尚小云的《玉玲珑》。程砚秋的《春闺梦》。李宗义的《空城计》。顾正秋的《生死恨》。——戏里,是他不曾消解的真假人生。戏外,角儿们收起水袖,洗尽油彩,他近水楼台,看得更真切了。角儿们都曾到他父亲的饭店吃过饭,甚至,角儿们的小癖好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印象最深的是京剧老生李宗义喜欢打篮球 ,他的剧团有一支篮球队,有次李宗义带队到太平路小学的操场上去打球 ,观众有戏迷有球迷,人满为患。”

  有好戏便不放过。除了平度路上的永安大戏院和中山路北端华乐大戏院的亢亮流金,一些有名的茶社里也常有好戏。潍县路2号的新乐茶社便是一个。夏天开着窗,没钱的就在街上听,一听一晚上,据说好听的都挪不动腿。14岁那年,鲁老爷子随家人第一次走进新乐茶社,入目都是新鲜。“里面面积很大,有40多张方桌。如果是一个人,伙计会将其带到坐椅上去,如果是好几个人一起,就可以选择大方桌。等安顿好,伙计送上茶牌子,上面有十几个价格,因茶叶不同价格自然悬殊很大,最便宜的茶只需要两毛,最贵的则几十元。大方桌有固定的人数,加一个人就得多加两元钱的茶资,其实就是座位费。”

  清茶社,喝茶、谈生意。书茶社,则是玩和乐。舞台旁边一字排开十几个歌女,个个花枝招展。节目一开始,每人先表演一段,亮亮相,热热场。青衣、花旦是她们,老生、花脸也是她们。随着夜色渐深,哄堂彩声不断,书茶社的最大看点开始了:点唱!只听伙计扯开嗓子喊道:“李先生花40元点花艳茹唱《击鼓骂曹》。”话音刚落,被点到的歌女站起来,矜持里藏不住的骄傲,在其他姐妹羡慕的眼神中走上台,先给台下鞠一躬,再朝着点唱的李先生鞠一躬,随即韵白念起。那一边,茶社伙计已经来到舞台旁边的红色牌子前,从一列歌女名字中找到花艳茹三个字,在其后面画上两道“花杠”。

  所谓写“花杠”就是写“正”字。一划就是一道杠,一道杠需要2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五六块钱而已。有人为了捧歌女,明明10元可点一曲,他偏偏花几十元,甚至还有为了捧同一个歌女大打出手的囧态。花钱的老板自然是弦外有音。按照书茶社的约定俗成,如果被点唱的歌女得到两道“花杠”——也就是客人掏出40元点唱,表演结束后为了答谢,她须走到茶席上陪客人喝茶聊天。

  很长一段时间,书茶社表演都以清唱京剧为主,且是清一色的女子。北京的单弦、大鼓等表演也来喧闹过,结果青岛人不买账,没市场。相声表演大师马三立和刘宝瑞曾经也来“闯码头”,最终熬了一个月离开了。

  鲁老爷子在他的《青岛与戏剧》里写到了戏园剧场和茶社书场,并对青岛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并延续至今的话剧、评剧、京剧、茂腔、柳腔、吕剧以及各种曲艺艺术,结合其历史流变和曾经的代表人物进行了全面介绍。作为一次资料抢救,书中提及的大多数小戏院早已不复存在——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它们甚至从未存在过。鲁老爷子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内容只比名录多一些,戏的范畴之广,很多史料尚需要更多执著者去补充。

  那些求证史料的深夜,鲁老爷子像蹲伏在黑暗里的猫,沿着鼻梁看向内心,亦像一只过路的大鸟,正偏执地寻找黑色的金子。四周满满的静,他却听见了启幕的声响——幕一启,就是一派大家气象,不用开口,亦不用抬手,已经样样都有了。老戏骨的金玉之声,唱尽人间的幽咽恨意,聊聊数句,已是满场的浑厚铺张,仿如天地泼墨啊。鲁老爷子在深夜深处鼓起了掌。

编辑:jrg
7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5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3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3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安东海校——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2 3
1949年3月,为加速海军建设和发挥起义官兵在建设人民海军中的作用,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立即在安东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安东海校。 [ 阅读全文 ]
3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2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大连市纪委下发通知,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2 11
大连市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清明节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提出“十个严禁”纪律要求。 [ 阅读全文 ]
11 

烟台海阳徽村高氏来自浙江,这里是胶东高姓的发源地

2 9
海阳的徽村是胶东高姓的重要发源地。 [ 阅读全文 ]
9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世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两只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2 1
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1月25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 阅读全文 ]
1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经济

2020-11-26
浏览:19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