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鹤山龙口霄南村: 一个鲜卑村落20年寻根史

鹤山龙口霄南村: 一个鲜卑村落20年寻根史

2018年3月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65岁的鹤山龙口霄南村村民源可就带着孙子源海晖踏上寻根之旅。

  11岁的源海晖逐渐了解爷爷的追寻。

  在族人眼里,源可就是一个认真执着的人。

  内蒙古噶仙河里的石头,附近的噶仙洞被学界认定为鲜卑族发源地。

  寻根祭祖,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记录。

  “北乔峰,南慕容”,金庸武侠著作《天龙八部》问世后,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古代北方民族研究的兴趣。

  1980年7月3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学者米文平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噶仙洞内,发现了公元443年北魏王朝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祭祖的石刻祝文,此后30余年,以噶仙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全球的鲜卑后裔朋友圈,每年全球各地前来祭祖的鲜卑后裔不计其数。

  在广东境内,目前可知有两个村落流淌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液。

  “不吃马肉,床朝北方。”

  在广东省鹤山市、佛山市,有2000余源氏族人,他们求证自己是拓跋鲜卑后裔;在广东省肇庆市,有6000余慕容氏族人,他们“皮肤白晳、鼻梁高挺、眼珠近黄”,是慕容鲜卑后裔。

  1999年,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村民源可就成为第一个到达噶仙洞祭祖的广东籍鲜卑后裔,今年9月,时隔15年后,源可就再次携孙北上寻根问祖。

  数十年来,源氏族人孜孜不倦北上内蒙古、青海、山西寻根问祖,寻找自己家族的源流。

  鹤山源氏与汉人有何区别?

  他们保留了鲜卑族哪些传统?

  源可就两次北上寻根都有什么故事?

  南北数千里之隔的鲜卑后裔有何不同?

  近日,南都记者跟随源可就、源海晖爷孙俩北上内蒙古,不仅记录了他们寻根过程中的有趣经历,还了解到他的鲜卑后裔朋友圈那些事。

  独特的姓氏,独特的古村

  2014年9月8日晚,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东江源公祠前,一个用砖头搭建、2米多高的篝火炉燃起了熊熊大火,数百名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舞。

  在中秋之夜,点燃篝火欢庆丰收,时隔12年之后,霄南村源氏族人再次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庆祝节日。

  圆月与篝火辉映,在欢声笑语的人群中,有一位戴眼镜的老人显得心事重重。

  他叫源可就,今年65岁,是霄南村卫生站的医生。

  9月9日,他要携带孙子源海晖北上内蒙古噶仙洞寻根。

  源,是一个罕见的姓。霄南村77岁退休历史教师源广万统计,在广东省,源氏仅2000余人,主要集中在鹤山、佛山两市,他们皆发源于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

  此外,在香港有千余人,在美国、加拿大有数十人。

  除了独特的源姓、中秋篝火习俗,霄南村源氏族人还发现与本地汉人有诸多不同。

  霄南村由霄乡村和南安村合并而成,源氏族人聚居在霄乡村,这是一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村落。

  霄乡村东门新村至今还保存了一段数十米长的围墙。

  “解放前,霄乡村是一个古城堡,四周有围墙,围墙外面有一条河涌是护城河,整个村子看起来是个独立王国。”

  92岁高龄的源秉泽说,解放前,村里还有固定的更夫,围墙边有一个四层高的炮楼,防止盗贼入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入侵,他跟着大人逃入龙口镇深山老林里避难。

  与本地一些家族只有一个祠堂不同,霄乡村源氏祠堂众多。“解放前有15个,后来拆了一些,现在还保留8个。”源可就说。

  霄乡村布局独特,饮食上亦与本地人不同。

  “我们不吃马肉,睡觉床头要朝北。”源可就说,这是祖辈延续下来的规矩,这一点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通。

  不过,在相貌上,今天的源氏族人已经与本地汉人没多大区别了。

  源氏究竟来自何处?

  诸多的不同引发源氏族人的猜测和追问。

  “村里的老人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草原来,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民族,很多人以为是蒙古人。”20年前,源可就在行医之余,对源氏的源流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族谱,走珠玑巷,村医寻根20年

  源可就是村医,在族人眼里,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又很执着的人。

  源可就请教村里长者,寻找族谱,查阅史料,向可能有源氏族人的江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发过不少信件。

  他发现在霄乡村清代所建源氏大宗祠存有源氏源远流长的对联“北魏同源远,南雄衍泽长”、“发源传北魏,晋爵纪西平”。

  解放前建的近湖源公祠有“发源由北魏,晋爵纪西平”的对联。

  1997年,源氏族人找到了散失多年的《源氏大宗族谱》,从中查到“源族受姓始于北魏……”源可就认为霄乡源氏应为北魏拓跋鲜卑后裔。

  为了证实这一点,源可就开始了延续20年的寻根之旅。

  1998年2月14日,源可就和族人一行12人驱车到广东韶关南雄寻根问祖。

  在珠玑巷前广场花岗岩塑像下找到“源氏”排列在141个姓氏的第115位,但没发现源氏祠堂,南雄亦无源氏后人。

  “南雄文化局干部告诉我们,根据《南雄县志》和有关姓氏族谱的迁移推测,源氏家族是为青苗之害和当时政局不利的情况下南奔广东。”

  源可就不满足这些解释,一年后,1999年5月13-26日,源可就受全村源氏族人的委托,专程到鲜卑族的发源地———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祭祖。

  当时在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馆长田刚的陪同下,源可就来到嘎仙洞祭祖。

  田刚告诉源可就,他准确证实自己属鲜卑族后裔,是广东第一个到嘎仙洞祭祖的。

  源可就后来又到满洲里附近的鲜卑古墓群拜祭和参观,详细了解鲜卑的历史文化生活。

  这一次寻根之旅让源可就坚信:鹤山源氏就是北魏鲜卑族后裔。

  根据史学界观点,鲜卑人是一个内涵相当复杂的民族共同体,按其发源地和后来迁徙分布及与其他民族、部落的融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鲜卑。

  其中东部鲜卑后来发展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

  中部鲜卑主要是拓跋氏和柔然;

  汉魏之际,拓跋鲜卑一支从塞北西迁到河西,形成西部鲜卑,主要是吐谷浑、秃发、乞伏等。

  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突发乌孤在乐都(今青海)建立南凉政权,南凉灭亡后,秃发破羌连同皇室被掳至西秦(今甘肃临夏),后投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因屡立战功受嘉奖,“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此,秃发破羌改名为源贺。

  至北宋末年,金人南下,源氏后人几经周折,辗转到岭南,南宋咸淳甲戌年,在源潜夫的带领下自南雄珠玑巷迁居霄乡。

  2006年4月30日,青海西宁南凉虎台遗址公园开园庆典仪式,源可就、源荣枝等族人一行19人受西宁市政府邀请参加庆典仪式。

  作为南凉后裔源氏恳亲团的代表,源荣枝还登上主席台讲话。

  源可就说,祭祖活动后,恳亲团高举源氏族旗绕虎台一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诸多媒体竞相报道,恳亲团还将源氏族旗和《源氏大宗族谱》赠给了西宁市博物馆。

  海外乡亲著书,希望本族子孙不忘源

  源可就是鹤山源氏第一个走出去寻根的人,多年来,他循着祖先南迁的轨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从东北到西北,再到中原,接着南下广东。源可就的执着感动激励了许多族人纷纷加入寻根队列。

  加拿大乡亲源志藩就是其中之一。

  55岁的源志藩祖籍霄乡村,出生于香港,在英国求学,获机电及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199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后,专心研究中华历史,著作颇丰,有《清代史杂谈》、《走到未来:回到八国联军入侵的时代》、《中国王朝因革表》、《数字中国历史词典》等。

  源志藩对家族历史也有浓厚兴趣,他根据20年的研究和考证成果,写成了60万字学术著作《鲜卑遗民 源氏源流》。

  2011年3月,该书由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以民族变迁、氏族流传、宗族足迹的方式,详细论述了源氏一族的源流。

  “写作出版此书是希望我族子孙不忘我源,并希望广大读者认识到今天之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经过漫长的历史融合,一个一体多源,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及中原各族之血脉与文化互相交织成的大家庭。”

  写完此书后,源志藩对鲜卑历史文化兴趣愈加浓厚,决心进行更细微的考究,今年9月19日,他启程前往山西游历北魏鲜卑古迹。

  霄乡源氏是鲜卑族后裔,亦引起鹤山市政府的关心。

  2007年12月,鹤山当地政府在霄南村近湖源公祠前,组织召开了鹤山市源氏历史文化研讨会,政府一位副市长到会发言,青海省赵宗福博士与河南省徐正英博士分别作源氏的起源、历史及唐代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家族历史的介绍,对源氏在历史上的兴衰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发现省内另一个“鲜卑部落”

  源可就在寻根过程中还发现,在广东,除了鹤山源氏,在肇庆市高要市白土镇,还有来自东部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与源氏族人一样,慕容氏后人也是与本地汉人通婚、杂居,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已经没有多少区别。

  历史记载,慕容是东部鲜卑的一支,慕容世家最后一个王朝北燕国被北魏灭掉以后,许多贵族和百姓纷纷逃到河北等中原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慕容后人隐姓埋名,有的改姓慕,有的改姓容。

  目前,只有肇庆市高要幕村、大旗等村庄由于当时地处南蛮之地,千百年来一直姓慕容,成为国内唯一聚族而居、人口相对集中的鲜卑后裔。

  据高要市白土镇幕村《慕容氏大宗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他们的始祖慕容绍奕迁徙到现高要市蛟塘镇金鸡村。

  100多年后,后人迁到白土镇幕村居住,后又有分支迁往白土镇大旗村。目前,肇庆市的端州、高要、广宁、怀集等地都有6000余慕容氏人居住。

  但是人丁兴旺、集中居住的还是高要白土镇幕村、大旗村,幕村有3000多人姓慕容,大旗村有2000多人姓慕容。

  [后裔现状]

  全球鲜卑后裔朋友圈,明年办最大规模聚会

  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到了隋唐时期,鲜卑族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今天全国各地的鲜卑后裔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大不相同,即便是一直聚居在大兴安岭丛的鄂伦春人,随着与多民族的通婚、杂居,很多传统也在慢慢流失。

  对于今天的鄂伦春人来说,远离生活的不只是狩猎,还有被列入濒危语言的鄂伦春语言。

  这是南都记者跟随源可就、源海晖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噶仙洞寻根祭祖时,所了解到的情况。当地32岁的伊娜是托扎敏乡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她是鄂伦春族人,“现在能说鄂伦春语的人不多了,我们这些80后、90后基本都不会说。”

  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为了保存延续这种古老语言,当地57岁的老猎人白色柱的女儿凯鲁罕编写了《鄂伦春语教材》,在鄂伦春自治旗民族中小学使用。

  “中小学开展语言课,鄂伦春电视台开办了学鄂伦春语的栏目,旗里举办鄂伦春语演讲比赛和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比赛,还有民歌比赛民俗表演。”关红英说。

  虽然生活方式完全变样,但是鄂伦春民族传统得到了较好传承。

  55岁的延楚卿是鄂伦春人,她住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康乐社区。

  “我10多岁就学会做衣服,在家里开店也有10多年。”延楚卿的鄂伦春民族服装店每年接受几百套服装的定做,有时超过千套,客户除了本地的鄂伦春族人,还有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

  9月13日下午,源可就在延楚卿店里试穿了一套织锦缎鄂伦春民族长袍后,受霄南村村委会委托付了480元定做了一件女式长袍。

  “明年中秋篝火晚会,村里的妇女可以穿上这种袍子跳舞。”源可就说。

  在鄂伦春自治旗体育场北侧,49岁的恩和巴雅热开设了一个“俄尔吞传统工艺坊”,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教会了源海晖用桦树皮制作狍哨。

  猎人将这种哨子含在嘴里可模仿狍仔的声音,引诱狍子、恶狼和黑熊。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工作人员敖强说,近年来,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鲜卑族后裔从世界各地来噶仙洞寻根问祖。

  “鲜卑族发源于噶仙洞,这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共识,现在只差对外界的一个共同发布。”

  关红英透露,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将于明年举行一个大型的鲜卑族文化研讨会,将邀请世界各地关注鲜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参加。

  9月19日,源可就回到鹤山,将这一消息汇报给霄南村委会。

  “这个活动很好,明年我们也组团参加。”霄南村委会书记源庆健说。

  对于源可就、源志藩等寻找家族源流的鲜卑后裔而言,这无疑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鲜卑后裔大聚会,当然要争取参加。

  [族群分布]

  内蒙古鲜卑文化研究学者崔越领认为,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深远,正是他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在此后的历史战乱和政局变动中,鲜卑族后裔得以生存和繁衍,形成其后裔今日散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局面。

  广东鲜卑族后裔

  鹤山源氏:2000余人,分布在广东鹤山市、佛山市,香港,加拿大、美国。

  高要慕容氏:6000余人,分布在肇庆市的高要、端州、广宁、怀集等地。

  全国鲜卑族后裔

  锡伯族:近20万人,分布在辽宁、吉林和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内蒙古鲜卑文化研究学者崔越领认为锡伯族是今天从各方面来讲,最接近古代鲜卑族的民族。

  鄂伦春族:8000余人,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此外,俄罗斯也有部分。

  河南:源氏家族。崔越领称,在上世纪90年代接触过这一家族,他们曾到噶仙洞寻根。

  福建、广东、江西客家:内蒙古鲜卑文化研究者胡锡学曾撰文《拓跋鲜卑与客家人的渊源探究》,提出闽粤赣客家人是鲜卑民族后裔的观点,他还认为台湾、海南的客家人,乃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家人都与鲜卑族有关。

编辑:jrg
14 

今日关注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5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4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4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3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3 33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2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2 22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 阅读全文 ]
22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2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宣姓人在山东

2 5
宣姓起源众说纷纭,得姓于周宣王;得姓于宣伯;得姓于宋宣公。 [ 阅读全文 ]
5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2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宗族排行

2020-10-29
浏览:3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81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136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2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15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752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