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一座清代海南美丽乡村的重建史

一座清代海南美丽乡村的重建史

2018年5月4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在海南宗法制社会中,以村庙为核心的村庄,不仅是故土依托的栖居之地,在古代纷繁时局中,它还具有保护宗族延绵、抵御外敌、精神礼乐传承等众多社会功能。

  定安龙梅,曾诞有明朝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辉煌一时。

  在明末清初的兵荒马乱中,顺治六年(1649年),村庄被匪徒焚毁,王氏族人飘落四散,村庄败毁无人居住近半个世纪。

  清康熙年间,王氏后人、王弘诲曾孙王懋曾凭一己之力,花9年时间,复兴祖先旧业,重构龙梅。

  笔者通过县志、族谱、历史文物、王懋曾等人留世书稿等资料,回到那个年代,探究一个清初的村庄如何建造和运作,又是如何在古代海南宗法制社会中起到乡人安身立命作用的。

  1百年名庄毁于一旦

  龙梅村始建于明代,据王氏族谱记载,南宋期间,浙江绍兴的寿庵公王六翁与苏轼结为好友,并随其迁居儋州。

  后人又移居临高,最后在元末明初(约1368年)定居定安龙梅村。

  何谓龙梅?开村始祖留训,当初选龙梅,见地势逶迤似龙盘踞,“虎踞龙盘”乃风水宝地,并望王氏子嗣当如傲霜斗雪的梅树一般,坚毅不屈繁衍生息,故名龙梅。

  王氏族人定居此地后,果然子孙繁盛,王弘诲考取进士,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他所考取的功名,不仅惠及先祖,其祖父及父亲皆被诰赠南京礼部尚书,而且还“荫叙”后人,在诰命之下,荫子汝鲲,廪生,中宪大夫;孙昌言,奉直大夫,恩荣四代。

  而且兄弟王弘谟、王弘诏,都是国子监肄业,授职光禄寺监事、署丞的官职,在明一朝,王家可谓荣光之极。

  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局动荡,海南亦匪祸严重,王懋曾的父亲王昌言为保护乡里组织抗贼,后在顺治六年(1649年)六月,贼匪诱杀其于山区,其妻陈氏带着3岁的王懋曾避祸定安县城,被抓后诈称留下,让贼人放走老仆和幼子后,痛骂贼人后咬舌自尽。

  这帮匪徒见状,恼怒于龙梅人的决绝,冲入龙梅村,将村里洗劫一空并一炬焚之。

  村庄被毁,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四散逃命。

  自此,四十余年无人居住,热带气候滋养下的荒草蔓延各处,村落早已面目全非,没有适合居住的屋舍,恢宏的八角殿、闲适的王弘诲故居也只剩断垣残壁。

  只有明万历年间为纪念王弘诲而修建的全石质的太史坊,经受住了时间的侵蚀。

  王懋曾3岁离村,父母双亡,家族四散;43年后,飘零无根,凭借自身努力,虽挣得名望和财富,但无乡可归,无祠可祭,宛如浮萍飘荡。

  为此,他做下重大人生决定,举家搬回那荒败鸡狗都不闻的废村。

  重返龙梅,首要任务就是探访流散的族人。

  寄居在他村或流荡在异地,所遇世道艰难,各支族人都深有体会,“一耗于金戈饥馑,再耗于桎梏桁杨。”

  在乱世中,战乱无人组织抵御,生命难保;灾荒之年饥荒无人救济,饥渴难抵;而且因为无家族势力,在遇到官司或社会纠纷时,无人出头相助或周旋,求告无门,整个家族命运都岌岌可危。

  从实际生存而言,重返龙梅不仅是王懋曾所愿,更是王氏宗族延绵繁衍下去的必须。

  王懋曾将自家多年积蓄用于重建所需,族人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其后就是丈量分划土地,规划新村布局,各支自行修建居所,合力修建祠堂和宗庙,修筑祖茔,将族人安顿生息。

  各处奔告之下,龙梅王氏的后人很快聚集商会,选出各支脉代表,组成重建龙梅村的议事组织。

  如此,艰巨而漫长的重建龙梅工程开始了。

  2村落规置新貌初显

  龙梅村已是颓败一片,祖先所留的建筑几无能居之处。

  虽为大不幸,但新龙梅却可避除杂乱之处,重新规制。

  因年久无人管理,村周围不少田地被人侵占,王懋曾带领族人诉告官府,赢回田产。

  确保族人耕者有其田是第一步,做完此事,就可开始安家落户了。

  王懋曾与族人踏绕村落,环顾龙梅村进行规划。

  龙梅村坐落在文笔峰脚下往北延伸约三公里处的山脊上。太史坊是全村的标志性建筑,坊高5.1米,总宽7.3米,四柱三间,每柱前后设有防风掌。

  明间大柱对面刻有的那幅对联“石柱警天秀毓南溟开五指,瑶台贯斗光摇北极应三台”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王弘诲门生董其昌所书。

  这里理所当然成为全村的中心,坊前后空地即为村民集合约事之处。

  确立中心后,村之方位规划为南北走向,整个村舍面朝太史坊划地而建,座向顺沿地势分东西两排,依次依序按条例成排修建,似非字一样,中间置出一条村道,一条成排的轴线代表一条支脉的族落,聚族而居。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民居建筑,其基本形制为独立、封闭、内向的小天井院落,各家多为两或三进式四合院,轴线明晰,房舍对称,门楼、照壁、明堂、中堂、庑房等建筑,均以天井组合而成住宅单元。

  正对太史坊,王懋曾修建了一座大门,内题宫保匾额,两边门题宗伯第。

  通过此村大门即可直接进入村民居住的地域。

  太史坊和大门中间,还特意盖了左右大门屋,用于氏族公用所需。

  王弘诲故居位于村西,大门屋右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末遭盗时也被焚毁。

  王懋曾根据族中老者记忆,按原样翻修了故居,并将家安在这里。

  故居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建筑,大屋2幢,均为1厅2房的砖木建筑,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厅堂屋顶共有19排瓦片。

  海南民间有传,祖屋厅堂瓦片排数越多,说明家中有人当过大官或极富足,普通家庭有13排就足矣,可见此屋规格之高。

  龙梅村的田地分为水田、旱田和坡地,除各家田地外,还留有公共田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类。

  在王氏家谱中,这些田产所在和所用记得的非常详细。

  族田收入主要来自招佃收租,为了防止族众对其侵蚀,规定本族中人不得承租,亦不得作租佃的中人。

  义田收入用以赈济贫困灾病;学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祭田收入用于开支祭祀的牺牲、仪礼、宴席。

  此外,有关族众公益的费用,也都从族田收入支付。

  在族训中特意强调,族人不得“觊觎祖业”,所得收益交由族中专门掌管的人员分类用于各自用途。

  村周边的田地围绕着村舍呈聚拢状,太史坊朝向的田间有多处水池,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绕村而过。

  而村舍背后则多是坡地,分布在龙仔埇上。

  “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正符合风水学上所谓“前有照、背有靠”。

  此外,王懋曾还将王弘诲修建的龙门塔进行了简单的整修,龙门塔下的永济桥,本村前一里的广通桥,作为跨过溪头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交通,毁损的也悉数修复。

  至此,王弘诲曾以五言诗的形式,赞过海南乡村美景的《员山八景》:“绿水环龙”“横桥渡马”“竹松笼月”“楼阁丛云”“塘尾甘泉”“岸头娇柳”“莲塘渔唱”“石岭樵歌”,在新龙梅都悉数可见了。

  3立宗修谱重构祠堂

  对于海南宗族而言,祠堂的建立是家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宗族活动最重要的尊祖、敬宗、事亲等事宜都是在祠堂中进行的。

  要重建王氏宗族,需将宗族的内部活动正常运转起来,除开村庄内屋舍的建造,田地的分配耕作外,还涉及修谱、祠堂、祭田、办学、赡养等许多方面。

  宗族还需立有族长,处理宗族内部事务,宗族内制定族规、宗法等等这些文化世俗意义上的构建。

  在王懋曾返回龙梅的第3年(1695年),王懋曾为凝聚族人,主持合族祭拜,推举继承大宗者。

  继大宗者拥有族长之权,在宗族中享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宗族内部的管理和各项事务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长担纲,小如家庭纠纷、婚丧喜庆;大如祭祖、祠庙管理等事务都要主持。

  王懋曾按规矩,并无挟私,在长支无人能胜任的情况下,极力推选出次支的王吉贤为宗孙,继大宗,主庙祀。

  重建龙梅9年之后,祖业初具,族人安生,王懋曾开始着手重修族谱。

  早在明万历年间,王弘诲就创修了龙梅王氏的族谱,但龙梅村的那场浩劫,让旧谱已无迹可寻。

  多年来,王懋曾为此事走访父老兄弟,询问乡邻,查阅县志、府志,但家族谱系只能探究至龙梅村的开村始祖——摘云公,“迁琼始祖”未能见实载。

  但只有此段家族历史清晰,才能与中原文明衔接得上,也才能将族亲溯源至更深远的历史。

  古代海南,历史资料极不完备,利用“扶乩”追溯祖先来源者,在海南宗族修谱过程中不乏其例。

  王懋曾最终也是通过“扶乩”,追溯龙梅王氏的渡琼始祖为王肱,号寿庵,字公辅,俗呼王六翁。

  也有人根据一些史料和族谱提出不同的看法,王懋曾也记笔言明此只是供后世备考。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王懋曾及王弘诲二哥弘诏公七世孙王四聪两人的主持努力下,始创了修订王氏族谱的草稿。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又命其子王扆和王吉贤续修族谱。

  在66岁高龄,王懋曾又组织族人重建王氏宗祠,历经数月建成。

  王懋曾将正殿命名为“复亨堂”,所谓复亨堂,意在“废而復兴,坏而復举”之意,对家族重新昌盛给予厚望。

  建成之后,各位乡贤友人纷纷赠来匾额和锦联,时任定安知县的陕西人孙贻清写下复亨堂祖祠联,此外还有十来副的锦联也都颂扬了王氏族群的兴旺和功绩,从这些送锦人的身份及锦联、牌匾的数量,可想见“复亨堂”的落成,是当时定安县的一件大事。

  历经三百余年,王氏后人悉心照管,几番修复,现今的王氏宗祠仍以原貌面见世人。

  现存的王氏宗祠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布局,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

  宗祠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里存有康熙丙申年(1716年)翻刻的明万历皇帝诰封王弘诲及其妻周氏之“诰封匾”一块,“东阁风清”木匾一块,“忠义世家”木匾一块,以及现代王洛宾、王世襄等人的题匾。

  4明训立规复仪创祭

  为使得后人知复亨之不易,思敬不忘,让后人知所守持,王懋曾开始着手制定族训。

  王氏族谱的族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族谱系,在胜国时,经忠铭公(王弘诲)纂修,想必规制详备。奈鼎革后,荡然无存。

  及松溪公(王懋曾)重修之,又未剞劂,仅传稿本。……兹酌撰一十六条,前十条劝,其所当为也;后六条戒,其不当为也。有劝有惩,切中时弊,于长善救失之要,亦未必无小补焉。”讲述了定规的前因、意图。

  十条劝告分别是:尊敬祖宗、修睦宗族、逊让尊长、慈爱卑幼、优崇贤知、悯恤孤贫、褒奖志节、嘉兴醇良、严肃闺门、敦教子弟。在这些所当为之的行为中,王懋曾最重视的就是子弟的德行培养,并将其作为成人成才的第一要义。

  王氏族规的六条戒条分别是:变坏宗器、觊觎祖业、肆意凶横、聚首赌博、刁抗国课、沉溺洋烟。

  在戒条中,后两条“刁抗国课”“沉溺洋烟”,为清末咸丰年间的后人王经元新修谱后根据时局弊端所添加。

  家规族法是以明示的方式,惩恶扬善,劝诫后人,而在日常节令或是祖先祭日等具有象征意味的日子,则是通过仪式活动,将儒家文化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懋曾悉数将几个重要的祭祀活动所需进行的仪节,做了详细的说明,有“祭合族祖祠行礼仪节”“祭先世先嗣祖考妣品数仪节”“祭墓仪节”“扫祭土神仪节”“祭魁品数仪节”等。

  每次祭拜所需的祭品、进行的流程、所做的动作、诵读的祝文,一无巨细,都记载周全,后人只要按章进行即可。

  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王氏宗族每年农历正月十八的合族祠堂祭祀仪式最庄重,规矩也最多,如今的龙梅村每年都会聚集合祭。

  这些庄严而神圣的仪式,通过热闹而凝重的方式沁入到宗族子孙的记忆和精神中去。

  龙梅村落历经几百年繁盛至今,现有880户,居民3000多人,乡风醇厚,人情暖意, 2008年被评为海南十大历史人文景区名村。

  2010年“琼州百景”投票,定安龙梅村出人意料地排名第一,独以村庄的形式击败众多的星级景点。

  古庄崛起,贯穿古今的龙魂梅韵,新时代里定安龙梅展现出新的风姿。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3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高邮马氏在明清两朝曾六代为官,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2 17
高邮马氏是安徽和县马氏的一个分支,太平天国年间(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马万青带着全家从和县迁居到高邮。 [ 阅读全文 ]
17 

到威海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

2 9
威海,一直都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有红烧海参、爆炒天鹅蛋、锅煽海蛎子、虾酱菜团、干炸小黄鱼…… [ 阅读全文 ]
9 

营口老地名│土围子

2 3
早在清朝时期,为防止外来兵患入侵,守卫营口商埠,营口的地方官府组织人力修筑土围,营口人称为“土围子”,也称土围墙,俗称“围子”。 [ 阅读全文 ]
3 

孙群萃画大连:世上已无十五中

2 14
十五中就是美术学校的代名词,大连人少有不知道的。 [ 阅读全文 ]
14 

武汉大学长江学者“造假”纷争背后

2 2
武汉大学新闻中心1月22日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请求时称,希望新闻媒体配合创造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让霍文哲教授、李红良教授以学术方式解决学术争议,共同接受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其组成的专家小组的独立调查,在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作出最终结论之前,谢绝一切新闻媒体采访。 [ 阅读全文 ]
2 

外媒:中国“新四大发明”正改变世界

2 2
中国在移动时代的新四大发明:微信、WiFi万能钥匙、摩拜单车、支付宝,正在塑造全世界在数字化领域的进步。 [ 阅读全文 ]
2 

辽宁传播马列主义第一人傅立鱼

2 8
傅立鱼是辽宁最早在报刊上登载介绍马列主义文章的人。 [ 阅读全文 ]
8 

阮氏字辈排行汇编

2 3
阮姓人口约有81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5%。 [ 阅读全文 ]
3 

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2 14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大族的族谱记叙其祖先的历史,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 [ 阅读全文 ]
14 

老照片:100年前的大连

2 10
1899年至1905年的大连旧影,触摸那故园的往昔。 [ 阅读全文 ]
10 

中美在亚太地区经贸发展的竞合

2 1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之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也变得越发错综复杂。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的许多政策主张可谓“另类”,致使已有政策将会发生变数。摆在首位的是众人皆关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去向问题。候任总统特朗普一直反对TPP,这向众人表明他当选后,TPP将会夭折。如其所言,他在当选后就声称明年入主白宫第一天就宣布退出TPP。 [ 阅读全文 ]
1 

中国天主教

1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基督教的祈祷

1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大连“1300年”银杏树比一比西安“1400年”银杏树

1 15
西安千年银杏树位于西安罗汉洞村观音禅寺内;大连千年银杏树,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永兴寺内。 [ 阅读全文 ]
15 

青岛下水道:100年前的远见,难以复制的科学经验

1 6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就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 [ 阅读全文 ]
6 

近三年最大钱塘江大潮呼啸而至 潮高近2米

1 2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8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8 

山东青岛《即墨窎庄于氏族谱》

1 14
即墨窎庄于氏自明中期(公园1498年)迁居窎庄已经有五百余年,到1998年家谱历经11修。 [ 阅读全文 ]
14 

德国女孩青岛寻根:找到爷爷当年设计的老房子

1 7
2013年3月16日,来自德国的亚娜·希姆森和男友等亲戚从青岛湖南路出发,经广西路、中山路等老街寻找曾祖父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建筑作品。 [ 阅读全文 ]
7 

宝应高氏一族明初从苏州迁来 家谱记载是“兰陵王”的后裔

1 2
高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 [ 阅读全文 ]
2 

棺材可降解? 加拿大学生推行殡葬行业的绿色发展

1 12
环保葬礼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12 

巩月江:在大连林彪别墅当警卫员

1 22
巩月江曾在大连南山枫林街一栋神秘的别墅里给林彪当过贴身警卫员,亲历了“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前后的大波大折。 [ 阅读全文 ]
22 

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显著标示

1 7
记者4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 [ 阅读全文 ]
7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1 22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 阅读全文 ]
22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皮肤不好是气出来的

1 1
皮肤是可以因为生气而变坏的,心情不好,皮肤就不好,这是个必然的连锁反应。 [ 阅读全文 ]
1 

“15年,3个亿,我走了太多弯路”英歌石植物园创始人缘何自揭伤疤

1 15
花费15年、累计投入3个多亿的英歌石植物园在建设过程中,究竟走了哪些弯路?倔强的“老孙头”为什么要做这种撕开式的反思? [ 阅读全文 ]
15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楚霸王项羽究竟有何人格魅力,为什么声望大于汉高祖?

1 1
项羽脚踏实地,从革命开始,项羽就以作风扎实为人正直而著称,从灭秦到楚汉争霸,项羽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虽然最终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但其实干作风却是值得学习和尊敬。 [ 阅读全文 ]
1 

家谱

2020-11-24
浏览:371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2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