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热点话题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

2017年4月1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清明本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所谓“清明”,顾名思义,就是清洁明净的意思。《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一到,气温缓缓上升,雨水渐渐增多,天空清澈明朗,草木萌动发芽,恰是备耕春种的绝好时机,因而民间至今仍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要说清明是农事节气,那么它又是如何从节气演化为岁时大节的呢?这就和中国古代农历三月上旬的另外两个祭祀性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分不开。

  清明节与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节日之一,俗称“三月三”。最初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普遍固定在每年夏历的三月三日。从先秦到两汉,上巳节的主要礼俗活动有两种:一是在水边举行“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祭祀仪礼。二是到野外踏青嬉戏,娱神娱人。古人认为人类自身的魂魄也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在万木萧瑟的时候会沉寂,就像死去一样。因此冬去春来、大地苏醒的时候,人们就会走向原野,来到水边,用春水洗去身上的污垢,采香草薰除体内的病害和秽气。《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岁时祓除衅浴”,说的就是这种招魂解神还愿的仪礼。

  在为大地招魂、迎接春天回到人间的同时,古人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回归,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但是到魏晋时代,上巳“招魂”“祓除”的祛邪求吉活动中增加了更多的“娱人”成份。人们在上巳节这天来到水边,不只是为了举行肃穆的祓除仪式,特别是王公贵族,似乎更注重交游、宴饮之乐。他们聚集在河边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三月三修禊时留下的千古绝笔。

  到了唐朝,传统的三月三仍然是一个举国上下共同欢度的节日。每到三月三,皇帝都要在曲江大摆宴席宴请有功之臣,还要拿出钱物赏赐文武百官。民间的三月三更是多姿多彩。京城长安,一大早,满城男女便争相来到水边,他们手执柳枝,嬉游河曲,清水濯足,无尚欢畅。可见,人们在上巳“娱神”的同时,更多地娱乐了自己。换言之,人们借助上巳节来休息体力,调适精神,宣泄情感,享受劳动成果。

  基于传统的上巳节与农事节气清明的时间前后相继,所以上巳节核心的民俗活动,诸如交游踏青等便融合到了清明的习俗里。所以说,清明节春游踏青的活动就是继承了上巳节的传统。

  清明节与寒食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关于寒食节禁火、寒食习俗的形成,民间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把它和忠臣义士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如汉末蔡邕《琴操》就将禁火之俗与介子推被焚之事相关联,东晋陆翙《邺中记》记载:“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糗是也。”而《荆楚岁时记》注中也说:“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

  梳理史实发现,“火焚绵山”、逼介子推出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据《左传》、《史记》记载,介子推是春秋晋国人,老家在今山西夏县裴介村。介子推为人耿直,狷介无比,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时,介子推忠心耿耿追随重耳十九年①。一次,重耳途经卫国,因饥饿不能继续前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称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但是,当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当上晋文公,大加赏赐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时,唯独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劝他找晋文公说说自己的功劳,介子推坚决不肯,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之中,弃官为民,草衣木食,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察觉,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便采纳了随从的建议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很有骨气,宁死不肯出山。结果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最终介子推和老母相拥,被熊熊大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火焚绵山之日,正值传统的“清明”佳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忍举火,须冷食一月。从此,禁火、寒食的习俗便代代相沿成习。

  据史料记载寒食起源于古人春季禁火习俗,这在周朝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禁火期内,因为不能举火煮食,所以必须事先准备好一些不需加热的冷食,这就是“寒食”。至于周人为何禁火,据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解释,可能源于古人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②。由于寒食禁火,火种熄灭,于是引出了清明节钻榆树、柳树取“新火”、“传新火”以及沿门插柳、戴柳的习俗。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只是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长达一月。魏晋时确定寒食节人们冷食三天。但老弱病残身体难支,曹操就曾下令强制寒食。到了唐朝,寒食禁火减为清明前一天。直到北宋以后寒食习俗才最后消失。

  足见,从先秦到隋朝以前,寒食节都是民间一个隆重的节日。唐朝时已开始增加扫墓和郊游的习俗,说明它正在悄然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直到被后来的清明节所取代。我们从现存的历史文献典籍中大略可以看到这种悄然发生的转化过程。如北宋王溥所撰《唐会要》中记载,唐初民间在寒食节扫墓并郊游的习俗已经出现且引起了朝廷的关注,为此朝廷还专门发布了一道诏令:“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不难看出,朝廷难以理解民间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怎么可能在大悲大痛的扫墓之后又欢快淋漓地郊游呢?这明显是对亡灵、鬼神的不恭行为,且有伤风化。

  但是,民间习俗并不会因朝廷的禁令而衰减,到唐朝中叶,寒食墓祭习俗已被全社会接纳,成为人们祭奠祖先,慎终追远的一个重要仪式。甚至考虑到大小官员可能会因为回乡上坟扫墓而耽误职守,朝廷还专门先后颁发了几道政令来解决回乡扫墓官员的假期问题。显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当时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节日。

  综上可见,传统的清明节气演化为岁时大节,是因为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气在时间排序上紧密相连,彼此的习俗便相互渗透、重叠、融合,这种界限早在唐代就已十分模糊,到了宋朝,便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毋庸置疑,清明节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民族传统节日。

编辑:devoma
0 

今日关注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5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4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山东青州府寿邑吴氏渊源

4 19
青州府吴氏始祖良,初名国兴字种和,赐名良,曾居徐州。 [ 阅读全文 ]
19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4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3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8
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阅读全文 ]
8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4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4 

孙群萃画大连:东关街

3 4
东关街是小岗子地区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4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战斗

3 2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消息,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3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3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苑氏源于商代,姓出武丁

3 33
苑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发源于公元前1168年,距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 [ 阅读全文 ]
3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2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2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

2 1
9月21日,烟台市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在东山宾馆宣告成立。 [ 阅读全文 ]
1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2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2 19
1955年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总指挥。 [ 阅读全文 ]
19 

现存明清家谱,唐宋前世系名人多是编造

2 11
一些文人专以编纂谱牒为职业,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人家谱,现存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 阅读全文 ]
11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2 22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 阅读全文 ]
22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儿童?

2 2
战后日本民众是幸运的,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 [ 阅读全文 ]
2 

读素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

2 3
三十年来,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一直被人们关爱着。 [ 阅读全文 ]
3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2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2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宣姓人在山东

2 5
宣姓起源众说纷纭,得姓于周宣王;得姓于宣伯;得姓于宋宣公。 [ 阅读全文 ]
5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2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烟台蓬莱解宋营是明代抗倭古城

2 8
烟台蓬莱解宋营有座明代古城,修于洪武年间,用来抗倭。 [ 阅读全文 ]
8 

当《人民的名义》遇见古诗词,火花四溅,堪称绝妙!

2 4
  《人民的名义》是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4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1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新闻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2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50 评论:0 收藏:0
2021-12-28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1-12-24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1-12-23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