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萧军萧红在青岛:一生的精神蜜月

萧军萧红在青岛:一生的精神蜜月

2018年1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萧军(1907—1988),现代著名作家。1934年来青岛任《青岛晨报》编辑,完成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6年再来青岛,创作长篇小说《第三代》等。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被列为现代“四大才女”之一。出版有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及散文《回忆鲁迅先生》。1942年孤独地病逝于香港。

  1932年,萧军到哈尔滨,认识了萧红、舒群、罗烽等爱好文学的青年。1933年,二萧自费出版了一本小说散文集《跋涉》,并结为伉俪。

  1934年,他们不愿意生活在伪满洲国,离开了哈尔滨,乘火车到大连,又乘日本轮船“大连丸”到了青岛。舒群夫妇在大港码头迎接他们。

  萧军曾写道:“青岛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纪念的地方。1934年夏天,我们从哈尔滨出走以后,于当年的端午节前一日到了青岛……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

  二萧来青岛以后,萧军以刘均的名字在青岛晨报社编副刊。

  《青岛晨报》原是一份民办报纸,老板姓王,1934年,地下党让刘永生出面买下了这家报纸。通过刘永生,萧军认识了孙乐文、张梅林。

  孙乐文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来青岛与宁推之等合资在东方市场开了一个“荒岛书店”,经乔天华介绍,孙乐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荒岛书店成了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又是党领导下的青岛“左联”的活动地点之一。

  当时,青岛有几家报纸,《青岛晨报》是最小的一家,在白色恐怖下也无法公开发表有明显进步倾向的文章。萧军的工作不忙,这使他有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也时常到荒岛书店。这家书店主要经营新文学图书,书店不大,是开架售书,并设置了几把椅子,读者可以坐着看书。

  萧军说:“夏天我常到海水浴场洗海澡,从我们家到海水浴场,来回都要经过荒岛书店的门前,常到里面看看,喝杯茶,有时还要吃个西瓜。”

  以后成为著名文学家、电影艺术家的黄宗江,这时是青岛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的学生,他家住在东方市场对面的黄县路6号(今12号,即老舍故居)楼上,他经常到书店买书或看书。由于他看的都是进步书籍,引起了孙乐文的注意,遂主动与他交谈,成了朋友。

  一天,萧军也在店里,孙乐文就把黄宗江与李前管(新中国成立后任新华社副社长,改名为李普)介绍给他,互相认识。交往中,也谈论当时的文艺运动、文学创作。正在上中学的黄宗江与李前管刚开始写作,萧军就让他们包一个版面,叫《黄金时代》,专发表中学生的文学创作,黄宗江也以笔名写了他的第一批作品。

  张梅林也是《青岛晨报》的编辑,思想进步,是二萧家中的客人。

  萧红在青岛,除为《青岛晨报》编辑《新女性》周刊外,主要写《生死场》。

  她承担着家务,常用平底锅烙她最拿手的葱油饼,烧俄国式的大汤“苏泼”。她与萧军,有时还有张梅林到观象山上、海滨公园散步,争论文学写作,毫无顾忌地唱《囚徒歌》。

  夏天,二萧常去汇泉海水浴场游泳,青岛人叫“洗海澡”。萧红去的次数少一些,萧军下穿短裤,上身是哥萨克式衬衫,萧红穿旗袍,头上束着发带。山东大学有一个东北女生苏菲与萧红成了朋友,常来她家做客。

  萧军以刘军、刘均等笔名在《青岛晨报》上发表了一些散文,有《好美丽的地方》《待醉一回罢》《消息》《祷告》《怅望》《鞭挞我自己》《好轻松的》《秋叶》,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涓涓》。

  在青岛,萧军写完了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长篇小说《生死场》。小说写得到底怎么样?怎样出版?一时心中没有数,他们想到了鲁迅先生。

  萧军写道:“有一次孙乐文说,他在上海内山书店见过鲁迅先生。这就引起我给鲁迅先生写信的动机。我问,把信寄给上海内山书店,鲁迅先生能收到吗?孙乐文说可以,不妨试试看。鉴于当时政府当局对新文化运动采取镇压政策,为了安全起见,孙乐文建议我把通讯地址落在荒岛书店。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问题,当局追究起来,他可以推脱不知道,是顾客没经过书店同意随便写的。我同意他的意见,就冒险给鲁迅先生写了第一封信,用了‘青岛广西路新4号荒岛书店’的地址。当时我在青岛常用的名字是刘军或刘均,在给鲁迅先生写的第一封信时,我第一次使用了萧军这个名字。”

  他给鲁迅的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呢?“文革”后,萧军回忆说:“50年前我在青岛时,还是一个刚踏上文坛不久的热心青年,我在信中大概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作为一个决心投身文化运动的青年,当时应干些什么;一是想请鲁迅先生看看我和萧红已经完稿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本来,萧军、萧红没抱多大希望能获得鲁迅先生的回信,但是,鲁迅立即写了回信,信中说:

  给我的信是收到的……

  来信的两个问题的答复是:

  一、不必问现在要干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

  二、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没工夫和本领来批评,稿可寄。

  当孙乐文把信转给萧军时,他和萧红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俩拿着信一起读了一遍又一遍,有着难以克制的激动和快乐。

  萧军写道:“当我一个人留下来的时候,只要抽出时间,不论日间和深夜,不论在海滨或山头,我也总是把信读了又读,这是我力量的源泉,生命的希望……”

  就在这时候,青岛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舒群被捕。

  萧军在《青岛怀踪录》中忆道:“一夜,孙乐文把我约到栈桥,给了我40元路费,并嘱我们应及时离开青岛。我与萧红得此消息后,即约同朋友梅林,躲开了门前派出所的警察和特务的监视,抛弃所有家具,搭乘了一艘日本轮船的四等舱逃离前去上海。此时正秋风苦雨时也。”

  二萧到上海后,见到了他们仰慕的鲁迅先生,并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在鲁迅的支持下,萧军以田军的笔名出版了《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被评为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十年(1927—1937)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多次重印,1978年香港再一次重印时,萧军写了一首诗:

  四四年前碧海滨,勉从一笔写丹心。

  三千里外家何在?亿万黎庶过待存。

  诗中“四四年前碧海滨”即指青岛。

  萧红的《生死场》,由鲁迅支持的“奴隶社”出版,鲁迅也亲自写了序。这部“1934年9月9日写于青岛”的作品早已饮誉国际文坛。

  1936年6月,萧红去日本生活、写作,萧军留恋青岛的环境,他又只身来了青岛。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萧军住在山东大学东北角一座二层宿舍楼里。夏天,学校里很安静,只有风吹树叶声和蝉声。萧军去游泳,又去游崂山。1934年,因生活所累未能去崂山,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他的主要时间还是用于写作。

  萧军说:“我住了大约两个月,由于没有什么外来的干扰,感情、思想上也没什么波动,因此写作进行得还顺利。除写完了《第三代》第一部的后半部分,把第二部基本初稿也写完了,约十几万字,还写了《邻居》《水灵山岛》两篇散文,它们全是取材于青岛的。”

  他还在青岛“左联”成员吕福田陪同下去博山煤矿参观,写了《四条腿的人》。《邻居》写了观象山麓观象一路1号的邻居。

  水灵山岛,现在叫灵山岛,当时属青岛,每天有班轮往返。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萧又一起到了山西,终因分歧无法弥合而分手。萧红去了武汉与端木蕻良结合,萧军去了延安与王德芬结婚。

  二萧分手后,都走了悲剧的道路。萧红心情忧郁,以后一个人从重庆去了香港,1942年病逝,年仅31岁。她一生中最后写的《马伯乐》是唯一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岛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萧军的生活也几经坎坷。

  1951年的夏天,萧军带着儿子萧鸣第三次来青岛,主要看望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老朋友方未艾。

  1979年,笔者将一帧观象一路1号小楼的照片寄给了萧军,他立即回信,并附了一首诗《题青岛观象一路1号故居》:

  近蒙鲁海同志赠以青岛观象一路1号,前所故居小楼照片,感成二律以志。

  一

  小楼犹似故时家,四十年前一梦赊。

  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

  深宵灯火迷星斗,远浦归帆赍浪花。

  往事悠悠余几许,双双鸥影舞残霞。

  二

  生离死别两浮沉,玉结冰壶一寸心。

  缘聚缘分原自幻,花开花谢罔怆神。

  珠残镜破应难卜,雨走云行取次分。

  尽有伯牙琴韵在,高山流水那堪闻。

  1986年夏,萧军又一次来到青岛,几年当中他去过几个国家和国内许多城市,终于又来到他思念的青岛。

  “每次来青岛都有感触,”他又感慨无限地说,“前几次都是流亡客,唯有这次感触最深,心情也最好。”

  他重去了观象一路1号,像一个久别的归人,一步一端详地走上石阶。他的旧居住着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干部,他对萧军说,常有人来参观这座旧居。

  萧军说:“当年每当我写作累了,便从窗口向外眺望。”他对记者们说:“青岛成了咱自己的青岛。青岛,正在走向她的黄金时代!”

  他说想创作小说《青岛三部曲》,没有实现,却写了《青岛怀踪录》的诗,序及二诗如下:

  我于青岛曾有过三度去住因缘,45年过去了,这之间尽管我东飘西泊,也还并未忘记这个我曾经几次居留过的美丽的山岛,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深深的感情。

  我望着《海鸥》月刊封面上那碧波汹涌、白浪排空的大海和那飞翔着的一双鸥鸟,忽然一层泪水竟浮上我的眼睛!

  啊!那海!

  啊!那双双的海鸥!

  夜深难入睡,灯下漫成小诗二律,借表我对这个山岛的怀念之情,将来如得暇时,甚愿写一篇《青岛之歌》的三部曲也。是为叙。

  一、小楼居处

  云影天光碧海滨,一番追忆一怆神!

  蝉声日永听残梦,鸥影孤帆送远人。

  夜气如磐怀故垒,青灯坐时细论文。

  似真似幻余何有?残简依稀认未真。

  二、栈桥风雨之夜

  栈桥风雨流亡夜,雪碎冰崩浪打礁!

  逋客生涯随去住,荆榛前路卜飘飘!

  青山有约酬何日?碧海辞听旦暮潮。

  掉首当年思往迹,赢将华发换霜髦。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2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大连退休人员采暖费补助金这样领

1 21
大连2005年底以前有企业缴费记录,且采暖费缴费年限满20年,即可以享受每年500元采暖费一次性补助金。 [ 阅读全文 ]
21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1 2
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于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 阅读全文 ]
2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历史沿革

2020-11-17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0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4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