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孙群萃画大连:世上已无十五中

孙群萃画大连:世上已无十五中

2018年2月1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十五中就是美术学校的代名词,大连人少有不知道。

  我是十五中的学生,初中、高中都在这里度过。

  说起我们的学校,历史可不算短。初一开运动会,主席台标语的文字分明写着:“第四十八届运动会”。

  那是1991年的事情,算起来学校成立有六十多年了。

  十五中以美术闻名还最近三十来年的事情。

  当年,文革后期,以美术组的徐世政老师在课余组织美术活动开始的。

  学生中偶尔有考上美术学院的,逐渐铺开了摊子,进入九十年代末,学校里初中部的普通班被取消,十五中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美术中学——彻头彻尾的美术中学是个啥滋味?

  我没尝过,想想从小到大朋友、同学都是一个专业的,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况且,现在的十五中早已不是当年的十五中了。

  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五中开始对外招收业余班学员。

  1988年初夏,我爸爸带着我的速写去见了徐老师,由此进入十五中夜校,那一年我小学三年级。

  去学校的头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爸爸指着里头的西方国家元首说:“看人家老外,眼睛活得很!眼神总是随着对方谈话的内容变化!”

  这个我记下了。

  第二天,面见美术组的四位先生(徐老师、姜老师、张军老师、黄老师,当年只此四位),我用昨天外国人的眼神配合着父亲的话语,从而博得诸位先生的一致赞美!

  徐老师对我颇为相看,让爸爸周末带着我去他家,耳提面命,成为入室弟子,但我从来在他家接受指教,唯一的一次,由于路不熟悉,到的时候他已经出门了。

  过后,徐老师问父亲:“你怎么能没找到呢?不是给你地址了么?”

  父亲说:“找到了。”

  徐老师接着问:“在哪里?你说来我听听!”

  父亲说:“破烂市场那边儿!”

  徐老师颇为不快地说:“那不对!你说的不对!!”

  父亲知道说错了话,赶忙纠正:“噢!在北京街那里!”

  徐老师点点头,笑呵呵地:“对喽!北京街嘛!”

  其实,父亲一点没说错!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老城区每逢周末总要在201有轨电车道边街巷里自发形成一个旧货交易市场,什么都有卖。

  北京街、大同街都在这个范围里。

  十五中地处市中心的市中心,是日本时代的欧式三层红色砖楼,分东西两楼,都是临街的转角楼,藉此正好合围成一座封闭的院落。

  院子很逼仄,只有花坛2座,芙蓉树若干。

  所以操场建在学校南边,隔着一条叫福泉街的小马路,1995年以前跟渤海啤酒厂毗邻。

  学校院子里有二层尖顶水泥拉毛小楼2座,这样的房子在1945年以前,是日本公司职员的住家。

  我一直搞不清这里的住户跟学校究竟有什么关系。

  这里有个女疯子,个子不高,表情严肃,眼袋很沉,走路不看人,喜欢早晨穿戴齐整地出现在附近的劳动公园,围着花坛口中念念有词地转圈。

  美术组的窗户开在东楼二楼东南角,那是东楼最好的位置。

  我们大连是丘陵地貌,山地平原夹杂,凡是这样的城市都是依(地)势而建,所以基本没有正南正北的街道,建筑物很多都是斜开门,学校东西两门都是这样。(平原地带忌讳斜开门,我居住过的西四大红罗厂西口的酒楼就是西南开门,结果2年倒了三家店,这不!前些日子路过,又黄了一家)

  美术组是木地板,这也是日本人给我们城市留下的,由于年久失修,踏在上头吱吱拗拗的。

  美术组窗户开在临街,隔着福泉街便是操场,操场大且简陋,地上铺的像是煤渣。

  操场南门隔着五惠路是著名的劳动公园,山上的电视塔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看的很清楚。

  美术组右边是音乐教室。

  由本校唯一的音乐教员常老师弹着风琴教授大家,常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有些发福的妇人,她同时担任年级组长的重任,为人严厉不失幽默,说话办事干净利索,缺点是一说话就不停地咔吧眼睛。

  东楼最西头是个礼堂,偶尔会作为体检、接种疫苗、小范围的选拔赛使用,真正为大家注目的还是每年若干次的风景写生展览。

  美术组左边是静物室和图书室,掌管钥匙的是带眼镜的王老师,她是个尽职的管理员。

  东楼的东侧是可以并行两辆汽车的夹道,对面原先也是老式的楼房,在94-95年间拆除了,由于投资方的撤出,这地在我上高中过程里一直闲着,满是蒿草,还有一个水泡子。楼没拆完那会,一群做烧鸡的跑到废墟里杀鸡、烧水、褪毛。

  站在二楼教室窗台前就可以看见地上凝固发黑的血。

  东楼大门前盖起来2家拉面馆,吃拉面是我们那个时代中学生最普遍的就餐方式之一。

  靠南的拉面馆的茶蛋锅总是摆在路边,由于紧挨着操场,曾经发生足球砸进锅里的事件。

  再说西楼,一般按照呆在这里人的习惯叫前楼,这里紧邻中山路。

  校长、教导主任、初中各教研室全部在这里。

  初中时候的吕校长是个和蔼可敬的老头儿,宽厚仁慈,我曾经有速写发表,他看了居然请我进办公室为他画像。

  本校有传说中的“四大金刚”,忘记最早听谁说的了。

  即便是当时,我也只记得3个:狗眼、地球、草莓裤头。第三个从来不知道是谁。地球是个教地理的、爱开玩笑的、偶尔有些脾气的秃老头。

  狗眼,他的威名不仅限于本校。因一只眼睛是玻璃而得名。

  狗眼本姓姚,最初是本校语文老师,后来逐步升级,最后作为教导主任。

  他对学生错误的惩罚几近宗教的热忱,完全是一种发泄,需求之后的快感。

  我曾经在集邮门市遇到过他,他正在挑选邮票,我忽然觉得狗眼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毕竟他还有自己的爱好!

  前楼一层走廊光线很差,从外头阳光下猛地进来,会短暂的失明。

  我初中的教室就在一楼,窗户朝东,外头有一株很大的芙蓉树,冬天,元旦班会,我们曾经在下面烤过肉。

  下午,坐在窗边,我经常透过树叶看着院里的小楼发呆,总感觉距离我非常遥远。

  教室离热饭的地方很近,一到10点多就会闻到各种菜肴混杂的气味,腻腻的,软软的,有些潮湿的感觉。

  熥饭的老太太是个厉害的角色,跟领导很能吃得开!

  她对学生很刻薄蛮横,历史上很多学生因为跟她的矛盾而被处分。

  美术室在教室对门,邻街的屋子,冬天很冷,夏天湿热。

  小学在夜校学美术那会常年在这间屋子,几个淘气的学生经常用刺水枪突然喷向窗下的路人,用他们惊慌迷惑的状态取乐。

  初中,一个美术老师把教室的角落当作自己的书房,从旧货市场趸来的书籍杂志都堆放于此。

  后来竟被学生拿走大半,我有一本40年代野夫写的《木刻技法》就从那里来的。

  十五中在70年代以木刻扬名,《少年文艺》的封二、封三经常有作品发表。

  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90年代,估计现在没有这样的教学了,辛苦麻烦不说,木刻刀还容易伤手。

  最主要的今天的木刻已经沦为边缘艺术,美术院校版画系的学生毕业大多转行,那有心思搞这奢侈的东西。

  从小学到高中,我观看了无数十五中前辈学长的作品,现在想来那些风景作品历史意义必然要大于艺术价值,很多早已消失的街巷、西岗区的东洋建筑、没有修葺过的质朴的海滨、隐蔽在市中心的动物园……只能从资料库里堆满尘土的画作中找寻,十五中现在条件好了,应该出版一本关于20年前大连的画册,调子应该满是一丝忧伤怀旧的淡淡的甜美。

  可能永远也不会有这样一本书,我很想再好好看一看那些画。

  几年前,我们的学校就已经搬离了老校园,这里的只作为业余班教室使用!

  那么大的一片地方呀!如今,就连这最后的念想也将随着推土机的轰鸣粉碎。

  那些开发商和作业的工人,知道这片废墟下埋藏着这许多故事么?

  “你们谁知道来到十五中是为了什么嘛?”,大教室里,徐老师带着特有的激情发问。

  “因为我喜欢画画!”我嘹亮地回答。

  “对了——” 徐老师说。

  这番对话在1988年初夏,那一年我九岁。

  2006年8月24日写于十五中倒下之际

编辑:jrg
14 

今日关注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1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1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1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1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1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萧红:一代才女最后的寂寞与飘零

1 1
1942年1月22日,萧红逝世。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大连的个性与传承

1 8
 大连早期城区是由外国人规划建起,外来元素必然会在建筑、人文景观以及园林设计上留下影子。 [ 阅读全文 ]
8 

李光禄:东关街是大连的宝贵财富

1 13
大连是山东移民最集中的城市,闯关东又是那段最难忘的历史,东关街建筑就是记录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最宝贵文化遗产。 [ 阅读全文 ]
13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1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张家后人张善夫:串起烟台所城过年的历史

1 5
1954年出生的张善夫是所城张家第18代嫡传后人,自出生起,一直住在所城里的一个独门独院里。 [ 阅读全文 ]
5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1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电影连环画里的老大连外景地

1 3
网络时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都会截取旧照片,或浏览老电影来溯源念旧。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迟姓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迟家村

1 11
烟台的迟姓以福山区较多,福山的迟姓始于明洪武年间。 [ 阅读全文 ]
11 

大连营城子乔姓

1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郑板桥爱子不娇惯

1 5
郑板桥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牢牢记取“娇子如杀子”这句话,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 [ 阅读全文 ]
5 

《诗经•关雎》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诗

1 3
《国风•周南•关雎》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选《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爱情的代名词。 [ 阅读全文 ]
3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1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历史沿革

2020-11-17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0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4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