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孔氏家族“衍圣公”南宋时期南北宗并立,元代中期合宗

孔氏家族“衍圣公”南宋时期南北宗并立,元代中期合宗

2018年3月26日
文章来源: 

  衍圣公世袭封号沿革

  “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了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子第9世孙孔腾(孔鲋之弟)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子孙便有了世袭爵位,之后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

  宋至和二年(1055年),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仁宗皇帝:“按前史,孔子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

  意思是唐朝开元年间追封孔子谥号“文宣王”,而孔子后裔封爵“文宣公”,以孔子的谥号加在孔子后裔身上,未免不伦不类,应当纠正。

  宋仁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并首创“衍圣公”封号,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第一代衍圣公。

  与以往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官职品级虽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

  此后,孔子嫡系后裔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孔子嫡系后裔世系(一)

  衍圣公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即主持孔氏家庙的祠祭和管理孔氏族人。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九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1949年春,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随国民党政府退往台湾,2008年10月28日逝世,享年89岁。

  他有两个儿子孔维益、孔维宁。

  2009年9月25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布聘书,聘孔德成的孙子孔垂长为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目前孔子辈分最小的后人,是孔垂长的儿子孔佑仁。

  衍圣公南北宗并立

  “衍圣公”爵号问世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

  从南宋初到元代中期,第 49至 53 代的衍圣公袭封分为南、北二宗,出现二宗并立的情形,即:南宋统治的疆域尊南宗,奉祀衢州孔氏家庙;金、元统治的北方地区尊北宗,奉祀曲阜孔氏家庙。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诏宣议郎孔端友(孔子48代孙)袭封奉圣公,大观年间(1107—1110年)复改封衍圣公。

  宋靖康二年,金兵灭宋。

  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政权,改号建炎。

  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在扬州诏第孔端友前往参加祀典。

  孔端友及部分孔裔(孔传、孔端本、孔瓒、孔琯)随驾南渡,背负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视为圣物。

  其后奉旨在浙江衢州兴建家庙,不再回归曲阜,子孙世袭爵号,由南宋王朝封为衍圣公,是为南宗。其后南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

  49代孙孔玠、50代孙孔搢、51代孙孔文远均以正九品承奉郎寄禄官衔袭封南宗衍圣公。

  南宋给予衍圣公的品阶只是一个九品的低级散官衔,但这并不说明朝廷轻视圣裔。

  而是反映了衍圣公的册封主要不是为了恩荣孔氏子孙,而是为了奉祀孔氏宗庙的朝野共识。

  因孔端友无子,其弟孔端操第四子孔玠于绍兴初年南渡为嗣。

  孔端友病卒,孔玠作为孔端友在南宋统治疆域唯一至亲的侄子,也是47代孙、衍圣公孔若蒙唯一逃到江南的嫡孙,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衍圣公爵位。

  金兵入主中原,北宋故地建立了伪齐刘豫傀儡政权。

  滞留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于伪齐阜昌二年(1131)“权袭衍圣公于鲁”。

  次年,端操死,其子孔璠权袭北宗衍圣公。

  及至刘豫败灭,金熙宗于公元1139年时仍封孔璠为衍圣公,是为北宗。

  三传至孔元措,随金政权迁于汴京,由族兄孔元用权袭衍圣公,留曲阜主祀事。

  南宗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收复山东,次年改授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及至蒙古兵攻占曲阜,仍以孔之全为衍圣公。

  此时,蒙古、金、宋各有一位衍圣公。

  在金元之际,北宗事实上存在两个衍圣公世系:金代袭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和蒙古册封的权袭衍圣公、曲阜令孔元用。

  诚然,如果按照宗法血缘的亲疏远近而言,在衍圣公袭封的顺序中,和南宗世系相比,金代册封的北宗世系属于权袭封性质;和金代的北宗世系相比,元代册封的北宗世系属于权袭封世系。

  金代册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属于第46代孙、文宣公孔宗愿长子孔若蒙的世系,而孔元用只是孔宗愿第三子孔若愚的世系,在承袭衍圣公的顺序中,孔元措显然占有优先的位置。

  两个世系的存在本来只是在政权割据对立的条件下,各自履行奉祀宗庙职责的权宜之计,并不存在任何孔氏家族内部纷争导致宗法关系混乱的情况。

  在金朝与蒙古并峙的条件下,也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而一旦蒙古灭掉金朝之后,就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世系。

  事实上,蒙古是放弃了自己原先册封的孔元用权袭封世系,选择了更具有优先承袭资格的孔元措世系。

  窝阔台平金之后,很快就颁令“首诏孔元措袭封衍圣公”,而属于权袭封世系的孔元用之子孔之全则被迫让出爵位,并得到孔元措“父子保全林庙,当世其邑”的承诺,专领曲阜令一职。

  这样,就出现了孔元措世系承袭衍圣公爵位和孔元用世系承袭曲阜令世职的格局。

  南北宗并立与合宗世系

    衍圣公世袭的原则

  在宋代之前,孔氏后裔爵位基本循守“传嫡袭封”的成例,北宋因袭旧例。

  第44代孙孔宜、第45代孙孔延世、第46代孙孔圣佑、第47代孙孔若蒙以及第48代孙孔端友均为长子袭封。但是,长子袭封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变通。

  一是长子世系绝嗣。这种情况需要按照宗法次序依次推移承袭顺序,并且在大宗绝嗣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旁支。

  如: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年仅三十而亡,“无嗣,以堂弟宗愿承袭”,孔宗愿是孔宜次子孔延泽的长子。

  这样,文宣公的承袭就由第44代孙孔宜的长子延世转入次子延泽的世系。

  第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死后无嗣,由侄子孔玠承袭。

  孔玠为端友弟端操子,南宗衍圣公的承袭,就由孔若蒙长子端友转入次子端操世系。

  第50 代孙、北宗衍圣公孔拯死后无嗣,由其弟孔总承袭,北宗衍圣公的承袭就由孔璠长子孔拯转入次子孔总世系。

  也就是说,孔氏爵位一般由长子世系承袭;长子绝嗣,则依次转入次子世系,基本是按照血缘亲疏的宗法次序推列的。

  另一种情况是衍圣公因过失遭夺爵。

  这种状况并不多见,在宋代只有第47代孙衍圣公孔若蒙在元符元年(1098)因监修祖庙失职而遭夺爵。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经过孔氏族人公议、长者保举,另推承袭人。

  但生前夺爵,其子嗣只是暂时失去承袭的资格,承袭人也只是获得个人承袭的机会,而不是那种承袭世系的转换。

  因此,在孔若虚死后,衍圣公的承袭世系并没有沿着孔若虚的世系传续下去,而是又回到了孔若蒙的世系,由孔若蒙长子孔端友承袭。

  元仁宗时期南北合宗

  孔元措死后,因其本人无嗣,以侄孙孔浈袭爵(1251年),而孔浈只是孔元措之弟孔元竑的庶孙,且为驱口籍,引起了孔氏族人的强烈不满。

  孔元用之孙、曲阜管民官孔治“率族人等以不事儒雅攻之,且言浈非孔氏子。”

  向元世祖忽必烈控告,认为孔浈是“冒孔氏以承其祀者”。

  结果孔浈被夺爵,但爵位也没有转到孔元用世系,出现了衍圣公爵位长达43年的空缺,由孔治代理主持奉祠孔氏家庙。

  直到元成宗继位的元贞元年(1295),孔治才在时隔43年之后,权袭衍圣公。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访查孔族,认为与南宗相比,金元的北宗二系均属于备用和代理性的“权袭封”世系。

  意图册封第53代孙、南宗衍圣公孔洙,理由是“孔氏子孙在衢州者乃其宗子”,属于正宗衍圣公承袭世系 。

  诏当时任南宗衍圣公的孔洙去京议封。

  孔洙称因本支祖茔已有五代在衢,难以弃离。

  而曲阜子孙守墓有功,所以愿让爵于北宗。

  忽必烈赞叹不已,谕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

  封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免去衍圣公封号,但未立封北宗。

  直到元成宗贞元年(公元1295年)才封孔之全之子孔治为衍圣公,以致北宗衍圣公中断了43年。

  从性质上说,孔洙当时并非让位,实乃辞爵。

  很可能是因知自己是南宋所封,不一定真能得到元帝的承认,故而采取了进缴“袭封衍圣公”印信的高姿态,回避是非。

  可见,引起衍圣公空缺等纷争的直接原因,从表面上看虽说是由于孔浈个人的出身卑微和行为不端。

  同样,元朝长期空缺衍圣公爵位的显见原因,也被归咎为孔氏后人缺乏教养、不堪人望:“比年以来,不闻一人有学业闻望者”。

  忽必烈本人在中统元年(1260)的制文中谈到孔颜孟“三氏子孙”时,就毫不隐讳地指出:“自兵乱以来,往往失学,甘为庸鄙,朕甚悯焉。”

  元代名儒姚枢也感叹“三氏子孙”“诗书不通,义理不究,与凡庶同。”

  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取决于衍圣公承袭世系的合法性认同方面,而不在于教育的问题。

  因此,在孔洙让位后,即使孔治苦熬43年后,仍然只是获得了“权袭衍圣公”的封号,而不是属于正宗的“袭封衍圣公”。

  元朝重视的是圣裔法统的合法性,教育问题正好提供了一个放弃“权袭封”的藉口。

  事实上,只要属于大宗的孔氏南宗还在,北宗就难以提升到正宗的地位。

  因此,在孔治谢世后,元仁宗也没有让他的儿子孔思诚嗣袭。

  延佑元年(1314),孔氏族人上书,指权袭第54代衍圣公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应由孔思晦承袭。

  元仁宗本人亲自考索孔氏宗谱,最终按照“以嫡应袭封者”的标准,亲自裁定孔子第54代孙孔思晦袭爵。

  实际上,孔思诚和孔思晦都不是嫡长孙。

  由于第46代衍圣公孔宗愿的子孙多已先后迁居他地,孔思晦只因他是留在曲阜的长支。

  孔思晦的祖上孔若愚与第47代孙、衍圣公孔若蒙同为孔宗愿之子,属于第47世衍圣公的旁支。

  孔思晦的曾祖父孔元孝与孔元用同为第50代孙孔拂之子,且为长子。

  就此而言,孔思晦在承袭衍圣公的世系中优先于孔思诚,史称:“自孔元措传袭以来,嫡长乃元孝,元孝生之厚,之厚生浣,三世让衍圣公爵不取,诚至德也。”

  其后各代衍圣公都是孔思晦之后的嫡长子。

  到孔思晦袭爵为止,宋金元三朝的衍圣公共为四个世系:南宋南宗、金代北宗、元代北宗和南北合宗后的元代衍圣公。

  其中,南宗和金代北宗虽然同属第47代孔若蒙世系,但是,“从高宗南渡者为大宗,受刘豫所封者为小宗”。

  元代北宗与合宗后的衍圣公虽然同属第47代孔若愚世系,但孔思晦属于长子孔元孝世系为大宗,孔元用是次子的身份为小宗。

  按照衍圣公承袭的成例,这四个世系承袭的先后顺序为:南宗、金代北宗、合宗后的孔思晦(孔元孝世系)、元代北宗。

  在具有优先承袭爵位资格的南宗孔洙于至元十九年(1282)主动辞爵和金代北宗孔元措绝嗣之后,孔思晦就不仅获得了优先袭爵的权利,而且博得了三世让爵的美德之名。

  故孔思晦的袭爵,可谓是名实俱备。

  至此,元代不仅重新确立了一个衍圣公的承袭世系,而且最终结束了南北衍圣公分立的局面。

  合宗后的衍圣公孔思晦的整顿

  孔思晦承袭衍圣公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整饰孔氏宗亲礼法、振兴文教的举措。

  他修复了孔庙,收回了被豪民长期霸占的祭田、三氏学田以及子思书院贷出而本息难收的营用钱,颇有一番作为。

  同时,他还重新修订颁刻了孔氏宗谱,编排了后世孔氏世系的名次,使得元明清三朝的孔氏世系没有再出现淆乱难辨的情况。

  他表明这样做的显见理由,是为了避免五代时期孔氏洒扫户孔末以伪灭真、残害圣裔的悲剧(参见孔氏家族历史上孔末乱孔的疑云)。

  但更重要的目的却是要贯彻结束金元二代围绕衍圣公合法性的长期争讼,避免孔氏家族因此陷入无休止的分裂与争斗。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2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2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1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1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来自美国的老家谱

1 14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嵇显曾、嵇元锷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阅读全文 ]
14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1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鄂州观音阁:中国最霸气寺庙,800年淹没无数次

1 2
鄂州观音阁是一座位于长江上的寺庙,同时也是唯一的一座。 [ 阅读全文 ]
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1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台湾妈祖庙:澎湖天后宫

1 1
澎湖天后宫正殿主祀妈祖,有妈祖神像多尊。 [ 阅读全文 ]
1 

“下姓”是多民族姓氏

1 1
下姓,中国罕见姓氏,源出于姓氏化简。 [ 阅读全文 ]
1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1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