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阊门寻根(3)一副流传十二代人的对联

阊门寻根(3)一副流传十二代人的对联

2017年4月2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据记载,明初的“洪武赶散”移民大潮中,4万余江南百姓由苏州阊门集中出发,被强制迁移到苏北沿海从事煎盐劳役。大丰市小海镇,明清两淮盐场之一小海场所在地。小海镇的居民中,多数是当年阊门移民的后裔。“姑苏世胄,渤海家声”——这是一副贴在阊门移民后裔夏宣家大门上的对联,这副对联,从明朝开始一直流传至今,400余年间,寄托着阊门移民们割不断的故乡情。

  “迟到”的阊门移民

  “小海的夏氏,就是阊门移民的后代。”86岁的夏宣,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口齿清楚。他家客厅的正中央,供奉着“天地国亲师”。

  1999年,时年75岁的夏宣,续修了记载着小海镇夏氏源流的《夏氏长房支谱》,数万字的蝇头小楷,抄录得工工整整。

  夏氏家族堂号“惜阴”——“珍惜光阴”之义。这个堂号,和大禹有关。《夏氏长房支谱》的序言中写道:“究我族始祖相传为禹王,以国为氏(大禹之子启为夏朝开国之君,其后裔遂以'夏’为姓氏),承袭繁衍,一代圣哲,先天下之忧而忧,为解脱万民困厄,治水洪荒,三过其门而不入,其献身精神,万世景仰;尤倡勤奋从业,寸阴是惜。 ”

  在“阊门寻根”的行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阊门移民家族的族谱上记载,其始祖由江南迁到苏北的时间是在元末明初,但小海夏氏的迁移时间却晚了不少,而且迁移的过程还不是“一步到位”的。

  《支谱》序言中写道:“海上夏氏,始于会稽,播苏迁泰,旋徙小海,几经周折。一世祖文定公于明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公元1436年至1449年)自姑苏迁泰州东乡夏庄,第二世君全公、君友公仍住泰州。至三世,一脉迁至吕四场,即君友公之子三人;景旸公(讳鉴,君全公长子。生于明弘治辛亥年(1491年)正月十五日,卒于丙辰年(1556年)十月二十日)于明正德迁小海,辟草莱(杂草丛生的荒地)而通鱼盐之利;朝旸公之子均德公迁北张庄(今盐城北)。 ”

  为什么小海夏氏会比其他苏北的阊门移民家族迁移得晚了数十年?夏宣解释说,移民并非只是洪武一朝的举措,而是贯穿明朝近300年历史的一项国策。对于江北地区而言,规模最大的是明初的“洪武赶散”,但此后,政府还屡次组织移民,“我们夏氏的祖先,可能就是第三次或者第四次移民时来到苏北的,”而且,移民们来到苏北后,还进行了很多“二次迁徙”乃至“三次迁徙”——很多家族先是在扬州、淮安、泰州等府城、州城暂时落脚,立稳脚跟繁衍壮大后,再逐渐分散,向沿海等更偏远的地区再度迁移。“我们这一带大部分人都说是从苏州阊门迁来的。但据我所知,绝不全是从阊门迁来的,比如姓宗的,他们是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后裔,宗泽葬在镇江,他的子孙中的一支遂留在镇江守墓,大概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从镇江迁到高邮,又从高邮迁到小海,宗氏家谱我亲眼看到过的。 ”

  “姑苏世胄,渤海家声”

  “辟草莱而通鱼盐之利”,夏氏家族在小海拥有田产,并从事盐业和渔业,因而家境殷实,人丁兴旺,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修撰了第一部家谱。

  《夏氏长房支谱中》写道:“我祖以耕读为业,第四世滨海公师食兴化名儒韩乐吾,生子观澜、玉峰、澄源、少滨、凤竹、龙津、竹林七公,嗣后并列七房。 ”

  小海夏氏的族谱,始于五世祖夏浩。“观澜公,讳号,滨海公长子,鸿才博学,笃行孝友,宗谱之设始于公。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初八日子时,卒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亥时……”

  夏宣家大门上的那副对联“姑苏世胄,渤海家声”就是五世祖夏浩在建立夏氏宗祠时撰写的,此后世代相传。夏浩还曾经写过一首诗“尚学光其祖,从天世可恒,允孚期久荫,积善必成名”,并以这20个字作为子孙后代的班辈排行,从第七世开始,夏氏族人就按照这些字辈顺序取名。夏宣属“允”字辈,为第十七世,目前夏氏家族已经繁衍到了第二十世“久”字辈。

  夏氏宗祠,在小海镇上曾蔚为大观。“六世祖寅斋公于明万历自外地采办银杏树苗,分别培植于家祠(西寺)、戴恩阁(夏氏所创北斗坛)、东潮音寺、城隍庙等处。至民国30年,树高十余丈,干围五人合拢,浓荫复盖,廿里之遥清晰可见。”“由于祠产较丰,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日、十月初一日,按例祭祖,即春秋两祀。届时合族人等(妇婴除外)均参与,并有早餐与午膳……”抗日战争爆发后,反扫荡中为坚壁清野,祠毁祭止。

  夏宣介绍,六世祖寅斋公又为七房另立支堂名:长房曰“明德”,其他为“修德”、“懋德”、“树德”等堂名。民国三十二年,十六世锡蕃公创立《夏氏长房支谱》,原存正副两部宗谱毁于“文革”浩劫,唯有长房支谱幸免于难。

  “穿草鞋的可入厅穿蒲鞋的不登堂”

  家族世代从事盐业,夏宣对大丰沿海小海、草堰、丁溪等盐场的历史沿革非常熟悉。

  夏宣说,本来小海场的场治不在小海镇,在草堰镇的南闸这个地方。草堰镇上原有两个盐场的场治:草堰场和小海场,而草堰场的场治本来也不在草堰,因为历史上一次大潮水将场部全部冲毁,后来就迁到了现在草堰镇的北闸。乾隆三十三年,小海场迁到了现在的小海镇。后来,丁溪场和小海场合并,小海场并入丁溪场。

  “因为盐民聚居,所以小海等地以前叫灶区。而从明朝开始,盐民分为两种人,一种叫灶丁,相当于现在的劳改犯,政府将其发配到沿海地区烧盐做苦役,这种人有一种特殊的户籍叫'灶籍’,祖先是灶丁,那么世世代代都是灶丁,灶丁不具备完整的公民资格,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甚至没有人身自由,世代不能改行,只能烧盐,其地位接近于官奴”;另一种人叫灶民,虽然也是从事盐业生产的,但具备完整的公民资格,可以担任管理灶丁的低级官吏,也可以改行,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夏氏家族,就属于“灶民”。

  这种残酷的“灶籍”制度直到清朝才被废止。夏宣介绍,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令为灶丁除籍,恢复了他们的公民权利,但是他们仍备受歧视,他们的生产工具都是盐商的,烧制的食盐全部交给主家。大丰沿海有一句老话“穿草鞋的可入厅,穿蒲鞋的不登堂”,就是灶丁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灶丁通常穿蒲鞋,他们去东家结算工资时,只能站在门房里面等候,不可以进入厅堂。而穿草鞋的佃户,社会地位则比灶丁要高,他们可以进入地主家的厅堂。

  一直到新四军进驻盐阜地区,灶丁们才得到彻底解放。

  灵魂深处的“阊门基因”

  祖祖辈辈在黄海之滨的盐碱滩上生活了400多年,夏宣对故土有着无限的眷恋。“要不是怀念故土,说不定我现在就在台湾了。 ”民国年间,夏宣任江都县政府秘书。解放军挥师江南前夕,时任县长仓皇逃亡台湾,临行时要夏宣一起走,但他选择了留守,成为代理县长。他将县政府所有的档案、资产封存保管,完完整整地交给了解放军,为江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而对自己家族的根——苏州阊门,夏宣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门上的那副“姑苏世胄,渤海家声”的对联,是他亲手写的。“小时候,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写这副对联贴在大门上,我从20多岁时也每年贴这副对联,一直到现在,即便在文革期间也没中断过。 ”

  在苏北,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凡是阊门移民的后裔,其小脚趾的趾甲都是裂成两半的。也许是个巧合吧,笔者自身也是阊门移民后裔,始祖于明初从苏州阊门迁到淮安府高沟镇,小脚趾的趾甲恰恰是裂成两半的。而和夏宣谈到这个传说时,他说自己的小趾甲也是裂成两半的,这是阊门移民们共同的“遗传基因”:相传明初大移民时,江南百姓不肯离开故土,明太祖遂派出骑兵马队四处冲撞予以驱散,“赶散”一词由此而来,而裂开的小趾甲,则是被奔马踏裂的;另一种传说是,移民们在离开苏州时,忍痛在自己的脚趾上砍一刀,以作为将来认祖归宗的标记。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已不可考,事实上,各地的移民后裔中都流传着关于小趾甲的传说。

  可以肯定的是,移民后裔们的心灵深处,确实存在一些世代相传的“基因”,对于“洪武赶散”移民后裔们而言,这基因,源于阊门。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2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大连退休人员采暖费补助金这样领

1 21
大连2005年底以前有企业缴费记录,且采暖费缴费年限满20年,即可以享受每年500元采暖费一次性补助金。 [ 阅读全文 ]
21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1 2
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于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 阅读全文 ]
2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宗族动态

2020-11-2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7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