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云南”和“小云南”:青岛红岛韩家社区居民多番考证,厘清祖先北迁脉络

“云南”和“小云南”:青岛红岛韩家社区居民多番考证,厘清祖先北迁脉络

2018年4月3日

  “我的老家也是云南的。”这是红岛居民韩平德见到我们所说的第一句话。

  这两天,致电本报表达去云南寻根想法的市民络绎不绝。

  韩平德是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通用铝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04年出资筹建了韩家民俗村,开发渔、盐民俗旅游。

  韩平德花了十几年时间,通过多番考证调查,掌握了家族历史,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韩氏宗族活动,印证了韩氏一族宗谱的延续性。

  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或许能对云南迁徙至青岛的先民,有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考证几十年,厘清家族脉络

  红岛肖家社区居民肖继祥讲述了想回云南故乡寻访的愿望后,在岛城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们老家具体是云南哪个地方,祖辈传下来也没讲明白。如果能去云南看看的话,我们也很愿意参加,去寻寻根探探祖。”

  不少市民称自己祖先也来自云南,但详细的信息就无从知晓,希望青岛和云南两地的专家进行考证。

  还有的市民称,他们的家族花了多年时间,四处考证并搜罗资料,逐渐厘清了家族从云南迁徙至青岛的脉络,希望能公布出来,让其他祖先来自云南的市民有所借鉴。家住红岛街道韩家社区的韩平德,就是其中一位。

  在韩家民俗村,记者见到了掌握韩氏家族历史的韩平德,“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将韩氏宗谱整理了出来,并且接入《世界韩氏宗谱》,通过多次参加韩氏宗族的活动,对韩氏宗谱进行考证,为韩氏宗族寻根联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前我们还在日照成立了韩氏宗谱馆。通过不同分支的族谱对比考证,最终证实我们这一支的老祖确实是从云南迁徙到青岛的。”韩平德从书房里拿出了多本家谱,介绍起自己的家族历史。

  “在到云南之前,我的祖先住在浙江省萧山县译桥镇湘南村。之后,韩氏三兄弟在萧山参加了傅友德、沐英统辖的明军,准备讨伐甘肃。不过,这支队伍最终并未征战西北,而是进入云贵,与盘踞在那里的元朝军队作战。”

  韩平德说,他的祖先在洪武十四年进入云南,当时明朝政府派了十七八万的军队,加上七八万军户,共计二十五六万人去往云南,他的祖先就是其中一个。

  部队驻扎在今天云贵交界的镇雄、威宁地区。直到洪武十七年,该地区建立乌撒卫之后,祖先所在的部队留下三分之一驻防,三分之二从乌撒卫调防到沿海卫所。

  祖先离开云南后,来到鳌山卫驻守

  依据手中的韩氏家谱,韩平德介绍,从云南派驻到沿海各卫所的部队,从乌撒卫启程,经陆路跋涉、长途劳顿,到达今重庆一带,改由水路前进。

  军队沿长江坐船到达扬州、淮阴等地,部队分批下船上岸后,去往不同的卫所驻守。

  “我的祖先跟随所在部队下船后,先去了连云港,最后到了当时的即墨鳌山卫驻扎。”

  韩平德介绍,在鳌山卫驻扎多年后,这些军人随着年龄增大,不再适合继续从军,于是年岁较大的离开部队后,来到红岛安家落户,不同姓氏的族人各自选择了合适的地方,以姓氏建立了村落,从此繁衍生息。

  “红岛的村子,绝大多数是当时年纪较大的军人离开部队后建制的,这些居民的祖先虽说是从云南来的,但祖籍并非全是云南人。”

  韩平德认为,依据青岛、即墨一带普遍的观点和记载,从云南迁徙而来的军户,不少人从中原参军,经过多年征战后辗转各地,随部队到山东定居。

  如今他们韩姓族人仍有不少居住在云南,家族中曾有人专门赶赴云南考究。

  “根据家族延续的传统,当家族发生重大变故时,一般会记录进家谱。当时因为祖先随军迁徙至云南,而后被派遣到山东,往来跋涉非常遥远艰辛,成了家族延续过程中无法抹去的印记。因此,后人在传承家族历史,特别是在修缮家谱时,很多人依据祖先口口相传的说法,把云南当作老家看待。”

  韩平德介绍,类似的观点和文化影响着很多代人。如今,与云南有关的情节或传统,依然根植于红岛人的生活中。

  生活中不少习惯,都留有云南印记

  韩平德介绍,在红岛很多居民家里,当有老人去世时,会在入土的当晚到土地庙办一个“拉魂仪式”。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即便是灵魂也如此。当晚,生者会给逝者烧纸钱和纸马,还有纸扎的童男童女,一边烧,一边用筷子夹着黄纸在土地庙前的台阶上左右晃动,口里念念有词,说道‘爷爷(奶奶)上马走明路,正明大路朝西南,回云南老家去享福。’”

  韩平德说,这些祭祀的传统已经在当地延续了数百年。

  此外,在红岛有些地方,大人称呼小孩是以“阿”字开头,例如“阿华”。

  韩平德认为,这样的现象在北方包括青岛地区非常少见。

  记者了解到,在云南当地正是以“阿”字称呼人名,是西南地区称呼小孩的日常用语。

  由此可见虽然鲁滇两省隔得远,依然难以淡化人们对根的记忆,文化可以被改变,但是难以被磨灭。

  1982年红岛落实包产到户政策后,富裕起来的韩式族人曾经到萧山县请回了属于他们那一支的家谱。

  如今他再次续修家谱,以便让后世子孙知道自己的根在哪,了解整个家族的历史。

  家族聚落方式改变,担忧族谱文化消失

  记者在红岛采访时,沿途经常会看到一些村碑,不少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村碑上都明确写着,该姓氏先祖明永乐年间自云南迁此建村。

  其中殷家村的村碑刻字称,据考殷氏祖于明永乐二年由云南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宁家村村碑记载则更为详细:明永乐二年,宁氏祖由云南平浪县迁济南立宁家大村,越二载,宁恭离家,东往阴岛(今红岛)立村,以姓氏命名。

  这些村碑多于1992年由当时的崂山区地名办公室监制。

  为了寻找更详实的记载,记者来到红岛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找出了《红岛街道志》。

  记者查阅发现,《红岛街道志》有关大事记的记载中,与明朝相关的内容也提到了红岛当地居民的迁徙来源。

  其中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阴岛(红岛旧称)设军屯小洋屯、殷家屯并驻军。

  是年,孙氏由云南乌撒卫柳树村迁入阴岛小洋屯立村,始名小洋疃,后称小洋村,1934年改称晓阳村。

  萧氏和赵氏从云南昆明县乌撒卫迁入,赵氏在岛前海岸立赵家村,又称“赵家”,1934年改称西大洋村,萧氏在“赵家”村东立萧家村,后迁至岛北部。

  李、召、闫三姓从云南迁入阴岛东南端的东大山旁立村,因东大山有“小泰山”之称,又南邻海洋,故村名为岱洋村,1934年改称东大洋村。

  韩氏从云南迁居邵哥庄,永乐十九年,韩氏一支从邵哥庄迁出,北行四里立韩家村。

  永乐八年,金氏从云南迁入阴岛西部荒滩立西荒村,后改称“西辽村”又名“宿辽村”、“西流村”,1934年改称宿流村。

  尽管红岛的韩氏宗族做到了寻根溯源,但韩平德也面临着一些隐忧。

  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楼房最终要取代院落。

  曾经以家族为核心的聚落方式,可能在将来渐渐消解、分散。

  因此他很忧虑,觉得修家谱在今后很有可能是一种会消失的文化。

  “人都分散了,很难聚到一起,家谱很可能不会再有人续修了。”韩平德说完陷入沉默。

  有寻根愿望,可联系本报

  记者在肖家社区居委会采访时,来这里办理拆迁事宜的一些村民也表达了想去云南寻根的愿望。一名肖姓中年人说,自小就听说祖先在云南乌撒卫,一直想去寻祖,只是相隔太远,没有机会去。“特别想去看看自己的祖籍地,我们肖家人都有这个愿望”。

  几名村民找出一本社区2012年修订的族谱,其中记载,“吾始祖传、珍两公,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小云南迁播到山东即墨县阴岛择地而居,至今有608年矣。”

编辑:jrg
13 

今日关注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1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1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1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1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1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1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萧红:一代才女最后的寂寞与飘零

1 1
1942年1月22日,萧红逝世。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大连的个性与传承

1 8
 大连早期城区是由外国人规划建起,外来元素必然会在建筑、人文景观以及园林设计上留下影子。 [ 阅读全文 ]
8 

李光禄:东关街是大连的宝贵财富

1 13
大连是山东移民最集中的城市,闯关东又是那段最难忘的历史,东关街建筑就是记录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最宝贵文化遗产。 [ 阅读全文 ]
13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1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张家后人张善夫:串起烟台所城过年的历史

1 5
1954年出生的张善夫是所城张家第18代嫡传后人,自出生起,一直住在所城里的一个独门独院里。 [ 阅读全文 ]
5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1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电影连环画里的老大连外景地

1 3
网络时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都会截取旧照片,或浏览老电影来溯源念旧。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迟姓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迟家村

1 11
烟台的迟姓以福山区较多,福山的迟姓始于明洪武年间。 [ 阅读全文 ]
11 

大连营城子乔姓

1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郑板桥爱子不娇惯

1 5
郑板桥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牢牢记取“娇子如杀子”这句话,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1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宗族动态

2020-11-2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7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