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热点话题 > 网上祭祀文化解读

网上祭祀文化解读

2017年4月1日

  在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清明节就是要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地去墓地凭吊,以“尽思时之敬”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随之改变,过去倾城出郊,四野如市的场景越来越难见到——当年轻人加入“队伍”,传统的清明祭祀习俗开始通过网络虚拟的环境来呈现和表达。

  但针对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中国传统习俗,简单的赋予“互联网+”的方式被改变,是创新还是忘本?有人表示诧异和反对,有人则推崇和倡导,而我们,试图呈现出这种“新貌”。

  网络祭祀“编年史”

  没有无缘无故的“变”!

  互联网化的清明活动,又被成为网络祭祀,在国内源起于2000年,第一家网络祭祀网站上线。

  其创始人说,这个想法是源于一个关于“生命不朽”的设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被人们记忆,那么他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续。而互联网的永续性和跨越时空正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但在当时,在大众市场中,网络祭祀并未被普遍接受。

  不过后来接连发生了张国荣事件、汶川地震事件等,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使用这种方式对公众人物和事件表达追思。

  此后,鉴于网上祭祀方式的环保等优点,国家也开始号召大众采用这种祭祀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相关平台开始大规模出现——到2003年,此类网站平台已经达到了300多家。

  2006年左右,国家民政部门正式发文倡导这种模式,随之各省的殡葬服务中心也相继推出这种服务——发展到2010年,这样的网站平台已经达到了1000家。

  如今,网络祭祀平台大大小小数量几乎达到了上万。这些平台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手机上,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思念己逝亲人。从科学的角度看,它不悖于传统思亲方式,只是在传统思亲方式的继承与延伸。

  鼠标下的“哀思”

  @一颗糖:我觉得扫墓还是自己亲自到墓前的好……除了对祖先的祭奠,亲戚也会从各个地方赶回来一起祭祖,感觉很团结呀,祖先看到也应该很开心吧。

  @ZBN:祭拜祖先虽然是精神上的寄托,但网络祭奠总归太过于平淡。个人认为还是根据情况而定,条件允许的,最好还是亲自到坟前祭祀。

  @小羊上山:上坟扫墓抱怨交通拥挤和不低碳,那出去旅游怎么就不说拥挤了?还是心不够诚吧。

  @深圳特区报:【慎终追远,重在心意】传统祭奠方式已传承数千年,对各种祭奠的新形式,公众有一个接受、适应的过程。缅怀先祖,慎终追远,重在心意。无心的话,什么形式都只是形式而已。网络祭奠,适合因各种现实条件所限而无法亲自到先人墓前祭扫的人。而网络祭奠也待规范。

  

鼠标下的祭祀

  对网络祭祀的看法,大众各执一词。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这个形式符合社会节奏:“祭奠先人关键的是心情,是孝心,不必拘泥于祭奠形式,在现在这个讲求效率、速度的社会中,很多人是没有条件返回家乡祭奠的,所以网络灵堂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的平台。”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表示很难理解,能付诸实际行动也较少。去年清明节,南都联合大粤网进行了一番调查,显示有接近50%的人支持网上祭祀或鲜花祭祀。但在实际的清明节中,却有超过八成网友选用的是放鞭炮、烧纸钱等传统祭祀方式——不能“身体力行”是很多人不支持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在许多人看来,清明扫墓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主要是通过扫墓来达到怀念先祖的目的,一般所有祭奠都需要亲人亲自到达现场。而如果花钱请人代为扫墓或者在网上点两下鼠标聊表思念,则流于形式,完全丧失了祭扫的意义。

  这是一种对于“仪式感”的追求。显然,即使到了互联网发展环境相对成熟的今天,网上祭祀仍旧被看做是一个新事物。即使年轻人认为这种行为环保、便捷,但要挑战数千年历史传承的传统祭祀方式,显然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止步于模式创新远不够

  目前出现的“网络祭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纯平台类

  ——常见的网络祭祀平台都是围绕网上建馆,扩展到族谱、宗祠、园区与纪念馆的聚合模式。相比较此前,更多地是在服务类型上进行扩充。

  二是实体扩张类

  ——一些实体公墓,也会通过官网开设网上陵园纪念区,提供网络祭祀的服务。

  三是“互联网+”类

  ——如3D网络祭扫、二维码祭扫、请人代扫O2O模式等。

  

鼠标下的祭祀

  结语:网上祭祀,也当行有“三思”。

  “网上祭祀”利用网络空间把传统的祭扫活动虚拟化,并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寄语和留言,不仅体现了文明祭祀、环保祭祀的理念,同时也为远在异乡或是因工作忙而抽不出时间上坟的人们提供了较为便捷的祭扫方式。“网上祭祀”活动便捷又实惠,已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进来。网上祭祀热度渐增固然是好,不过,对于祭拜先烈仅有热度是远远不够的,祭而不“思”仍是罔,没有丝毫意义。

  寻根谒祖思感恩。网上祭祀祖宗先烈,虽然不是亲临墓前祭拜,但其内涵却与亲临祭拜无异,也是在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让后人怀记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之恩泽。人之身体发肤,家风文化,均源于祖辈世代相接,祖宗是家之根,也是人之根,没有祖辈就不会有我们,因此此恩不可忘。我们今天之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以命相博,用无数鲜血与泪水换取而来,饮水要思源,此恩亦不可忘。清明祭祀寻根谒祖,就是要慎终追远怀记先人,知其恩泽以图报。清明以流传千年的祭祀传统,就是在提醒当代人要在追思中学习感恩,这也正是建设道德文明之迫切需求。寻根谒祖思感恩,唯如此方能在网上祭祀中求得心灵之平安,让感恩美德世代传接。

  忆事继志思信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有言,“每一块墓碑下,都是一部长篇小说”。其实,不只是墓碑,任何一位先烈也都是一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饱含人间冷暖、喜怒哀乐。能让我们看到勤劳与善良,勇敢与智慧,也能让我们看到何为坚贞不屈,何是昂扬斗志,何叫做打不垮的钢铁意志。网上祭祀祖宗先烈,并非是做一个简单的键盘侠充数,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慎终追远”、“继志述事”。重温先烈故事,继承先人遗志,弘扬先烈品质,借先人之功绩思自己之信念,这才是网上祭祀之意义所在。

  拜祭传道思责任。古人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正确的祭祀之礼能积极引导现代精神趋向。今天我们的祭祀活动,无论是墓前祭扫还是网上祭祀,做好了,都会有效营造祭祖敬宗、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和和美景象,这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无疑都是重重的一笔。先烈们用辛勤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因为我们曾是他们的责任。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也应当将此责任传承,也为我们的后代负责,这就是最基本的“道”。拜祭传道,思清责任,这样的祭祀更有意义。

  网上祭祀,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其内涵与亲临墓前是一致的。祭祀重形式更要重内涵挖掘,祭而不思则为“罔”。思感恩、思信念、思责任,行有此“三思”,网上祭祀才更具价值,与新时代合拍。

编辑:devoma
0 

今日关注

吴鹏:中元节,不只是“鬼节”

1 1
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 阅读全文 ]
1 

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

1 1
7月25日,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第五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 阅读全文 ]
1 

警惕肝病九个早期症状

1 1
警惕肝病早期的几种症状同时出现,经过营养或休养后,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便可怀疑是患有肝脏病的可能,要及时进行检查。, [ 阅读全文 ]
1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皇泽寺,感受唐代瑰丽文化

1 2
行走中国·2018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于25日走进四川广元皇泽寺,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25家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近距离感受唐代瑰丽文化。 [ 阅读全文 ]
2 

应县木塔: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1 1
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 阅读全文 ]
1 

旅顺地理:图说东鸡冠山——日俄战争的主战场

1 7
东鸡冠山地处旅顺市区东北部,东鸡冠山北堡垒,这座在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夫的《旅顺口》小说中被称为2号炮台的地方,曾是中国近代史中两次重要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 [ 阅读全文 ]
7 

不忘初心的“初”姓,源自鲜卑皇族

1 2
如今初姓人虽绝大多数为汉族,可其姓氏的源头却可追溯到历史上五代十国时候的鲜卑族。 [ 阅读全文 ]
2 

隽姓多种读音

1 1
隽姓有很多读音,沂源唐庄,隽读“见”音;沂水一带,读”钻”音;陕西读”算”音。 [ 阅读全文 ]
1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1 14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4 

100年前的新加坡

1 11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 阅读全文 ]
11 

古人的君子气度:孔融让梨 廉颇负荆

1 8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妇孺皆知。孔融四岁时,和家族中各位兄长一起吃梨,自己直接挑了一个最小的梨。长辈们就问他什么原因,孔融回答:“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他这句话不仅引发孔氏一门的惊喜,更成为古代君子谦让的经典。 [ 阅读全文 ]
8 

父爱之舟

1 4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 [ 阅读全文 ]
4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评论精选

2020-11-24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6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1
浏览:4 评论:0 收藏:0
2020-10-31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9
浏览:2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