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历史沿革 > 烟台老建筑所城:从军事基地到胡同四合院

烟台老建筑所城:从军事基地到胡同四合院

2017年11月2日
文章来源: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是一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石头史书”。今天,当我们再次徜佯所城之中,细细品味每一座老宅,每一石一瓦,均可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顺着历史的脉络,所城的建筑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明朝时期、清朝初期、城市开埠之后以及现如今的所城。从当年的兵营到千户衙门,再从城隍庙到喧杂的四合院……由军事建置而形成的奇山所城,俨然就是一座丰富的历史建筑宝库。再到所城,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所城官兵为了脚下这片自己心爱土地的安定,尚武练兵、鼓角争鸣的壮观场面,“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这就是所城,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已经隐去了许多从前的模样,从小鱼鳞瓦片换成了大红瓦,从雕刻精致的门窗变成了铝合金,就连古色古香的厢房也改建成了平房和出租屋,可是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些许不同和丰富的“内容”,虽然历经岁月侵袭、风雨沧桑,但是历史在这座“城”留下的辉煌和印记无法磨灭。
        昔日兵营———奇山所城
        所城原本其实是一座兵营。


        奇山所城研究会会长张春钺介绍,明初,倭寇侵扰沿海边疆,民众深受其害,国家也不得安宁,为了防止倭寇之祸,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和所,大体编制为5600人为一卫,设指挥使官,1120人为一所,设千户官。“明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春,在登州卫辖区内设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建所城。当时,这是属于建所较晚的千户所,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而史料记载,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首任千户、武略将军张升在主持建城时,就是按照兵营标准建造。当年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是这样的: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在修建所城时,还有四座城楼,十六座“铺”,铺是半圆弧形的堡,突出于城墙之外,御敌时既可减少死角又可屯兵。城外的护城河则有三丈五尺宽,一丈深浅。但从规划上看,就是一座典型的兵营城池。


        张春钺介绍,当时的所城是以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为轴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大街,将所城分为4块区域。他指着老城地图,详细地做了解释:“所城的西北面是办公场所,设置了千户所衙门。西南方向,是兵营的伙房以及粮仓,而东北面就是兵营以及马棚,还有家眷们居住的地方,东南则是,练兵场。”之所以选择所城作为兵营也是有讲究的,是因为所城以北有座不高的荒丘,可是因为是三面环海的制高点,能够设置报警的烽火台,南面又是塔山群峰,必要时可以作为战略退却之地,西面为奇山,就是现在的毓璜顶,在山顶,可以俯观全市,沿海的倭警也是一览无余。
        由此可见,所城的战略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重要,官兵们平日舞枪弄棒、演兵习武、擒拿格斗,虽说到了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废除了千、百户制,在烟台设兵备道,统管军事,行政也属于福山县管辖,可是历经200余年血雨腥风的洗礼,奇山所城始终是立于黄海之滨的一座坚固的军事城堡。
        昔日辉煌———张氏祠堂
       刀光剑影的日子已经过去,可是,兵营所留下的痕迹依然可见。要说所城的建筑,就不能不说位于所城时彦街14号的奇山所张氏宗祠。作为所城很有代表性的建筑,它是明代奇山守御千户所官署衙门,更是张家后人供奉祖先排位的灵堂。虽然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昔日辉煌,但依然能从大致轮廓中,寻找到当初的影子。
        所城张家后人、如今对那些“陈年往事”一直饶有兴趣的张善夫说,根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七月,抗倭名将戚继光上任仅一个月时间,就曾两次莅临奇山所,在第二次到这时,题赠给张氏六世族祖———时任奇山所守御千户张元祯“屡靖海患”四字匾额一块,悬挂于所衙大堂东墙,这也成为了张家为之自豪的事情。而所衙与所城永发胡同南的奇山守御千户所指挥厅,所城西门里路北的城隍庙,这三处所城内的建筑在明代被称为奇山守御所城内三大建筑。张善夫说,“这三处建筑物呈阶梯形状分布建在所城内,守御所指挥厅就坐落在所衙东南方向,距所衙约110米。”
        所衙建筑是结构严谨的殿宇式小型古建筑群,共分前厅、两廊和大殿三个主要部分,说到这,张善夫还特意介绍说,“这是两廊而不是两厢,因为这里原本没有门窗”。大殿后平房共有七间,东西两厢六间,除仪门、牌匾、照壁、石狮、大殿、前厅屋顶两头的大吻、鸱吻饰物,屋面垂脊上的神兽等被拆除破坏外,其余部分基本保存完好,大殿面阁五间,木制构件上,全部有雕刻及彩绘,粗大的黑漆梁柱,楹联,匾额等,整个建筑厅堂气势雄伟,其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明代官衙监制和堪舆学说而建,体现了古代官署衙门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以及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


        如今的张氏祠堂被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租用,里面稍显杂乱。但是抬头望去,画栋雕梁、飞檐、瓦当、门楼上雕刻的阴阳八卦……那些旧时的痕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已经远去的历史。
        昔日证明———拴马石


        开埠之后,所城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新建的宅院多以砖、木、石结构为主,墙体腰线以下块石的琢磨程度,反映了家境的殷实与贫困。张春钺告诉记者,很能体现所城居民家境条件的一个物件,就是所城民居外部的“拴马石”。拴马石俗称马吊子,因用来系骡马等牲口的缰绳而得名。
        拴马石是用青石雕砌,突出墙体之外,形状有的为圆形,也有的是椭圆形。家境好的,做工就讲究,他们将拴马石隐于粉墙之中,周围还精雕细琢地绘制上曼妙的图案,这使得一块小小的拴马石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家境条件一般的,则就没有这般讲究。另一方面由于老所城人使用骡马等牲口做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因此,在修建住宅时,一般都设有拴马石,出行时由自家牲口代步,运输物品时,也由骡马负责运送。而没有拴马石的人家,就只能靠自己了,而拴马石的形状也能反映出当时这户人家的身份地位。张春钺说,凡镶砌平面鼻式方形拴马石的建筑,档次都很高,宅主均为大户人家,而外探耳朵型拴马石的建筑,档次就不高了,宅主也都是些寻常人家。因此,这些拴马石不但是所城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还是当时家庭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如今的所城,拴马石依然随处可见,张春钺老人曾做过实地考察,发现所城至今尚存的拴马石有51个,分为三种,一种是长方形,中间凿有两个对称且互相连通的椭圆形凹槽,形同牛鼻子,整体镶砌在墙上,与墙面齐平;一种是正方形,雕琢工艺和镶砌工艺均与长方形相同,只是体量略大,还有一种是与墙面垂直、伸出墙外,伸出部分为圆弧形,中间有孔,形同耳朵。
        他介绍说,通过拴马石,可以判断所城老宅的修建年代、建筑档次和宅主的身份地位,凡设有拴马石的建筑,均为清末以前的老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拴马石的实用功能已经丧失,不过,这些老古董又有了新用途,那就是可以栓自行车、摩托车等车辆,“锁车防盗,聪明的所城人赋予了拴马石新的功能,”他笑着说。而漫步所城街头,举目欣赏一下造型各异的拴马石,也别有一番乐趣。
        昔日风光———胡同四合院


        建筑是固定的,人是流动的。所城的“四合院”更彰显着一种意味深长的风景。
        提起四合院和胡同,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京。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也形成了一个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之所以称之为四合院也是有讲究的。“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可是在所城,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建筑。
        张春钺说,所城民居体现着“四合院文化”的典型风格,以平房为主,个别有在正房之上加盖楼房的,楼梯在外,有点像天津的“小楼文化”。在明末清初,卫所被裁废之后,所城民居迅速崛起,开埠之后,所城的房屋以正房、倒房、东西两厢方结合的四合院居多。据史料记载,官宦人家还有许多二进、三进甚至四进院落,张、刘二姓大户有的还加盖了小楼。不过,如今的这些四合院正在渐渐失去当年的“温馨”,而被一个个闭门不相往来的出租户所代替,令人唏嘘。


        与四合院相比,所城的胡同尽管古旧,但大都还在。已故烟台著名学者王焕理曾考证,老烟台最古老的街巷就在所城。奇山守御千户所城修建之初,便形成12条街巷胡同,而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所城兵将解甲归田,在所城里大兴土木修建住宅,因此又在被纵横两条大街分割的4个区域内形成了10条街巷。值得一提的是,这22条街巷,除了东门里北胡同于1971年建楼被占外,其余21条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名称有所改变,东门里街、西门里街和高家胡同并称为所城里大街;夏家胡同并入双兴胡同;傅家胡同、洪泰胡同并入南门里街;永发胡同、王家胡同并入北门里街;尚存的7条环城胡同,1973年改称为“巷”。
        这些街巷除东西大街稍宽,余者都很窄,在窄小却拥挤的胡同里,所城昔日的辉煌不亚于老北京胡同内的繁华。而时至今日,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也是所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天的所城,还居住着约1100多户3200多居民,虽说随着时间流逝和风雨洗礼,许多建筑和街巷已经破旧不堪,外来户也随之增多,可是,建筑还在,历史还在,所城还在。

编辑:jrg
2 

今日关注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3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1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探寻文化对品牌塑造的力量

1 2
大连品牌发展论坛5月15日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 [ 阅读全文 ]
2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大连:规划引领 品质立市 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1 4
多年以来,大连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品质立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 阅读全文 ]
4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人文

2020-11-27
浏览:17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7
浏览:10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1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