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寻亲搜索 > 阊门寻根(2)阊门移民后裔在盐碱滩上建起盐城

阊门寻根(2)阊门移民后裔在盐碱滩上建起盐城

2017年4月2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1000年前,一个心忧天下的苏州人,在黄海之滨修建了一条捍海堰,“农子盐课,皆受其利”。这个苏州人的名字叫范仲淹,他修建的捍海堰,被后世称为“范公堤”。

  600年前,一群背井离乡的苏州人,在先辈修建的海堤旁,从事着极其艰辛的盐业生产。这群苏州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有着一个共同的梦中家园——阊门。

  “明代阊门移民和他们的后裔们,对苏北的经济,特别是对作为明清两朝国家财政命脉的两淮盐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在海边上'煮’出康乾盛世,”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古代移民史专家曹树基教授说。

  移民们在盐碱滩上建起“盐”城

  “大丰是中国最年轻的县之一,1942年从东台划分出来,原名台北县,1952年改名大丰,1996年撤县建市。 ”

  大丰市政协副主席王立功介绍,大丰是一座移民城市,现在大丰的74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明初阊门移民的后裔。目前大丰共发现了43种家谱,其中明确记载祖先系明朝初年由苏州阊门迁入的有29种。“明朝初年,范公堤以东地区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移民们来到这里后,基本上都是从事盐业生产的。 ”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至今在盐城各地的地名中,仍保留着“场”、“团”、“灶”、“总”、“鐅”、“仓”等与盐业生产相关的名称。“场”,就是盐场管理机关驻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目前,大丰有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因“灶”得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和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阊门移民来到荒芜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鐅”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盐城境内以“鐅”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鐅镇、大丰的潘鐅镇等等。

  “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卤”

  从明初开始,阊门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在黄海之滨从事了600年的盐业生产。

  “严格意义上的盐民,消失于上个世纪50年代,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传统的制盐工艺了,”王立功说。

  74岁的邹迎曦,当地的“末代盐民”之一。邹家也是阊门移民,世世代代煮盐。

  邹迎曦介绍,旧时制盐,首先要在海边找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铲除杂草,然后将地表磨平,“这就是制盐的盐场,由于长年被海潮浸泡,所以含盐量相当高。 ”

  盐场筑好后,下一步工序就是“制卤”。每天早晨5点左右,壮劳力将没有完全烧透的草木灰挑到盐场上,每4个平方丈倒下一担,妇女老人们则跟在后面用木锹和扫把,将草木灰均匀地摊铺在盐场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下午五点前后,草木灰已经从土壤中吸附了大量的盐分,盐民们将草木灰挑回去,倒进灰坑里。“灰坑呈倒屋顶型,但是只有三条边,有一面是开口的,底部开一条深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沟,用芦席盖在上面。 ”

  这时,就该富有经验的老盐民出场了。老盐民要用脚板将草木灰踩平踩实,再用多出来的草木灰在灰坑开口的那一侧边上筑一条矮坝,“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序,因为接下来要在草木灰上面灌上10厘米深的水,让水均匀地渗入,溶解草木灰中吸附的盐分。要是踩得不实,水一浇上去整个就塌了;要是踩得太实,水又渗不下去。 ”

  一夜过后,水完全溶解了草木灰中的盐分,成为盐卤,经过灰坑底部的芦席的过滤,渗入下面的沟槽,通过竹管流入卤井。

  “现代科学证实,盐卤中的含盐量在27‰左右时,熬出的食盐含钠量最高,品相也是最好的。 ”过去没有精确的测量技术,盐民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一种是用“石莲子”,所谓“石莲子”,就是被鸟类吃下去、而又没有被消化吸收就排出的莲子,“将10粒石莲子投入盐卤,如果有8粒浮起,那么含盐量就是最适宜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鸡蛋投入盐卤中,如果鸡蛋有五分之一的部分浮在盐卤上面,那么含盐量也恰好是最适宜的。

  “煮盐灶台是长条状的,从灶门到烟囱,依次安装着两口鐅和一口锅,”鐅是烧盐的专业工具,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直径三尺,深三四寸,“鐅和锅的高度是呈阶梯状分布的,灶门处的一口鐅最低,紧挨着烟囱的锅最高。 ”

  烧盐灶台的长度一般人难以想象,仅火叉就有3米多长,为了灵活操作如此巨大的火叉,盐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名叫“烧火佬”的装置——从屋梁上吊下一根绳子,底下系住一个开孔的木块,火叉的柄穿在孔里,“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结构”。

  烟囱边上锅里的盐卤,属于“中间原料”,烧热后舀出来倒进鐅里。当鐅里的盐卤沸腾时,要加入一种特别的催化剂——皂荚,此时,白花花的食盐就产生了。

  除了“鐅”,还有一种巨型的烧盐工具叫做“盘铁”。邹迎曦介绍,盘铁是明朝晚期之前盐民们使用的,“官府为了防止盐民私自烧盐,发明了这种工具。 ”盘铁类似于“拼图”,由9-13块组成,每一块都设计成不规则的形状,总重2500-4500公斤,每户盐民保存其中的一片,开火烧盐时,在盐官的监督下,盐民们将盘铁拼成一口“大锅”。由于盘铁厚大,难以烧灼,因此每举火一次,通常需要连续生产15 天左右,数家灶户集中轮流操作,团煎共煮。

  “盐丁苦,食不充饥衣难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这是明末清初,安丰盐场的盐民诗人吴嘉纪写下的反映盐民生活的一首绝句。

  据记载,明初有4万多江南百姓被迁徙到两淮盐区从事煎盐劳役。这些盐民们处于社会最底层,宋元明清四代,官府都用特殊的户籍制度管理盐民。这种特殊的户籍不能改变,盐民们只能世世代代积薪、晒灰、淋卤、煎盐,以致蓬头垢面、胼手胝足。

  邹迎曦亲身体验过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说,烧盐时室内的温度达到70度,盐工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工作。一昼夜一户盐民可以熬出2000斤食盐,这些食盐全部要送到盐包场,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官府。而盐民的劳动所得,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18岁之前,我从没有穿过布鞋。我们老家有句土话叫'熄火穷’,每年烧盐的时间只有几十天,只有这段时间家里才有收入,其他的时候,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

  黄海之滨六百载沧海桑田

  范公堤沿线众多盐场所生产的食盐,在层层盐官的严密监督下,通过连接各盐场的串场河运抵泰州,再由泰州通过长江水道运到仪征,最后到达扬州。

  在扬州,盐民们含辛茹苦熬出的食盐,变成了盐商们手中白花花的银子,和他们歌舞升平、穷奢极侈的生活。 1813年,一个叫黄至筠的山西商人在扬州最繁荣的东关,修建了一座空前绝后的私家园林,叫个园。这座园林当时估计要耗费600万两白银,相当于整个江苏省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黄至筠究竟有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养了一个200多人的戏班子,他们家用人参喂鸡,每吃一个鸡蛋相当于吃掉1两白银。园子里有用白银浇铸的假山,每座重达千斤,因为无人能够偷盗,故称为“没奈何”。以黄至筠开始,类似这样的大的园林在扬州又先后建起200多处。

  清乾隆年间,两淮盐商每年可上交盐税600万两白银以上,占全国盐课60%左右,是全国地方税收的第一大来源。不仅如此,国家每有重大军事行动,或天灾年荒,或河防工需,或巡幸典庆,盐商就捐输报效。两淮盐商捐输额高达3826.6万两……

  600年的时光,就像倒映在串场河上的白云,悠悠而过。 600年间,阊门移民的后代们,早已融入这片盐碱滩,但他们的心中,始终牵挂着一个地方——阊门。“1956年,大丰的手工煎盐时代宣告结束,”末代盐民邹迎曦从当地政府机关退休后,潜心研究地方盐文化,现任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大丰最后的一座盐场,已于两年前停产搬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出现一片新型工业区。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5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烟台故事:续半联,吃半联

4 10
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 阅读全文 ]
10 

千年孝道文化的根源——文登丛氏宗祠

3 16
古时候在文登县内有百余座丛氏宗祠,文登城内一条街上就有三座规模宏大的宗祠,数道牌坊,并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上谕。 [ 阅读全文 ]
16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3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2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大连曾有哪些塔?

2 4
大连市市内曾有几座塔,如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五一塔、消防塔。 [ 阅读全文 ]
4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2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2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2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2 12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2 

金正恩提议与特朗普会面,特朗普说:咱哥俩5月前见!

2 7
路透社发布“突发新闻”,韩国总统特使团团长郑义溶在其发表的涉朝“重大声明”中称,特朗普表示,他在今年5月前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 阅读全文 ]
7 

大连营城子乔姓

2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曾有东北最早的钢铁厂

2 17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连工业,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即便放眼世界,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作为大连早期工业的诞生地、新中国电瓷产业的摇篮,老电瓷厂承载着人文历史、城市记忆和代代传承的城市精神。 [ 阅读全文 ]
17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1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烟台安姓和大连安姓是一家,一世祖叫安谦

1 4
烟台安氏的祖籍在今山东省齐河县,现约有5万余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有2万余人,在烟台只楚镇孙家庄有几千人,蓁山屯人数不详,在北京市区也有几百人。 [ 阅读全文 ]
4 

邵裴子:求是求才不求人

1 7
邵裴子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提倡“通才教育”,并且以“惜才闻名”,当时来浙大的除苏步青外,还有物理学家张绍忠、生物学家贝时璋、教育学家郑晓沧等。 [ 阅读全文 ]
7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1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幕 海内外炎黄子孙网上拜祖

1 9
庚子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5月18日在湖北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举行。 [ 阅读全文 ]
9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1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大连退休人员采暖费补助金这样领

1 21
大连2005年底以前有企业缴费记录,且采暖费缴费年限满20年,即可以享受每年500元采暖费一次性补助金。 [ 阅读全文 ]
21 

他们用旧体诗记录“九一八”

1 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鹤、马君武、钱来苏、胡先骕、马叙伦等人纷纷作旧体诗,表达爱国抗日之情。 [ 阅读全文 ]
7 

九一八事变的8个历史真相: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1 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1 2
电影演员、原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谢园于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 阅读全文 ]
2 

家谱

2020-11-24
浏览:371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2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