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资讯 > 热点话题 > 中国人只用13年就把一种随处可见的鸟儿吃到濒危

中国人只用13年就把一种随处可见的鸟儿吃到濒危

2017年12月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1979年到1990年,俄罗斯贝加尔观察站标记了10460只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而2012到2015年间,这个站一共标记到了9只。

  前天,黄胸鹀正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距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你也许从未听说过这种小鸟,但你很可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它在菜单上的名字——禾花雀。

  并不很久以前,禾花雀/黄胸鹀还是一种漫山遍野的鸟。2004年之前,它的评级还是最安全的“无危”;那年发表的数据认为仅在欧洲就有60000-300000只个体,全球数据应该数倍于此。

  到了2015年,同一组研究者估计,欧洲的成年黄胸鹀数量大约是120-600只。人们仍在争辩它在亚洲东部的种群受到了何种打击;最悲观的场景下,十年里它减少了99%。

  乍看起来,这样一种鸟类竟然会濒危,似乎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要知道,它的繁殖地从芬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直向东横穿蒙古和中国北部,直到俄罗斯的最东端还有韩国和日本。如此广泛的分布,而且很多地区都人迹罕至,应该无论如何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可过去二十年里我们却眼睁睁看着它从西到东逐渐消失,芬兰已经有将近10年没有哪怕一只黄胸鹀现身了,日本也已连续几年只能找到几对而已,不久前刚找到一个30对的种群已经是特大喜讯。今年夏天,研究者们在俄罗斯萨哈林省的一个重要繁殖地一共找到了17只;黄胸鹀研究者、国际鸟盟研究员@规矩的辛巴说,就在不太久之前,一早上就能找到这么多。

  俄罗斯的研究者曾经对此十分困惑,他们猜测可能水坝影响了繁殖地草原,或者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导致适合黄胸鹀越冬的稻田正在减少……但这种级别的环境变化,根本不足以解释它过去二十年里的断崖式崩溃。

  他们那时还不知道,黄胸鹀面临着另外一个致命问题。它们是候鸟,每年迁徙到南方越冬;而它们迁徙之路要经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中国。

  在这里,黄胸鹀是一种传统美食。

  从1992年起,每年三水禾花雀美食节就捕杀数千只。1997年这个节日被禁,但是禾花雀黑市依然存在,佛山一个黑市一天之内就卖出了约1万只。东莞则骄傲地把“三禾宴”(禾虫、禾花鲤、禾花雀)称为本地头号美食。道理上讲,黄胸鹀作为稻田常见物种,成为饮食传统的一部分原本并无不妥;但如今,“吃禾花雀”已经异化为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身份象征。黄胸鹀不过麻雀大小,当年都是论串卖,现今因为稀缺,每只的价格动辄上百元,还经常用其他的鹀类冒充。酒店一般以一人一只的方式上菜,但极端奢华的宴席可以一次吃掉数百只。

  1997年的香港,禾花雀还是这样出售的。

  随着黄胸鹀的种群崩溃,抵达越冬地的鸟儿越来越少,猎人已经向北转移,在迁徙的半路上截杀。2008年浙江省拦截了一批正向南方转移的禾花雀,仅这一次就是4300只。

  看起来,黄胸鹀即将成为百年来第一个被吃绝种的生物。

  可是就在不久以前,它还数量如此众多,还曾被无数人目睹,还曾是广袤大地上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啊。它不像老虎躲藏在深山间,也不像大象生活在万里之外的非洲草原。二十年前还有很多广东人见过数万只黄胸鹀成群迁飞的场景,十几年前北戴河的观鸟者还会为铺天盖地的黄胸鹀而惊叹。这样一种鸟儿就这么没了,人们难道不会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吗?

  也许真的不会吧。人类是如此健忘,如此容易适应。谁还记得熊猫的分布曾一直延伸到河北山西?谁还记得白鱀豚在东晋郭璞笔下还是“江中多有之”?废墟被我们当成新的常态,然后继续迎接新的废墟;最终我们不但丢失了一个丰盛的世界,甚至根本不知道它曾经存在过。

  毕竟,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那种鸟儿,差不多就是在一百年前的这时候灭绝的。

  最后一只旅鸽Martha,死于1914年9月1日。

编辑:jrg
2 

今日关注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4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3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冷姓的起源

3 4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阅读全文 ]
4 

鹿姓乃周朝康叔后裔

2 17
据《风俗通》记载,康叔建立卫国后,他的嫡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其中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鹿氏。 [ 阅读全文 ]
17 

《全国各地苏氏宗支寻根觅族考略简要》初稿

2 15
河南省荥阳苏氏——旧谱记载来源于眉派苏辙后裔,北宋时期自眉山迁居河南许昌,元末先祖苏勇徒郏守二苏坟,世为郏人。查许昌老谱,明初只有苏雁一人不知所踪,荥阳苏氏传为苏雁后裔。苏雁自郏县迁荥阳。苏雁生二子二孙,长子居荥阳老城次子居荥阳苏家寨。荥阳苏氏尊苏雁之孙苏海堂兄弟为一世。经过二年调查取证,去伪存真,世系已对接。 [ 阅读全文 ]
15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1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他为8000多晋陵白氏后人寻“根”

1 14
常州白氏宗祠与众不同,常州全市100多个祠堂,天天对普通群众开放的,独此一家。 [ 阅读全文 ]
14 

叫姓只有300多人

1 15
全国姓“叫”的仅300多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菜坪村斑竹垅。 [ 阅读全文 ]
15 

孔子祖上及下七十七代后人家谱一览表

1 29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 阅读全文 ]
29 

大连老地名:貔子窝与麻子沟

1 1
貔子窝就是普兰店的皮口镇,其实,貔子并非指黄鼠狼,而是狐仙;胶东话里,“麻子”、“老麻”、“老麻子”是一个意思,即野狼或野狗之意,这是老麻沟的由来。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闲话老大连:大连冬季里的煤坯

1 8
脱煤坯时代早已过去,昔日买煤的供应证只能成为大连收藏里的永久记忆。 [ 阅读全文 ]
8 

“安东八景”之首:元宝山的前世与今生

1 16
元宝山公园建于1911年,2009年重修。 [ 阅读全文 ]
16 

营口2001年重建妈祖庙

1 2
营口天后宫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在原龙王庙旧址修建,2001年重建。 [ 阅读全文 ]
2 

大连举行第四次海葬公祭

1 1
3月31日上午,大连市第四次海葬公祭仪式在老虎滩菱角湾游船码头举行。 [ 阅读全文 ]
1 

孙群萃画大连:世上已无十五中

1 14
十五中就是美术学校的代名词,大连人少有不知道的。 [ 阅读全文 ]
14 

为什么中国的刺青文化从宋朝之后就断了?

1 2
 中国市井大规模的纹身文化是在宋朝以后断绝的,时间是明洪武年间。 [ 阅读全文 ]
2 

大连火车站曾有毛主席像

1 6
大连火车站1935年至1937年建,是大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曾为1930年代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 阅读全文 ]
6 

阮氏字辈排行汇编

1 3
阮姓人口约有81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5%。 [ 阅读全文 ]
3 

鼠姓起源不同流

1 3
鼠族奔走齐国,寻求四贤之首的姜子牙保护,姜子牙将其安排在齐国与宋国交界处(今山东沂南苏村)定居,以图腾为志称鼠氏。唐朝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阅读全文 ]
3 

中国牛姓字辈排行辑录

1 13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裔牛父。 [ 阅读全文 ]
13 

我国各地马姓字辈排行

1 5
  马姓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之一,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2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 [ 阅读全文 ]
5 

旅顺地理:万忠墓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日本侵略者罪行

1 21
旅顺万忠墓已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 阅读全文 ]
21 

哈姓全国不足万人,汉、回、满族都有

1 18
明朝土木之变后中原始有哈姓,海内外总共不足1万人。 [ 阅读全文 ]
18 

毛泽东赞粟裕大将“三次辞帅”真相

1 5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毛泽东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但粟裕高风亮节,把元帅让了。 [ 阅读全文 ]
5 

《红楼梦》何以成为四大名著之首?

1 1
都说千万个人读红楼,就会有千万卷《红楼梦》。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毛茔子夏姓

1 4
毛茔子是夏姓的“天下”。 [ 阅读全文 ]
4 

山东沂水关顶刘氏考

1 9
查其《刘氏族谱》与穆陵关巡检档案,可知“关顶刘”为穆陵关守关将领之后。 [ 阅读全文 ]
9 

大连“此地巴”的由来

1 25
大连人主要由两支组成,一支来自建市前后,当地人称为“海南丢子(e韵,音额)”;另一支是自然当地人,“海南丢”称之为“此地巴子”或“此里巴子”。所谓“此地巴”系指旗人。 [ 阅读全文 ]
25 

大连金州汪姓是完颜阿骨打之后

1 9
大连金州地区也生活着这样一支汪姓,汪渔洋就是金州汪姓代表人物。 [ 阅读全文 ]
9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1 27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7 

评论精选

2020-11-24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6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1
浏览:4 评论:0 收藏:0
2020-10-31
浏览: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9
浏览:2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