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2017年8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除去洪洞大槐树之外,青岛民间还流传着“祖先在云南”的说法。比如,在李沧区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家祖籍是云南的。”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呢?采访了多位知名专家,查阅了大量史料、族谱,资料显示李沧区最初的移民主要来自云南。云南移民在诸多行政村中超过了半数。与移民相关的还有很多故事与传说,引人入胜,也让人为之感慨、叹息。

  明初倭寇七次入侵青岛一带

  在青岛市史志办《志鉴工作》2002年第3期上,有一篇岛城知名文史专家侯文程先生所撰写的《青岛地区云南移民初考》,其中称“李沧区由云南移民建立的村庄达半数以上”。在岛城文史专家那洪岐、杨惠春所写的《李沧区移民是来自云南吗?》一文中,则提出据史料记载,李沧区现有的53个行政村中,其中有29个村就是在600多年前从云南迁移过来的。

  大枣园村的牌坊

  为什么要从云南移民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原来的区域内人烟稀少。从元朝末年开始,兵灾战乱接连发生,原有人口损失殆尽。第二,则是因为倭寇横行。从元朝开始,倭寇就时常侵扰沿海,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明朝初年,倭寇又7次入侵青岛。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坐不住了,于是他决心加强青岛地区的防御力量,设立卫、所,开始屯田。从洪武二十一年(1382年)起,青岛沿海设置卫、所,其中很多人就是从云南迁移而来。

  即墨县志

  这一部分人并非是少数民族,而主要是汉族。侯文程先生在文中写道:“青岛地区云南移民的祖辈都是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农民,他们祖籍大多为安徽、江苏等地。青岛地区的某些方言、民俗与江淮地区极为相似。”当然,因为那些汉族人曾在云南生活过,甚至在当地结婚生子,妻子是云南当地人,也会带来一些与云南类似的风俗习惯。

  部分居民小指指甲呈两半

  在上世纪90年代 ,李沧区由原崂山区李村镇和沧口区合并建成。而在历史上,沧口地区又隶属于即墨县辖地,所以《崂山县志》和《即墨县志》的一些材料也可以说明李沧区的状况。

  据《崂山县志》中的材料: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日本人)入侵崂山沿海,居民多受其害。于是,朱元璋下旨命近海诸卫分兵讨伐倭寇。到朱棣当皇帝之后的永乐二年(1404年),在如今崂山区中韩街道设置即墨营,其中设两名把总,1000余名官兵,还筑有寨城1座,周长2华里。在女姑口有驻军一部。可见崂山 、李村一带移民大多是明朝派来驻守沿海一带或屯垦的军户。许多从征军士在当地安家落户、结亲、通婚,繁衍子孙后代 ,使得现居住地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当地民间传说,凡是祖先从云南迁居此地的人,双脚小指指甲均为两瓣形状。

  资料介绍,现居李沧区部分村庄的部分居民,小指指甲也确实呈两瓣。

  族谱记载是从云南迁来

  2008年,李沧区政协曾出了一本书名为《记忆中的村庄》,其中共写了60个村庄,包括现存的和部分已经消失了的。岛城文史专家刘锦女士就是当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调查了26个村庄。她对记者说:“当时,大部分村庄中的老人和族谱上,都说是从云南迁移来的。”

  倭寇在青岛一带横行

  根据新编《即墨县志》记载,仅明代因建立卫、所和军屯而迁入的军户达7万余人,其中包括在沧口、楼山后、湾头、十梅庵、东南渠一带立村的林、张、赵、庄、王、蔡、宋等姓氏家族。而据《崂山县志》载,李村镇辖区的19个村庄(今属李村、虎山路、浮山路、九水路4个街道)均是云南移民。

  如果说宏观的数字和材料有些抽象的话,那么各个村庄的家族史则更能体现当年移民的状况。

  李钦堂研究过西南渠村的历史,撰文称,据历史考证,西南渠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相传村中的张姓祖先率先从云南迁徙至此栖身谋生,因村东北处有一土埠,所以起名叫安家(甲)埠。后因早年间连绵不断的战争,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村民期盼艰难早日离去,为追求这一良好愿望,又因为村南刚好有一水渠,遂改名“南渠”(谐音“难去”)。

  也有村庄是从省内迁来

  姜平秀、王珍亭曾撰文讲述过晓翁村的由来。其中称,晓翁村如今有传说和记载的有崔氏和王氏。《崔氏支谱》中记载称:“吾家相传云南籍,明初兄弟二人捧檄移来山东。先卜居於大翁村,后移居东南山村,又移居晓翁村。晓翁村者即吾本支所从出也。自始迁居於此,至今历有十八世,计聚族於阅斯六百余年。”而王氏则是三百年前从崂山东窑(登瀛)迁徙而来的。而在此之前,王氏的先祖从淮安府长途跋涉来到东窑。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东窑的耕地已不能满足需要,经过打探,再三比较,王氏族长派遣了十世长支孙落户到了晓翁村。

  刘锦女士曾经多次前往大枣园,了解其村中历史。大枣园的历史最远能够追溯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四泊社四甲棘林村的王景,迁徙到胶州朱阳社十甲等上村 。王景有4个儿子,分别是王核、王隆、王纶和王福。万历年间,王纶一家又迁徙到了即墨县汇海王家庄,而王纶的孙子王才富这一代继续外迁,来到了浮山所下辖的于家村旁,建屋耕地,人丁渐多,于是另起村名。因为祖籍棘林村,便将“棘”字由并列改为上下,叫“枣”(繁体)园村 。后来因人口又多,再分出一村叫小枣园,这里便叫大枣园村 。王才富被尊称为大枣园村的“始祖”。明朝万历七年(1580年)倭寇入侵浮山所一带,直逼大枣园村 。王才富全家及村民离村避难,躲进崂山的黄花洞中,因山高无路,倭寇不敢入山而退走。王才富等躲过劫难,回村重建倭寇烧掠后的家园。

  刘锦女士当时也调查了石家村,这个村庄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从云南迁至诸城,在二百多年前,又从诸城迁移过来的。

  从这些村庄的家族史中可以到,从云南迁移到李沧的的确能够占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从其他省份以及山东省内其他地方迁移而来,包括一些就近迁移的,多种方式都有,是有据可考的。

  民国七千满族人从青州迁来

  20世纪初,也有很多工人从外地迁移到李沧来工作,这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移民。那洪岐在《李沧区少数民族状况及其由来》一文中就介绍了部分满族人来青岛的移民过程。

  清王朝雍正十年(1733年)派清八旗兵15000余人驻守山东半岛青州旗城,随即满族官员开始出没于青岛。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老及文武官员来青岛寄居从业。到20世纪初,就有大量的满族百姓移居迁徙来沧口、崂山一带定居生活。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日本商人在青岛开办了许多纺织工厂,需要大量的女工劳动力。日商发现满族妇女全是不缠足的“大脚板”,非常适合做纺织工人。于是,多次去青州北城(清朝在山东设的旗城)招收“养成工”(童工),进入当时的铃木丝织厂、大康纱厂、钟渊纱厂、大英烟草公司、四方工厂为最多。

  为了反对日本厂商的残酷压迫,其中的一些满族工人还参加过1925年4月26日至5月29日青岛各纱厂举行的罢工斗争。1922~1930年,又有北京、山东青州北城等地的满族百姓被招募来青岛当学警及消防警察。随即其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投奔来青岛找工作、定居、通婚结亲,繁衍后代。

  关于这一段历史,岛城著名文史学家鲁海先生也曾提及,他说,光民国初期,从青州来的满族人就有大约七千人,包括舒、关、曹等姓氏。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2 7
中元节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放河灯。 [ 阅读全文 ]
7 

读城|青岛人到底什么样?

2 1
这几年,小哥几乎成为青岛小伙的代名词,一个褒贬不一、色彩丰富、充满复杂情调的感情品牌。 [ 阅读全文 ]
1 

广西博白县冯氏宗族简史

2 18
数百年来,博白冯氏没有联过族,所以造成各地另立始祖,各排字辈。由柯木村光流,冯荣等公倡议,合族响应,统修了全县及部分外迁玉林,陆川,合浦,小江,钦州等地支族的冯氏族谱即《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 [ 阅读全文 ]
18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1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百余藏品述兰州牛肉面“前身今世”:引燃食客乡愁

1 20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 阅读全文 ]
20 

越姓是鲜卑族后裔,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族谱

1 2
越步生表示,经过多年查阅资料研究,新村越氏应为鲜卑族后代,祖先姓氏为译音“越勒氏”,取“越”姓。 [ 阅读全文 ]
2 

奶奶

1 4
奶奶的名字叫赵美珍。 [ 阅读全文 ]
4 

贺姓为啥拜庆姓为祖先?徐州这家人竟是贺知章后人

1 4
沛县这一支贺姓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次子的后人,而这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 [ 阅读全文 ]
4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1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 阅读全文 ]
5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7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7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1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正是樱桃上市时,话说宝宝能不能吃樱桃?

1 1
樱桃性温热,不易消化,对胃粘膜剌激性大,最好不要空腹吃,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特别是口腔有溃疡的、咳嗽喘息的宝宝。正常的宝宝也不可多食。 [ 阅读全文 ]
1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汉人人数可是100倍于蒙古人

1 5
根据200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汉人数量光在中国就约有12亿,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约在1200万上下,可见从人数上来说,汉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黄皮肤人。 [ 阅读全文 ]
5 

100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

1 4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 阅读全文 ]
4 

中山路|百年老街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2
中山路,精神意义与物质价值并存;只要是青岛土著,便会有中山路情结。 [ 阅读全文 ]
2 

溥伟的皇帝梦

1 7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 阅读全文 ]
7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1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0亿元

1 2
电影《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 [ 阅读全文 ]
2 

华盛顿:美国国父,亲自制定美国宪法

1 2
由于华盛顿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 阅读全文 ]
2 

萧红:一代才女最后的寂寞与飘零

1 1
1942年1月22日,萧红逝世。 [ 阅读全文 ]
1 

李光禄:大连的个性与传承

1 8
 大连早期城区是由外国人规划建起,外来元素必然会在建筑、人文景观以及园林设计上留下影子。 [ 阅读全文 ]
8 

李光禄:东关街是大连的宝贵财富

1 13
大连是山东移民最集中的城市,闯关东又是那段最难忘的历史,东关街建筑就是记录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最宝贵文化遗产。 [ 阅读全文 ]
13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1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张家后人张善夫:串起烟台所城过年的历史

1 5
1954年出生的张善夫是所城张家第18代嫡传后人,自出生起,一直住在所城里的一个独门独院里。 [ 阅读全文 ]
5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1 15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5 

电影连环画里的老大连外景地

1 3
网络时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都会截取旧照片,或浏览老电影来溯源念旧。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迟姓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迟家村

1 11
烟台的迟姓以福山区较多,福山的迟姓始于明洪武年间。 [ 阅读全文 ]
11 

大连营城子乔姓

1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寻亲搜索

2020-11-27
浏览:14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4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1-09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8
浏览:49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