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生活 > 旅游 > 美景 > 武夷山:全民共享的"中国国家公园"探索者

武夷山:全民共享的"中国国家公园"探索者

2020年11月19日
文章来源: 

  “我是国家公园人”成为高频词汇,这里随处可见的宣传语也在告诉远道而来的人们,武夷山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四方友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文明新探索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武夷山正式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身份,率先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改革之路。

  试点区面积1001.41平方公里,位于福建省北部,区域涉及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和邵武市4个县(市、区)。整合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九曲溪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种保护地类型。

  国家公园,这个词在全世界并不陌生。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后,首批国家公园有望在2020年底前后正式亮相。

  放眼全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纵横交错林立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解决“多龙治水”的现状,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研究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规定,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武夷山国家公园建成后,武夷山将从一张旅游名片变成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生态名片。

  人文与自然联手打造的神奇宝藏

  武夷山,一处位于福建与江西边界的宝藏之地。

  “理学大师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了近40年,朱子理学文化诞生于这里。历史上,武夷山书院林立,摩崖石刻遍布,世界文化遗产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福建省金牌讲解员罗爱文,1992年开始便在风景区从事讲解员工作,谈到武夷山的人文自然,他心中满是自豪。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建立在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的试点区,武夷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独一无二的禅茶和朱理文化奠定了武夷山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傲娇地位。

  武夷精舍-朱熹所建

  这一切源于武夷山神奇的自然环境,得益于曲折多弯的细流和丹霞地貌,从古至今,“武夷山水甲天下,千峰万壑皆如画”之类的美誉从未间断,山水交融的九曲溪、霸气十足的大王峰、亭亭玉立的玉女峰等为代表,构成了世人眼中惊艳的武夷山风景一绝。

  俯瞰武夷山国家公园

  事实上,武夷山的生态和文化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

  广义的武夷山地区是坐落于江西省和福建省交界的庞大山脉,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试点区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这些拥有极高生态价值的区域是一片野性的宝藏王国。

  野性武夷山 惊喜不断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

  2019年,试点区内的挂墩地区,生物学家发现广义角蟾属一新种——雨神角蟾,武夷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挂墩,当今世界生物学家的朝圣地之一。这里以发现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类动物新种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一百多年来,中外生物学家先后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采集的模式标本达1000多种。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中队长徐自坤眼中,新物种发现的场面并不少见,作为林业工程师和植物分类专家,他常年工作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内。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关检查站处,我们见到了身穿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队服的徐自坤,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黄岗山自然探索之旅。

  黄岗山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160.8米,素有“华南屋脊”之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随着海拔的提升,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一山多景”的奇特景象颇为常见。

  在海拔1700多米处,这里是遮天蔽日的南方铁杉林绿色世界。据徐自坤介绍,南方铁杉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这片天然南方铁杉林面积达几千亩,在中国极为罕见。

  夏季的南方铁杉林内

  沿途一路向上,仅仅几百米的海拔落差,足以明显的分辨出南方铁杉林、中山矮曲林、黄山松林和中山草甸等各种植被类型。

  中山草甸,中山矮曲林,针叶林等明显分布的垂直带

  行至黄岗山山顶,一片黄色的芒草群落,林星散布着黄木松等植物,此时的温度已经骤降到个位数,并时常伴随着大风,空旷的视野,让人惊叹于这自然的奇迹。

  得益于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武夷山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类群及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的“避难所”,具有极高的物种保护价值及栖息地保护价值。

  “快看,黄腹角雉从旁边跑过去了。”

  “今儿的运气真不错,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经见到两次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

  除了千姿百态的古树奇景外,这片乐园中的野生动物同样令我们惊叹。

  据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讲解员詹建莹介绍,这里是“鸟的天堂”,占全国总数近四分之一,其中,黄腹角雉、白鹇便是其中的知名代表,这里也是“蛇的王国”和“昆虫的世界”,蛇种类达58种,占到全国总数的27.75%。昆虫种数多达6849种,约占全国昆虫种数的五分之一。

  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千万年来的神奇演变,形成如今欣欣向荣的神奇景象。“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下去”,詹建莹不止一次感慨到,“对于保护好这片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试点区的工作可谓意义重大且艰巨。”

  詹建莹,当地原住民,如今已成为试点区一名科普教育工作人员,致力于让自然教育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广泛开展自然教育已经成为试点区“国家公园人”一直在践行的理念。

  武夷山的守护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驱车前往武夷山国家的核心地带,沿途经历了若干哨卡,工作人员对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守卫这里的便是试点区的强力“臂手”——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

  试点区率先组建了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实行“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下属6个管理站分别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为管理局的直属单位,主要承担区域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据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兼星村执法大队常务副大队长吕兆平介绍,星村大队隶属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管辖着试点区总面积的40%,8个行政村,2200余人。

  自2017年组建以来,星村大队在管辖区内大力推广国家公园文化、营造了浓厚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大大增强了当地社区居民对于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是国家公园人”成为当地一句响当当的流行语。

  多年的科普教育,当地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入园管控是执法支队管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检查及劝返非法进区的“驴友”,防止林业有害生物进入公园区域的工作成为日常。

  “黄岗山作为东南第一峰,名气大,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驴友,这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大部分时候我们会采取写保证书、劝返等方式。”

  执法支队在多年的巡山经历中,驴友的问题屡禁不止。“如果一旦被发现有破坏珍稀动植物等行为,就变成刑事案件,需要公安部门介入。”

  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区率先颁布施行《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依法推进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和联动执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主体缺失、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弊端。

  吕兆平表示:“行政执法规定和制度愈完善,我们的工作便愈能顺利地进行。”

  武夷山脉横亘在江西和福建两省,一直以来,这里存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仅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划分到试点区内,如何实现闽赣携手,共护武夷山脉成为一项重要的命题。

  为此,江西和福建两省联合成立委员会,由两省林业局局长共同担任主任,加强各领域合作,并积极探索跨行政区管理,研究完成跨省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公园“茶农”新生态

  茶,是武夷山地区的顶级招牌,也是当地众多居民世代的立命之本。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当地百姓的增收成为管辖工作的一项大事”,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镇长,武夷山国家公园黄坑管理站(执法大队)站长(大队长)林瑞妃表示。

  试点工作中,管理局出台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意见,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生态和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双减双增”工程,每年持续减少化肥农药用量10%以上,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累计建成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860亩。

  对此,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方舟深有体会,2016年海外留学归来的他,总是戏称自己和武夷山一同迎来新生,赶上了“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好生态才能孕育出好的茶叶,这是立足的根本,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私利而毁了生态。”

  漫步在大坪洲生态茶园中,方舟分享着他的生态茶园理念,“生态茶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会在茶园中穿插种植紫云英、大豆、油菜花等绿肥作物,并且有天敌友好型色板、捕虫灯等防控新科技成果,人工除草,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配套种植些珍贵树种。”

  不仅局限于茶叶产品的生产,这里的生态园区将打造探索集茶园游览、生态活动、茶周边文创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新业态。方舟自信满满地说道,为什么不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网红打卡地呢?茶文化应该以更年轻化的方式走入到青年人的生活中。

  茶园的规模面临严格的管控,茶农可以通过提高质量和延长茶产业链而获得新生,但对位于武夷山核心地区桐木关的居民来说,他们面临的困境更为棘手。为了防止松材线虫病对于当地林业的危害,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定,2020年起全面禁止松材及相关制品进入国家公园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一纸禁令可难坏了当地茶农。这里是世界红茶界鼻祖正山小种的原产地,松材明火的烘焙中,正山小种才形成了独特的松香味,这项非遗工艺传承了近400多年,如今却面临着传统口味失去的困境。

  对于此,当地人表示,生态保护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有危机就合力解决,如果没有绿色生态环境,正山小种才是濒临绝路。

  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在与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企业等合力,寻找解决方案。

  地理标志申报和绿色认证是试点区的另一项助力“茶农”的利器,建立“农户种植+当地龙头企业制茶”的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武夷山国家公园”品牌效应。

  武夷山的茶香,迎来“国家公园时代”的新滋味。

  武夷山: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生态大IP

  2020年6月2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高铁冠名列车在福建福州站驶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冠名专列正式上线,开启赴沪旅程。冠名列车通过声音、图案、文字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碧水丹山,生物之窗”的迷人魅力。

  围绕着“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大IP,经过4年的探索,武夷山成功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共赢和谐发展的道路。“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理念深入人心。

  试点区内涉及4个县(市、区)、9个乡(镇、街道)、29个行政村、4.58万人,其中区内居住3352人。按照规划,试点区将积极打造生态旅游业,支持开发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游,引导村民发展森林人家、民宿等。

  试点区将努力打造成为公众生态旅游体验圣地。据官方评估,国家公园旅游和武夷岩茶两个品牌总价值超过3300亿元,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坐落于试点区入口处的南源岭村便是“两山”理论受益者。据南源岭村村委书记胡德清介绍,“2012年,南源岭村仅有1家旅舍,2019年,我们已经拥有近160家民宿。依托于武夷山优质的生态条件,政府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采摘园,农业收入达到400万元,如今,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万元,这些成就皆来自于当地人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实践。”

  试点区旅游收入补偿是南源岭村另一项集体收入来源。

  按照规定,这里的林地受到严格保护,禁止砍伐。为了平衡林农权益和生态保护,试点区创新森林景观补偿,对武夷山主景区内7.76万亩集体山林实行“两权分离”管理(山林所有权归村民,使用管理权归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林权所有者实行补偿,补偿额度随游憩收入增长联动递增。

  同时,试点区通过签订管护协议、商品林赎买、地役权管理等方式,在保障林农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了超过90%的集体土地统一管理。为在南方集体林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编辑:jur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