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艺术 >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2020年9月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愚公移山》的传说来自于战国时期的神话寓言集《列子.汤问》中的一段神话。

  叙述了愚公为搬走挡在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派遣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两座山挪走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正逢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徐悲鸿有了创作《愚公移山》,表达国人抗日决心和毅力,以鼓舞和激励人民的信念。

  1940年2月,诗人泰戈尔向圣雄甘地引见了徐悲鸿。

  徐悲鸿在为甘地画像中,似乎看到了愚公的影像。

  同年8月24日,徐悲鸿开始绘制《愚公移山》,到11月时,他先后完成巨幅设色中国画《愚公移山》与两幅同名油画的创作。

  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的主要画面在于表现开山劈石的六位壮汉,他们身强力壮、筋骨结实。

  落笔前徐悲鸿为这些人物绘制了大量素描小稿。

  比如,徐悲鸿对于举耙动作就进行过详尽的素描分析,因为在画中最震撼人心、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就是壮汉们砍石开山的动作。

  为了创作的便利,画中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印度国际大学的学生甚至争着做徐悲鸿的模特。

  画作中的一位长着大胡子的壮汉,其原型就是该校的一名厨师。

  为画好画中的十多位人物,徐悲鸿绘制的画稿、素描稿多达数十幅,其中还有一些未见于《愚公移山》画作中的人物与动作的图稿。

  1940年11月,徐悲鸿告别泰戈尔,来到新加坡。

  1941年12月9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新加坡遭日机空袭,日军逐渐兵临狮城。

  徐悲鸿无奈,只得将自己创作的画作与收藏的书画、古籍陶瓷等,分藏于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黄曼士的百扇斋。

  为避日机轰炸,徐悲鸿又将收藏于百扇斋的收藏品和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藏到几个大的木桶里,埋到钟青海校长所在崇文学校的一座枯井里。

  1942年1月,徐悲鸿登上新加坡沦陷前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轮船,离开了新加坡。

  二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黄曼士、钟青海等人将藏于枯井的书画珍玩一一起出,并致函徐悲鸿。

  徐回信表示:为感谢钟校长冒日寇杀害的危险,保护枯井所藏三年又八个月,请任选取一件藏画。

  钟青海就从中挑选了一幅油画《愚公移山》。

  在1999年10月苏富比台北“现代中国油画、素描、水彩”专场拍卖会上,这幅油画《愚公移山》作为封面拍品上拍,经过激烈竞价,被台湾收藏家买到。

  2000年11月,这件作品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参加了当时刚刚成立的嘉德在线的网上拍卖,最终以250万元拍出,又被台湾人买走。

  这次高价拍卖惊动了作为嘉德在线母公司的中国嘉德,为避免与中国嘉德内部竞争,嘉德在线从此只能定位于网拍中低端的艺术品。

  2006年6月,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从台湾征集到了徐悲鸿的这件《愚公移山》,最后以3300万元人民币拍出,被内地藏家买走。

  这次嘉德春拍上拍的《愚公移山》就是这一幅。

    它是徐悲鸿创作的两幅《愚公移山》油画中的第一稿,尺幅较小,46×107.5厘米。

    另一件同名油画为第二稿,如今收藏在徐悲鸿纪念馆,尺幅为213×462厘米,两稿的画面构成和内容基本相似。

  第二稿在“文革”时期因卷放于潮湿的房间,导致画面颜色脱落。

  相比之下,第一稿《愚公移山》尺寸虽小,但保存完好,色调更为明丽。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中国画《愚公移山》是绘制同名油画之前的作品,尺幅为144×421厘米,比起两幅油画,画面左边多了一位挑筐壮汉与一头负重大象。

  徐悲鸿在画油画时,去掉了挑筐壮汉和大象,将国画中两位开山壮汉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并将背景的天空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愚公移山》的画稿也曾多次出现在拍卖场上。

编辑:jrg
4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