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谱 > 江都梅氏与梅兰芳同宗,始迁祖明代来扬州

江都梅氏与梅兰芳同宗,始迁祖明代来扬州

2020年8月2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江都区仙女镇仙女公园北侧,有着一片古老的民房,其中有几户曾被相关部门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是200多年来梅氏族人代代居住的梅氏老宅。

  2017年,江都“崇文堂”梅氏第11代后裔梅应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一支梅氏族人的来龙去脉。

  “梅”,中国古老姓氏之一。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

  据相关部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梅姓人口约105万,在所有姓氏人口中排名第136位。

  其中梅姓人口分布又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居多,六省梅姓人口约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梅姓人口的74%。

  以封地为姓

  始祖因谏纣王而死

  梅应恺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本“崇文堂”《梅氏宗谱》,编修于宣统年间,这是江都梅氏一族第三次修谱,也是最后一次。

  年代更久远的编修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编“崇文堂”木刻活字印本《梅氏宗谱》,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根据《梅氏宗谱》源流序中介绍,梅姓出自于子姓,为商汤王族后裔。

  梅应恺指着“崇文堂”《梅氏宗谱》告诉记者,汤王履之子伯受封于梅(今河南新郑西北),建立梅国,世人称之为梅伯。

  据谱中记载,梅伯是商纣王的叔祖,在朝任卿士。

  梅伯为人正直,见纣王荒淫无道,数次劝谏,但是纣王并不以为意。

  当时就有大臣劝梅伯说:“你虽然是大王的叔祖,但是现在大王听不进逆耳忠言,你如此劝谏,当心惹恼了大王,给自己带来灾祸。”

    听到这些话后,梅伯反驳说:“如果人人都因为怕惹上灾祸,而不敢直言,那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于是他继续劝谏纣王,终于纣王不再忍耐,残忍地将梅伯剁成肉酱。

    梅应恺介绍,后来周武王灭商,追封梅伯为忠侯,并且封梅伯的玄孙于黄梅(今河北境内)。

  他说:“所以我们梅氏一族便以梅伯为我们姓氏的始祖。”

  始迁祖来自宣城

  江都梅氏与梅兰芳同宗

  梅应恺说,江都区仙女镇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叫做“仙女庙八大姓”,梅姓便是其中之一。

  民间流传的仙女庙八大姓分别是江、姜、史、凌、王、旋(方)、赵、梅,我们梅姓就是其中之一,这八大姓氏的起源有的是本地人,还有的是从外地做生意等移居过来,我们江都梅氏的始迁祖就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做生意迁至江都。”

  据《梅氏宗谱》中记载,我们的始迁祖名叫梅英,是安徽宣城人氏。

    因为宣城盛产木材,当地人便想将这些木材销往外地。

    而江都紧靠长江、运河,十分繁华,加上运输便捷等因素,梅英便在明代万历四十年运了第一批木材来到江都,没想到这批木材在芒稻河边便被抢购一空,随后梅英便将江都的米等农产品再带回宣城销售,一来二去没过几年,生意越做越大,于是便在江都开起了木行和米行。

    此后,梅英娶了邵伯一户潘姓人家的女儿为妻,正式落户江都。 

  梅英娶妻后,又在江都买地建房,地址便是现在的西梅家巷,那可是当时最繁华的路段。

    梅应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都“崇文堂”梅氏后人越来越多,从西梅家巷发展到东梅家巷,还有现在居住的梅四房的梅氏老宅。

  他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梅氏一族是有祠堂的,位置就在西梅家巷的西首,坐北朝南,两进的屋子。

   每到清明和春节,梅氏后人都需要去拜祭祖先。

    1954年,祠堂因为修建抗洪大堤而被拆除了。

    此外,我们梅氏一族还有自己的私塾,位置就在现在胜利浴室的南边,从这个私塾里走出许多梅氏家族的精英,为江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梅应恺告诉记者,据自己的祖辈说,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是宣城梅氏的后裔。

  他说:“我长辈曾经说,梅兰芳先生的祖先也是从宣城迁到泰州的,与我们江都的梅氏一族都算是宣城梅氏一族的后裔,是宗亲。”

  这个说法后来也得到了证实,前些年,梅兰芳先生的儿子、同样也是京剧大师的梅葆玖先生曾在宣城参加梅氏宗族大会,其间,梅葆玖先生还专程安排人来江都,邀请我们江都“崇文堂”梅氏一族的代表前去参加。

    当时他们找到的是我一个本家,后来这位本家因为其他原因没能去成,十分遗憾。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直拍大腿还抱怨他,当时他去不了,就应该让我作为代表去参加宗亲大会。 

  家风重义举耕读勤俭

  江都梅氏一族已近200年

  梅应恺说,在“崇文堂”《梅氏宗谱》中祖先留下的训言中,着重提到了义举、耕读和勤俭。

    其中义举有四条,分别是子孙有不孝者,族人当仗义治之;子孙有凶顽者,族人当仗义责之;子孙有无故受人欺辱者,族人当仗义扶之;子孙有志向往前但力有未逮者,族人当以助之。

  虽然我们始迁祖是做生意出身,但是他对子孙的读书有很高的要求。

    他在训言中称:“耕读乃传家之要也,子孙切宜勉之。”

    凡梅氏子孙到了读书的年龄,必须要去家族的私塾读书,读书有成者可以继续读书,不愿读书的需要回家耕种,不可浮浪逸游,无所事事。”

   梅应恺介绍:“始迁祖自己白手起家,十分明白勤俭的重要性,于是他要求子孙必须勤俭持家,不可奢淫败度。正是祖先的这些行为规范,给家族的子孙后代们提供了善良、勤劳的家风典范,我们也是一直遵循祖训,梅氏才能在江都繁衍生息近200年。”

编辑:jrg
23 

今日关注

湘潭马氏:功成邯郸,望出扶风

4 13
湘潭马氏后人约有10万人,在2006年湘潭县姓氏人口统计中排名第14位。 [ 阅读全文 ]
13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来自美国的老家谱

4 12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嵇显曾、嵇元锷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阅读全文 ]
12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3 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3 

揭露最真实的修谱陷阱

3 14
修谱陷阱大揭露:号召修谱陷阱、修谱委员会建立陷阱、信息采集陷阱、政治立场陷阱、颁谱发谱陷阱。 [ 阅读全文 ]
14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3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黄石乐氏是乐史后裔

3 11
黄石乐氏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乐史的后裔。 [ 阅读全文 ]
11 

大连“马葫芦”为什么叫“马葫芦”?

3 2
“马葫芦”源自日语。 [ 阅读全文 ]
2 

海南姜氏900多年繁衍,后裔至今约3000多人

3 1
 海南姜氏的渊源鲜为人知,900多年来,这一姓氏不但出现过值得称道的姜唐佐,而且在海南的3000多名后人均为一人所传;姜氏族谱中的“家训”文字,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阅读全文 ]
1 

天下第一谱——倪姓甲骨文家谱

3 10
家谱是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史学体系。 [ 阅读全文 ]
10 

大连铁路医院是这样建成的

3 19
大连铁路医院始建于80多年前,建设中采取在房顶铺设路轨运送材料、水泥搅拌中混入防冻混合剂保证冬天照常施工的方法,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影响了后来诸多工程。 [ 阅读全文 ]
19 

吴姓神秘祖坟被后人拜祭百年却不知是吴三桂

3 4
考古学家看了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这就是吴三桂的墓地,自此吴三桂的墓地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 阅读全文 ]
4 

武僧一龙被KO :“铁布衫”惨遭泰国名将肆意蹂躏

3 7
一龙本是民间功夫出身,本没有什么传奇,更没有什么资历,论武术天资,也算不上什么好。但在2009年被河南卫视《武林风》挖掘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华武僧”、“武僧一龙”,在荧屏上叱咤风云,逆袭成了中国功夫的代言人。 [ 阅读全文 ]
7 

魏富海:大连人难忘的老市长

3 14
魏富海,1930年生,大连市金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在 大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上当选为市长(至1987年10月);1988年2月至1992年8月(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任大连人民政府市长。 [ 阅读全文 ]
14 

大连足球名宿盖增圣出自烟台莱阳盖氏家族

3 11
大连和隔海相望,在历史上血脉相连,刚刚去世的大连足球名宿盖增圣,祖籍也在烟台。 [ 阅读全文 ]
11 

百忍堂张氏的由来和字辈

2 3
百忍堂是张姓堂号,因唐高宗赐号而得名。 [ 阅读全文 ]
3 

著名曲作家谷建芬再回母校——大连市实验小学

2 2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再回母校——大连市实验小学。 [ 阅读全文 ]
2 

烟台集东沟村吴氏字辈

2 2
栖霞市苏家店镇集东沟村排字:云文喜全中,克振世德昌法玉庆,全能积善,敬诚吉兆。 [ 阅读全文 ]
2 

叫姓只有300多人

2 14
全国姓“叫”的仅300多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菜坪村斑竹垅。 [ 阅读全文 ]
14 

海城的由来

2 14
 相传海城很早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 地壳上升,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另一说,“海城” 县名源于“海州”。 [ 阅读全文 ]
14 

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显著标示

2 3
记者4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 [ 阅读全文 ]
3 

掌故:通天家谱的秘密,为什么孔家比孟家高三辈?

2 14
孔姓从第 61派、 颜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从第64派启用“宏”字辈;也就是说,同一个字,孔家要比颜家高一辈,比曾家高两辈,比孟家高三辈。 [ 阅读全文 ]
14 

先秦姓和氏绝不能混为一谈: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

2 1
孔子名叫孔丘,孟子名叫孟轲,但是其实“孔”和“孟”都不是他们的姓,而是他们的氏,孔子真正的姓是“子”,孟子真正的姓是“姬”。 [ 阅读全文 ]
1 

嵇安墓1968年出土

2 1
1968年,涟水农民改良土壤、平整土地时,削平封土堆,出土了嵇安墓碑。 [ 阅读全文 ]
1 

易中天:移民潮带走了中国的财富和知识,留下的是什么?

2 4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现在所谓移民潮,无非就是两种人: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那么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移民的时候,他们带走了什么呢?就是财富和知识。 [ 阅读全文 ]
4 

郭氏碑记:记录大槐树移民的历史

2 11
按续文献通考载,明太祖洪武、成祖永乐年间,屡移山西民于滁(安徽)、北平、鲁(山东)、豫(河南)等处,而山西迁民之中又以洪洞与附近地区之民为多,因地区集中,交通方便故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被迁群众在起程时,便将目前之大槐树及树上老鹳窝入于眼,印于脑子,为告别家乡的纪念。 [ 阅读全文 ]
11 

活姓吴,死姓赵,背后藏着一段国仇家恨

2 15
星塔村的吴氏开基祖赵仕道,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7世裔孙,为了躲避杀身之祸,连夜从晋江青阳,逃往安海,投奔母亲的娘家。为感念外祖的救命之恩,临死前嘱咐子孙后代生前姓吴,死后恢复本姓, [ 阅读全文 ]
15 

我的老师——尚沪生

2 2
能够和尚沪生这样的大艺术家相识、工作和学习,是我的幸运,是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 [ 阅读全文 ]
2 

哈姓全国不足万人,汉、回、满族都有

2 14
明朝土木之变后中原始有哈姓,海内外总共不足1万人。 [ 阅读全文 ]
14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2 6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6 

海阳莱阳姜姓家族的祖居地

2 17
海阳老北山和莱阳东部的山前店、赤山等地,有很多姜姓的人,如果追溯他们的根源的话,大都在一个叫作“槐树底”的地方,即海阳发城镇的北槐树底村。 [ 阅读全文 ]
17 

宗族排行

2020-10-29
浏览:2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51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4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6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72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483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