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历史 > 孔子和泰山的故事

孔子和泰山的故事

2019年4月30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可亲可敬的孔子特别推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多次攀登泰山。

    孔子是鲁国人,泰山横亘(跟音,四声)于齐鲁之间。

    孔子到底攀登过多少次泰山呢?

    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不过,孟子崇敬地写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在我们的圣经《论语》里,还真的写到了孔子和泰山的一段故事。

    《论语·八(义)篇》这样记载: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旅”是啥意思呢?

    古代,祭祀山川叫旅。

    当时,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境内的善,而其余人是没有资格祭祀山川的。

   当时鲁国的情况是,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把持朝政大权,这三家中,又以季氏势力为首,执掌朝政。

   当时的君主鲁定公只是个傀儡,没有实权。

   季孙是鲁国的大夫,祭祀泰山是越制的行为。

    “救”,是劝阻之意。

    冉有就是冉(染)求(前522年—?),因为他字子有所以通称冉有”。

    冉具有非常出色的经济管理才能,尤其善于理财,季就聘他为宰臣

    宰臣相当于季家的总管、总务长

    冉有长期为季氏改革田赋,以增加税收。

    之前多次征求过孔子的意见。

     林放是一位学识渊博、精通礼仪的学者。

    林放故里在今泰安市新泰放城乡。

    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36年,当地出土了一块残碑,证明那里是林放故里,所以当地人称为“泰山林放”。

    书归正传,《论语》中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季孙有造反之心,要祭祀泰山,孔子问冉有,你不能挽救季孙吗?

    冉有回答:不能

    孔子叹着气说:哎呀,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得礼仪吗?它能接受这种越制的祭祀吗?

    孔子死后,冉求因为没听老师的话,深感内疚,毅然辞退了在季氏家的工作。

    据《礼记》记载,孔子临终前留下一首《临终诗》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自比作泰山,其实是我国古代君子比德思维方式的一种延续。

    人们敬仰孔子,敬仰泰山,所以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如今,人们还用“泰山梁木泰山其颓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的逝世。

    泰山与孔子并誉当之无愧的匹配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