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历史 > 溥伟的皇帝梦

溥伟的皇帝梦

2018年5月2日
文章来源: 

   在溥仪退位后,又被隆裕太后拒见时,溥伟便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本来溥伟在北京恭王府(传言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原型)里,过着处优安闲的日子;这次,他一怒之下,便跑到青岛,建起一座恭王府,干起复辟清廷的勾当,作起了皇帝梦。

  1912年春,溥伟携带几十万两白银来到青岛,曾建恭王邸于风景秀丽、依山面海的会前湾畔,即今莱阳路5号,鲁迅公园对面的海滨公寓。

  1923年溥伟去旅顺居住,是宅经过修整扩建,于1942年6月15日,驻济南的伪满洲国总领事馆在青岛设立青岛分馆馆址。

  溥伟在青岛时,经常到三江会馆与清朝遗臣们会面,德人尉礼贤办的尊孔文社藏书楼,溥伟亲自为藏书楼题写匾额。

  1921年6月,溥伟偕同10余人,由青岛乘小火轮至崂山太清宫,游览了许多景点,并到宫内各殿礼拜,题太清宫三官殿匾额:“博施济众”。

  曾留有《登崂山赋》,又作《崂山歌》。

  有句云:“崂山峨峨兮东海滨,小众山兮抗泰岳。”。

  当时住青岛的劳乃宣、康有为等人曾多次登门拜谒,并有题诗记其事。

  1917年,丁巳复辟失败后,康有为到青岛时,专程拜谒溥伟。

  这一天恰为农历“冬至”,溥伟以皇宫旧俗请康有为吃的馄饨,曾写题为《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亲王殿下于会泉》的长诗。

  在诗中盛赞青岛景色优美:“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

  又诗句有云:“驱车周道马翩翩,逾山历涧至会泉;海上忽见神仙会,金碧观阙绚其间;晓墩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情恋。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

  并复述自己当年“公车上书”中极力反对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情形:“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

  尤以同溥伟会见为荣。

  1923年5月,康有为再度来到青岛,6月住进福山路6号(现为福山支路5号)的德国旧提督楼。

  溥伟适拟迁居旅顺,在离青岛前,把许多名贵家具送给了康有为。

  康有为当场写诗《游青岛谒恭王殿下,则已迁大连,以青岛风景极佳,盛暑不热,因租房避暑,殿下以家具什器假我得安居感赋》感谢溥伟。

  溥伟还派人为康家花园布置了名贵花木;康有为将1922年溥仪“御赐”的“天游堂”匾额挂在居处,还悬挂亲书《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亲王殿下于会泉》的长诗。

  遂将“康家花园”命名为“天游园”。

  1922年,中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了胶澳租界,溥伟失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保护,将避之他境。

  曾作诗云:“冬事萧条斗转枢,海山入夜北风粗。下帘犹觉馀寒重,多少哀鸿泣路隅。”始感有亡国之悲鸣也。

  溥伟(1880—1937)字绍原。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为溥字辈年长者,在内庭行走,人亦精明能干。

  在《清稗琐缀》里,曾对溥伟的历史状况有所介绍:“前清家法,鉴于理亲王之祸,自康熙后,即不立东宫。然阿哥等之简在帝心,将付大统者,辄密书其名,藏之正大光明殿匾额内。盖恐玉几末命,仓猝非常,有所舛误也。宣宗倦勤时,以恭王奕欣最为成皇所宠,尝预书其名,置殿额内。有内监在阶下窥伺,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欣,故其事少闻于外。宣宗知而恶之,乃更文宗。”

  说明溥伟的先祖失去继承皇帝位的机会。

  又云:“穆宗以冲幼嗣位,奕欣长军机秉政,其子载澄封贝勒,颇与穆宗狎,滋为不道,少夭死无子,以溥伟入继,袭王爵。德宗末叶,失孝钦皇后欢,体弱多病,又无子,以溥儶为大阿哥,旋以罪废。于是近支亲贵,凡下于德宗一辈者,人人有非分之冀矣。……溥伟自以乃祖功高,希望尤切。及宣统入嗣,伟之怨望亦最烈。顾其人薄无行,尝派为恭办丧礼大臣,辄于几宴前,向宫婢等无礼。上谕有警戒王大臣不得于祭尊时哗哭者,即隐斥之也。伟平居郁郁,尝以病废。”

  有人曰,治溥伟病谓:“只须皇帝一个江山一座足矣。”

  庚子废大阿哥溥儶时,即有继统之望。

  光绪病重,溥伟跃跃欲试,以为自己最有希望继承皇位,在宫内一夜未出,等候立嗣消息。

  慈禧决定立三岁的溥仪,由载沣摄政。

  知道溥伟有能力,故当载沣“叩头力辞”时,责骂之余,又提醒说:如果觉得力不胜任“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

  溥伟得知很是高兴。

  但在遗诏中未写此事,溥伟为此大骂张之洞等军机大臣,要求修改遗诏。

  后又搅闹内务府。

  载沣有些恐慌,与奕劻入见隆裕。

  随后,以隆裕懿旨,严肃宫禁,除值班外,任何人不得在内住宿;又以宣统帝谕旨,令监国摄政王“代朕主持国政”,“自朕以下,均应恪遵遗命,一体服从,懿亲宗族,尤应懔守国法,矜式群僚。嗣后王公百官,倘有观望玩违及越礼犯分,变更典章,淆乱国是各圊事,定即治以国法,断不能优容姑息。”

  这两道命令都是针对溥伟的。

  对溥伟,载沣不予重任,三十四年(1908)载沣组织的皇族内阁时,只派为任禁烟大臣。

  溥伟认为袁世凯是“曹操”,载沣亦有同感。

  溥仪说“摄政王要杀袁世凯为兄报仇,虽确有其事,但是被奕劻为首的一班军机大臣给拦阻住了。当时摄政王为了杀袁世凯,曾想照学一下康熙皇帝杀大臣鳌拜的办法。康熙的办法是把鳌拜召来,赐给他一个座位,那座位是一个只有三条好腿的椅子,鳌拜坐在上面不提防给闪了一下,因此构成了‘君前失礼’的死罪。和摄政王一起制定这个计划的是小恭亲王溥伟。溥伟有一柄咸丰皇帝赐给他祖父奕欣的白虹刀,他们把它看成太上宝剑一样的圣物,决定由溥伟带着这把刀,做杀袁之用。一切计议停当了,结果被张之洞等人拦住了。”

  清季乱起,隆裕太后感到溥仪年幼,曾酝酿让出帝位,只有溥伟最有希望继承帝位。

  可是,武昌起义后,荫昌指挥不了北洋军,宣统三年(1911)八月二十三日,奕劻等保荐袁世凯,载沣无可奈何。

  溥伟日记所记极为真切:“数日后,忽起用袁世凯督师。复谒醇邸,叩其因。醇邸以袁四有将才,且名望亦好,故命他去。余曰: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故景月汀谓其为仲达第二。初被放逐,天下快之,奈何引虎自卫。醇王默然良久,始嚅嚅言曰:庆王、那桐再三力保,或者可用。余曰:纵难收回成命,可否用忠贞智勇之臣,以分其势。醇王问为谁。余曰:叔监国三年,群臣臧否,自在洞鉴,伟不在政界,何敢谋此。醇王曰:都是他们的人,我何曾有爪牙心腹。”

  隆裕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准备让溥仪退位,却遭到宗社党的激烈反对。

  溥伟作为宗社党骨干竭力阻止皇帝退位,公开反对共和,而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

  《清宫遗闻》云:“隆裕后之生平,既半生归于潜废,及共和宣布时,言论丰采,乃稍为外间所知。后既力主共和,故对于维持大局,排斥万难。先是皇族会议时,恭王溥伟反对最力,翌日乃请独见,后大怒曰:‘国家没有事的时侯,被他们闹得如此之糟。今日糟得这宗地步,他们又来闹了,我是不愿见他们的。’遂斥之不见。”

  溥 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也曾说:“太后召集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会上充满了忿恨之声。溥伟也有一篇日记做了一些记载,内容都差不多。其中的一次会议是这样开的——太后问:‘你们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又说:‘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跟袁世凯说的,革命党太历害,咱没枪炮没军饷,打不了这个仗。我说不能找外国人帮忙吗?他们说去问问。过了两天说问过了,外国人说摄政王退位他们才帮忙。溥伟忿纷地说:‘摄政王不是已退位了吗?怎么外国人还不帮忙?这显然是奕劻欺君罔上!’……溥伟就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主战最力的溥伟看到大势已去,离了北京。”

  宗社党是在1912年1月14日,以良弼、溥伟、铁良、善耆等为首,由顽固的满清皇族满蒙王公贵族组成,是最反动的集团.其目的是挽救清朝的灭亡,以“君主立宪维持会”名义发表宣言,在京内煽动由满族官兵组成近卫军,外则勾结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等人,阻止清廷与南京临时政府议和,反对清帝退位,反对共和。

  鼓吹南北分立。

  1月17日,清廷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溥仪退位事。

  良弼、溥伟等宗社党人,竭力反对袁世凯与革命政府议和,反对清帝退位。

  26日,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胆落,王公亲贵纷纷逃匿。

  清帝退位后,于3月28日,隆裕太后令世续传谕应速即解散宗社党。

  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形,以满文刺写姓名为标志,在天津、北京、青岛等地进行秘密活动。

  后因清帝宣布退位而势衰,但有关该组织的传闻仍颇盛,并称购运军械情事。

  后来转入秘密组织活动。封建帝制在我国土地上根深源长,绵延数千年之久,尽管以辛亥革命为丧钟而告寿终;但在此后几十年中,招魂仍不乏其人,还魂竟屡有其事。

  民国成立后,清宫无恙,处于已亡未亡;以宗社党骨干溥伟为首,联络寓居青岛的清朝遗臣刘廷琛等人,策动军阀张勋于1913年4月7日进行的癸丑复辟,尽管最终是因泄密而流产,可说是为后来的复辟活动而进行的一次预演,并为张勋丁巳复辟作了组织准备。

  本来溥伟到青岛并不甘心作寓公,而继续图谋策划复辟。

  癸丑复辟的领头招魂人就是溥伟。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王朝已是油干灯尽,清廷的王公贵族,、高官富吏,开始逃离京师,上海和天津的外国租界,德国人统治下的青岛,日本人统治下的旅顺大连等地,以青岛尤众。

  《申报》1月6日载:“日来,诸亲贵之稍有身家者,纷纷携资潜避。昨日庆王亦饬府中人速将贵重物品的收拾齐备,即在大车二百余辆先行运载出京,向热河进发。”

  1月11日载:“那桐自闻国民军北伐之信,在上月即将数百万脏银汇存青岛外国银行,那与其妻于初九日上午乘专车出京,赴青岛潜藏。”

  1月19日载:“北京闻汉口重行开战,皇族各原亦准备送家眷他往。载涛、载洵赴热河,庆亲王之眷属已赴山东,大约将赴青岛。”

  还载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潜至青岛”,“京师大学堂监督刘廷琛、商衍瀛等皆已逃至青岛。”

  3月23日载:“前清太保徐世昌,向有津浦铁路之兼差。自民国成立,徐不顾问事,这在袁总统前极力辞却,惟袁念系旧僚尚未照准。”

  后终于随先于赴青岛的胞弟徐世光同住青岛曲阜路。……

  原来,德占青岛后,德人将青岛市区划为青岛、鲍岛两区,规定鲍岛为华人居住区域,青岛则为欧人居住区域。

  由于这批高官的到来,德人才修改了法令,始准华人在欧人住区建宅。

  继溥伟之后,有张勋建宅在浙江路、吴郁生居湖北路、升允居沂水路、李家驹居德县路、张士珩住在曲阜路、李经羲和堂弟李经迈住在江苏路、商衍鎏与兄商衍瀛、刘廷琛、黄曾源、于式枚等住在湖南路西端,近火车站处……

  溥伟见到清季遗老云集青岛,便派宗社党骨干升允,去勾结日本人,联系蒙古贵族进行武装叛乱;并派自称是曾国藩的孙子曾明本,去大连善耆处,担任由日本人协助组建的复辟武装参谋长。

  1913年春,联络了在青岛和外地的清朝遗宦有:刘廷琛、胡嗣瑗、于式枚、陈诒重、胡思敬、劳乃宣、王宝田、温肃等为复辟而奔走的人,确定在争取北洋军阀主要对象是冯国璋和辫帅张勋。

  企图拉拢冯、张合二而一的兵力来实现复辟,一举恢复清室。

  冯国璋字华甫,时任直隶总都,驻军天津,时有胡嗣瑗任秘书长,后邀陈诒重前往相助,曾任前清御史温肃前往游说,在胡嗣瑗的安排下,冯国璋亲自接见,并表示同意复辟,只要张勋领先起兵,自当响应。

  说明冯国璋当时所持的两面派态度。

  那时,在青岛的诸人是以溥伟为首,而溥伟之下最起作用的是刘廷琛。

  对张勋的策动,乃是由刘廷琛亲自出马。

  尽管他们都是江西老乡,并是清季同僚,平日,张勋对刘特别倾服,刘起初对张勋的政治态度还不摸底,后来通过曾任过济南知府的黄曾源结识了张勋幕中的涂绍光,又见到王宝田,才开始与张勋建立了联系。

  说明张勋身边有不少赞助复辟的人。

  先是刘廷琛于1912年冬“假游泰山为名,”间道至兖州与张勋接上头。

  其后,刘复要陈诒重偕往,居于涂绍光家,而后来有王宝田与涂绍光先后至青岛,经过几个往复,复辟之议乃定。

  当时在青岛策划复辟的人中,奔走最力、接触面最广的是陈诒重。

  在他《郇庐诗集》(稿本)里,也记有他们搞复辟活动的记述。

  此次行动,以溥伟和张勋的署名告示与檄文,被袁世凯所得。

  陈说:“忆癸丑三月,恭亲王及绍公谋讨袁世凯,事泄,告示为世凯所得。……阮忠枢见,谓非于晦若侍郎不办。其实,檄文、告示皆出余。檄则余草创,侍郎润色之,潜楼略有所增;告示则全为余原稿也。”

  可见这次行动已经诸事齐备,连告示、檄文都写好了。并被袁世凯所得,见到告示落款为张勋与溥伟。

  因为溥伟还派胡思敬去拉拢兖州镇守使田中玉、驻济南的陆军第五师师长张怀芝、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等人共同举事。

  由于胡思敬等向兖州镇守使田中玉进行策动时,田中玉假意答应,后来田中玉私下报告山东都督靳云鹏,靳云鹏“遽飞电告世凯”。

  袁世凯一面下令断济兖铁路,阻张勋;另一面电令冯国璋“悉力堵截”。

  冯国璋早有胡嗣瑗、温肃策动复辟,已知张勋阴谋,故代为向世凯洗刷张勋罪过。

  “世凯便派田文烈、阮忠枢”往张勋处进行安抚。

  1913年春,隆裕太后去世后,溥伟与张勋约定在农历三月袭取济南。

  事实上,袁世凯在耍两面派。袁仍对在青岛诸人进行侦察。

  1913年6月,恭王幕客王式于天津为袁世凯徒党所获,视为宗社党,逼供多人,正在天津者有温肃等,在青岛者更多,而是以刘廷琛及于式枚为首。

  温肃逃走而获免。

  于是,袁世凯派瑞臣及钱锡霖到青岛,要溥伟回京。

  关于癸丑复辟胡嗣瑗在补充张勋《自叙》讲明:“袁世凯侦骑日伺动静,卒难得真象,而猜忌日甚,始遣徐世昌、田文烈来说公云。”

  陈诒重又云:“夏五月,胡瘦篁御史思敬游于兖,而南乱(指二次革命)适起。御史劝图再举,先生(刘廷琛)约于晦若侍郎式枚及余续赴之,而提督不敢发。”

  说明在癸丑复辟失败后,溥伟等人仍在继续进行策反活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乘机,从德人手中将青岛夺去。

  在日德交战时,青岛的遗老,大都离开青岛,到外地避乱。

  曾有清吏出身的著名书法家王垿,时居青岛,“欧州战起,日军攻青岛与德军战,垿携眷避至济南,时恭亲王溥伟,相国升允等仍在青岛,因垿宅坚固,迁入避乱,皆得无恙,至九月,日军占青岛后,垿由济返青。”

  溥伟升允等未离青岛,并非因王垿的住宅坚固,而是他们早已与日人有勾结。

  日本军队占领青岛后,“而其兵卫护恭邸尤尽敬。”(陈诒重语)。说明溥伟早被日人所看中。

  1916年,善耆、升允与溥伟曾煽动和指使八宝札布打起“勤王”旗号,在满、蒙一带进行骚扰活动,一度进犯张家口。

  这支军队是由日本军人、浪人参加,并在军火和经济上受日方的接济。

  同时,有日本军人川岛浪速帮助招募和训练一支秘密军队,溥伟不时派升允在日人陪同下,由青岛前往旅大“阅兵”。

  它们企图利用这支军队为冒险资本,与蒙古公爵八宝札布的军队相呼应。

  可是在张勋于1917年发动丁巳复辟时,溥伟得知日本认为:“发动复辟,目下尚非其时。”

  并有升允的劝阻,他知道没有日本人的支持,复辟是很难成功的。

  因此,对张勋丁巳复辟开始有所回避;可是,当他得知张勋复辟成功时,惊喜欲狂,专程进京,责备张勋专擅之罪。遭到张勋的反唇相讥。

  说明溥伟的多次复辟活动,并不成功的。

  虽然,在张勋死后,复辟事业仍未停止进行,但无结果。

  1923年离开了青岛,去到东北旅顺,与日本人的勾结更加频繁。

  1926年北伐军接接胜利时,在天津的溥仪感到了危在旦夕,这时的溥伟一再写信催促溥仪到大连去。

  由于溥仪身边的人员意见不一致,便没有动身去东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伟公开充当日伪汉奸,出任沈阳四民维持会长,企图在日本支持下组织傀儡政权“明光帝国”,但不久由溥仪的伪满洲国所取代。

  当“溥仪潜行到旅顺后,住在善耆的‘肃王府’中。溥伟进见溥仪时说:‘现在名分已定,还有什么可说的?’ 溥伟所谓的‘名分已定’,是有其‘弦外之音’的。”(《伪满官廷杂忆》)

  1934年1月溥仪要做伪满皇帝之前,曾派溥伟到京津一带,运动清朝遗老贵胄前往长春上本朝贺。

  溥伟到京津将其列名奏贺之本章收齐,并带去故宫(微博)太监二十四名,预备三月一日,溥仪举行登极大典时侍奉之用。

  溥仪当了伪满皇帝,由溥伟的儿子毓嶦成为贴身侍卫。

  在溥仪登极后,溥伟即被日人所抛弃,他拿了日本人赏的一笔钱,死于长春越香村旅社中。

  “溥仪指定其子毓嶦承袭王爵。满清旧例,王公薨逝,其所藏御赐重要物品,应由死者家属缴进,俟承袭人决定后,仍发还给承袭人继续保存。溥伟死后,其家属依例办理,当溥仪把原物发给承袭人毓嶦时,交宝熙转发。其中有两件有关清代历史的重要物品:一是一柄腰刀,刀柄上镌刻着‘此刀曾杀第一忠臣’八个字。据说‘第一忠臣’系指史可法。……另一件是咸丰帝给恭亲王奕訢的一道‘密谕’,内容是在他死后‘准奕訢得承制封拜,便宜行事,并准其世世子孙亦得承制封拜,便宜行事。’咸丰帝和奕欣是同胞兄弟,这道‘密谕’,给了奕訢很大的权力,但奕訢一直未曾示人,也曾未使用过。”

编辑:jrg
7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