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国学 > 千字文:提、醍、堤

千字文:提、醍、堤

2018年1月19日
文章来源: 

  提tí

  “提”字用在“提起”时念“tí”,用在“提防”时念“dī”。

  人们用手把一个东西正直地从底下往上拿起,这叫提。只有抓着一个重东西的顶部往上升起时,才能说是提。例如我们常说提着一桶水,就是用手抓住水桶像人额头一样的顶部,用力使其升高。

  关于念“dī”的含义,我们在接下来的“堤坝”中会分析到。

  醍tí

  “醍”字也是念“tí”,此字较少使用,但却有一个很经典的成语“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出于《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中“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之句。寓意是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烦思瞬去,神情清凉舒适。

  那么“醍醐”是指什么呢?

  首先它有一个“酉”字旁,应该跟酿酒有关。

  李时珍在明朝时所著的《本草纲目》上,记载了猪乳能治小儿惊癫、抽风;狗乳能治夜盲症;还记载了羊乳的功能是“甘温无毒、补寒冷虚乏、润心肺、治消渴、疗虚痨、益精气、补肺肾气和小肠气”;其中对牛乳的描述最多,诗称其为“仙家酒”。

  名医李时珍的这首诗流传甚广,录其原文如下:“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枯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诗文中提到了“醍”和“醐”两个字并且联训,指的是,按古法经若干复杂工序而制得的一种质地粘厚的发酵乳脂。事实上,在中国语言文字里,这两个字并不是同时一起产生的。自东周初或春秋始,“醍”字意为好酒,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人们对醍醐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是熬制奶酪,奶酪熬完时最上面那层奶皮为醍,非常香,是酥酪上凝聚的油脂。而“醐”是一种糊状的稠酒,奶酪般的油脂。当你又渴又饿的时候,提起酒壶一倒灌顶入口,顺食道温畅而下,太舒服了。

  一说“醍醐”指的是一种酒,这种酒酿制得非常好,并带点红黄色,一种米酒的颜色,酸酸甜甜还很有营养,这种较清的赤红色酒为醍。

  总之,不管它是什么应该都跟发酵、酿造有关,所以左边是个“酉”字。“酉”是个酒坛子的形象。右边的“是”实际为“提”的省略,指酒提子,一种取酒的器具。

  不管是酒,还是酥酪上的油脂,你都得找个器具盛出来,那就是用酒提子,从罐子里自上而下垂直的提出来,所以用了“提”的省略表意并兼作读音。

  堤dī

  河堤的“堤”念“dī”,河堤的堤坝则需正对着河岸。这个字,有写成土字旁的,也有写成阜字旁(阝)的。

  大自然中有像一个山坡似地挡住水路的天然堤坝,那就是耳朵旁的“隄”;人筑的堤是用土石堆砌起来的,所以为加土字旁的“堤”,人造河堤。它们都是正对着河岸,不让水漫延过来。

  后来在整合文字时,以大包小,就保留了“堤”。堤防的建设能防止河水泛滥,不使洪水祸及百姓,于是造河堤、堤坝的“堤”字。

  “堤”和“坝”又不一样,“坝”的繁体为“壩”,也有很浓厚的中国文化在里面,我们在讲“霸”字时再讲它的主要文化内涵。所以,我们一直在反复重复一些话,就是学中国字,一定要把一个字一个字的原本搞清楚。你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那你以后一定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

  例如,堤坝一词中“堤”是为了防止河流水泛滥时越过河岸冲毁村庄,人们提着土石把河岸两边加高垫实,提防洪水漫过河岸而殃及人们的生活,因而有提防之意。而“坝”则是挡住河水不使其通过。“拦河大坝”雄伟而又霸气,最著名的就是三峡大坝。

  “壩”的右边就是霸占的“霸”,霸占住河道使河流受阻不能前行,为下游人民的安全做准备,这才是坝。所以“堤”和“坝”并不一样,其实它们的读音依然把它们区分开了,只是意义的内涵大家不清楚而已。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