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曾雄踞京城烹饪业的福山大厨

曾雄踞京城烹饪业的福山大厨

2018年1月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福山烹饪历史悠久,源于两宋(金),盛于清末民初,辉煌于现代。1985年第三期 《中国烹饪》 鲁菜专辑中指出:胶东菜最早源于福山,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福山作为鲁菜之乡,涌现出许多名厨高手,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福山风味鲁菜流传于古今,他们对鲁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关史料记载:“福山烹饪元朝进入宫廷,并成为御膳支柱。”

  丰泽园饭庄菜单“东洋的美女西洋的楼,福山的厨子压全球。”这是胶东民间盛赞福山厨师的一句顺口溜。今天姑且不谈在全球的影响,谨就当年雄踞京城烹饪业的事实予以说道,追忆那段辉煌的史实。

  元明两代主御膳

  福山烹饪历史悠久,源于两宋(金),盛于清末民初,辉煌于现代。1985年第三期《中国烹饪》鲁菜专辑中指出:胶东菜最早源于福山,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福山作为鲁菜之乡,涌现出许多名厨高手,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福山风味鲁菜流传于古今,他们对鲁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关史料记载:“福山烹饪元朝进入宫廷,并成为御膳支柱。”

  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燕京。他胸有成竹,踌躇满志,做着指日即可消灭南宋统一中原的美梦。他和众大臣议论,要把中原统治好,蒙人必须适应汉人的生活方式,寡人先从宫廷饮食开始,御膳用汉食。于是,御膳改用汉食的任务就落实到了膳食大臣身上。他从京城周边找来一拨又一拨汉人厨子,可做的饭菜都不对忽必烈的口味。性情刚烈的忽必烈性急之下,不是骂厨子就是撤官位,折腾的宫廷上下一片惊慌。

  消息传到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时任福山县尹的阿合马窃喜升官的机会来了。阿合马是元军攻占中国北方后,派到福山当县尹的回族人。他到任后没有带家眷,就用当地厨子料理饭菜。福山厨子按照当地饮食习惯烹调的饭菜,阿合马都很满意,特别是过生日和节日的多样饭菜,每每都让他味蕾大开,欲罢不能。在福山当县尹两年,他由体型瘦弱到大腹便便,体重增加了20多斤。听说忽必烈改用汉食的消息后,阿合马就从福山众多名厨高手中选了两名,带上部分原料、调料和炊具,快马星夜赶往大都。忽必烈迫不及待地让福山大厨当天就烹调菜肴。福山大厨按家乡菜的要求设置了锅灶,备好了原材辅料和调料,烹调了红烧肘子、四喜丸子、芙蓉鸡片和葱烧海参等菜品让忽必烈品尝。忽必烈尝后龙颜大悦,点头叫好,连称美味。经过几天试做,忽必烈拍手叫绝,遂传下圣旨:“由福山大厨主掌御膳房。”几年后,为了庆祝讨伐南宋统一中原的胜利,忽必烈举行大型筵席犒赏三军,福山大厨把猪、鸡、鸭、鱼做得件件有特色,样样口味好。三军将士猛吞狂饮,感谢大帝皇恩,山呼万岁。这样一来,福山厨师在宫廷内外更是名声大振,不仅巩固了在御膳中的地位,而且很多大臣托阿合马帮助找福山厨师作为家厨。阿合马因送福山大厨进宫有功,得到了忽必烈的褒奖,官升至宰相(后死于非命,在《元史》中被列入《奸臣传》)。福山大厨在主掌御膳中兼收并蓄,学到了蒙人烹调驼蹄、熊掌等菜肴的技艺,告老还乡后把技术带回了家乡,经过认真改进,使扒驼蹄和烧熊掌这两道菜成为鲁菜风味的传世名菜。

  明朝,福山厨师的烹饪技艺进一步提升,风味鲁菜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进入宫廷是兵部尚书郭宗皋一个偶然的机会引发的。隆庆年间,南京兵部尚书郭宗皋回故里福山县省亲,将善烹饪的邹家庄表弟邹德福带回京城为家厨。适逢穆宗皇帝朱载垕为宠妃做寿,宴请文武百官,郭尚书便荐举表弟主持御宴。朱载垕深信老臣推荐的厨子定有过人之处,便当即应允。御宴那天,福山厨师邹德福果然不负众望,倾尽全部技艺,烧熘爆扒、焖烤熏蒸,每一件菜肴都精致无比,口味极佳,使御宴一扫旧颜,顿生光彩。是日,皇帝朱载垕和宠妃细品美味,开怀畅饮;文武百官大快朵颐,一醉方休。穆宗皇帝至翌日日出三杆方才从飘飘欲仙中酒醒,品之口中仍美味无穷,心中对郭爱卿荐举的厨子做的鲁菜福山风味菜深为叹服。数年后,郭宗皋辞官还乡,表弟邹德福也离开了京都。一天,穆宗皇帝龙体欠安,不思饮食,只念当年福山邹姓厨子做得糟熘鱼片,但现御膳房又不会做。皇后娘娘性急之下即派半副銮驾到福山县降旨,把厨师邹德福和两名徒弟接回京城。说来也巧,朱载垕吃了糟熘鱼片,身体很快康复。这下子皇帝再也不恩准邹姓厨子离开了。可邹德福年岁已高,便荐其大徒弟主持御膳房。就这样,福山厨师在宫廷一代接一代的干。邹德福的家乡邹家庄被后人更名为銮驾庄,这便是现福山区銮驾庄村名的由来。

  明《酌中志》载:万历皇帝把海参、鲨鱼筋、肥鸡、猪蹄筋等烩在一起进食。这是鲁菜福山风味菜“全家福”为御膳的最早文字记录。

  清末民国呈奇迹

  清中期以后,福山人开始大批“闯外”,有闯关东的,闯“高丽”(今韩国和朝鲜)的,闯“崴子”(海参崴)的等等,更多的是到北京城谋生。他们凭借家乡的传统烹饪技术,或自己开饭馆或在山东老乡的饭馆中掌灶,影响之大、口碑之佳空前。当然也不乏堂倌、账房、苦力等。史料记载:“北京菜山东风味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当时山东在北京有两帮,一为福山帮,一为济南帮。福山帮精于烹制海味,以清鲜、脆嫩、原汁原味的风味特点,在北京城独领风骚,经久不衰。”

  清末民初,北京城最为著名的饭庄有“八大楼”、“八大居”、“十大堂”,其中的东兴楼、安福楼、翠华楼、致美楼、新丰楼、泰丰楼、同和居、泰 平居、万福居、福兴居、东兴居、广和居和 惠 丰堂、福寿堂等,都是福山人经营的一流饭庄。这里厨师拿手的清汤官燕、干烧鱼翅、葱烧海参、干烧大虾、糟熘鱼片、烩乌鱼蛋、鲍鱼菜心、三不粘、贵妃鸡、菊花鱼、酱爆鸡丁等正宗鲁菜福山风味菜,色香味形在京城同行业独树一帜,不仅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且成为御膳之食和达官显贵、商贾阔少的最爱。开业于道光二年(1822)的同和居饭庄,以烹制海鲜闻名于京城,厨师善熘、爆、炒等,技艺娴熟,能制作300多种菜肴,其中脍炙人口的三不粘(不粘盘、不粘筷、不粘牙),堪称北京烹饪界一绝。同和居常伺奉道光皇帝生日庆典用膳,文武大臣和满汉贵胄也来设宴,终日车马盈门,生意火爆。新中国以后,这里生意兴隆如初,随着航运业的发展,甚至有国际友人来此空运菜肴,就连日本裕仁天皇也尝到了空运的中国北京同和居饭店的名菜———三不粘。同是道光年间在东华门外开业的盒子铺———金华馆,由福山史家庄史姓合族创办。金华馆的天鹅果(又名金华果,是一种烤面食)和烤乳猪、烤乳鸽、烧鸡等烧烤食品,在京城名噪了近百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停业。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非常喜欢金华馆的食品,为了方便金华馆进宫送盒子,内务府还专门为其发放了腰牌。更有甚者,直隶总督李鸿章嗜金华馆烧烤如命,竟与掌柜史泗滨称兄道弟,每次史掌柜回乡省亲,他都亲自派轿子送到天津码头,可见金华馆影响之一斑。伺奉御膳的还有“十大堂”之首的福寿堂,曾为乾隆皇帝料理过“千叟宴”和“琼林宴”;专门进宫为光绪皇帝烹调美食的惠丰堂等等。这些饭庄的厨师与御膳房的厨师异曲同工。

  由于历史的原因,早期在京城名噪一时的福山籍大厨的名字多无史料记载,但他们凭着非凡技艺和聪明才智,烹饪出的美食佳肴,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到了民国,历史的记忆就比较清楚了,那些新开张的福山人经营的饭庄,那些名厨高手的大名,都载入了史册。例如东兴楼的郭友忠、柳云鹏、王明理,泰丰楼的吴行官,翠华楼的曲有功,致美楼的孙文吉,同春楼的郭光恩、孙懋峰等上百人,都是京城久负盛名的鲁菜福山风味大师,人数之多,口碑之好,称得上是奇迹。

  1930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张的丰泽园饭庄,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京城饭店业的翘楚。饭庄大掌柜(经理)栾学堂是个传奇人物。他是福山区张格庄镇浒口村人氏,20世纪初出生在穷苦家庭,少年时讨饭到烟台码头,后辗转到了北京,在那里度过了3年“叫花子”生活,后经北京同德银号经理姚泽圣介绍,到福山老乡开设的新丰楼饭庄当伙计,先刷锅后跑堂。由于本人机智过人、吃苦好学、心地善良,很快掌握了鲁菜烹饪技术和饭店业的经营之道,并取得了一番成就,特别是接待军阀张作霖并获得了100块大洋的重赏和策划过冯玉祥犒军万人宴,在京城烹饪界崭露了头角。后来,由姚泽圣和西单商场经理雍圣远等作为大股东,在煤市街南口创办能同时接待160多人的丰泽园饭庄,栾学堂任大掌柜。他从同业饭庄“挖”来了陈焕章、陈锦堂、李正心、冯成礼、郑福祥、陈凤鸣等一大批福山籍名厨高手和徐永海、隋子明、甄永才、常玉山等名堂,博采众家之长,走中高端经营路线,开业时即推出了300多道鲁菜经典风味菜,令顾客大饱口福。丰泽园饭庄自开业之日起,终日车水马龙,昌盛不衰。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北平饭店业普遍不景气,在有些知名饭庄甚至倒闭的形势下,唯独拥有100多名员工的丰泽园依旧红红火火。这里接待过曹锟、吴佩孚、段祺瑞、张宗昌、唐生智、韩复榘、何应钦、白崇禧、宋哲元、张学良、李宗仁、傅作义、张自忠等多位政要,接待过蝴蝶、周曼华、周旋、张大千、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齐白石、徐悲鸿等众多社会名流和知名艺人,他们都为丰泽园赏心悦目和沁人心脾的菜肴而倾倒。栾学堂不仅又在京城创办了翠华楼饭庄,还把丰泽园饭庄分号开到了上海、天津、南京、郑州等地。福山同乡仰慕他的名气,也以“丰泽”为名,在香港、巴黎等地开设丰泽楼、丰泽园等饭店,以借助好运。一时间,丰泽园的大名不仅誉满京华,而且飘香海外。丰泽园饭庄当时的名气有多响,一首民谣足以说明:“抓药同仁堂,酱菜六必居,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栾学堂还被推举为“北平饭庄同业公会”会长。

  鲁菜泰斗王义均

  新中国以后,福山籍大厨在北京这个大都市烹饪界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国家首批特级烹调技师、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曾为毛泽东、刘少奇两位主席主持料理家宴的丰泽园饭庄名厨牟常勋,海淀区饮食服务公司培训中心技术顾问、丰泽园饭庄名厨、曾接受派遣到苏联为马林科夫总书记司厨的朱家德,特级烹调师、宣武区人大代表、被誉为“鲁菜大王”的丰泽园饭店副经理王世珍,北京市劳动模范、曾为周恩来总理两次接待外宾主厨的萃华楼饭店特级厨师丛培德,鲁菜特级大师、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副总经理、名菜“火燎鸭心”创始人蔡启厚,以及民族饭店鲁菜特级厨师孙中英、海淀区饮食服务公司培训中心教师刘荣时、北京市饮食服务公司技术考评总裁判长苏德海、朝阳区烹饪技术培训中心专业讲师孙仲才、政务院(国务院)特级厨师闫忠超、新侨饭店高级烹调师王景宾等等。特别是被誉为“华夏国宝”的鲁菜泰斗王义均,堪称当代烹饪界的奇葩。

  王义均系福山区(今开发区)古现河北村人,1943年因生活所迫去北平意大利织布厂当童工,不久工厂倒闭,经友人帮助进致美楼饭庄学徒,后因生病被老板赶出饭庄。1946年13岁的王义均经同乡、丰泽园饭庄二灶吴行官介绍,经理栾学堂收留他进丰泽园饭庄学徒,从涮家伙(洗盘碗)、蹭勺(用细砂子和细炉灰把大勺磨蹭干净,再用水洗净)的“小力巴”(苦力)干起。他吃苦耐劳,勤快好学,善于钻研,在蹭勺时尝锅底和旁观师傅的动作中悟出 了做菜的学问。三 年后,王义均便向著名厨师郭友忠、吴行官、郑福祥等人学艺,后又拜牟常勋、王世珍、孙懋峰、朱家德等为师。在众多鲁菜大师的培育下,王义均熟练地掌握了鲁菜烹饪技术。他烹制的不同菜肴,能体现出不同的嫩、软、脆、酥和鲜、清、香、醇的特点,淡咸宜人,醇厚不腻,并讲究色、香、味、形、意、养等全面效果,特别是拿手菜糟熘鱼片,晶莹剔透,搛起颤而不碎,入口即化,鲜香适口;葱烧海参,见汁不现汁,枣红色泽,海参滑嫩筋道,葱香清爽宜人;烩乌鱼蛋,酸中微辣,辣中微酸,酸辣适中,一口淡二口平三口方识真味道……他的烹饪绝活,深得师傅们赏识和同行的高度赞赏。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举行解放军元帅、将军授衔、授勋仪式,当晚在中南海怀仁堂和华北军区大礼堂举行盛大酒宴。国家典礼局从丰泽园饭庄抽调厨师负责华北军区大礼堂“百桌将军宴”菜肴的烹制,主厨牟常勋带着爱徒王义均等厨师参加料理。由于厨师们技艺高超,又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了任务。年仅22岁的青年厨师王义均初试身手就表现不凡,受到了极大关注和好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王义均以他精湛的烹饪技艺,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烹制菜肴;参加承办国宴接待过布什、基辛格、田中角荣和西哈努克等多名国家元首和贵宾。

  王义均终生不忘周恩来总理多次在丰泽园饭店接待外宾时,对师傅王世珍和自己的谆谆嘱托:“山东菜要保持风味,别失传了,老师傅要带好徒弟,培养人材”;“你们这些年轻的小师傅,可代表着中国鲁菜的未来呀,你们可要好好向老师傅们学习呀”。这些话语,成为王义均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搞好鲁菜技艺传承的不竭动力。他继承了诸多烹饪大师的绝活,但师古而不泥古,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从而成为烹饪界的佼佼者。1983年,在首届中国名厨烹饪大赛———“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他一举独得热菜和凉菜两项大奖,成为大赛的唯一,并荣获“全国十佳厨师”称号。为了把鲁菜技艺发扬光大,使之长盛不衰,他著书立说,用两年的时间,出版了20万言的专著———《鲁菜精萃》,写出了自己近一个甲子的实践经验,供当代厨师们参考,并传留后人,成为鲁菜经典之作;他带徒传艺,倾心传播鲁菜烹饪技艺和鲁菜文化,不遗余力地培养了大批年轻厨师,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国际烹饪大师曲浩、世界名厨李启贵和北京大董烤鸭店董事长董振祥等声名显赫者;他参与国际烹饪技艺交流,先后到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多地表演中国烹饪技艺,倾倒了无数外国经营者和食客,为中国菜走向世界建功立业。他还多次应邀回烟台,为家乡传授鲁菜经典风味菜烹饪技艺。

  由于鲁菜烹饪的高超技艺和对中国烹饪业发展的贡献,王义均获得了多项至高无上的荣誉。包括“国家高级烹饪技师”职称、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烹饪大师”、“国宝级烹饪大师”、中国烹饪界的“泰山北斗”等荣誉称号,还被载入《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并任多届国家、国际烹饪大赛大师评委会首席评委。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嵇”姓起源引起争议 认为“嵇氏之先本姓奚”

0 3
嵇姓源自会稽奚姓,到了嵇康的父亲也就是嵇昭公这一代,因为避祸迁至谯郡。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老房子:揭开烟台山上“德国领事馆”的神秘面纱

0 2
据《山东省志·外事志》《芝罘区志》记载,“德国领事馆于1890年将馆址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烟台山西路15号)。 [ 阅读全文 ]
2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0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寒衣节故事: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0 15
传说,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的习俗,是由蔡伦的哥哥蔡莫首创的。 [ 阅读全文 ]
15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0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0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烟台六连冠:2020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0 20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烟台六连冠。 [ 阅读全文 ]
20 

寺院的山门为何也叫三门

0 26
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 [ 阅读全文 ]
26 

为何蒋氏族谱记载经国不是老蒋的儿子

0 20
蒋经国出生后,经蒋介石同意,被他的奶奶在族谱上登记为瑞青的儿子(瑞青是蒋介石幼弟,夭折)。 [ 阅读全文 ]
20 

张燕燕半百之年开始写大连故事

0 1
张燕燕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写了《地主家的四代女人》,也写了纪实文学《大化厂 大化人》。 [ 阅读全文 ]
1 

区域概况

2020-12-15
浏览:8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32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8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