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国学 > 千字文:路遥知马力的“力”

千字文:路遥知马力的“力”

2017年12月15日
文章来源: 

  力lì

  力:是一个犁的样子,在文字学上认为力就是犁。

  古人最早周耒耕地,后来使用牲口的拉力,就有了牛耕犁地,也就有了工具犁。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器物类当中的耕织工具——力,力量、力气的“力”,最早也是一件古代的农具。

  甲骨文“力”像耕地的一个犁,在文字学上认为“力”就是“犁”,一个木头的犁。

  耕地一开始用耒翻地,后来使用了牲口的拉力,就有了牛耕犁地,后来使用了牲口的拉力,就有了牛耕犁地,就有了工具犁,力是一个犁的样子。

  甲骨文字形中,今天看来还是挺像的。但从金文来看,有人主张它仍旧是个耒,其实耒和单犁是差不多的,作用也都是翻地用的。

  还有人认为这是个手,现在人们都不干力气活了,看不见那手背暴着的青筋,说这是一个人的手上暴着青筋,说明他出过大力,这样好像也能说过去。

  到了小篆,笔画讲究对称柔美,起笔弯曲表达了力量不光是直的蛮力,也有巧力。

  犁地光用蛮力是不行的,还要顺势借助巧劲,有它的另外一个思想在里面,同时书写美观。

  到隶变时简单化,也就是后来的“力”字。

  隶书和甲骨文、金文大体上是相似的。楷书是根据隶书这个形状进一步楷化的。

  力量的“力”本身虽然有多种解说,但它最初应该就是耕地使用的“犁”,“犁和耒”声音基本是一致的,声母为“l”。

  中国人的文字——汉字的读音有一个特点。我们今天语言学有一个理论,认为声母是辅音,是次要的,元音是主要的。

  但根据我的研究,这恰恰是反着的。

  世界上各国的语言,基本上重视的是辅音,也就是声母。而韵母,它是随着辅音喊出来的。在发音中,特别是汉语现在所以保留着的韵,经常后面是an、ang、eng分不清的。而读音前面的辅音则至关重要。读音中往往连续不断的是辅音,比如“L”这个音,说雷声时,打雷“gu,leileilei”是声母的连续。

  人们使用“力”也不是一下,耕地特别累,它是力的连续使用,也是“L”这个声的连续。其实汉语的读音都是以声母为主体的,在这里用耒,用力都是保持了“L”这个声母,它们二者本身也有着相似性和近意性,都跟着用力气有关。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